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烈联合化疗方案可明显改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但仍有20%~40%的患者产生原发耐药,且这类化疗方案对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缓解率低、缓解期短,预后甚差.近年来,国外学者开始应用FLAG方案即氟达拉宾(FLud)联合阿糖胞苷(Ara-c)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诱导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完全缓解(CR)率30%~80%.本院血液内科2007年6月~2009年6月应用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AML 17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FLAG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护理.方法对10例复发和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应用FLAG方案(氟达拉滨、阿糖胞苷和集落刺激因子)化疗,同时配合支持治疗和对症护理.结果6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完全缓解率达60%.结论FLAG方案对治疗复发和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有较好的效果,针对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是取得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老年髓系抗原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y+ALL)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老年髓系抗原阳性My+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特征、治疗经过、预后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患者骨髓原幼淋巴细胞占42.5%,CD7+细胞占86.99%,cCD3’细胞占77.24%,CD33+占91.87%,CD13+占11.80%,MPO,CD117,CD22,CD19,CD20,CD34均阴性,给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VDP方案)化疗1周期,未缓解,之后给予长春新碱+泼尼松+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VP+AA方案)化疗2周期达缓解。结论:老年髓系My+ALL恶性程度高,对常规化疗方案治疗无效,需给予兼顾髓系和淋系的化疗方案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成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和预后.方法 对65例成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患者,应用多色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采用短期培养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治疗方案分为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或二者兼顾的方案,bcr-abl阳性和(或)Ph阳性者部分加用伊马替尼.结果 ①成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占急性白血病的6.7%,男性多见,WBC≥130×109/L者占52.3%,WBC≥100×109/L者占16.9%.②以同时表达髓系和B系抗原者最常见,占81.5%,髓系和T系抗原共表达者占10.8%,髓系、B系、T系抗原共表达者占4.6%,B系和T系抗原共表达者占3.1%.③53例患者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核型者22例,占41.5%,其中3例为bcr.abl(+);异常核型者高达58.5%,涉及9、22、4、11、8、14、12号等染色体,Ph阳性或bcr-abl阳性者占32.1%.④65例患者完全缓解31例(56.4%).17例Ph阳性或bcr-abl阳性者完全缓解6例(35.3%).结论 成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高白细胞者多见,以髓系和B系抗原共表达最常见,异常核型发生率高,Ph染色体阳性者多见,治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FLAG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护理。方法对10例复发和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应用FLAG方案(氟达拉滨、阿糖胞苷和集落刺激因子)化疗,同时配合支持治疗和对症护理。结果6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完全缓解率达60%。结论FLAG方案对治疗复发和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有较好的效果,针对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是取得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标准化疗方案诱导失败后序贯预激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20例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均先用标准的DA或TA或MA方案诱导治疗,诱导化疗结束后第1天复查骨髓,均为原始细胞>5%骨髓增生活跃或原始细胞>10%,无论骨髓是否增生活跃或减低,均于3d内开始CAG预激方案再诱导.结果 20例患者中15例CR,2例PR,CR率为75%,总有效率(CR+PR)85%.结论 标准化疗方案诱导失败后序贯预激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急性混合性白血病6例临床观察伴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以及疗效和预后.方法 根据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遗传学分析结果采用兼顾髓、淋两系治疗方案化疗.结果 6例临床表现可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肝大等,所有患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近半数患者属高白细胞白血病.行免疫表型检测同时表达髓系、B系、T系者1例,同时表达髓系、T系者1例,同时表达髓系、B系者4例.染色体检查有异常核型.但未见到有特异性诊断意义的染色体改变.结论 HAL较为特殊.诊断有赖于对细胞形态学、化学染色和尤其是免疫分型的综合判断.对HAL的治疗应该给予兼顾髓、淋二系的诱导和巩固化疗方案.但长期疗效的评价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急性白血病Ly+AML型和My+ALL型预后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研究Ly+AML(表达淋巴系抗原的急性髓性白血病),My+ALL(表达髓系抗原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ML(急性髓性白血病),A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BAL(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预后,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应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对197例AL(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骨髓标本进行免疫分型,采用EGIL(白血病免疫分型欧洲协作组)积分系统,将患者分为5组ALL 43例,AML 53例,Ly+AML 39例,My+ALL 53例,BAL 9例.