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蒲黄炭机制炒炭好李军东④赵素红④蒲黄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本品具有止血、化瘀、通淋等作用。蒲黄炭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等症。传统炮制蒲黄炭的方法是:将净蒲黄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黑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将...  相似文献   

3.
将艾叶用手揉搓呈松散状态,使其不成团,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把2.5公斤左右艾叶倒入CY-2型滚筒式炒药机内,转速为23转/分。先用文火徐徐加热,慢慢改用武火。待开始胃黄烟时将准备好的醋水均匀地喷到艾叶上(每100公斤艾叶用醋15公斤,  相似文献   

4.
炒炭药是指将药物炒至全部为焦黑色,但中间仍呈黄褐色为度。药物炒炭后,可增加炭素,炭素具有吸附作用,可增强止血作用。但某些药物炒炭后因性味改变和有效成份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反而没有原药材的止血作用好.临床实际运用中,将炒炭药分为温(热)性、平性、凉(寒)性三类,温(热)性炒炭药多用于虚证出血,如气虚不摄,血溢脉外的出血;凉(寒)性炒炭药多用于实证出血,如火热亢盛,迫血妄行的出血;平性炒炭药则虚实证出血皆可选用.血证中正确选用炒炭药,既可治本又能治标,能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消除或减轻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油砂炒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炮制炒炭其目的为使药物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要求炒炭存性。传统的炒炭方法是清炒,笔者在工作中试用油砂炒炭,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操作方法:将已制好的(桐)油砂放入铁锅内(看药定量)加热到220~240℃,然后倒入药品与之同炒,不停地用木铲或特制铁钯翻动,炒至药物表面黑褐色、内焦黄色,存性,即筛去油砂,放凉即得。必要时可喷淋清水少许,晾干即可(以防起火)。  相似文献   

6.
小蓟炒炭体会史春生④郑秀芝④中药炮制品的质量,在历史上一直是非常重视的,如炒小蓟炭常规要求“用武火炒至外表焦黑色”,由于小蓟质轻,火候不易掌握,炮制到外表面焦黑色时,内部也基本呈黑色,就失去药性了。笔者的操作经验是:取原药材小蓟,拣去杂质,备好毛刷一...  相似文献   

7.
针对蒲黄在炒炭过程中容易着火灰化、损耗量大、难以把握炮制程度的特点。采用间歇式的炒炭方法.不仅利于安全操作、准确把握炮制程度,而且得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藕节炒炭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藕节炭中总多酚、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为指标,结合成品性状,对藕节炒炭的工艺条件进行优选,并进行中试实验。结果:小试优选藕节炒炭投料300g,投料温度200℃、炒制时间22min。中试炒炭投料10kg,炒筒转速26r/min,炒筒温度预设下限195℃,上限205℃,炒制时间约10min。结论:小试炒炭的工艺条件与中试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中药炒炭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爱国 《西部中医药》2004,17(12):42-43
中药制炭应用于临床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方论》中就有“枳实烧令黑勿太过”、“乱发烧灰”、“桑根皮烧灰存性,勿令太过”等十来种炭药的记载。尔后,经过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炭类药不断的增加与发展。由于炭类药在临床治疗某些病症如内外出血方面有疗效,故前人有“红见黑即止”之说,因此,炭类药就逐步发展成为《中药炮制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茜草饮片炒炭前后止血机制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茜草及茜草炭止血作用机制。方法:比较茜草和茜草炭对小鼠凝血时间、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毛细血管通透性、肝素和华发林所致病理性出血模型以及大鼠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结果:茜草和茜草炭均能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均能明显缩短大鼠TT、PT、APTT,但茜草炭作用强于茜草。茜草大小剂量和茜草炭饮片大剂量能提高小鼠血小板计数,明显对抗肝素及华发林的出血作用,茜草作用强于茜草炭。结论:茜草主要通过提高血小板计数,对抗肝素及华发林的出血来发挥止血作用;茜草炭主要通过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缩短TT、PT、APTT来发挥止血作用;茜草和茜草炭的止血作用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1.
炒药是中药炮制四大法之一的火制法中的一种。历来的炒药工具是一个敞口铁锅、一把锅铲、一个炉灶。炒药时,操作人员先点燃炉灶,然后将药物倒入锅内,用锅铲连续不断地翻炒。这种炒药法费体力,效果差,而且热气烤人、熏人。药物由于翻炒不匀或动作过慢,影响药物质量,有时甚至出现生翻不匀等不良情况。为了改善操作人员的工作条件,提高药物质量,我院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2015,(8)
目的分析荷叶炒炭后烟雾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电喷雾离子阱质谱(HPLC-ESI/MSn)技术分析荷叶炒炭散发烟雾的甲醇液成分,再采用HPLC技术分析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3-O-桑布双糖苷和荷叶碱分别在270℃烘制3 min后升华物的化学成分。结果在荷叶炒炭散发的烟雾中检出5种生物碱,分别为莲心碱、杏黄罂粟碱、2-羟基-1-甲氧基阿朴啡、原荷叶碱、荷叶碱,在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3-O-桑布双糖苷的模拟炮制品中均检出其苷元槲皮素,在荷叶碱炮制时有荷叶碱升华。结论炒炭可使荷叶中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3-O-桑布双糖苷含有量降低,而使槲皮素含有量升高。  相似文献   

