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以80只小鼠移植肝癌为模型,对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5个不同剂量的治疗组。对治疗组瘤内注射90Y玻璃微球(90YGM),以观察疗效,探寻有效治疗剂量。结果表明当瘤内给予1~3mci/cm3剂量的90Y时,肿瘤坏死或严重变性而无明显副作用。术后5天测定的肿瘤重量治疗组与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值<0.001);而治疗组间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值>0.05)。  相似文献   

2.
以80只小鼠移植肝癌为模型,对其随机分为对照及5个不同剂量的治疗组。对治疗组瘤内注射^90Y玻璃微球(^90YGM),以观察疗效,探寻有效治疗剂量。结果表明当瘤内给予1 ̄3mci/cm^3剂量的^90Y时,肿瘤坏死或严重变性而无明显副作用。术后5天测定的肿瘤重量治疗组与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值〈0.001);耐治疗组间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值〉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阐明CHML经皮瘤内注射治疗乳癌的效果并探讨其机理,明确CHML有无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伤等副作用.方法5周龄裸鼠共30只,分别于右腋后皮下直接种植人MCF-7乳癌组织块(0.2 cm×0.2 cm×0.2 cm),制成乳癌动物模型.2周后,肿瘤直径长至0.2~0.8 cm,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CHML及生理盐水局部浸润注射.治疗组CHML剂量按瘤体大小为50 mg/cm3,隔2 d局部注射1次,共3次.对照组给予相应容量的生理盐水.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测ALT、AST、ALP、BUN及白细胞数,以明确有无肝肾功能损伤和骨髓抑制.第1次注射后48h,两组分别处死5只裸鼠,对肿瘤进行原位末端标记(TUNEL),以明确有无凋亡.完成局部注射后2周,处死所有裸鼠,解剖并行病理检查,明确两组肿瘤愈合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局部注射后48h治疗组5只裸鼠的肿瘤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凋亡( ~ ),而对照组仅有个别细胞凋亡(-).(2)实验结束时,治疗组肿瘤全部脱落,且无残存癌细胞;而对照组肿瘤明显增大,瘤体直径平均(0.94±0.34)cm,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3)治疗前后ALT、AST、ALP、BUN及白细胞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HML瘤内局部注射可有效杀灭乳腺癌细胞,并可诱导凋亡,且无抑制骨髓和损伤肝肾功能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藤蟾方抑瘤及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藤蟾方的抑瘤作用,对荷瘤小鼠胸腺、脾及肿瘤细胞凋亡指数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移植性肝癌 H22肿瘤动物模型,给予藤蟾方高、中、低剂量灌胃,并设阳性对照组( 5- FU组)和阴性对照组(模型组) 10d后处死,观察结果.结果治疗 10d后,藤蟾方高、中、低剂量组均有抑瘤作用,其中以中剂量组疗效最为显著( p<0.01),抑瘤率达 60.8%;肿瘤细胞凋亡指数比模型组高( p<0.05或 p<0.01),与 5- FU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小鼠胸腺、脾指数与 5- FU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结论藤蟾方中剂量组抑瘤效果最佳;对小鼠免疫功能指标胸腺、脾具有保护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藤蟾方抑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溴丙酮酸(3-Bromopyruvic acid;3-BrPA)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裸鼠皮下种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将成瘤后的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3-BrPA低、中、高剂量组,PBS(磷酸盐缓冲液)阴性对照组1(pH7.4)、对照组2(pH6.8~7.8)及阳性对照5-FU组。连续4周每天瘤体周围皮下注射给药,停药24h后取下瘤体;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透射电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细胞形态及结构变化;计算肿瘤的体积抑瘤率。结果:3-BrPA给药组的瘤体积分别与2个PBS组比较均有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组与5-FU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到3-BrPA低、中、高组及5-FU组裸鼠的肿瘤组织细胞均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显示:实验组凋亡指数分别与2个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意义(P<0.05),其中5-FU组凋亡指数与中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溴丙酮酸在体内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种植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来那度胺对人宫颈癌细胞存活及肿瘤移植模型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体外空白组(加入二甲基亚砜)和实验组[加入不同剂量来那度胺(0. 01μmol/L、0. 10μmol/L、1. 00μmol/L、10. 00μmol/L、100. 00μmol/L)]对宫颈癌Si Ha细胞存活的影响。取20只C57BL/6小鼠,制备人宫颈癌Si Ha肿瘤移植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于腹腔注射1%二甲基亚砜)和治疗组(于腹腔注射来那度胺50 mg/kg),每组各10只。