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与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与哮喘的关系。资料表明SP-A是构成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主要成分,在维持PS活性、肺泡和小气道的稳定,调节特异性免疫反应,减轻变态反应性肺损伤方面有重要作用,其功能改变与哮喘发病关系密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进一步明确表面活性蛋白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关系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表面活性蛋白的影响.方法通过每周两次皮下注射25mg醋酸可的松8-12周建立PCP及细菌性肺炎大模型.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BALF中有核细胞数并分类,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表面活性蛋白A(SP-A)及表面活性蛋白D(SP-D).将大分为免疫抑制组(共三组)及正常对照组.Ⅰ组:正常对照(n=6),为健康SD大;Ⅱ组:阴性对照(n=6),为注射醋酸可的松8周以上无肺部感染的大;Ⅲ组:细菌性肺炎(n=11),为注射醋酸可的松8周以上出现细菌性肺炎而未分离到其它病原体的大;Ⅳ组:PCP(n=14),为注射醋酸可的松8-12周出现PCP而未分离到其它病原体的大.结果阴性对照组BALF中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PCP组BALF中细胞总数及多形核细胞(PMNs)百分数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但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CP组BALF中SP-A浓度(45.1±22.1μg/ml)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16.2±9.9μg/ml,P<0.05)及细菌性肺炎组(6.2±5.6μg/ml,P<0.001).我们也发现PCP组中SP-D相对含量(24 249±4780灰度值)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13 384±2887,P<0.001)及细菌性肺炎组(11 989±2750灰度值,P<0.001).PCP中重度组SP-A、SP-D高于PCP轻度组(分别P<0.01,P<0.001).阴性对照组SP-A、SP-D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别.结论卡氏肺孢子虫特异性刺激引起BALF中SP-A、SP-D浓度增加,SP-A、SP-D增加与肺内富含卡氏肺孢子虫有关,而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无关.  相似文献   

3.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由多种病因(如感染、脓毒血症、外伤、休克、中毒等)打击,引起肺泡一毛细血管膜损伤,使其对液体和溶质的通透性增加,肺血管内与间质间隙之间液体交换障碍,导致液体聚集于肺泡和间质间隙,发生肺顺应性减低,功能残气量减少,无效腔增加,肺内大量分流和严重低氧血症,表现以渗透性肺水肿、肺萎  相似文献   

4.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Pulmonary surfatcant-associated protein,SP)分为SP-A 、SP-B、SP-C和SP-D.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哮喘时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PS)系统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运用电子显微镜组织化学方法,对哮喘豚鼠PS系统进行观察。结果:致敏豚鼠诱发哮喘后即可见PS层失去连续性,呈现断裂或堆积;肺泡Ⅱ型细胞内板层小体、线粒体空泡化,少数发生坏死并崩解、脱落进入肺泡腔。结论:PS系统损伤在哮喘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6):510-512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V)、腺病毒(AD)及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的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S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炎患儿39例,所有患儿入院后第2天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静脉血4 m 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SV、IV、AD和MP的IgM抗体,明确患儿罹患肺炎的病原体;患儿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BALF,采用ELISA检测BALF中SP-A、SP-B、SP-C、SP-D水平。结果 39例患儿中,RSV感染14例(RSV组),IV感染9例(IV组),AD感染5例(AD组),MP感染11例(MP组)。RSV组、IV组和AD组患儿BALF中SP-A、SP-B、SP-C及SP-D水平显著高于MP组(P<0.05),但RSV组、IV组及AD组患儿BALF中SP-A、SP-B、SP-C、SP-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V、IV、AD及MP感染所致的肺炎患儿的肺泡上皮均有损伤,其中MP感染所致的肺泡上皮损伤更为严重;检测肺炎患儿BALF中SP水平有助于临床医师准确判断患儿肺泡上皮损伤程度和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插管大鼠肺组织病理及肺泡灌洗液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36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18只、气管切开插管模型组(B组)18只.于建立模型后24h、72 h、168 h分别取各组大鼠6只,并取右肺组织行病理切片检查,进行Smith评分评估肺组织损伤情况;取左肺肺泡灌洗液检测SP-A浓度.结果 肺组织病理结果显示B组大鼠在建模后24 h、72 h、168 h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肺泡及间质炎症、出血、肺不张等肺组织损伤,各时间点Smith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5),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高(P<0.05).B组大鼠肺泡灌洗液SP-A浓度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A组(P<0.05),且随气管切开插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结论 气管切开插管可导致水肿、肺泡炎症、出血、肺不张等肺组织损伤及肺部固有免疫功能紊乱,SP-A有保护肺组织作用,气管切开插管早期SP-A代偿性增高,随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
9.
