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急进高原地区卫生应急队员急性高原反应(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症状发生情况及其与血氧饱和度、心率相关关系。 方法 在高原开展卫生应急演练期间,对24名卫生应急队员进行了相关指标监测,分析在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的AMS发生情况,及其与血氧饱和度、心率相关关系。 结果 急进海拔3 500 m以上高原地区开展卫生应急工作,50%(12例)的调查对象出现AMS自觉反应中的一种或以上,早晚血氧饱和度( t =0.992, P =0.332)和心率( z =1.09, P =0.2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自觉症状组别间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平均值、差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应作为急进高原人员身体状况监测的重要指标,但若依据血氧饱和度、心率等客观指标判别急进高原人员AMS状况时,需结合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呼吸困难、睡眠障碍等AMS典型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原轻便折叠加压舱对急进高海拔地区(海拔4 430 m)人员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的影响,进而分析该加压舱对改善急性高原病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记录急进高原的20名官兵在平原(海拔480 m)、进入高原后(海拔4 430 m)进舱前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及入舱后15 min、30 min、1h和出舱后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比较3组的差异.结果:官兵急进高原后血氧饱和度、心率与平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压高于平原;进入高压舱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压无显著差异结论:高原轻便折叠加压舱对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效果明确,可有效改善急性高原病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分子筛制氧机在拉萨地区房间弥散式供氧效果.方法:检测供氧房间内氧气体积分数、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检测人员的睡眠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结果:制氧机开机2h后,房间内的供氧水平可以达到海拔2200m以下高度的氧浓度;供氧房间人员睡眠血氧饱和度高于未供氧房间人员、睡眠心率低于未供氧房间人员.结论:在拉萨地区,分子筛制氧机向房间内进行弥散式供氧可以避免高原缺氧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某型氧烛供氧装置在海拔4 500 m的高原低氧作业环境条件下的使用效果,探讨其对人体作业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海拔4 500 m高原作业环境条件下,将18~20周岁的受试人员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试验组通过某型氧烛供氧装置吸氧1 h,对照组不吸氧,采用动态连续血氧饱和度测试仪监测各受试人员的血氧饱和度与心率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受试人员吸氧与不吸氧时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3%±3%和80%±3%,心率分别为(82±10)和(100±12)次/min。结论该型供氧装置在高原作业环境中供氧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作业人员的血氧饱和度,减慢作业人员心率,对维持作业人员的作业能力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氧呼吸器在高原不同海拔环境下对机体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影响;方法:140名受试者分别在高原(海拔3 700,3 750,3 950,4 700,4 900,5 300m)进行运动负荷实验,首先检测静息状态下不使用仪器的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aO2)和心率.而后进行运动负荷实验(不佩戴增氧呼吸器),检测数据,并检测1,2,3min的恢复心率和血氧饱和度.24h后佩戴仪器后,重复以上检测;结果:静息状态下,与不使用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的试验结果相比较,在高原不同海拔环境下使用增氧呼吸器后,SaO2明显增加,心率明显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负荷实验结束后,佩戴增氧呼吸器后在3 750,3 950,4 900m的高度下机体SaO2明显升高,差异特别显著(P<0.01);结论:增氧呼吸器在高原不同海拔高度下能有效地提高和改善士兵的军事作业能力,而且效果显著,对高原习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式呼吸放松训练缓解高原缺氧环境心血管应激反应的效应,为制定部队官兵急进高原的卫生保障技术方案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模拟3 700 m及4 100 m高原环境,在模拟高原环境下由专业医师指导20名青年志愿者分别进行腹式呼吸放松训练法5~10 min。使用腹式呼吸放松法前后应用PHILIPS指夹式脉搏血氧仪(DB12型)测量受试者血氧饱和度与心率。在海拔3 700 m随机抽取武警某部急进高原的27名武警部队新兵,从受试者第1天进驻高原环境开始,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每天定时进行腹式呼吸放松法训练,连续2 d每天应用脉氧仪测量受试者使用腹式呼吸放松法前后的血氧饱和度与心率。数据统计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不同模拟海拔高度(3 700 m及4 100 m)对于心率的改变有显著主效应(F=10.553,P=0.004),对于血氧饱和度未见明显差异。低氧舱试验中腹式呼吸放松法对于心率、血氧饱和度的改变有显著主效应(F=10.187,5.583,P 0.05)。海拔3 700 m高原实场环境中,腹式呼吸放松法对于心率、血氧饱和度的改变有显著主效应(F=363.138,122.197,P 0.05)。结论腹式呼吸放松训练可以有效地缓解高原缺氧环境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有利于促进高原习服,值得进一步在部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赴青藏高原执行卫勤保障任务的医务人员生理变化特点及发病情况。方法对不同海拔、进驻方式及习服阶段医务人员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医务人员的血压随海拔的升高呈逐渐上升趋势,在海拔2000 m以内人员舒张压无显著变化,海拔3000 m以上舒张压显著升高;平原及海拔1000~2000 m、3000~3670m、4400 m人员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心率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加快,2000 m以下、3000 m、3670m、4400 m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血氧饱和度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1000 m以下、2000 m、3000 m、3670m、4400 m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铁路输送和摩托化机动两种进驻方式间医务人员血压、心率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进驻方式的急性高原反应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赴藏医务人员入驻2周内以急性高原反应(71.97%)和上呼吸道感染(28.79%)发病为主,入驻2周后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1.51%),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降低(6.28%)。结论医务人员在高原执行卫勤保障任务时,其生理变化特点和发病情况与进驻高原的海拔、进驻方式和驻训时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佟长青  薄海  李海英  齐莉  刘子泉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21-1923
