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对妊娠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4年1月6年中心脏手术后妊娠与分娩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5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3例,法乐氏四联症矫治术4例,二尖瓣扩张术2例,动脉导管结扎术5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2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手术后心功能Ⅰ~Ⅱ级44例,Ⅲ级2例。结果46例孕产妇及新生儿无一例死亡,新生儿无畸形。结论心脏手术后心功能Ⅰ~Ⅱ级,能使妊娠成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的女性患者能否安全度过妊娠期及分娩期。方法:对1994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分娩的心脏手术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中先天性心脏病15例,心脏瓣膜病5例。所施手术有房间隔缺损修补6例,室间隔缺损修补8例,动脉导管结扎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狭窄分离术1例,二尖瓣扩张术1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过心衰,妊娠及分娩期心功能Ⅰ~Ⅱ级19例,妊娠13周心功能Ⅲ级1例,行大月份人流终止妊娠。分娩方式:剖宫产13例,胎吸助产3例,正常产3例。娩出新生儿均存活。结论:心脏手术后能否妊娠与妊娠前心脏矫治术有关,术后心功能分级亦是能否耐受妊娠的另一因素。若术后心功能Ⅰ~Ⅱ级多能妊娠,妊娠后心功能Ⅰ~Ⅱ级多能安全度过妊娠及分娩期。  相似文献   

3.
育龄妇女心脏缺损修补术及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是否能承担妊娠 ,在妇产科界已引起高度关注。本文就我院自 1 996年 6月~ 2 0 0 2年 1 0月收治的 5例心脏手术后妊娠 ,经随访有关妊娠分娩情况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五例患者 ,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1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1例 ,二尖瓣置换术 2例 ,二尖瓣置换 +主动脉瓣置换术 1例。孕前心功能均在I~II级 ,妊娠距手术时间 4~ 1 3年。除一例在妊娠 3 0周出现心衰 ,其余 4例妊娠经过均顺利。 3例在 3 8~ 3 9周自然分娩 ,2例在 3 9~ 40周行剖宫产 ,产后心功能I~Ⅱ级。 2例在产前一周停用抗…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心脏手术及心脏手术后妊娠8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伟芬  洪素英 《上海医学》1997,20(11):635-636
目的:为了探讨心脏手术对妊娠的影响,方法:妊娠期心脏手术及心脏手术后妊娠81例回顾性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妊娠46例;风湿性心脏病手术35例,其中二尖瓣扩张后妊娠23例,瓣膜置换术后妊娠6例术后妊娠共29例,孕期二尖瓣扩张术后继续妊娠6例,结果:79例新生儿存活,无1例产妇死亡,结论:心脏手术改善心脏,使妊娠获得成功,瓣膜置换术合理抗凝,机械瓣优于生物瓣。  相似文献   

