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开展超声监测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与感染的预防。方法将224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肉眼观察血管,经验性操作;观察组:将超声技术应用于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记录两组静脉炎、血栓发生率及1次置管成功率。结果两组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观察组静脉炎及血栓发生率低,1次置管成功率高,静脉炎由18.4%降至0.8%,血栓由5.1%降至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超声监测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1次置管成功率,降低静脉炎及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联合血管超声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术后化疗乳腺癌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联合血管超声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及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91.67%、100%和3.33%,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76.67%、86.67%和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1,P=0.0434,P〈0.0001)。观察组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对照组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7)。结论将改良塞丁格技术联合血管超声PICC置管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置管成功率高,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经口行气管插管伴意识障碍病人分别采用新方法和常规方法留置胃管,对比两者首次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并发症,为临床插胃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对经口行气管插管伴意识障碍病人插胃管4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新研制的润滑剂:湿润烧伤膏+利多卡因和新研制了与一次性硅胶胃管各种型号相配的骨水泥头胃管辅助器进行插胃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教科书的方法。结果观察组首次置管成功率91·67%,置管平均时间(10·30±3·4)min;对照组首次置管成功率70·33%,置管平均时间(19·52±10·57)min,而且观察组并发症也大大减少,尤其是鼻出血在观察组未发现1例。结论采用新方法对气管插管伴意识障碍病人进行插胃管能提高插胃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节省护士操作时间,提高工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麻下与常规术前对患者行胃管置入术的差异。方法:将60例肝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于术前30min在病房内行胃管置入术.实验组为在手术室全麻下行胃管置入术。观察两组患者胃管置入的成功率及在置胃管过程中有无恶心、呕吐、流泪、呛咳、疼痛反应;置管前、置管后1min、置管后5min血压、心率变化及心肌耗氧率。结果:实验组1次置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过程中实验组不适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压、心率波动范围实验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O.01),两组比较,全麻下置胃管术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宜选择全麻后在导丝引导下置入胃管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含脑出血)后行气管切开的患者留置胃管的两法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对76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手术及气管切开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个体差异,改良常规置留置胃管方法,均采用了侧卧位置管法或托下颌置管法进行留置胃管,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本组76例,全部获得置管成功,成功率100%。其中采用侧卧位置管法48例,托下颌置管法28例;插入胃管一次成功70例,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达92.1%,二次成功4例,三次成功2例,且插管过程中患者未出现面色和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改变,取得满意效果。结论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临床个体差异采用侧卧位置管法或托下颌置管法进行留置胃管,有助于提高置管成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在ICU气管切开患者协助吸痰对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61例需要气管切开置管的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气管切开置管患者均用一次性气管切开套管:对照组应用普通式气管切开套管,观察组应用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及使用吸痰器的次数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9.32%,对照组为36.36%,观察组每天使用吸疾次数为(5.0±1.85)次,对照组为(14.0±1.75)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应用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行气切开置管吸痰,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减少吸痰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7.