目的观察武警新兵急进高原和高原训练对血氧血压综合参数的影响,为探讨新兵高原习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受试者分为平原男性组、平原女性组、高原男性组和高原女性组。平原男性组分别在平原、急进高原的第1、第3、第5、第7天和新兵训练结束后测试。平原女性组在平原和高原训练前后测试。高10原男性组和高原女性组在高原训练前后测试。实验于2008年在成都和拉萨完成。结果平原男性组、平原女性组急进高原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原男性组在急进高原的第7天恢复到世居同龄人水平;高原训练前后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原女性组急进高原后血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平原男性组和平原女性组急进高原后脉率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血氧饱和度在急进高原7 d时基本习服,高原训练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地导官兵高原驻训生理指标变化情况,探讨地导官兵高原驻训卫勤保障措施。方法连续20d对高原驻训地导官兵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对卫勤保障措施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地导官兵高原驻训途中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呈现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动脉血氧饱和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到达海拔3570m驻地后,前1~2 d驻训官兵的血压、心率较进驻高原前明显升高,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高原反应;3~7d后随着官兵对高原环境的逐渐适应,血压、心率开始逐渐下降趋于稳定,血氧饱和度逐渐开始上升,急性高原反应症状逐渐消失。提出了地导部队高原驻训卫勤保障措施,进驻前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强化卫勤保障力量、严格进行身体筛查、科学开展耐缺氧训练、加强药品器材配备;进驻途中做好各项生理指标的监测、进行常见疾病防治、预防和处理急性高原反应、加强环境和饮食饮水卫生监督、做好医疗后送协调和准备;进驻后指导官兵科学用氧、做好高原疾病防护、搞好卫生防疫工作、加强饮食饮水监管、加强心理调适和干预。结论提出的保障措施有效针对地导官兵高原驻训身体变化特点,确保了卫勤保障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0.
徐晓梅  储钢  张刚 《职业与健康》2009,25(19):2017-2019
目的评价高原旅客列车运行初期,客运乘务员在高原作业状态下某些高原适应性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对第4趟进入高原作业的乘务员在高原作业状态下进行高原适应性生理指标的监测。监测指标包括体温、心率、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结果高原作业状态下客运乘务员的心率均加快,心率、血压、心电图高原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0.42%、45.83%、35.42%,与平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氧饱和度、肺活量普遍降低。结论在高原旅客列车运行初期,客运乘务员在高原作业状态下高原适应性生理指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代偿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在海拔4320m的西藏羊八井地区,选取平原地区在校大学生作为受试对象,开展模拟搬运炮弹作业工效试验,分别进行不吸氧和吸氧后模拟负荷作业,观察肺功能指标及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 )变化。结果显示,羊八井地区不吸氧受试人员平均单次用时高于吸氧后受试人员(t=-2.971,P<0.01)。按照拉萨地区静态及羊八井地区试验前、吸氧后、不吸氧顺序, 受试人员HR逐渐增高、SpO2依次降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0/FVC)、最大呼气流速(PEF)、25%~75%肺活量的平均呼气流速(FEF25%~75%)依次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VC、FEV1.0逐渐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功能指标FEV1.0/FVC、PEF和FEF25%~75%可能为高原环境下工效评价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执行维和任务医疗分队军人SCL-90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索执行维和卫勤保障任务对医疗分队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执行维和任务前和任务完成时医疗分队队员进行集中测试。结果执行任务前,37名维和医疗分队队员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任务完成时队员强迫症状、焦虑因子分为0.400、0.200,高于执行任务前的0.200、0.073,差异有显著性(P<0.05)。执行任务前后<30岁队员心理健康水平均好于≥30岁队员;高学历队员执行任务期间紧张与焦虑现象高于执行任务前。结论维和任务完成后,队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在执行维和任务中,应密切关注年龄较大队员和高学历队员的心理健康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急进高原时使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氧疗对高原习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1日~10日急进驻藏的某部男性青年560例,依据Lake Louise急性高山病评分量表症状评分3分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从第2天开始口服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氧疗;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治疗方法。每天下午检测研究对象心率、血氧饱合度,调查Lake Louise高山评分量表并计算总分,连续7 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4 200 m高原治疗组3~6 d,Lake Louise急性高山病评分降低、心率(HR)降低、血氧饱和度(Sa 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后高山病评分、HR、Sa 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氧疗能明显减轻急进高原人群的急性高原病症状、降低心率、增加氧饱和度,促进高原习服。  相似文献   

14.