5.
顾佩宝  姚琦玮 《浙江医学》1995,17(3):156-157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育龄妇女心脏术后妊娠也逐年增多。我院自1983年10月至1993年3月,心脏术后妊娠孕妇30例,共妊娠45次,现就其妊娠和分娩的临床过程进行分析,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临床资料 本文30例中先心术后21例,年龄23~39岁,平均28.11岁;风心术后9例,年龄23~40岁,平均28.76岁。 心脏手术类型:心脏行房缺修补术7例,室缺修补术2例,动脉导管结扎术5例,法乐四联症纠正术6例,肺动脉狭窄扩张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4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扩张术4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以先天性心脏病居多(55.8%),类型以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为主(45.8%)。(2)手术组与未手术组比较,心功能Ⅲ~Ⅳ级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降低(P〈0.05);3例心衰均发生在未手术组,死亡1例;手术组无早产与围产儿死亡,而未手术组早产4例(26.7%),1例死亡。(3)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79.2%),手术组与未手术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确诊后宜尽早手术治疗,术后再妊娠可降低母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剖宫产终止妊娠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7.
心脏直视手术后,需要紧急二次开胸止血的情况并不少见.我院2003年12月~2011年8月心脏直视手术408例,手术后紧急二次开胸止血有7例,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408例,男性179例,女性229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1岁,平均31岁,房间隔缺修补术74例,其中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1例、肺动脉瓣成形术1例.室间隔缺修补术111例.体外下动脉导管未闭缝扎术20例,其中同期行室间隔缺修补术6例,房间隔缺修补术1例,主动脉弓缩窄、缩窄段切除,断断吻合术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3例.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18例,其中同期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以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为主,占48.0%(24/50)。②手术组与未手术组比较,心功能Ⅲ~Ⅳ级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降低(P〈0.05);3例心力衰竭均发生在未手术组,死亡1例;手术组无早产与围产儿死亡,而未手术组早产4例(26.7%),1例死亡。③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72.0%),手术组与未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确诊后宜尽早手术治疗,术后可降低母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剖宫产终止妊娠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9.
葛菲  程虹 《海南医学》2004,15(11):38-39
目的 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及分娩的安全性及产科处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 1996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期间 1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妊娠及分娩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分娩前的心功能 (按NYHA标准 )维持在Ⅰ级或Ⅱ级状态 ,均安全妊娠及分娩 ,无死亡病例。分娩后仅有 1例心功能有所减弱 ,11例不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距妊娠时间 2~ 8年 ,平均 ( 3 .3 9± 1.84)年。 12例全部选择剖宫产 ,术中出血量为 ( 2 89± 2 41)ml。新生儿体重 2 2 0 0~ 3 80 0g,平均 ( 2 916± 3 79)g ,未见畸形或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 :1.5min评 9~ 10分。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心功能维持在Ⅰ~Ⅱ级状态时妊娠及分娩是比较安全的。单一服用较小剂量的华法令 ( <5mg d)抗凝治疗对孕妇及胎儿未见有害。心脏手术后 2年即可计划怀孕。加强高危监护 ,详细了解心脏瓣膜置换术前的心功能情况 ,有利于估计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手术和未心脏手术及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5例风湿性心脏病孕妇妊娠结局进行回顾分析.1)根据孕期是否进行心脏手术分为心脏手术组10例(A组),未手术组15例(B组),对两组围产儿进行分析.2)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分为Ⅰ级组7例,Ⅱ级组9例,Ⅲ级组7例,Ⅳ级组2例.观察各组的围产儿结局.结果 未心脏手术组与心脏手术组比较早产、FG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Ⅰ级与Ⅱ级组足月分娩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手术后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围产儿结局不良,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及心房纤颤容易诱发心力衰竭,危及母婴生命,不宜妊娠.  相似文献   

11.
朱红 《广西医学》2002,24(1):70-71
我院自 1989年 7月~ 1997年 3月共收治 7例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并分娩患者。现对其有关临床问题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患者年龄 2 1~ 35岁。初产妇 5例 ,经产妇 2例。妊娠不足 37周者 1例 ,37周~ 4 2周(含 4 2周 ) 6例。孕前因风湿性心脏病行心脏手术 6例 ,因先天性心脏病行心脏手术 1例。心脏手术类型及瓣膜类型 :行二尖瓣置换术 6例 ,行房缺修补术并主动脉瓣置换术 1例。置换机械瓣膜者 6例 ,置换生物瓣膜者 1例。心脏手术至分娩时间 :15~ 5 6个月 ,平均 2 8 7个月。1 2 分娩方式及并发症 :剖宫产分娩 5例 ,阴道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并二尖瓣关闭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5月经室间隔修补及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36例儿童室间隔缺损并二尖瓣关闭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左房平均压18±3.9 cmH2 O,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心功能恢复良好,9例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PP/PS降至0.26~0.35,围术期无明显并发症出现。术后3~6个月复查,患者活动耐力明显增强,彩色多普勒超声室间隔缺损无残余分流,31例无二尖瓣反流,5例轻微反流,无需治疗。结论:室间隔缺损修补、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并二尖瓣关闭可获良好效果,对合并肺动脉高压者严格手术适应证选择,尽可能避免2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手术和未心脏手术及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5例风湿性心脏病孕妇妊娠结局进行回顾分析。1)根据孕期是否进行心脏手术分为心脏手术组10例(A组),未手术组15例(B组),对两组围产儿进行分析。2)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分为Ⅰ级组7例,Ⅱ级组9例,Ⅲ级组7例,Ⅳ级组2例。观察各组的围产儿结局。结果未心脏手术组与心脏手术组比较早产、FG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Ⅰ级与Ⅱ级组足月分娩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手术后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围产儿结局不良,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及心房纤颤容易诱发心力衰竭,危及母婴生命,不宜妊娠。  相似文献   