13.
炒黄、炒焦、炒炭三种炮制方法不需任何辅料,直接将药物置锅中加热炒至适宜程度,炮制方法简单,在炮制中得以广泛应用。但工作中发现,所用炮制品该炒黄的药物焦化,该炒焦的药物炭化,该炒炭的药物全部炭化甚至灰化。为此本文将三种炮制程度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药炒炭质量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实践介绍了炒炭前注意“净选分档”;炒炭过程注意火候“先武后文”;操作手法“先慢后快”;控制炒至程度“适中”;出锅迅速“焖熄浓烟”;成品防止吸附吸潮等全程质量控制经验,以确保炒炭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15.
炒炭与煅炭存性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炭药及炭药炮制要求存性的历史沿革,提出古今对炭药存性的三种认识;前从适用范围,炮制质量要求及化学成分研究结果等方面,对炒炭和煅炭进行了辩析。初步认为炒炭存性优于煅炭存性。  相似文献   

16.
橄榄核为橄榄种植物橄榄Canariumalbum(Lour)Raeusch的果核。主治肠风下血。一般炮制方法是取净橄榄核.甲2/盐水浸泡润透(2-3d)后.晒干(2一3d).再按照炒炭法(中国药典)199O版炒炭。此法周期长.效率低.不适合大生产的需要。为此,我们进行了炮制工艺改进,改进后的工艺一节省工时gO%以上.且外观颜色均匀.质量稳定。具体力一法是:取净橄榄核孜入地制锅内,按每公斤药材加2/盐水生g.明中火加热,开动搅拌,边搅拌边洒盐水,直至盐水洒完.继续炒至表面黑色,内部褐色.停止搅拌.取出放凉。备明。橄榄核炒炭新方法@沈玉…  相似文献   

17.
我院采用单味桑螵蛸炒炭治疗小儿(2~11岁)遗尿23例,其中男童15例,女童8例。结果显效4例,有效15例,无效4例。其方法是:取桑螵蛸十二枚(约8 g左右,为一次服用量)炒炭存性,研末,用糖水早晚各送服一次。7天为一疗程,2~3个疗程效果明显,复发性较少。  相似文献   

18.
蒲黄按《中国药典》1990年版318页和附录6页方法用武火炒炭,在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部分炭粒灰化、火候不易掌握等缺点。为消除用武火炒炭的弊病,近年来笔者采取改进火候的炒法,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用炒药机制木鳖子效果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炒药机制木鳖子效果好贺喜格图,包全喜(内蒙古蒙药制药厂通辽028007)设备CY-2型炒药机(周口产)。备料取净木鳖子去壳后置大铁锅内加沸水浸泡3~5分钟。操作方法先以武火将炒药矾锅内温度提高至120℃左右时,将木鳖子捞出由炒药机进料口倒入机内15~20kg,同时关闭进料口和出料口,拨动正转开关,接通电源,不停地转动的同时关闭鼓风机,用文火加温炒,利用机内的药物相互碰搓而搓掉种仁绿表皮。在机内的木鳖子仁绿表皮未搓净以前水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乌梅炒炭前后化学成分及药效变化进行研究,阐明乌梅炒炭的炮制原理。方法 采用液质联用技术鉴定乌梅炒炭前后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以小鼠肠推进和断尾实验比较乌梅炒炭前后药效的变化。结果 乌梅炒炭前后化学成分具有明显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将乌梅与乌梅炭化学成分聚为2组并标示出6个主要差异性成分,其中柠檬酸-葡萄糖溶液(acid citrate dextrose,ACD)具有抗凝作用。药理实验结果表明,乌梅水煎液和乌梅炭水煎液均具有涩肠作用,乌梅炒炭后产生了止血作用,止血作用的活性部位为透析袋内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成分。结论 乌梅与乌梅炭均具有涩肠作用,乌梅炭的止血作用可能与其炒炭后ACD等成分含量降低及产生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