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WHO脑膜瘤分级分型的病理及影像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2007年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修改后脑膜瘤分级中各级脑膜瘤的病理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以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95例脑膜瘤组织病理切片及影像资料.结果 295例脑膜瘤中WHOⅠ级脑膜瘤255例,Ⅱ级脑膜瘤34例,Ⅲ级脑膜瘤6例.影像学表现:①Ⅰ、Ⅱ、Ⅲ级脑膜瘤肿瘤最大径平均为4.2 cm、4.5 cm及4.6 cm.②Ⅰ级脑膜瘤多为类球形,Ⅱ级脑膜瘤中分叶状比率高于Ⅰ级,Ⅲ级大部分为分叶状.③Ⅰ、Ⅱ、Ⅲ级脑膜瘤边界不清者所占比率为23.9%、55.8%及100%.④硬膜尾征在Ⅰ、Ⅱ、Ⅲ级脑膜瘤中发生率为67.8%、55.9%及66.6%.⑤Ⅰ、Ⅱ、Ⅲ级脑膜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周边组织侵润.随访152例,8例复发,其中Ⅰ级1例、Ⅱ级4例、Ⅲ级3例.结论 脑膜瘤以Ⅰ级脑膜瘤多见,其中纤维型、上皮型、过渡型较常见,而分泌性、化生型、微囊型及淋巴细胞丰富型少见;Ⅱ级脑膜瘤以非典型性脑膜瘤居多,透明细胞型、脊索样型少见,且均有不同程度的核分裂像;Ⅲ级脑膜瘤少见,呈明显恶性性生长方式且均有明显的核分裂像及坏死区.Ⅰ、Ⅱ、Ⅲ级脑膜瘤肿瘤直径及硬膜尾征无明显差异性,Ⅱ、Ⅲ级脑膜瘤分叶状比率较Ⅰ级高,且边界多不清,各级脑膜瘤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侵袭性生长.术后复发率与脑膜瘤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区脑膜瘤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我科1999至2006年共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肿瘤115例,发现8例脑膜瘤.本文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4例肿瘤达到显微外科手术伞切除.8例颈静脉孔区脑膜瘤3例为恶性.平均随访80.8个月,4例内皮型脑膜瘤仍然存活.2例(1例乳头型,1例间变型)患者术后短期死亡.2例(1例微囊型,1例间变型)患者分别存活3年和6年,最后死于病情恶化.结论 良性颈静脉孔区脑膜瘤应尽量追求手术全切除,其术后各种神经功能废损的发生率较此医其他良性肿瘸高.而且此区的脑膜瘤多为恶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儿童脑膜瘤的病例分析及随访结果探讨儿童期脑膜瘤的特点.方法 1997-2007年北京天坛医院有33例14岁以下脑膜瘤患儿进行手术,对其发病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影像学特点,Simpson切除分级情况,病理类型以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和成人脑膜瘤的对比得出儿童期脑膜瘤的特点.结果 男20例,女13例,33例患儿中有27例肿瘤全切(82%).有14例患儿获得随访,其中9例患儿术后肿瘤未复发或未见肿瘤增大,其中2例患者因术后脑积水或硬膜下积液行分流术;3例因肿瘤复发再次开颅手术,1例患儿在肿瘤复发二次术后2年死亡;1例复发后未手术.结论 儿童脑膜瘤男性多见,术前误诊率高,间变或恶性脑膜瘤发病率高于成人,手术切除程度与预后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4.
恶性脑膜瘤的特点与治疗(附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恶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 复习1986~2007年经治的22例恶性脑膜瘤,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恶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与良性脑膜瘤有显著不同,但确诊需病理学检查.结论 恶性脑膜瘤的治疗以显微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放疗可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嗅沟脑膜瘤为常见的颅底脑膜瘤.我科于1997年11月至2004年10月对21例嗅沟脑膜瘤行单侧额下及双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非典型脑膜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脑膜瘤,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为Ⅱ级[1],临床表现虽与普通良性脑膜瘤相似,但预后较差。2001年至2012年我院共收治病理诊断的脑膜瘤患者580例,其中Ⅱ级35例,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男性19例,女性16例,平均51.9岁。首发年龄:平均50.9岁。2.病变部位:凸面14例,大脑镰旁6例,上矢状窦旁8  相似文献   

7.
鞍结节脑膜瘤属于鞍上脑膜瘤,包括起源于鞍结节、前床突、鞍膈和蝶骨平台的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4%~10%[1].因其位置较深、范围小且与周围许多重要结构毗邻,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困难.我院1997年8月至2009年8月期间收治脑膜瘤患者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鞍结节脑膜瘤属于鞍上脑膜瘤,包括起源于鞍结节、前床突、鞍膈和蝶骨平台的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4%~10%[1].因其位置较深、范围小且与周围许多重要结构毗邻,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困难.我院1997年8月至2009年8月期间收治脑膜瘤患者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鞍结节脑膜瘤术中重要结构的保护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鞍结节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4%~10%[1-2],作者自2004年4月至2007年6月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2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原发性颈静脉孔脑膜瘤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4年1月至2010年10月手术治疗原发性颈静脉孔脑膜瘤患者22例,男∶女=10∶12,平均39.4岁.最常见症状是听力障碍,其次为后组脑神经症状.手术分为乙状窦-球前方、后方及联合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18例,大部切除4例.病理检查4例为WHOⅡ级,恶性(WHOⅢ级)1例.术后神经功能暂时下降,后逐渐改善.共6例肿瘤复发,其中WHOⅡ~Ⅲ级4例.仅1例恶性脑膜瘤于术后20个月死亡.结论 原发性颈静脉孔脑膜瘤中非良性脑膜瘤所占比例高,虽然手术治疗取得很好效果,但仍要注意保护后组脑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