造模21 d后,将两组小鼠处死,取其肿瘤组织。比较两组小鼠宫颈癌Si Ha细胞存活率、肿瘤重量和肿瘤体积的差异。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小鼠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情况。结果 采用不同剂量来那度胺体外作用于宫颈癌Si Ha细胞2 d后,各组细胞吸光度值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吸光度值在不同剂量来那度胺的组间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 0. 05);不同剂量来那度胺细胞生长抑制率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组小鼠肿瘤重量和肿瘤体积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 <0. 01)。相比对照组,治疗组小鼠肿瘤中心组织和边缘组织新生血管数量均显著减少(P <0. 01)。对照组小鼠肺组织内出现肿瘤转移灶,而治疗组小鼠未发现脑、肝、肺组织内肿瘤转移。结论 体外实验表明,应用不同浓度来那度胺对人宫颈癌Si Ha细胞存活并无明显影响;体内实验表明,来那度胺具有抑制小鼠Si Ha细胞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可有效阻滞移植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生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阻滞肿瘤转移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大剂量分割照射模式对BALB/c-nu裸鼠移植瘤(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抑制肿瘤作用的差异.方法:将原发性肝细胞癌移植瘤种鼠的肿瘤组织制备成1 mm3大小的肿瘤组织块,选择实验裸鼠右后肢外侧小腿腓肠肌处接种,建立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系移植瘤裸鼠照射模型.待肿瘤直径达1.0 cm时将40只实验裸鼠分成4个组:未照射空白对照组、5 Gy×6次分割组(5 Gy组)、10 Gy×3次分割组(10 Gy组)、15 Gy * 2次分割组(15 Gy组).各照射组均在2周内完成照射,照射完成后继续观察裸鼠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实验过程中无出现裸鼠死亡,亦未观察到明显的裸鼠进食、活动减少,皮疹、腹泻、脱皮等不良反应.三种大剂量分割方案均对裸鼠的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5 Gy组、10 Gy 组和15 Gy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0.2%,68.4%,73.1%.相对于5Gy和10 Gy照射组,15 Gy组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结论:BALB/c-nu裸鼠移植瘤(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对大剂量分割照射模式能较好耐受.在相同总剂量情况下,剂量越高,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越强.15 Gy×2次较10 Gy×3次和5Gy×6次有更强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免疫表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钙调蛋白(calponin)、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ooth muscle myosin heavy chain,SMMHC)、p63和cerbB-2的表达水平,并将患者分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组、不典型乳头状瘤组及导管内乳头状癌组,并随访其预后.结果:3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发病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直径:导管内乳头状瘤组平均(0.56±0.12)cm,不典型乳头状瘤组平均(0.75±0.26)cm,乳头状癌组平均(1.92±0.67)cm;后者明显大于前两组(P<0.01).SMMHC、calponin及p63抗体在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乳头状瘤和不典型乳头状瘤,cerbB-2表达明显高于乳头状瘤和不典型乳头状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乳头状瘤与不典型乳头状瘤相比,3种抗体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64例患者获得5年生存随访,乳头状瘤患者随访407例,其中3例(0.7%)复发;不典型乳头状瘤患者随访88例,其中2例(2.3%)复发;乳头状癌患者随访69例,无复发患者.但3组间5年的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MMHC、calponin、p63和cerbB-2标记物在鉴别乳腺乳头状肿瘤的良恶性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行扩大切除术后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患者的预后与另两组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次大剂量和多次小剂量放射敷贴治疗术后瘢痕疙瘩的疗效及皮肤晚期反应。方法:2004年5月至2005年2月对我院收治的96例术后瘢痕疙瘩患者随机等分成单次大剂量组和多次小剂量组进行90Sr-90Y敷贴治疗。结果:(1)单次大剂量组和多次小剂量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9.59%、91.67%,复发率分别为10.41%、8.33%,两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单次大剂量和多次小剂量放射组的皮肤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41%、8.33%,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次大剂量和多次小剂量敷贴治疗术后瘢痕疙瘩的疗效及皮肤晚期反应差异均无显著性。