将107例急性重症口服中毒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TC)插管,从食管管腔中插入胃管洗胃;对照组在普通气管插管成功后,从口腔或鼻腔插入胃管洗胃。观察两组插胃管成功所需时间和一次插胃管成功率。结果两组病人插管时间和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对急性重症口服中毒病人采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插管洗胃是较好的抢救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鼻饲患者防误吸中的作用. 方法 将80例留置胃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改良胃管插入深度、体位管理、口腔护理、腹部按摩、健康宣教),比较2组鼻饲患者抬高床头体位的正确率及误吸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误吸发生率为2.5%,对照组误吸发生率的22.5%,观察组误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314,P< 0.05) 结论 对于神经内科留置胃管提供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抬高床头体位正确率,降低误吸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方海霞 《现代保健》2010,(28):95-96
目的提高胃管插管的成功率,减轻患者插管时的痛苦。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09年3月遵医嘱留置胃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采用饮水法插置胃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法插置胃管。比较两组胃管插置成功率和插置胃管时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插置胃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恶心、呕吐症状少,两组插置成功率及症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饮水法插置胃管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程爱玲 《现代保健》2010,(24):104-105
目的 探讨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更换胃管方法的改进,以减少患者在插管过程中的不适和痛苦,达到人性化护理的目的 .方法 将30例昏迷气管切开后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插管方法--边插边拔法,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将气管套管上提的插管方法.结果 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lt;0.05).结论 改进后的更换胃管方法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的置胃管法,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林买洁  郑建中 《现代保健》2011,(18):146-147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下全麻患者的胃管置入新方法,提高手术中插入胃管的成功率。方法选择气管插管下全麻需胃管置入的患者7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方法,实验组采用气管导管经口腔插入食道,胃管经气管导管腔直接插入到胃内。观察两组的成功率、操作时间。结果实验组成功率97.368%,平均操作时间7.8min,而对照组成功率74.286%,平均操作时间13.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插胃管采用气管导管导入胃管的方式,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鼻饲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0例气管切开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鼻饲护理。结果:所有患者能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食物反流7例。结论:注意插管及鼻饲的方法,预防误吸和反流及呼吸道感染,尽早发现应激性溃疡及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46例脑外伤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患者立即经胃管注入3%冰盐水250~300ml,6h/次,4~5d;对照组20例,患者仅插胃管用于胃肠减压观察,比较两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26例患者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8例(30.6%),对照组20例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2例(60%)。观察组脑出血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脑外伤术后患者冰盐水胃管注入治疗,对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彭贞 《工企医刊》2005,18(6):3-5
目的:探讨1%地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在置胃管前应用对插管一次成功率及病人的反应等影响的效果比较。方法:将87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在置胃管前分别用1%地卡因、盐酸利多卡因胶浆滴入鼻腔咽喉部进行表面麻醉,观察置管一次性成功率和对病人的刺激等影响。结果:1%地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胶棠鼻腔内给药与对照组(常规法置胃管)对置管一次性成功率、用药后及置管反应、鼻咽喉食管刺激症状相比较,均P〈O.Ol,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1%地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胶浆相比较P〉O.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讨论:二者在置胃管前应用均能提高置胃管一次性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使用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不同方法在ICU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ICU气管插管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采取常规置管,B组进行气囊放气,C组进行牵拉气管。对比分析三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和总置管成功率最低,B组其次,C组最高,A,B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恶心、呕吐、呛咳以及鼻咽部粘膜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其次为B组,A组最高。A,B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气管插管患者采取镇静状况下牵拉气管并且置入胃管的方法效果显著,一次置管成功率和总置管成功率均很高,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将107例急性重症口服中毒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TC)插管,从食管管腔中插入胃管洗胃;对照组在普通气管插管成功后,从口腔或鼻腔插入胃管洗胃.观察两组插胃管成功所需时间和一次插胃管成功率.结果两组病人插管时间和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对急性重症口服中毒病人采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插管洗胃是较好的抢救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生理盐水作为插置胃管润滑剂的效果.方法:将110例需插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处理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生理盐水作为润滑剂,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液体石蜡作为润滑剂,比较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所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生理盐水润滑组插管成功率高、所需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应用生理盐水代替液体石蜡作为插置胃管润滑剂是简单、可行、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气管切开组70例和非气管切开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120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者29例发生感染,总发生率为24.2%;两组分析显示,术前白细胞<4×109/L、导管留置时间≥7d、是否行气管切开均是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病原菌同源率为61.5%.结论 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与术前白细胞数量、导管留置时间、是否行气管切开有关,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盐酸丁卡因胶浆在插胃管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临床插胃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临床组和对照组,分别对插胃管患者采用常规插胃管法和丁卡因胶浆外涂胃管插入法,比较两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观察两组的插管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比临床组高,而插管并发症比临床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丁卡因胶浆外涂胃管插管法能提高临床上胃管插入特别是困难插胃管患者的插胃管成功率,降低插胃管并发症,建议在患者插胃管中常规使用盐酸丁卡因胶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提高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留置胃管一次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选择河西区中医医院内科行气管切开患者80例,随机分为普通组与改良组,观察两组留置胃管方法的一次成功率,以及置入胃管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率。结果普通组一次性留置胃管的成功率为40.0%,改良组一次性留置胃管的成功率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5.0%,改良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后的方法成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的留置胃管法,且不良反应及后期并发症也比普通方法及其他改良方法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