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六盘山地区莱姆病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宁夏六盘山及周边地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状况。方法: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ELISA法,检测人、畜血清莱姆病抗体.采集蜱类进行病原分离。结果:检测757人,抗莱姆病螺旋体IgG抗体阳性(≥1:128)24人,自然感染率3.17%,并查出典型莱姆病病例;黄牛、绵羊、山羊抗莱姆病抗体阳性水分别为23.88%(16/67)、15.82%(25/158)、20.31%(13/64)。共采集硬蜱4属5种141只,其中1属4种为宁夏首次记录;全沟硬蜱带菌率为50.0%(5/10),从80只全沟硬蜱分离出3株莱姆病疏螺旋体。结论:首次证实宁夏六盘山地两侧及前山丘陵地区、盐池县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2.
全沟硬蜱是我国北方地区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传播媒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我国北方地区莱姆病螺旋体的生物媒介—蜱的种类、带菌状况及在传播莱姆病中的作用。用布旗法和动物诱捕法在山林地区采集蜱,分类鉴定,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查蜱中肠带菌率,BSK培养基分离病原体,单克隆抗体鉴定菌株。调查蜱叮咬率与人群莱姆病感染率、患病率以及蜱的季节消长与莱姆病慢性游走性红斑(ECM)病例发生的季节性关系。在北方10省(市、区)共采集到10000多只蜱,分属为2科7属11种,以全沟硬蜱为优势种,占80%~95%。4种蜱的中肠携带莱姆病螺旋体,全沟硬蜱的带菌率高达20.00%~45.00%。从4种蜱分离到98株莱姆病螺旋体,其中90%以上是从全沟硬蜱分离的。全沟硬蜱叮咬率高的人群,莱姆病的感染率和患病率也高。全沟硬蜱的季节消长与ECM发生的季节性相一致。证实我国北方地区至少有4种蜱的中肠内携带莱姆病螺旋体,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媒介是全沟硬蜱。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北三省蜱类的分布及医学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东北三省蜱类的分布及医学重要性。方法采用人工布旗法采蜱,从动物体采集蜱。结果东北三省的蜱类现知2科7属21种,其中辽宁省18种,吉林省13种,黑龙江省11种。东北区分布16种,其中松辽平原亚区分布13种,长白山亚区分布9种,大兴安岭亚区分布3种;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分布12种。在东北地区,全沟硬蜱、森林革蜱、嗜群血蜱和日本血蜱是森林脑炎的媒介;全沟硬蜱是莱姆病的媒介;嗜群血蜱是北亚蜱传斑点热的媒介。结论对东北三省蜱类的分布及医学重要性的调查为东北三省蜱类的区系分布和蜱媒病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作者于1997年6月在黑龙江省海林县调查莱姆病时,在山林地区采集蜱类200余只,经分类鉴定,均为全沟硬蜱。以每组5只,取中肠接种BSK培养基分离病原,从第3组获得1株疏螺旋体(菌株作者单位:1黑龙江省海林林业局二十二林场卫生所(海林157100);2...  相似文献   

5.
广西书籍硬蜱有6属11种,其中缅甸血蜱、厚体盲花蜱、嗜鸟血蜱和短小扇头蜱为省内硬蜱的新记录,我们采集并鉴定169头成蜱,微小牛蜱占50.3%,可能为广西的硬蜱翁势种。调查龙胜林区34人,资源林区112个,有明显蜱咬史的分别为28人和93人,叮咬率达82.4%和83.0%,且男性高于女性。林工工龄越长,有蜱咬史率越高,人 体被蜱叮咬部位多为两下肢。  相似文献   

6.