结果表明Ly+AML(淋系抗原以CD7表达最常见,占53.8%)与My+ALL(髓系抗原以CD13表达最常见,占47.2%)相比,在白细胞数>100×109/L的例数、CD34阳性率及完全缓解(CR)率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肝、脾、淋巴结肿大的例数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My+ALL的例数相对更多.ALL与My+ALL在白细胞数>100×109/L的例数、肝脾淋巴结肿大的例数、CD34阳性率及CR率方面,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与Ly+AML相比,在白细胞数>100×109/L的例数、肝脾淋巴结肿大的例数及CD34阳性率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CR率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患者的CR率相对更高.BAL与Ly+AML和My+ALL相比,虽然BAL患者的CR率(仅37.5%)明显低于前两者(分别低了16.8%和27.8%),但是由于BAL的例数太少,差别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y+AML的临床化疗可能应兼顾AML+ALL的两方面,因为它的预后因淋系抗原的表达而更差;而对于My+ALL来说,它的预后并没有因髓系抗原的表达而与ALL表现出明显差异,因此可以考虑采用与ALL相同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以地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初治中、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于本院年龄大于50岁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除M3)49例(所有患者均因各种原因不适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治疗均采取以地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方案,包括地西他滨单药(DAC)、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DAC-CAG)及地西他滨联合HAAG方案(DAC-HAAG)。在强化治疗方面对大部分患者继续应用原诱导方案治疗,部分患者给予标准"3+7"方案及中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患者缓解后疗程数为2-4周期。结果:49例患者全部完成诱导治疗,完全缓解(CR)26例,部分缓解(PR)7例,无效(NR)16例,CR率53%,总有效率(ORR)67%。DAC组、DAC-CAG组及DAC-HAAG组有效率分别为17%、77%及63%。诱导过程感染14例,死亡1人,死因为肺部感染。诱导过程中平均输注红细胞9 U,输注血小板69U。白细胞恢复时间15 d,血小板恢复时间20 d。患者0.5、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5%、30%及26%,0.5、1及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3%、54%及47%。诱导治疗是否能达到CR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而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年龄、诱导治疗效果、预后分层、化疗方案及诱导时是否合并肺炎均为非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方案诱导效果优于单药,首次诱导治疗结果是独立的预后因素,而初诊时高白细胞、不良核型、合并症、伴有病态造血相关改变并不影响长期生存。DAC-CAG方案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少,适合应用于年龄大、合并症多、不适合常规方案化疗的中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相似文献   

10.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的诊断、治疗方案、疗效及其预后。方法:按照标准化疗方案及兼顾髓淋两系的方案化疗。结果:16例患者有6例达完全缓解,CR率为37.5%。结论:以兼顾髓淋两系的方案较传统方案为佳,但总的缓解率仍低于同期急性白血病缓解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3+CD56+NKT样细胞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体内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取急性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4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5例)及非恶性肿瘤(10例)患者骨髓血2ml送流式细胞仪检测,比较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及非恶性肿瘤患者体内CD3+CD56+NKT样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初治组与非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间比较,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CD3+CD56+NKT样细胞比例明显比对照组低(P0.01);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后骨髓中CD3+CD56+NKT样细胞比例明显比治疗前高(P0.01),且与缓解程度及时间呈正相关;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后骨髓中CD3+CD56+NKT样细胞比例与非恶性肿瘤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白血病之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后CD3+CD56+NKT样细胞比例明显较其他类型高(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除M3外)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之间比较CD3+CD56+NKT样细胞比值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CD3+CD56+NKT样细胞反映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化疗后CD3+CD56+NKT样细胞明显增多可能是预后较好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对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本文报告1例酷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表现的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了一系列临床检查,血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以及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检测。结果表明:患者无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伴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高,白血病细胞酷似异常早幼粒细胞尤其是变异型M3(M3v)细胞;免疫表型主要为CD34-、HLA-DR-、CD117+、CD33+、CD13-、CD15+、CD56+、cMPO+和CD16-,伴有del(7)(q22q32)染色体异常,但无t(15;17)改变和PML/RARα融合基因阴性,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反应不佳。结论: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临床少见,易与APL尤其是M3v混淆,应采用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白血病细胞上髓系抗原的表达在临床上有何重要性?伴髓系抗原表达的ALL患儿预后如何?是否需要采取其它的治疗方案?为此,儿童癌症组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作者将1989年1月1日到1993年12月31日经细胞形态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的特点证实的1577例初诊ALL患儿,根据其白血病细胞表面有无CD7、CD19、CD13和CD33等抗原表达分为髓系抗原阴性ALL(My-ALL)和髓系抗原阳性ALL(My~+ALL)即My~-B系ALL(My BL)、My~+B系ALL(My~+BL)或  相似文献   

14.