Li HB  Zhang Y  Gao BB  Fu HQ  Deng J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5):1767-1769
目的 探讨在行单肺通气麻醉时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患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9年6月浙江舟山市人民医院24例行肺大泡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肺泡(BAL),检测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肺灌洗液(BALF)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组分,以饱和磷脂/总磷脂和饱和磷脂/总蛋白比值作为判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活性水平的指标.结果 胸部手术时肺表面活性物质明显降低,PEEP可阻止其降低,但伴心排量下降.结论 呼气末正压呼吸可维持肺表面活性物质水平,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注射液干预前后盲肠结扎穿孔法(CLP)致脓毒症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改变,探讨表面活性物质在CLP致ARDS发生中的作用以及乌司他丁对其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90只,体质量200~240 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n=30)、脓毒症组(CLP组,n=30)和乌司他丁组(UST组,n=30)。利用CLP法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测定各组大鼠造模后6、12、24、48 h四个时间点肺湿/干质量比(肺水肿指数);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方法和透射电镜对肺组织进行病理观察及急性肺损伤病理评分;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RT-PCR)和免疫印迹试验(WB)分别检测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B(SP-B)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C(SP-C)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水肿指数和肺损伤病理评分显示乌司他丁组大鼠肺损伤明显减轻(P<0.05);乌司他丁组大鼠肺组织中SP-B和SP-C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都较CLP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提高脓毒症性ARDS大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含量,有效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淹溺后大鼠呼吸、血气、病理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A(SP-A)的变化特点。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淹溺组(18只),再将淹溺组分为淹溺后2h组、淹溺后4h组和淹溺后6h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于上述时间点记录大鼠的呼吸频率,经颈动脉采血测血气。处死大鼠后取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淹溺后肺组织普通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P-A在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结果淹溺组大鼠淡水灌注后呼吸先增快,以后逐渐减慢,但未降至正常范围。PaO2在灌入淡水后5min显著下降[(48.7±3.93)mmHg比(93.65±6.02)mmHg,P<0.05],之后虽有回升,但维持在较低水平。PaCO2在灌入淡水后5min显著上升[(36.20±4.41)mmHg比(55.96±4.60)mmHg,P<0.05],随后降低,显著低于正常水平(P<0.05)。对照组大鼠SP-A主要以膜状形式连续分布于肺泡腔表面。淹溺组大鼠肺泡壁有不同程度的断裂,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聚集,间质水肿明显,呈局灶性肺不张,SP-A主要以颗粒状聚集在肺泡腔内表面和渗液表面,SP-A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进行性下降。结论淡水淹溺后造成肺损伤,导致SP-A的质和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哮喘患儿血浆神经肽A(NKA)含量的变化,探讨NKA与小儿哮喘的关系。方法:利用ELISA 法测定20例正常儿童、38例儿童哮喘发作期(其中重度发作20例,轻、中度发作18例)及26例哮喘缓解期患儿血 浆NKA的含量。结果:哮喘发作期患儿血浆NKA含量((326±148)ng·L-1)高于哮喘缓解组((84±39)ng· L-1)及正常对照组((51±30)n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哮喘发作患儿血浆NKA含量((359±160)ng·L-1)高于轻、中度哮喘发作患儿((208±113)ng· L-1)(P<0.01)。结论:NKA参与了哮喘发作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是小儿哮喘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抗人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性进行鉴定。方法 以自行制备的SP-A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建立分泌抗人SP-A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诱发小鼠产生单抗腹水,用(NH4)2SO4盐析纯化腹水,用间接ELISA法测定单抗效价,用Westemblotting测定抗体特异性。结果 建立了3株能持续分泌抗SP-A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286杂交瘤细胞株抗体效价最高,其染色体数目均大于100条。间接ELISA法测定腹水和细胞培养上清效价,分别为l:50000和l:10000。用Westem blotting在SP-A蛋白泳道上相对分子质量3l000左右位置出现明显的一条染色条带。结论 自行制备的抗人SP-A单抗,其具有特异性强、效价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大鼠哮喘模型气道重塑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大鼠哮喘气道重塑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以及地塞米松对其影响.