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 ,比较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用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后 ,牙和骨骼的变化。方法 选择 14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 ,年龄 10~ 12岁 ,后牙均为远中关系。全天戴用Twin block矫治器 9~ 12个月 ,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NB角减小 1 6 8°(P <0 0 1) ,Pg OLP增加 3 2 3mm(P <0 0 1) ,上切牙唇倾度 (ls NSL)减小 5 6 1°(P <0 0 1) ,下切牙唇倾度增加 2 96°(P <0 0 1) ,覆盖及磨牙位置关系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腭平面角、牙合平面角、下颌平面角均未发生显著性改变。结论 Twin block矫治器用于早期以下颌功能性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功能性矫治 ,可取得明显的牙牙合骨骼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的牙颌形态变化,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21例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50〈ANB〈100,以下颌后缩为主),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11.5岁(9~13岁),均戴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进行一期治疗(平均8.6个月)后(以后牙建立咬合为准)行直丝弓矫治器二期治疗。一期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有代表性的测量项目进行测量,并对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后SNB角、下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显著增大(P〈0.05);ANB角、前牙覆盖(OJ)、上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1-SN)、上、下唇突点到E线距离(UL—E线、LL-E线)均显著减小(P〈0.05)。前牙覆盖(OJ)减少量与治疗前ANB、(U1-SN)角呈正相关,r^2=0.62;上唇突度(UL-E线)减小量与治疗前SNA呈正相关、与SNB呈负相关,r^2=0.53;下唇突度(LL—E线)减小量与治疗前(U1-SN)角呈正相关、与(L1-MP)角呈负相关,r^2=0.58。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对尚处于生长发育期的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疗效显著.表现为骨改建与牙代偿的混合机制。对于下颌后缩显著、上切牙较为唇倾、下切牙较为直立的病例侧貌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两种临床表现截然不同的错(牙合)畸形作一形态学方面的比较研究.方法:用Tweed分析法对60名恒牙初期(30名安氏Ⅱ1类、30名安氏Ⅲ类)患者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安氏Ⅱ1类和Ⅲ类错(牙合)患者其FMA角可以表现为接近而无明显差异,而两者的FMLA角和IMPA角表现为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认为下切牙倾斜度的变化是两者FMIA角和IMPA角显著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牙弓形态变化.方法 应用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32例,定量测量矫治前后上下颌石膏模型的尖牙间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测量结果行t检验.结果 上颌尖牙间宽度、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分别增加3.49 mm和3.04 mm.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倾度减少3.77°.下牙弓的拥挤改善,前牙覆(牙合)减少3.37 mm、覆盖减少4.42 mm.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转为安氏Ⅰ类.结论 摆式矫治器可用于治疗轻、中度安氏Ⅱ类错(牙合),且避免拔牙.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体会.方法对11例青春发育期下颌后缩的安氏Ⅱ类错(牙合)利用Twin-block结合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11例患者均得到磨牙和尖牙Ⅰ类关系和较好的侧貌,ANB角度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青春发育期安氏Ⅱ类错(牙合)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安氏Ⅰ类错(牙合)与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颅面结构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1~14岁的年轻恒牙列病例45例,其中安氏Ⅰ类错(牙合)24例,安氏Ⅱ1错(牙合)21例,在正中咬合位时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比较两者颅面结构的差异.结果: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SNB、ANB、SNPg、FMA的测量值大于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P<0.05),而SNA、PP-SN、OP-SN、GoGn-SN的测量值两者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安氏Ⅰ类错(牙合)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差异是下颌位置的异常.  相似文献   

9.
10.
Twin-block矫治器(TBA)是Clark[1]于1982年为弥补肌激动器不足而发明的可全天戴用的功能矫治器,主要用于安氏Ⅱ1错牙合矫治,近年来逐步得到重视.Chadwick[2]调查英国各类功能矫治器应用情况,结果表明TBA受正畸科医生欢迎程度最高.其基础源于Activator矫治器和牙合垫矫治器,将牙合垫、口外力、夜间牵引力、功能矫形力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也可与磁体相结合形成双阻板磁力功能矫治器(Twin-block magnetic appliance,TMA),与目前常用的其它功能性矫治器相比,具有制作简单,戴用方便,适应症广,疗效快等特点.现就TBA的治疗机制、矫治适应症、矫治时机及特点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Forsus矫治器治疗恒牙初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邓琪  邵玶  王丽梅  安晶涛 《口腔医学》2007,27(5):227-229
目的探讨Forsus矫治器的治疗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恒牙初期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12例,年龄11~15岁。采用Forsus矫治器治疗,治疗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并评价其疗效。结果12例患者经过4~7个月(平均6个月)的治疗,面形改善明显,并获得Ⅰ类磨牙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中下颌骨的B、Pg、Co三点的变化都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在覆盖和磨牙关系的变化中,骨性改变占总变化的38.2%和32.3%;上、下颌平面角及面下高无显著变化,但上下牙合平面发生顺时针的旋转。结论Forsus矫治器对于生长期的安氏Ⅱ类错牙合可以产生一定的生长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对称拔牙模式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30例(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13.6岁),根据不同的拔牙模式分为2组.实验组拔除2颗上颌第一前磨牙,1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对照组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软硬组织的结构变化.