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5月至2010年9月间收治的经手术或内镜病理证实的4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肿瘤类型:胃肠间质瘤25例,恶性肿瘤13例,良性肿瘤4例。诊断主要依靠CT、内镜、消化道造影等。术前确诊18例,确诊率为42.9%,40例行手术治疗。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率低,对出现消化道症状者,胃镜及结肠镜检查阴性时应警惕小肠肿瘤,联合CT、内镜等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率,手术是治疗小肠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层螺旋CT三维成像内镜技术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在胃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以手术病理或电子内镜检查结果为最终判断依据,对20例患者进行CT三维成像内镜技术检查,探讨该检查手段的检查前准备,扫描参数,三维后处理方;式及其与原始图像相结合对诊断结果的影响,双较CT三维成像内镜技术的肿瘤显示与最终诊断的符合程度及各种重建方式对胃癌显示的有效性。结果:CT三维成像内镜技术检查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75%,准确性为95%,漏诊率为3%,误诊率为25%,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r7%和72%。结论:双层螺旋CT三维成像内镜技术多种重建方式结合原始图像的使用在胃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孙晓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1015-1016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主要在于肿瘤的术前分期;腔内、壁内和腔外肿块的鉴别:以及胃癌治疗后的随访。现将我院58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螺旋CT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比较困难。CT是诊断小肠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对腔外型肿瘤有独到之处,国内文献专题报道不多。本文收集经CT检查,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20例小肠肿瘤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小肠肿瘤的认识与CT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陈月明  徐露 《中外医疗》2009,28(35):61-61
目的对上消化道肿瘤的发病情况及发病部位分析。方法回顾分析经内镜诊断的2316例胃癌、食管癌的临床及内镜资料。结果胃癌好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贲门及胃体上部是胃癌的好发部位。胃癌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以上腹痛、腹胀食欲减退、消瘦、吞咽困难及贫血为主要表现。结论内镜检查是确诊上消化道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34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资料完整、病理诊断明确的3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依据诊断标准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分类。结果:胃肠道间质瘤以老年男性多见,胃部好发,胃部良性多于恶性,而小肠恶性多于良性,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常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临床表现。消化内镜、B超、CT、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血管造影等检查可发现肿瘤,通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可明确诊断。本病首选手术治疗,放、化疗疗效难以肯定。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类独立的黏膜下肿瘤,过去诊断为平滑肌或神经源性的肿瘤的某些梭型细胞肿瘤,通过免疫组化检查可能为间质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提高原发胃肠道淋巴瘤术前诊断率及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对36例原发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分析,通过COX回归等统计方法对其预后因素及生存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内窥镜病理活检;手术方式、综合治疗完成情况、临床分期为与预后有关的影响因素。结论:提高对该病临床表现及内镜、造影检查特点的认识,采用正确的活检方法是提高术前诊断率的关键;以手术及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以往胃癌诊断主要依靠钡餐和胃镜检查,但两种方法的最大缺陷是不能同时观察胃壁外情况,不利于胃癌术前分期。随着CT的普及和其特有原优势,胃部CT检查能直接显示其本身及其病变周围的横断面像,因此特别适用于胃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肿瘤病变分期;手术切除可能性预测等,受到临床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已成为公认的检查方法之一,现收集我院65例胃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类型、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6年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47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术前诊断。结果:按病理分型,腺癌99例,占主要部分;间叶组织肉瘤20例,恶性间质瘤14例,淋巴瘤8例,类癌(包括神经内分泌瘤)6例。按肿瘤所在部位:十二指肠101例,空肠28例,回肠11例,肠系膜7例。小肠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黄疸、腹块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内镜、低张造影、B型超声(BUS)、电子体层成像(CT)、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作用。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以腺癌最多,早期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联合应用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内镜和双对比钡灌肠是大肠癌的基本检查方法,二者能观察肠腔内病变情况,主要用于发现和诊断病变,不能用于肿瘤术前分期。CT、MRI、内镜超声、PET等影像学技术能评估肿瘤向肠壁浸润深度、周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可以用于术前分期。本文综述了各种影像技术对大肠癌术前分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16层CT对进展期胃癌术前分期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CT 对进展期胃癌术前的TNM分期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60例临床诊断胃癌患者,16层CT平扫 增强扫描后进行容积重建处理,显示胃癌病变累及的部位、范围、大小、周围组织侵犯及局部淋巴结的情况,区别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进行TNM的分期. 