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原因分析。方法对3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诱因多样,临床表现有的很不典型,有时起病时头痛轻微,脑膜刺激征不明显,易引起误诊,考虑可能为出血量较小,对高颅压起缓冲作用,故表现头痛轻微或缺如或仅头晕或嗜睡,症状不典型而误诊。结论对临床高度怀疑SAH而CT检查阴性的患者除分析其临床症状,密切观察病情外,应及时进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以减少误诊及漏诊率。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鱼  雷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488-3489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神经科常见病及危重症之一。国外研究表明:SAH患者在fI缶床首诊时误诊率为25%。本文收集我院神经内科1999年12月~2005年12Jq误诊的32例SAH患者,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SAH患者32例,年龄21~57岁,平均36岁。首诊时均被误诊,将误诊分析如下:1.1误诊为血管性头痛21例: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顶部和(或)颞部胀痛、跳痛。5例合并枕部胀痛,但头痛程度相对较轻;4例脑膜刺激征可疑;6例伴恶心,未呕吐。其中10例门诊头颅CT未见异常,15例为首次发病,6例既往有类似发作史。大多数为活动中起病。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aemorrhage,SAH)是指各种原因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临床上可分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2种。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21.6%-39.5%,比成年人发病率10.5%~20%高,故需加以重视[1]。SAH是神经系统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症状典型者不难诊断。老年人症状常多样化,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ehnoid hemorrhage,SAH)诊断不难。但部分病例临床症状不典型,出现某些特殊征象或病情演变。易被误诊。我院自1997年1月-2007年8月共收治SAH病人108例.在住院的早期甚至整个病程误诊28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典型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再出血是SAH常见且致命的并发症。掌握SAH再出血的相关因素,能有效地预防其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本病临床常见,但漏诊者并非罕见。我院1978—1992年间住院病人误诊32例,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2—76岁,均经腰穿确诊。漏诊原因:过份相信 CT5例,症状体征不典型16例,临床疑及本病拒绝腰穿4例,腰穿失败4例,因合并症病情复杂者3例。讨论CT 为现代化检查方法,对脑出血准确率可达到100%,但对本病准确率则远不如腰穿,因出血后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诊断为蛛网下腔出血的5例误诊患者的误诊原因分析报道如下. 1 以严重精神失常为特征,误诊为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 患者,男,66岁.2d前于活动中突然出现头部麻木、频繁呕吐,2h后出现呆笑、语无伦次、定向力障碍、随地大小便,按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治疗,病情渐加重.查体患者颈抵抗,克氏征阳性,脑脊液呈均匀血性,CT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治疗5周后痊愈.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CT等影像学的出现,典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诊断较容易。但非典型病例误诊率在6.9%~12.5%,老年患者误诊率高达38.3%~66.7%[1,2]。我院于1985-01~2002-12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23例,其中误诊30例,现将误诊原因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共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9岁以下3例,40~59岁7例,60~82岁20例,平均年龄61.5岁。有24例在活动中发病,其中过度劳累12例,情绪激动7例,解大便时用力3例,剧烈咳嗽2例;6例无明显诱因。有高血脂及高血液粘稠8例,高血压病6例、糖尿病4例、慢性胃炎3例,偏头痛、冠心病…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以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为典型临床表现,并可伴有相应部位的神经损害症状。重者可以死亡,再次出血后死亡率很高,可达70%.因此及时正确地诊断及治疗显得相当重要。现将1995~2008年我科收治的114例SAH患者中误诊的20例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诊断为蛛网下腔出血的5例误诊患者的误诊原因分析报道如下。1以严重精神失常为特征,误诊为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患者,男,66岁。2d前于活动中突然出现头部麻木、频繁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急症,常以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为主要典型临床特点,典型病例诊断并不难,但临床上常遇到一些不典型的病例,由于其主要症状被淹盖或缺如,容易漏诊,为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现收集我院近半年来诊治的不典型SAH 18 例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诊断不难,但老年人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则极易误诊。据文献统计报告,老年人自发性SAH发病率为9.5~10.9%,临床表现不同于年轻患者。其特点:1.头痛发生率低;2.意识障碍多见;3.病因多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4.起病前多有诱因;5.病死率高。为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降低死亡率.现将我院所误诊病例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 (SHA)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本文收集自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8月确诊 SHA188例 ,其中以急诊收治入院误诊 2 3例占 12 .2 % ,现分析如下。1 误诊为头痛原因待查 5例女性 ,34岁。以突发性、持续性头痛 5小时伴呕吐胃内容物 2次为主诉来院就诊。查体 :神志清 ,颈软 ,Bp12 /8.7k Pa。颅神经检查正常。心肺正常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右侧巴彬氏征 (± )。入院后经 CT扫描示外侧裂池高密度影 ,确诊为SHA。被误诊头痛原因待查 5例 ,年龄 18~ 34岁。均以突然剧烈头痛伴呕吐 ,无明显脑膜刺激征 ,血压正常 ,初步诊断为血管…  相似文献   

14.
通过19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的11例病例临床分析,探讨误诊原因、主要临床表现和误诊类型。提示应针对此类不典型表现提高警惕,同时也提出了避免误诊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不典型者早期极易误诊,误诊率可达14.5~44.7N”’,我院近十年SAH临床误诊48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29例,女19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62.3岁,24~40岁9例,41~59岁10例,60岁以上29例。既往史有高血压病者17例,SAH病史者5例,糖尿病者3例。误诊时间最短者为发病后第一天,最长为7天。发病时间为6小时~7天。确诊时间为1~7天。二、发病诱因:因劳累发病者18例,情绪波动者12例,排便6例,饮酒5例,不明原因7例,有诱因者41例,占8542%。突然发病者42例,占…  相似文献   

16.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误诊分析福州市第一医院陆晓培,卓健福州市第二医院曾道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表现典型者诊断多无困难,不典型者则常误诊,现将我们自1980年~1992年收治的26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女性11例,男...  相似文献   

18.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较长见的疾病,以突发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为其典型临床表现,并可伴有相应部位神经损害症状、体征,重者可以死亡,因此,及时正确地诊断、治疗相当重要.现我院神经内科1995~2005年收治的152例SAH患者中首诊误诊的43例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范秀华 《医药世界》2009,11(7):384-384
1病历摘要 例1:女,22岁。因12h前洗脸后出现眼前发黑致摔倒、头痛,在当地医院行脑CT示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右顶外后部皮下软组织增厚。诊断脑外伤反应,经处理后效果不佳,仍头痛、呕吐。遂于2008-06-22转入我院。查体:神志清,头痛,四肢肌、肌张力正常,BP90/60mm Hg,初步诊断头痛待诊(外伤性头痛),静脉滴注20%甘露醇后头痛减轻,次日患者再次出现头痛明显,频繁呕吐,急复查脑CT未见明显异常,行腰穿检查抽出血性脑脊液,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静脉滴注20%甘露醇、氨基己酸、尼莫地平等药物治疗1个月后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有血性脑脊液,而缺乏典型症状、体征、病情演变复杂的病例,易被误诊,现将1992年~2000年误诊的23 例自发性SAH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