机动卫勤分队多以“寓于”的形式编组在军队医院之中。在遂行多样化保障任务时,医院除抽组机动卫勤分队执行应急支援保障任务外,还要担负基地保障任务,在人员减少、任务加大的情况下,迅速提升保障能力,完成后续保障任务是一个亟待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高原移居者与世居者心肺功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高原移居者与世居者心肺功能的异同 ,以探讨心肺功能在高原低氧习服-适应中的作用。方法 :在海拔 4 30 0m高原 ,以移居汉族和世居藏族青年各 2 5人为受试对象 ,用电子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 (FVC、FEV1、MVV等 6项参数 ) ,用血氧饱和度仪测定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结果 :( 1)高原移居 1年与 2年者的用力肺活量 (FVC)分别为 ( 4 .2 8± 1.2 0 )L与 ( 4 .92±1.18)L ,1秒钟用力呼出量 (FEV1)分别为 ( 3.89± 1.0 4 )L与 ( 4 .16± 1.17)L ,最大通气量 (MVV)分别为 ( 2 88.90± 4 9.4 8)L与 ( 2 80 .36± 50 .84 )L ,都明显的低于高原世居者的 ( 17.33± 0 .90 )L、( 6.32± 1.16)L与 ( 319.76± 4 5.2 9)L。 ( 2 )高原移居者的心率明显高于高原世居者 ;移居高原 1年者的心率 ( 89.1± 7.9)b·min 1明显高于移居 2年者的心率 ( 80 .9± 11.0 )b·min 1,而后者又高于高原世居者 ( 71.2 +10 .2 )b·min 1。 ( 3)高原移居者与世居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十分接近。结论 :在海拔4 30 0m停留 2年的移居者其心肺功能仍然没有达到高原世居者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经皮肾取石术体位改变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mini-PCNL)2次较大的体位改变对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2例行mini-PCNL病人监测血压(SBP、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病人的反应和感受,记录麻醉后20min、截石位后、俯卧位后10min、30min、1h、2h及术毕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与基础值比较。结果32例病人从麻醉20min后开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以体位改变特别是俯卧位后影响最明显,血压、血氧饱和度显著下降(P<0.01),手术超过2h以上出现肌颤或躁动而影响循环呼吸功能者占一定的比例。结论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医疗队遂行高原寒区远距离机动卫勤保障任务实践,梳理分析卫勤保障的主要特点,并立足现有条件,从方案健全、人员编组、药材调配、训练强化、体检筛查、知识储备、保障渠道等七个方面加以论述,介绍相应的对策措施,为卫勤分队执行高原寒区远距离机动卫勤保障任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高原环境对野战医疗队卫勤指挥及整体保障效能的影响;从保障方案、储备性训练、人员遴选、配置调整、人力资源分配、物资补充、伤员后送等环节,为机动卫勤分队急进高原执行保障任务提供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青藏列车中乘客的高原反应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跟踪监测乘客在青藏铁路列车中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血压(BP)、高原反应症状的变化.评估列车在高原行进中乘客的安全性,为列车中的高原医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脉氧仪、血压计、改进的Lake Louise急性高原病(AMS)自评表对8名健康乘客进行全程跟踪监测,对13名自愿乘客进行抽查监测.[结果]乘客的SaO2与列车行使海拔显示出强或中相关性,在格尔木至拉萨段有的乘客会表现出较严重的SaO2下降(<70%),有的乘客会表现出BP显著增高(全程收缩压极差达46mmHg),有的乘客出现较严重的高原反应症状.[结论]本次监测结果显示,现行列车低氧防护措施不能完全防止AMS发生,故加强青藏列车中乘客的医学数据监测和列车低氧防护研究显得仍有必要;建议在列车上装配必要的小型高原反应监测仪器;可探索建立乘客SaO2与列车行使海拔关联性的预测数据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急进高原抗震救灾官兵的心理和生理状况,为进一步探讨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玉树抗震救灾某部162名官兵,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分析,并逐一测量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结果 与中国军人常模相比较,救灾官兵SCL-90的躯体化、焦虑、睡眠饮食因子得分和总均分明显偏高,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因子得分明显偏低(P<0.05,P<0.01);与驻平原时比较,救灾官兵心率和呼吸频率增快,舒张压、收缩压升高,血氧饱和度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赴高原抗震救灾对官兵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均产生明显影响,应寻找科学方法改善其身心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