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肠憩室的内镜特点及临床分析16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不同时期结肠憩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方法:收集1989-2004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结肠憩室患者相关资料,其中1989-1997组52例,1998-2004组113例,观察其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结果:在1989-1997和1998-2004两组中,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结肠憩室患者占同期结肠镜检查总数的比例从1.47%上升至2.08%,男女之比分别为1.26和1.22,平均发病年龄从61.68岁上升至66.41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秘、腹胀等,在1998-2004组中便秘患者比例与1989-1997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30.09%vs 15.38%,P<0.05).1998-2004组乙状结肠憩室检出率比1989-1997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χ~2=4.303,P<0.05).结论:近7a结肠镜检出结肠憩室明显增加,其发病例数随发病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好发部位由右半结肠为主转为以左半结肠为主,且乙状结肠发病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憩室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9年我院经结肠镜诊断的136例结肠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60岁人群中结肠憩室的检出率为62.50%,25~59岁人群中结肠憩室的检出率为36.76%;〈25岁人群中结肠憩室的检出率为0.74%。憩室部位以右半结肠更常见(80.15%);多发憩室(88/136)较单发憩室(48/136)多见;伴发病中以结肠息肉最多(40.44%)。便秘、腹痛、腹胀、便血为常见临床表现。结论结肠憩室好发于老年人,右半结肠为好发部位,多发较单发常见,容易伴发结肠息肉。结肠镜是诊断本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近20年来结肠癌临床特征表现的异同,为临床早期诊断以及肿瘤筛查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2008年北京协和医院1233例结肠癌住院患者,按时间阶段分为1989-1998年和1999-2008年两组,分别对结肠癌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肠镜检查、病变部位以及临床分期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与1989-1998年相比,近10年来结肠癌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女性及老年患者有所增加;便血的患者明显减少(51.8%比31.7%, P<0.05),腹部包块和出现肠梗阻的患者也呈下降趋势(30.2%比13.6%, P<0.05);血红蛋白下降的患者有所减少,但大便潜血的阳性率有所增加(43.6%比61.2%, P<0.05);随着癌胚抗原(CEA)检测的普遍开展,其阳性率也明显增加(32.4%比57.9%, P<0.05);结肠镜已成为结肠癌诊断的主要手段,早期病变和合并息肉的患者近年来逐渐增多;肿瘤部位1989-1998年以升结肠为主(44.6%),近10年来逐渐以乙状结肠和降结肠(38.7%和22.7%)为主.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与1989-1998年相比,近10年来早期手术病例(Duke A期)明显增加(9.3%比23.8%,P<0.05).结论 近年来结肠癌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和老年患者明显增加;临床表现变得更缺乏特异性;随着大便潜血、CEA检测和结肠镜检查手段的提高和完善,早期患者的检出率有所增加;肿瘤部位从以右半结肠为主转变为以左半结肠为主,与西方国家的特点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4.