14.
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状态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海莉  江燕萍 《广东医学》2004,25(3):284-285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 (以下简称风心病 )孕妇的心功能状态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期间的妊娠合并风心病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3年期间共有分娩产妇4 6 77例 ,其中妊娠合并心脏病 1 0 7例 ,风心病 5 5例占 5 1 4 % ,主要以二尖瓣病变为主 ,风心病心脏手术后合并妊娠 30例 ,未行心脏手术者 2 5例。心功能Ⅰ~Ⅱ级者 ,多能维持妊娠到足月 ,它的平均孕周、新生儿体重、新生儿评分均明显好于心功能Ⅲ~Ⅳ级者 (P <0 0 5 ) ,围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所有心功能Ⅲ~Ⅳ级者和大多数心功能Ⅰ~Ⅱ级者均剖宫产终止妊娠 ,阴道分娩 7例均为心功能Ⅰ~Ⅱ级者 ;风心病心脏手术能明显改善心功能 ,在心功能相同的情况下 ,无论孕妇有无心脏手术史 ,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风心病孕妇的心功能状态与妊娠结局有密切关系 ;孕前积极改善心功能 ,孕期积极预防心衰 ,加强产检能安全渡过妊娠期和分娩期 ,并减少新生儿发病率和围生儿病死率 ,避免孕产妇死亡  相似文献   

15.
<正> 我所自1995年以来,成功抢救心脏手术后并发脑栓塞昏迷病人3例,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1例,均采用高压氧疗,效果满意,3例均痊愈出院,无任何并发症。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例一:罗××,女,20岁,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顺利,回复苏室已醒,神志清,生命体征正常,术后八小时突然出现四肢抽搐,持续约1分钟,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弱,心电监护无明显  相似文献   

16.
纵隔冲洗防治心脏直视手术后心脏压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纵隔冲洗防治心脏直视手术后心脏压塞的经验。方法 行心脏直视手术后纵隔冲洗21例,其中室缺修补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1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双瓣置换术2例,法洛四联症纠治术1例。关胸前纵隔置输血管一根,术后予生理盐水持续纵隔冲洗3~10h。结果 全组无1例术后发生急性心脏压塞及纵隔感染。结论 纵隔冲洗可有效防治心脏直视手术后心脏压塞,避免了第二次开胸探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和未手术的分娩结局、孕期抗凝治疗问题。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35例风湿性心脏病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风湿性心脏病未行手术的妊娠19例,足月妊娠18例,早产1例,19例存活无畸形。手术后妊娠的16例,足月妊娠13例,早产2例,死胎1例,畸形1例。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妊娠及分娩期未发生心衰,心功能Ⅰ~Ⅱ级的患者均有良好的分娩结局。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者的安全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唐巍  曾婷蓉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359-136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为主,占42.86%。心功能Ⅰ~Ⅱ级者20例,占71.43%。心功能Ⅲ~Ⅳ者8例,占28.57%。28例患者平均分娩孕周38周。阴道分娩11例,占39.29%(5/28);剖宫产17例,占60.71%(17/28)。新生儿平均体重3220±450g;胎死宫内1例,新生儿死亡1例,孕妇死亡1例。结论: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为主。心脏手术后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孕期尽可能维持心功能Ⅰ~Ⅱ级,剖宫产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9.
陆秀萍  蒋欢潮 《医学文选》2001,20(5):733-733
迟发性心包填塞是心脏直视手术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 ,是手术 1周后发生的心包腔积血、积液造成的心脏压塞。因发病时大多数患者已不在监护室监护 ,加之症状不如急性心包填塞典型 ,往往易被漏诊误诊而延误处理 ,造成致命的严重后果。作者曾参与救治护理本组患者共 7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男 5例 ,女性 2例 ,年龄 12~ 5 2岁 ,其中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1例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 5例 ,二尖瓣置换术 1例 ,发生积液时间为术后 9天~ 4个月。其中 1例 12岁男孩室缺修补术后 ,表现为出现渐进性低心排和心衰表现 ,经对症处理没有改善 …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右腋下小切口开胸矫治先天性心脏"左侧"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经右腋下小切口开胸矫治心脏"左侧"畸形88例,年龄为8个月~31岁,平均(4.6±1.1)岁。动脉导管未闭14例、肺动脉口狭窄49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25例,合并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膜周部或肌部室间隔缺损、肺静脉异位引流、房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31例。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或跳动下矫治心内畸形。记录手术相关情况。结果全组无死亡。动脉导管未闭术后心脏彩超无残余分流。肺动脉口狭窄矫治术后,1例心脏复跳后右室流出道切口出血,二次停跳止血成功。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1例室间隔缺损上缘残余分流口直径2 mm。所有患者顺利康复出院。随诊2~5 a,平均(4.3±0.4)a,生长发育及活动量正常;肺动脉口轻度狭窄5例,肺动脉瓣轻度反流10例;动脉导管闭合术后及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无残余分流。结论经右腋下小切口开胸能顺利矫治先天性心脏"左侧"畸形,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