强烈联合化疗方案可明显改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但仍有20%-40%的患者产生原发耐药,且这类化疗方案对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缓解率低、缓解期短,预后甚差。近年来,国外学者开始应用FLAG方案即氟达拉宾(FLud)联合阿糖胞苷(Ara-c)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诱导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完全缓解(CR)率30%-80%。  相似文献   

15.
祝焱  吴登蜀  何群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1):1734-1735
目的探讨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预激方案化疗,如第1疗程未取得完全缓解,可再用第2疗程化疗。观察临床表现、血常规、骨髓细胞学检查等变化。结果总完全缓解率73.1%,外周血白细胞低于1.0×109/L的中位时间7(2~13)d,感染发生率51.9%,血小板低于20×109/L的中位时间9(3~18)d。结论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周格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3):1001-1002,1004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淋巴系分化抗原表达的情况和意义。方法分析120例AML免疫组化结果,观察其临床表现和治疗经过。结果伴淋巴系分化抗原表达的AML(LY+AML)占AML总数的30.0%,其完全缓解率较不伴淋巴系分化抗原表达的AML(LY-AML)低,CD56阳性的AML易发生髓外浸润。结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可表达个别淋巴系分化抗原,细胞免疫组化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的正确诊断,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描述高超二倍体、三/四倍体染色体核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HH/TT-AML)患者的生物学特征,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7年6月28例HH/TT-AML初治患者一般临床特征、治疗情况,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HH/TT-AML患者核型以49条染色体为主,占39.3%(11/28),50~55条染色体次之,占32.1%(9/28)。高超二倍体核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HH-AML)患者以+8(77.3%,17/22)、+21(54.5%,12/22)多见。生存分析显示,伴-5/5q-、-7/7q-、-17/der(17p)及der(3q)的HH/TT-AML患者总体生存率劣于不伴此类异常者(4.1月vs 10.1月,P0.05);三/四倍体染色体核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TT-AML)患者总体生存率与HH-AML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月vs 7.2月,P0.05);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体生存率优于仅化疗患者(25.4月vs 4.1月,P0.01)。结论 HH/TT-AML患者存在较大异质性,不良预后相关染色体异常的识别有助于预后分层。此类患者总体生存期短,联合化疗获缓解后尽早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44、CD87和CD123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免疫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2月以急性白血病收治的患者166例,纳入急性白血病组(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100例,急性淋巴系白血病50例,B/髓双表型白血病16例);选择同期入院检查的非急性白血病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对各组患者均取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3色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CD44、CD87、CD123细胞百分比;对于确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均给予对症化疗治疗,在2个疗程后评价患者缓解率(CR),记录并统计不同疗效下CD44、CD87、CD123细胞百分比;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与CD44、CD87、CD123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组患者CD44、CD87、CD123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急性髓系白血病CD44、CD123阳性率均高于急性淋巴白血病和B/髓双表型(P 0. 05);急性淋巴系白血病CD44阳性率高于B/髓双表型(P 0. 05)。急性白血病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2个疗程后CR患者132例,PR+NR患者34例。CR患者CD44、CD87、CD123阳性率均低于PR+NR患者(P 0. 05)。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与CD44、CD87呈负相关性(P 0. 05)。结论:CD44、CD87、CD123在急性白血病不同表型中表达存在差异性,且与预后具有相关性和加强CD44、CD87、CD123测定能评估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淋系相关抗原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及其临床生物学特征.方法 31例患者依据骨髓细胞形态学FAB分型、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确诊为伴淋系细胞标记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Ly+AML),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的特征,评价疗效和预后.结果 Ly+AML的FAB分型以AML-M1/M2为主(占61%);错译抗原以CD7最常见,其次是CD19,CD56,且均对缓解率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阳性率高达77%,以AML-M1/M2为主,是对患者预后影响力最大的因素(P=0.03).结论 Ly+AML属特殊类型白血病,有独特的临床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反常免疫表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58例未经治疗的成人AML骨髓细胞用FCM及13种MoAB进行免疫表型测定。53.4%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呈现纯髓系抗原表达(Ly~-AML)。34.5%患者的骨髓细胞除髓系外伴有淋巴系抗原表达(Ly~+AML)。在Ly~+FKAML,其淋巴系抗原表达的荧光强度明显弱于其髓系抗原的。在同样的诱导缓解治疗方案下,Ly~+AML组达完全缓解天数明显长于Ly~-AML组。AML细胞这种免疫表型特点是监测残存白血病细胞的良好标志,亦对临床提示应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