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方式,降低患者手术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本院自2002年7月~2008年6月期间28例小脑幕脑膜瘤的部位、侵犯的结构、显微手术方式等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肿瘤切除程度按照Simpson分级方法进行评估,SimpsonI级8例,SimpsonII级16例,SimpsonIV4例。术后仅1例死亡,20例获得正常人的生活,4例存在神经功能障碍,3例术后复发并有1例进行了再次手术。结论根据小脑幕脑膜瘤部位和侵犯的结构采取适当的手术人路及手术切除程度,能够在最小的病死率和病残率下获得良好的肿瘤切除,降低患者手术死亡率并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小脑幕跨幕巨大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后颅窝小脑幕脑膜瘤24例,其中12例采用改良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另外12例采用改良扩大翼点入路切除术。结果Ⅰ级切除6例,Ⅱ级16例,Ⅲ级2例,两组切除程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随访结果都比较好(P〉0.05)。结论显微手术切除小脑幕跨幕巨大脑膜瘤效果好,安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显微手术对于小脑幕脑膜瘤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通过影像学证实为小脑幕脑膜瘤的患者40例,对其采取显微手术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的手术方法以及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共32例采取全切,8例采取次全切。通过手术切除后,共1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均获得缓解或治愈。32例全切除患者无复发,8例次全切患者中共2例复发。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可得,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结论小脑幕脑膜瘤采取显微手术进行切除具有双面性,全切手术虽能控制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次全切手术安全性更佳,但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指南》2015,(36)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小脑幕脑膜瘤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经超声影像确珍为小脑幕脑膜瘤患者,对患者实施显微手术治疗,同时对患者采用的手术方法以及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手术前的超声影像诊断,41例患者采取全切手术,9例患者采取次全切手术,手术后,1例患者术后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的病症均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直至康复痊愈,41例实施全切患者手术后无复发,9例实施次全切患者手术后复发2例,通过对所有患者采用生活质量表进行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手术后均得到明显的提升。结论给予小脑幕脑膜瘤患者采用显微全切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全切手术具有较大的风险性,次全切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手术后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7.
9.
刘晓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4):72-73
目的探讨外伤性后颅凹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外伤性后颅凹硬膜外血肿的患者,行保守及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血肿均自行吸收或手术清除,随访3~6个月,按GOS分级,恢复良好者12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CT动态观察,如血肿量较小,头痛、呕吐等症状不明显者行保守治疗;症状明显且进行性加重或伴随枕骨凹陷〉0.5 cm者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外伤性后颅凹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报告 1990年 1月至 2 0 0 4年 1月收治的外伤性后颅凹血肿 38例 ,对本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硬膜外血肿 2 0例 ,硬膜下血肿 7例 ,脑内血肿 11例 ;手术 31例 ,保守 7例 ,死亡 3例。结论 外伤性硬膜外血肿 ,由于后颅凹的特殊解剖 ,其症状不典型性和多变性 ,要严密观察 ,及时复查 CT,及时诊断 ,及时手术 ,是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93~1996年在全麻下共施行后颅凹肿瘤手术刀例,现就麻醉处理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21例中男IO例,女11例,年龄32~76岁。术前合并明显头痛、呕吐、颅内高压症状者9例,肺气肿2例,ECG异常4例。手术部位:桥小脑角肿瘤13例,小脑肿瘤8例。术中失血ZOO~300Oml,输液SOO~ZOSOml,输全血ZOO~2400ml。9例患者切脑膜前静滴甘露醇l~Zg/kg。手术时间则。时55分~5/J\时5分。麻醉方法术前3Omin肌注苯巴比妥钠O.1,阿托品O.sing。麻醉诱导静注安定O.Zing/kg,2.5%硫贲妥钠5~IOmg/kg,玻拍胆碱1.5~zing…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后颅凹肿瘤术后缄默症的发病机理,预后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们1993年~2003年收治的148例后颅凹肿瘤,其中12例出现术后缄默症。结果 全部12例缄默症患儿,均为巨大型小脑蚓部肿瘤凸入四脑室,而且肿瘤向双侧小脑半球浸润生长病例,术后发病。发病时间:术后当天6例,术后1天2例,术后2天2例,术后3天2例。持续时间10~120天,平均32天,可在几天或几个月内恢复。结论 儿童后颅凹小脑蚓部巨大型肿瘤全切术后易发生缄默症,缄默症是一种持续时间较短暂的合并症。减少小脑蚓部血管和双侧齿状核的损伤是预防缄默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92例后颅凹肿瘤,全部经CT、MRI检查,并手术病理证实。分析比较CT和MRI发现病变的敏感性,定位诊断的准确性,定性诊断的特异性。讨论MRI误诊的原因和Gd-DTPA增强检查对后颅凹肿瘤的诊断价值。后颅凹肿瘤诊断MRI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5.
16.
儿童颅内肿瘤占儿童全身肿瘤的 1 5%~ 2 0 % ,其中 2 /3位于颅后凹。颅后凹内重要结构较多 ,又是脑脊液循环的必经之路 ,加之后颅凹空间狭小 ,容积代偿能力有限 ,因而影响脑脊液循环而致颅内压增高 ;又由于幼儿神经细胞和脑部血管发育不成熟 ,术中与术后易发生脑水肿 ,术后并发症较成人为多。因此 ,儿童颅后凹肿瘤的临床护理十分复杂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 1 996年~ 1 999年共收治儿童颅后凹肿瘤 42例 ,其中 34例接受开颅手术。男 1 9例 ,女 1 5例 ;年龄最小 2岁 ,最大 1 6岁 ,平均年龄 8.6岁 ;髓母细胞瘤 2 5例 ,星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分析儿童后颅凹肿瘤CT检查的影像学特点、误诊原因,研究其扫描方法,提高CT检查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儿童后颅凹肿瘤40例,其中普通CT扫描20例,螺旋CT扫描20例,40例病人中32例行CT强化扫描。将其术前CT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研究。结果:40例儿童后颅凹常见肿瘤CT检查阳性显示为38例,漏诊2例,显示率为97.5%。术前CT检查定性误诊11例,准确率为72.5%。讨论:分析11例误诊2例漏诊原因,对照研究普通CT与螺旋CT的影像特点,选择适合的CT扫描技术与方法,消除儿童后颅凹骨迹伪影等干扰的影响,提高儿童后颅凹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裂孔疝继发性脑干损伤患者预后差,为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我科自2007年6月-2009年1月共对4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去骨瓣减压基础上加行小脑幕裂孔切开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26例,女18例;年龄12-72岁,平均42岁。其中车祸伤31例,打击伤6例,坠落伤7例。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2001年7月~2002年7月收治的小脑幕裂孔疝183例的护理观察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183例 ,男101例 ,女82例 ,年龄35~90岁 ,平均63 6岁 ,脑出血117例 ,脑梗死66例 ,小脑幕裂孔疝前驱期67例 ,无死亡病例。代偿期85例 ,死亡11例。晚期31例 ,均死亡。脑疝前驱期、代偿期、晚期均采用20 %甘露醇和氯化钠甘油等联合降颅压治疗。治愈好转138例 ,植物生存3例 ,死亡42例。1 2护理观察内容与方法 :内容 :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生命体征、肢体活动 ,有无急性颅内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动态牵拉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内侧型小脑幕脑膜瘤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内侧型小脑幕脑膜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脑自动牵开器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动态牵拉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脑牵拉伤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牵拉伤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20 d,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型小脑幕脑膜瘤患者采用动态牵拉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可有效减少脑自动牵开器应用率,且有助于降低术后神经损伤,促使患者实现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