结果 16层CT检查结果与手术及病理对照:T分期的准确性95%,能够显示黏膜及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侵犯情况;N分期准确性95.7%,淋巴结检出水平明显提高;M分期检出率达100%.CT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100%,准确性93.3%,阳性预测值93.3%. 结论 16层CT 3期增强及图像后处理分析可提高胃癌T、M分期的准确性,是胃癌术前准确分期的可靠方法.CT扫描计划合理制定及3维重建方法合理选择影响病变的清晰显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评价CT对恶性胃肿瘤的诊断作用和价值。方法:分析233例经手术病理、内窥镜活检以及B超、CT等多种检查方法证明实的恶性胃肿瘤的CT表现。结果:233例中,贲门胃底癌82例,胃癌142例,胃平滑肌肉瘤6例,淋巴肉瘤3例。肿瘤的主要CT表现为局限或广泛胃壁增厚、胃腔内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的肿块,其它征象是邻近器官浸润、局部淋巴结转移及器官广泛转移等。结论:CT扫描增加了恶性胃肿瘤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弥补了常规X线钡餐和内窥镜检查的不足,可作为进展期胃恶性肿瘤术前可切除性估计的首选检查方法;CT、内窥镜、X线钡餐造影都可作为胃恶性肿瘤术后随访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内镜、胃肠超声造影在胃癌检查中的影像特点及术前分期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患者共168例,对其超声内镜、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超声内镜术前T分期评估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胃肠超声造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超声造影术前N及M分期评估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内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胃镜检查对胃癌原发灶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对胃癌转移灶的诊断,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对胃癌转移灶的诊断效果更好,且均与术后病理分期一致.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的螺旋CT表现特征,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胃癌患者实施口服不同对比剂行螺旋CT增强扫描,并与病理诊断对比.结果(1)不同的对比剂对病灶细节显示有很大的影响,水较2%泛影葡胺好(P<0.05);(2)42例胃癌均出现明显强化;(3)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准确性较高,达88.1%.结论在应用螺旋CT诊断胃癌时应口服水对比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食管腔内超声在食管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经食管探头超声仪(TEEP)在食管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食管癌患者和11例食管粘膜下肿瘤患者术前均进行上消化道钡餐,纤维胃镜和TEEP等检查。其中7例食管癌患者和8例食管粘膜下肿瘤患者订前还予以CT扫描检查。所有切除的标本,包括淋巴结,均送病理检查,并将术前TEEP和CT检查情况与术中,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EEP术前食管癌T、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胰腺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胰腺癌病人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运用MSCT动态三期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肿瘤定位诊断基础上,观察周围组织结构受侵犯程度和转移情况;对其中12例行手术的胰腺癌胰周主要血管受侵情况进行术前评估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22例胰腺癌中,周围血管受侵19例,胃十二指肠肠壁受侵4例,淋巴结转移6例,肝脾转移11例;CT评估主要血管受侵准确性为88.9%.结论:MS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能够较准确诊断胰腺癌,为临床术前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螺旋CT不同的扫描方法对胃癌分期的价值。方法 :对 2 3 2例进展期胃癌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 ,其中门静脉单期增强 84例 ,三期增强 96例 ,人工气腹法螺旋CT增强 (SCTPP ) 5 2例。结果 :门静脉单期增强、三期增强和SCTPP对进展期胃癌TNM分期准确性分别为 75 .0 %、82 .3 %和 96.2 %。结论 :螺旋CT三期增强是胃癌术前分期的首选检查方法 ,对部分胃癌分期困难的病人可选用SCTPP ,术后复查可选用螺旋CT门静脉单期增强  相似文献   

18.
进展期胃癌的CT诊断及手术可切除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CT检查方法及表现,并对胃癌手术可切除性的术前评估进行研究,以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手术。方法:分析50例经胃镜活检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的CT表现,并根据肿瘤的生长情况进行手术可切除性的前瞻性评估。结果:胃底贲门癌13例,胃体癌22例,胃窦癌9例,病变占据两个分区以上者6例。50例胃癌均显示胃壁有不同程度的增厚,部分胃壁有软组织肿块形成,粘膜面有溃疡形成,胃腔及贲门狭窄,贲门管壁增厚,食道下段受累以及周围组织器官侵犯等。结论:CT对进展期胃癌的定位定性诊断与胃镜活检和/或手术病理符合率较高。肿瘤检出率可达100%。CT对术前肿瘤的可切除性评估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手术前判断为可切除组的病例手术切除率达94.3%。胃癌术前CT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2例临床确诊胃癌患者术前64排螺旋CT三期扫描资料,结合多平面重组(MPR)、CT仿真内窥镜(CTVE)等后处理技术进行分期。对照手术后病理TNM分期资料,分析CT术前分期的准确性。结果:64排螺旋CT对22例患者T分期的总符合率为72.7%,N分期的符合率为54.5%,M分期的符合率为90.9%。结论: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MPR像及CTVE3种图像结合对胃癌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对制定手术方案及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超声、CT及胃镜在诊断胃间质瘤方面的优缺点。方法回顾2008年~2012年来院诊治的216例胃间质瘤患者,分析其超声、CT及胃镜检查的影像学资料,比较3种检查的阳性率及与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CT及胃镜诊断胃间质瘤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47/147)、100%(152/152)和97.9%(140/143),与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6%(142/147)、96.1%(146/152)和94.4%(135/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CT及胃镜诊断胃间质瘤各有特点,推荐超声作为胃间质瘤术前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