353例结肠憩室临床及结肠镜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洁  李晓燕  张磊  南琼  蒋海燕 《山东医药》2008,48(19):142-143
2002~2007年,我们共行结肠镜检查11 756例,检出结肠憩室353例,现对其发病及临床、内镜特点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记录结肠憩室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结肠镜检资料、临床症状(腹痛、腹泻、腹胀、便秘和便血等)、并发症及伴发病等.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方法 收集1975年至2001年经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确诊的UC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1975—1994年组有486例,1995—2001年组490例,观察其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确诊靠病理活检。结果 在1975—1994年和1995—2001年两组中,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UC患者占同期结肠镜的总数从3.51%上升至4.44%,男女之比分别为1.67和1.25,平均发病年龄从42.4岁上升至51.5岁,高峰年龄段分别是30—49岁和40—49,≥6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等,病变范围:直肠及乙状结肠炎占55.4%和64.5%,左半结肠炎占17.3%和13.9%,全结肠炎占11.9%和14.3%。分别有89.9%和90.4%的患者病程小于10年。结论 UC的发病例数有所增加,病变主要以左半结肠为主,病程短,发病年龄相对较大,癌症发生率及并发症低。结肠镜及活检是诊断UC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明确临床特征有助于其诊断。目的:探讨UC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1年7月西京医院收治并确诊的活动期UC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共收治活动期UC患者360例,男女之比1.25:1;平均就诊年龄40.5岁。疾病严重程度以轻中度UC多见(84.4%)。病变累及以左半结肠和直肠、乙状结肠多见;18例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其余均为连续分布。本组患者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内镜下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44例伴有肠外表现。多数患者的白细胞、ESR和CRP水平增高。52例患者合并并发症。349例患者接受内科治疗,病情明显缓解。结论:UC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多见,内镜下病变以左半结肠和直肠、乙状结肠多见,常见并发症为结肠假性息肉。UC确诊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病理学检查,其中结肠镜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范围、程度以及肠腔有无狭窄或癌变,有助于临床病情分期,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内镜下表现、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00~2007年间,总计18041例结肠镜检查结果,经结肠镜及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有811例,其中老年组(≥60岁)565例,中位年龄73.19岁,复习内镜下表现,分析其临床特点,并与非老年组(〈60岁)作对比分析。结果大肠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以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等为主要症状,老年组贫血和便秘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而腹痛和便血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内镜下老年人大肠癌以肿块型最多见,直肠和乙状结肠仍是好发部位,老年组病例大肠癌的发生率为34.05%,高于非老年组。老年人大肠癌以中、高分化腺癌为主,预后较好。早期癌预后好,同时癌预后差。结论老年人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对临床疑诊大肠癌者,应尽早行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早期诊断老年人大肠癌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克罗恩病的内镜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CD)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975年6月至2005年6月经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55例CD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其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1975—1990年和1991—2005年两组中,经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CD患者占同期镜检总数的比例从0.45%升至0.53%。患者男女之比为1.21:1;平均发病年龄42.6岁,高峰年龄段男为20~39岁及50~59岁,女为50~59岁;病程大于10年者占80%;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等肠道症状,以及贫血、发热、消瘦等全身症状;病变部位小肠为主者占43.87%、结肠为主者占23.23%、回结肠为主者占32.90%。结论CD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临床表现多样化,结肠镜结合病理学检查是目前诊断CD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治疗结肠血管畸形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对1 286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结肠镜检查。其中确诊为结肠血管畸形出血26例,并行内镜下治疗。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26例患者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2 ~ 82岁,平均年龄60.2岁。临床表现为骤发或反复解黑便、暗红色血便。出血量小于 500 ml 7例,500~1000ml14例,大于1000ml 以上5例。病程1~2dd不等。均经急诊纤维结肠镜或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为结肠血管畸形伴出血。二、内镜下表现及分型:血管畸形出血内镜诊断标准是:结肠…  相似文献   

10.