单次大剂量90Sr-90Y敷贴治疗具有费用低、疗程短、方便、剂量分布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18)F-FDG PET显像观察肺癌氩氦刀治疗后原发灶与转移灶的变化规律,探讨氩氦刀治疗的最佳适用证。方法选择2003年3月至2015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氩氦刀治疗的41例肺癌患者,术前2周内行~(18)F-FDG PET,然后在CT引导下行经皮氩氦刀手术,术后30~60天完成第一次~(18)F-FDG PET复查。结果肿瘤瘤体直径≤3 cm组肿瘤周缘残留比例明显低于瘤体直径3 cm组,病灶完全灭活率显著高于瘤体直径3 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亦无明显淋巴结转移。术前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20个转移淋巴结病灶,17. 5%的淋巴结缩小或活性降低,82. 5%的淋巴结增大或活性增强,且新增7. 5%的转移淋巴结。而术前伴远处转移的病例,氩氦刀治疗后其转移病灶均表现为病变进展。结论氩氦刀治疗肺癌T2期以上患者疗效欠佳,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疗效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原发灶灭活后对转移灶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反而表现出肿瘤活性增强,对于此类患者建议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分析Satraplatin(赛特铂)联合放疗对鼻咽癌裸鼠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3)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裸鼠12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只。所有裸鼠均鼻咽癌造模成功(经过低分化鼻咽癌CNE-2细胞接种)。对照组裸鼠又随机分为未处理组、处理后1周组(放疗)、处理后3周组(放疗),每组20只。观察组裸鼠又随机分为未处理组、处理后1周组(放疗+Satraplatin)、处理后3周组(放疗+Satraplatin),每组20只。观察两组裸鼠处理前、处理后1周、处理后3周肿瘤凋亡率、瘤体重量、STAT3、NF-κB相对表达量。结果两组裸鼠处理前后肿瘤凋亡率差异显著(P <0. 05),两组裸鼠处理前肿瘤凋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 05),随着处理后时间的延长,两组裸鼠肿瘤凋亡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裸鼠处理1周、3周肿瘤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裸鼠处理前后瘤体重量差异显著(P <0. 05),两组裸鼠处理前瘤体重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 05),处理后,两组裸鼠瘤体重量显著降低(P <0. 05),处理1周、3周瘤体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裸鼠处理前后STAT3、NF-κB水平差异显著(P <0. 05),两组裸鼠处理前STAT3、NF-κB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 05),处理后,两组裸鼠STAT3、NF-κB水平显著降低(P <0. 05),处理1周、3周观察组裸鼠STAT3、NF-κ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Satraplatin联合放疗能有效降低鼻咽癌裸鼠STAT3及NF-κB表达,增加鼻咽癌裸鼠肿瘤细胞凋亡,减轻瘤体重量。  相似文献   

12.
氢氧化钠溶液肿瘤瘤内注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氢氧化钠溶液瘤内注射溶液组织特点,初步探讨其作用为瘤内用药的可行性。方法 Wistar大鼠8只,腋下种植Warker-256癌肉瘤。大鼠分2组,直视下瘤内分别注射我水忆醇或氢氧化钠溶液。无水乙醇剂量:0.1-0.3ml,10%氢氧化钠溶液剂量:0.1ml。治疗后饲养3天,取肿瘤、肝脏、肾脏标本行病理检查。家兔5只,在清醒或麻醉情况下,先后行氢氧化钠小剂量(10%0.03ml)皮下注射、静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肝细胞癌裸鼠动物模型为对象,研究鱼肝油酸钠经皮瘤内注射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肝癌模型裸鼠28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鱼肝油酸钠及生理盐水局部浸润注射治疗.每隔2天局部注射1次,共3次.治疗前后分别测肝、肾功能及白细胞计数.第一次注射后两组各随机选取4只裸鼠,分别依次切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完成实验,对所有动物行解剖病理检查,明确有无内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第一次注射后,治疗组病理切片报告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内血栓形成.实验结束时,治疗组肿瘤全部坏死脱落,与对照组肿瘤体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前后两组肝、肾功能检查及白细胞计数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鱼肝油酸钠瘤内注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肿瘤血供障碍是一重要作用机制.并且该药无明显肝、肾毒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期间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对25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参麦注射液组化疗前3小时开始静滴参麦注射液40-60ml,1次/d,共用10月;设对照组;自身对照组,第1次化疗不用参麦注射液,第2次加用参麦注射液。结果:心功能方面,参麦组与对照组,及自身对照组化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Holter检举科组房性早搏数治疗后减少,而对照组化疗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载10-羟基喜树碱(10-HCPT)脂质超声微泡(10-hydroxycamptothecine-loaded liposome microbubbles,HLM),并研究超声定位辐照载药微泡对H22移植瘤的生长抑制效应.