方法将39只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地塞米松干预组,以卵蛋白致敏制作大鼠哮喘模型,病理观察3组气道壁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Caspase-3在气道壁和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哮喘模型组气道壁、气道周围及肺泡区细胞PCNA阳性表达(13.00±1.87,20.46±4.1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00±2.20)及(15.00±4.83)(P<0.05),且与气道上皮层、黏膜层厚度及胶原沉积面积呈正相关(r=0.67,0.66,0.57;P<0.05).地塞米松干预组PCNA表达(9.54±2.15,13.08±3.40)明显低于哮喘模型组,Caspase-3表达(5.38±1.45,3.82±1.70)高于哮喘模型组(4.92±1,85,5.62±1.56)(P<0.05).结论细胞增殖过度和凋亡异常是哮喘气道炎症和重塑反应的重要机制之一,地塞米松可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阻止气道重塑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肺间质纤维化大鼠体内明胶酶活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0)和博莱霉素组(BLM组,n=40)。向BLM组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注入BLM复制肺纤维化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则在气管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动物同步于气管内灌注后第1、3、7、14、28d分别随机处死8只。腹主动脉抽血分离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肺泡灌洗液,冰浴匀浆肺组织制备匀浆液,-80℃冻存。采用明胶酶谱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BLM组各样品中MMP-9活性均有所增加;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MMP-9的活性在BLM注入后1d开始升高,血清MMP-9活性在3d达高峰,肺组织匀浆MMP-9活性在7d达高峰,14及28d已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肺泡灌洗液中MMP-9活性在BLM注入后1d开始增加,7d达高峰,14d趋向平稳,28d回落。BLM组血清样品中MMP-2活性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改变;肺泡灌洗液样品中MMP-2活性从14d起开始升高,持续到第28d始终未见有回落;肺组织匀浆样品中MMP-2的活性升高较早,从3d起开始升高,至28d始终未见回落。结论MMP-2和MMP-9在BLM致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的来源及作用均不同。  相似文献   

16.
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肺血管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肺血管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分流组和对照组,每组40只.分流组大鼠经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穿刺术建立高肺血流动物模型,对照组大鼠除不作穿刺术外,其余手术过程同分流组.两组分别在术后1、3 d及1、4、8周经右心插管法测量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取心脏组织,称量右心室与左心室 室间隔重量之比[RV/(LV SP)];取肺组织制作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标本,在光镜下观察肺小动脉中肌型动脉(MA)、部分肌型动脉(PMA)及非肌型动脉(NMA)构成比例及MA的相对中膜厚度(RMT)和相对中膜面积(RMA)的变化,电镜下观察肺小动脉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PAP和MPAP在分流组术后1、3 d及4周时差异无显著性,分流术后1、8周时,SPAP、MP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流术后8周,RV/(LV SP)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分流术后1、3 d及1周时MA、PMA、NMA占肺小血管总数的百分比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分流术后4、8周时大鼠MA、PMA占肺小血管总数的百分比明显增高(均P<0.01),而NMA百分比明显降低(均P<0.01);RMT、RMA在分流术后1、3 d及1、4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分流术后8周时明显增高(P<0.05).肺小动脉超微结构在分流术后3 d时仅为内皮细胞肿胀、体积增大;分流术后1周时,除内皮细胞结构改变外平滑肌细胞增大、内弹力层厚薄不均;分流术后4周时平滑肌细胞与内弹力层呈垂直生长,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分流术后8周时细胞间见胶原纤维堆积.结论肺血管结构重建呈现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内皮细胞肿胀出现最早,平滑肌结构改变次之,最后出现细胞外基质异常堆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在人胚胎肺发育成熟过程中表达的特征。方法 取11~36周人胎肺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胚肺各个发育阶段的成熟度,免疫组化检测SP-D时相性表达特征。结果 人胚胎发育至12周肺组织开始表达SP-D,定位于胚肺支气管上皮和肺泡Ⅱ型细胞(AEC II)胞质内,在胚肺发育小管期和囊泡期逐渐表达增强;开始由支气管近端逐渐向肺泡Ⅱ型细胞迁移。肺发育末期至出生后,SP-D均在AEC II中稳定表达。结论 SP-D随着胎肺发育成熟,表达逐渐增强,阳性细胞开始出现于胚肺支气管上皮细胞,逐渐定位于肺泡Ⅱ型细胞。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从人羊水中提取和纯化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方法收集11例产妇的羊水共4 000 m1,采用萃取和透析的方法提纯人羊水中SP-A并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获得SP-A 12 mg(共20 m1);SDS-PAGE显示,提纯后的SP-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000,只显示1条条带;Western blotting也显示1条特异性反应条带;将其加入人工合成的磷脂中表现为表面活性明显增加,γmin由7.7±0.3降至1.5±0.22.结论用萃取和透析方法能较好地提纯SP-A.且纯度较高,并能较好地保持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