结肠镜检查中大肠腺瘤的漏诊率及漏诊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明确结肠镜检查中大肠腺瘤的漏诊率及漏诊腺瘤特征,探讨腺瘤漏诊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患者在初次结肠镜检查发现并切除腺瘤后120 d内进行结肠镜复查,分析2次结肠镜检查结果.记录2次结肠镜检查所见腺瘤的特征(包括大小、部位、形态、数目及病理)、患者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结肠镜检查原因、腹部及盆腔手术史、大肠憩室病史及是否行无痛结肠镜检查)及不同的内镜操作医师.分析不同类型腺瘤在结肠镜检查中的漏诊率以及腺瘤特征、患者临床特征和内镜医师的操作水平对腺瘤漏诊的影响.结果 809例患者中271例发生腺瘤漏诊,2次结肠镜检查共检出腺瘤2134颗,漏诊腺瘤425颗,腺瘤总漏诊率为20%(425/2134);平均患者腺瘤漏诊率为33%(271/809).腺瘤体积大者,漏诊率低(P〈0.01);乙状结肠、肝曲、盲肠和升结肠部位的腺瘤以及平坦型腺瘤容易漏诊(P〈0.05);患者腺瘤数越多在结肠镜检查中腺瘤漏诊率越高(P〈0.01);初级内镜医师与有经验内镜医师相比,其漏诊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 结肠镜检查中存在部分腺瘤漏诊,腺瘤漏诊与腺瘤大小、形态、部位、数目以及结肠镜检查操作医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便秘患者和内镜下发现的肠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归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350例老年便秘病例的结肠镜结果,结合老年便秘患者病程、性别并归纳分析镜下肠道疾病的分布特点。结果350例老年便秘病例肠道疾病发现率高达60.86%,相关大肠疾病发病率依次为结直肠炎(26.86%)、结肠黑变病(13.14%)、肠息肉(12.00%)、结直肠癌(6.57%)、炎症性肠病(1.14%)、结肠憩室(0.57%)、肠结核(0.29%)、毛细血管扩张症(0.29%)。男性便秘病例肠息肉、结直肠癌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便秘病程〉5年组结肠黑变病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老年人便秘的最主要病因是结直肠疾病,尽早行结肠镜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结肠脂肪瘤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脂肪瘤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率.方法:调阅病历、结肠镜、腹部CT、结肠钡剂造影图像、结肠镜活检病理切片、手术切除标本病例切片等资料.对我院1995-2010年病理确诊的6例结肠脂肪瘤病例的临床、内镜下、影像学表现、病理图片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行结肠钡剂造影,见结肠充盈缺损,诊断结肠癌;1例行腹部CT检查,诊断结肠息肉;6例均行结肠镜检查,均发现结肠黏膜下肿块;诊断结肠癌3例、结肠息肉2例、结肠脂肪瘤1例.6例患者中,仅1例术前获确诊.误诊率83.3%(5/6).误诊原因主要有:该病发病少,临床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瘤体表面因炎症、糜烂等,失去内镜下典型表现而酷似结肠癌;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结论:内镜检查时结肠脂肪瘤瘤体同一部位多次深挖活检应可做出正确诊断.治疗可根据情况行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或行手术作肠段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及中青年人大肠中不同肠段的息肉检出率与腺瘤检出率之间的关系,为个体内镜医师改善不同肠段的结肠镜检查效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9名个体内镜医师2013年1月~2013年6月共进行的2 419例结肠镜检查及病理资料,其中老年组(≥60岁)453例,中青年人组(〈60岁)1 966例;按照不同年龄、不同肠段分别计算9名内镜医师平均息肉检出率和腺瘤检出率,并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r)比较息肉检出率与腺瘤检出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组平均息肉、腺瘤检出率(53.9%、30.1%)均高于中青年组平均息肉、腺瘤检出率(38.5%、19.5%)。与右半结肠比较,中青年组左半结肠各肠段的息肉检出率与腺瘤检出率更具良好的相关性。老年组回盲部(r=0.66,P〈0.05)、乙状结肠(r=0.77,P〈0.05)及直肠(r=0.47,P〈0.05)的息肉检出率与腺瘤检出率相关性较低;老年组左半结肠的腺瘤检出率(21.8%)与近端结肠(20.3%)无明显差别。[结论]我们应该提高对大肠不同肠段息肉、腺瘤检出率的关注程度;应适当放宽老年人进行结肠镜检查的适应证,提倡老年人尽量进行结肠镜检查,减少腺瘤性息肉癌变的机会,并加强老年人结肠镜检查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结肠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北京军区总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192例因腹痛、便血、腹泻、腹胀等症状就诊的患儿行结肠镜检查,并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129例患儿首次结肠镜检查完成全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完成率67.2%。32例患儿进镜过程中发现病变后退镜。病变部位主要为乙状结肠及直肠。病变主要为结肠息肉、结肠炎、过敏性紫癜、嗜酸粒细胞性肠炎、移植物抗宿主病、炎症性肠病等。91例便血患儿中61例发现大肠息肉。结论结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对小儿肠道疾病诊断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小儿结肠病变常见部位为乙状结肠及直肠。小儿便血最常见原因为结肠息肉。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分析1975年6月至2000年12月经结肠镜发现,病理确诊的36例缺血性结肠炎的相关资料。