全沟硬蜱在黑龙江小兴安岭莱姆病螺旋体传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沟硬蜱在莱姆病螺旋体传播中的作用。方法:用布旗法在林区草地采蜱,并分类鉴定;用直接荧光抗体法检查蜱类中肠带菌情况,并分离菌株。结果:全沟硬蜱为当地优势蜱种,人群发病与该蜱叮咬率密切相关;该蜱中肠带菌率为40%,并从14组(70只)蜱中分离出2株莱姆病螺旋体;新分离株的单克隆抗体反应与国内分离株M7相同,而与美国菌株B31有区别。结论:当地全沟硬蜱是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媒介。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江西省蜱虫种群分布。方法采用形态学鉴定,对于形态鉴定存在争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在植被中采集到6种蜱虫,即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越原血蜱、北岗血蜱、中华硬蜱和金泽革蜱。长角血蜱为优势种,占总蜱数的90.6%,越原血蜱和北岗血蜱是江西省新纪录种。蜱虫在草地中多见,占总采集数的68.2%,林地占9.4%,灌木丛占1.2%。从发育阶段来看,幼若蜱居多,分别占19.1%和68.2%,成虫较少,雌性占6.6%,雄性占6.0%。在宿主体表采集到1 513只蜱虫,归为4属13种,为长角血蜱、铃头血蜱、褐黄血蜱、钝刺血蜱、越原血蜱、北岗血蜱、豪猪血蜱、血红扇头蜱、镰形扇头蜱、微小扇头蜱、粒形硬蜱、中华硬蜱和龟形花蜱,龟形花蜱是江西省新纪录种。长角血蜱是江西省常见种(占总采集数的30.5%)和广布种。长角血蜱寄主广泛,其中野兔体表常见,侵害率为33.3%,犬体表较少见,侵害率为2.3%(χ~2=23.68,P=0.001 3)。此外,侵害野兔的长角血蜱占总长角血蜱总数的64%,远高于其他寄主。侵害宿主的蜱虫中,幼虫347只,占22.9%;若虫249只,占16.5%;雄虫404只,占26.7%;雌虫513只,占33.9%,性别均匀。结论本文首次报道了江西省蜱虫种群分布特征,将为该地区蜱虫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莱姆病螺旋体主要生物媒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为研究中国莱姆病螺旋体的生物媒介———蜱的种类、带菌状况及在传播莱姆病中的作用 ,采用布旗法和动物诱捕法在山林地区采集蜱 ,进行分类鉴定 ,应用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查蜱中肠带菌率 ,BSK培养基分离病原体 ,单克隆抗体鉴定菌株。调查蜱叮咬率与人群莱姆病感染率、患病率以及蜱的季节消长与莱姆病慢性游走性红斑 (ECM )病例发生的季节性关系。在全国 2 0个省 (市、区 )共采集到170 0 0多只蜱 ,分属为 2科 8属 2 3种 ,蜱类分布的地区差异较大 ,北方林区以全沟硬蜱为优势种 ,南方则以二棘血蜱和粒形硬蜱为优势种。 9种蜱的中肠携带莱姆病螺旋体 ,其带菌率以全沟硬蜱、二棘血蜱和粒形硬蜱为高 ,分别为 2 0 .0 0 %~ 4 5.0 0 %、16.0 0 %~ 4 0 .0 0 %和 2 4 .0 0 %。从 8种蜱分离出 10 8株莱姆病螺旋体 ,其单克隆抗体反应与美国B31菌株有明显的差异 ,绝大多数中国菌株对H6831呈阴性反应。蜱叮咬率高的人群 ,莱姆病的感染率和患病率也高。全沟硬蜱的季节消长与ECM发生的季节性相一致。证实多种蜱的中肠内携带莱姆病螺旋体 ;我国北方林区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媒介是全沟硬蜱 ,南方林区二棘血蜱和粒形硬蜱是重要的生物媒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黑龙江绥芬河口岸地区蜱携带埃立克体及无形体感染的情况。方法 采集2019年4-6月343只活蜱(全沟硬蜱251只、嗜群血蜱84只和日本血蜱8只)样本,通过巢式PCR扩增无形体属和埃立克体属16SrRNA片段并与GenBank中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在全沟硬蜱中扩增到4例无形体和1例埃立克体16SrRNA片段,而在其它三种蜱类(嗜群血蜱和日本血蜱)未扩增到目的片段,扩增片段经测序、比对后确定为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和Ehrlichia chaffeensis。在251只全沟硬蜱中,无形体检出率为1.59%(4/251),埃立克体为0.40%(1/251)。结论 绥芬河口岸地区中存在无形体和埃立克体病原,全沟硬蜱可能是该地区这两种病原的主要传播媒介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查清口岸地区蜱类本底种群构成、分布特点及与宿主的寄生关系,监测蜱类跨界动态信息,为识别外来物种、传疫情况提供基础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1-12月主要在口岸地区鼠疫监测点范围内,用人工诱捕法、布旗法,在家畜、家禽、野生动物、小型哺乳动物、洞穴中采集蜱类,将优势种群进行病原体监测。结果经一年的调查,采集蜱类1科5属8种1780只,其中包括进口牛皮中采集的334只蜱。优势种为亚洲璃眼蜱,占78.8%。该蜱除城区外在各监测点均有分布,也是寄生在家畜、小型哺乳动物体表的重要种类。常见种有银盾革蜱、残缘璃眼蜱、盾糙璃眼蜱、短垫血蜱,前3种是寄生在牛、羊、马、骆驼等体表的常见种,后1种是寄生在虎鼬、大耳猬等野生小型动物的常见种。稀有种有雷氏硬蜱、血红扇头蜱,常寄生在狼体表、鼠洞等。罕见种为短小扇头蜱。在进口牛皮中采集蜱类334只。结论经过一年的调查,初步查清了口岸地区蜱类媒介本底的种群构成、分布数量、季节消长及与宿主的染带关系,进口牛皮染蜱的动态信息,为防治疫病疫情、蜱类媒介的传入传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