方法 制备载10-HCPT的脂质微泡及空白脂质微泡,建立小鼠肝癌H22实体瘤模型,将荷瘤鼠随机分为A、B两大组,每组又分为HLM组、10-HCPT注射液组、空白脂质微泡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经小鼠尾静脉输入药物或微泡后立即以治疗超声辐照瘤体部位,连续治疗7 d.A组小鼠治疗结束后剥取瘤块称重.计算抑瘤率,并作病理切片分析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变化;从治疗当天起,描绘B组小鼠肿瘤生长曲线,并观察生存期.结果 HLM组抑瘤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MVD较其他组低(P<0.05),该组小鼠生存天数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但与10-HCPT注射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微泡组各检测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靶向破坏载药微泡可显著提高10-HCPT对H22移植瘤的生长抑制效应,并可增强10-HCPT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新的靶向抗肿瘤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载10-羟基喜树碱(10-HCPT)脂质超声微泡(10-hydroxycamptothecine-loaded liposome microbubbles,HLM),并研究超声定位辐照载药微泡对H22移植瘤的生长抑制效应.方法 制备载10-HCPT的脂质微泡及空白脂质微泡,建立小鼠肝癌H22实体瘤模型,将荷瘤鼠随机分为A、B两大组,每组又分为HLM组、10-HCPT注射液组、空白脂质微泡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经小鼠尾静脉输入药物或微泡后立即以治疗超声辐照瘤体部位,连续治疗7 d.A组小鼠治疗结束后剥取瘤块称重.计算抑瘤率,并作病理切片分析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变化;从治疗当天起,描绘B组小鼠肿瘤生长曲线,并观察生存期.结果 HLM组抑瘤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MVD较其他组低(P<0.05),该组小鼠生存天数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但与10-HCPT注射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微泡组各检测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靶向破坏载药微泡可显著提高10-HCPT对H22移植瘤的生长抑制效应,并可增强10-HCPT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新的靶向抗肿瘤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 S )联合吡柔比星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肿瘤生长及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裸鼠乳腺癌模型,将裸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对照组(A组):肿瘤对侧背部皮下注射1&#215;106/0.1 m L正常人成纤维细胞;ES组(B组):肿瘤对侧背部皮下注射1&#215;106/0.1 m L转染了ES的人成纤维细胞。吡柔比星组(C组):尾静脉注射吡柔比星5 mg/kg ,每周1次,共4周,ES+吡柔比星组(D组):肿瘤对侧背部皮下注射1&#215;106/0.1 m L转染了 ES的人成纤维细胞。尾静脉注射吡柔比星5 mg/kg ,每周1次,共4周。ELISA方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微血管密度(M VD )。[结果]B、C ,D三组抑瘤率分别为61.96%,27.33%和75.16%,D组抑瘤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D组VEGF、MVD与其他各组比较明显减低,且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ES联合吡柔比星能明显抑制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新生血管生成,且两者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剂量奥沙利铂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奥沙利铂(L-OHP)对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建立肝癌H22小鼠模型后,将小鼠随机分组4组,5%葡萄糖20 mL/kg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20 mg/kg阳性对照组、奥沙利铂0.75 mg/kg和1.5 mg/kg组,腹腔等容积注射给药,连续10 d,第11天处死小鼠,计算瘤重抑制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肿瘤组织中的VEGF和CD34的表达。结果1.5 mg/kg奥沙利铂组的瘤重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而且肿瘤组织中的VEGF和CD34的表达也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奥沙利铂对H22肝癌荷瘤小鼠抑瘤作用明显,能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和MVD的表达;小剂量奥沙利铂在体内可能具有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卡铂缓释微球瘤内注射治疗兔肝VX2肿瘤最适剂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索卡铂缓释微球瘤内注射治疗兔VX2肝肿瘤的最适剂量。方法 通过开腹瘤块包埋法建立兔肝VX2肿瘤模型,将荷瘤兔随机分为A、B、C、D、E五个治疗组和注射用大豆油阴性对照组。观察治疗后第14d肿瘤体积变化情况和血常规变化情况。结果 卡铂缓释微球治疗兔VX2肝肿瘤的效果随剂量增加而增加,而各剂量组之间毒性反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最高剂量组(E组)抑瘤作用最明显,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可作为治疗兔VX2肝肿瘤的最适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