所有病例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5d内行全结肠内镜及病理检查,并于首次检测后2周至2个月内复查大肠镜,部分病例取病变黏膜活检,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36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男12例,女24例,年龄为35-84岁,平均年龄为60.5岁,其中50岁以上3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一过性炎症型者30例,狭窄型5例,仅有1例坏疽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 早期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结肠憩室病(Diverticular Disease of tile Colon)于1894年Cruveillfier首先描述,是指在结肠壁上发生突出肠腔的袋状物。按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根据病理形态可分为真性憩室和假性憩室,临床上主要为获得性假性憩室,在老年人中常见。憩室除并发炎症、出血及穿孔外可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微腹痛、腹泻和便秘交替等一般的临床表现。通常在X线钡剂造影或结肠镜检查中发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青年大肠黑变病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病理特征等。方法总结4978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中发现60岁以下中青年大肠黑变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现中青年大肠黑变病61例,检出率1.23%,其中男性检出率1.32%,女性检出率1.16%,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2个月~30年;其中中年组患者占70.5%,青年组患者占29.5%,中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病变多累及1个或多个肠段,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发生率较高;15例伴有大肠腺瘤,2例伴有结肠癌;48例患者有便秘,37例有服用泻药史。结论中青年大肠黑变病的发病率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男性高于女性,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大肠黑变病与结肠腺瘤和结肠癌可能有相关性,其发病与便秘和服用蒽醌类泻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特征,提高对UC的认识和诊断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2月6年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2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41~50岁年龄段发病比例最高,女性多于男性。UC的临床特征以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为主;内镜下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13例伴有肠外表现,病变同时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者最多见,病理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为主。结论 UC确诊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其中结肠镜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范围、程度以及肠腔有无狭窄或癌变,有助于临床病情分期,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内镜护士辅助观察对内镜下息肉检出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总结2014-01/06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镜室行肠镜检查病例,随机分为2组,1组由单独内镜医师观察,另外1组增加1名内镜护士共同观察屏幕寻找病变,分析内镜下息肉及腺瘤检出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共1192例患者完成结肠镜检查,协作组息肉检出率明显提高(33.19%vs 27.81%,P=0.000),两组的腺瘤检出率无明显差异(20.88%vs 20.55%,P=0.889).协作组的小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医师组(P=0.006),左半结肠及右半结肠的息肉检出率均高于医师组,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7).结论:训练有素的内镜护士作为一个额外的观察者参与观察是一个提高结肠镜下息肉检出率的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探讨昆明市近10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C)住院患者内镜表现.方法 选取昆明市1998年1月~2009年3月期间7家大型综合医院379例住院的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诊断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的UC诊治标准,分析UC患者内镜下表现.结果 有98.2%的病例接受结肠镜检查,其诊断符合率为88.4%.100%为活动期,其中轻度38.3%,中度42.2%,重度19.5%.分型如下:直肠型者13.2%,直肠和乙状结肠型26.9%,左半结肠型34.9%,右半结肠型3.2%,全结肠型21.7%.内镜下表现病变呈弥漫性分布90.50%,充血水肿86.20%,糜烂或溃疡76.90%,活动性出血60%,脓性分泌物25%,假性息肉18%.结论 昆明市UC患者的病期以中度为主,病变范围以左半结肠型和直肠和乙状结肠型为主,以弥漫性分布、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