结果:2组矫治前、后组内比较显示,颌骨测量项目NAPog角、SNA角、ANB角、MP-SN角均有显著差异;上、下前牙的倾斜度、突度除实验组的LI-MP角外均有统计学意义;软组织测量项目中,上、下唇倾角,上唇厚度,上、下唇突度,上、下唇长度,Z角和鼻唇角均有显著差异,而下唇厚度、颏沟倾角无显著差异.2组矫治前、后变化量的组间比较显示.仅L1-MP角、U1-L1角的变化量有显著差异.结论:不对称拔牙矫治后,患者的上、下前牙均内收,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错(牙合)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8例AngelⅡ类错(牙合),采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经作用期、维持期、保持期治疗,比较矫治前、后数据.结果患者侧貌明显改善,头影测量显示SNB增加,ANB减小,两者都趋向正常.PP-FH、PP-MP有不同程度增大.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可保持下颌于功能前移位,持续刺激下颌生长,矫治后面形和生长形都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功能和固定矫治器联合矫治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 1分类骨性错(牙合)畸形的研究,探讨发育期骨性错(牙合)畸形一期矫治的优越性. 方法应用双(牙合)垫矫治器或斜面导板结合方丝弓矫治器对12例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牙合)联合矫治,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 结果 SNB角增加1.28o,FMA角无明显改变,OP-SN值变大,Go-Pog、Go-Ar都呈显著性增大,前牙覆盖减少7.26mm,上下唇至审美平面距离显著减小. 结论利用功能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联合一期矫治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牙合),同样可收到双期矫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Frankel和Forsus功能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使用Frankel和Forsus功能矫治器治疗成功的20例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对每位患者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对其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 矢状向关系上ANB角、SNB角、OJ、GO-GN、CO-GN、L1-MP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垂直向关系上N-ME、ANS-ME、SGO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Forsus组患者下前牙的唇倾度(L1-MP)和刺激下颌骨生长的作用更明显.结论 Activator和Forsus功能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牙合)具有相似的矫治机制,但Forsus矫治器对下前牙的唇倾和下颌的矫形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Herbst矫治器矫治恒牙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用Herbst矫治器矫治20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并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Herbst矫治器矫治恒牙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Ⅱ类关系的改善是上下颌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促进下颌骨生长及下颌牙前移的效应占主要因素.其中SNB增加(+4.1°),ANB减小(-4.6°),下颌骨的长度增加,上切牙舌倾,下切牙唇倾,下磨牙前移升高,前后牙垂直方向变化导致上下(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结论应用Herbst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通过对牙、颌作用后产生综合效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Van-Beek Activator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治疗效果.方法7例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用Van-Beek Activator矫治器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片进行测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各项指标测量值,治疗后均得到显著好转,外观容貌得到改善.结论Van-Beek Activator矫治器对抑制上颌骨的发育,促进下颌骨向前、向上旋转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安氏Ⅱ^1错[牙合]的颅颌结构特征。方法:53例恒牙初期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测量8项X线头影测量线距指标,运用逐步回归法做因素分析。结果:男性安氏Ⅱ^1错[牙合]有效下颌长度减小、上切牙突距增加、上颌突度减小、有效上颌长度增加是导致安氏Ⅱ^1错[牙合]领面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女性安氏Ⅱ^1错[牙合]上下颌长度差减小及下面高增加是导致安氏Ⅱ^1错[牙合]颌面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结论;安氏Ⅱ^1错[牙合]不同性别表现出不同的颅颌结构改变特征,下颌骨长度减小,上颌位置后缩,上切牙唇倾度增加,上颌骨长度增加是男性安氏Ⅱ^1错[牙合]颅颌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上下颌骨长度差减小及下颌顺时针旋转是女性安氏Ⅱ^1错[牙合]颅颌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Forsus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远中错(牙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Forsus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远中错(牙合)患者牙性、骨性所发生的变化,并掌握一种新矫治器的临床操作常规。方法临床选择11例安氏Ⅱ类远中错(牙合)患者,年龄12—15岁,恒牙(牙合),采用Forsus矫治器,对矫治前后的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11例患者经过平均5.59个月的治疗均获得Ⅰ类磨牙关系,前牙覆盖从平均9.25mm减至2.76mm,覆殆正常,上下牙列排齐,面型改善明显。(2)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显示:SNA基本未变,SNB增加2.29&#176;,ANB角减小2.26&#176;,差异有显著性,从而使上下颌间关系更为协调;上切牙与NA角从31.65&#176;减小至16.18&#176;,距离从8.08mm减小至3.02mm,差异极具显著性,上切牙内收明显;下切牙与NB角从28.48&#176;增加至32.91&#176;,距离从6.45mm增加至6.74mm,说明矫治中下切牙受到近中向的力,少许唇倾。结论Forsus矫治器结构简单,临床操作方便快捷,可与固定矫治器同时使用,对于恒牙早期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矫治效果明显,对现有的安氏Ⅱ类矫治系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PASS矫治器(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器)对安氏Ⅱ1错(牙合)进行矫治,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例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应用PASS矫治器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头影测量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平均疗程16.2±2.2月.矫治后ANB角减小0.99°,U1-SN角减小16.06°,U1-L1角增加14.60°,U1-NA减小7.13 mm,L1-NB减小2.01 mm,前牙覆(牙合)和覆盖分别减小了1.99 mm和6.88 mm,以上测量项目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PASS矫治器对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矫治能得到很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