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玲君 《光明中医》2014,(9):1825-1826
胃痞证是以自觉胃脘部痞塞,胸膈胀满不舒,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证。金老师认为胃痞证的发生是因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调导致。病机关键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司。辨证治疗以行气消痞的同时配以辛温散发药疏肝,通过治肝而达到治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万海林 《陕西中医》2010,31(11):1538-1539
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一书,本方原治伤寒小柴胡汤证误用下剂,损伤脾胃之气,使少阳邪热趁机内陷,寒热错杂之邪干犯于中焦,致脾胃升降失常,气机痞塞,故尔出现“但满而不痛”的心下痞证。  相似文献   

3.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夏泻心汤出自于《伤寒论》,其功效和胃降逆、开结除痞,是治疗寒热错杂、气机痞塞、中焦脾胃升降失和所致的虚痞症。现被广泛运用于治疗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对胃病的治疗,因其疗效卓著,引起众多学者对该方进行实验研究。现将这一方面作一综述。1调节胃运动刘晓霓等[1]将大鼠随机  相似文献   

4.
中焦脾胃对人体阴阳气血、水火气机的升降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被称之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中焦斡旋失司,不仅会影响脾气升清和胃气降浊,且对心火下达、肾水上奉以及肺气肃降、肝气升发亦有影响。《伤寒论》三泻心汤所治之心下痞,即因胃气虚弱或受邪气的干扰,致使中焦斡旋失司,枢机不利,气机壅滞于中而成。  相似文献   

5.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7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策  王继合 《河北中医》2008,30(5):493-494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治疗小柴胡汤证误下伤中而致的痞证,另见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脉证并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半夏泻心汤用药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能调和脾胃气机,治疗上寒下热,寒热互结于中焦之痞塞。临床上只要辨证准确,  相似文献   

6.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原治小柴胡汤证误下 ,损伤中阳 ,邪陷于里 ,寒热互结于心下 (胃脘 ) ,中焦气机升降失调所致的痞症。病证表现以痞、呕、利为辨证要点。现临床已将本方广泛用于各种原因所致胃肠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调之脘腹痞满 (虽呕吐下利但其痞不减的脘腹痞满不适 )等证。方中选用半夏、干姜辛散温阳 ,散结除痞 ,以除其寒 ;黄连、黄芩苦寒降泄 ,以清其热 ,4药相配 ,辛开苦降 ,寒热得除 ,升降得调 ,痞满得消 ,配伍精当 ,易于理解。但方中如何配伍人参、大枣、炙甘草 3味甘温益气 ,易壅滞脾胃之品于治痞方中 ,而舍行气之药 ,似于…  相似文献   

7.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上消化道疾病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由于寒热错杂、气机痞塞、中焦脾胃升降失和所致虚痞症的主方,历年来经用不衰.从1997年以来,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该方加味,治疗慢性上消化道疾病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半夏泻心汤临证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由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甘草、大枣组成。此方寒热并用,辛开苦降。仲景原为少阳证误下,损伤脾胃之气,少阳邪热内陷,寒热错杂之邪干犯于中焦,以致脾胃升降失司,气机痞塞,出现“但满而不痛”、“呕而肠哕,心下痞”等证而设。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只要出现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者,用此方治疗,往往疗效颇佳,现举数例为下。  相似文献   

9.
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脏腑精气的升降敷布无不赖于中焦气机的畅达,中焦脾胃有病,可影响其他脏腑,其他脏腑有病,也可影响脾胃。徐昕教授在应用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时,重视整体观念,善用多种辨证方法指导辨证,用药长于补肾、调肝、清利中焦。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伤寒论》对寒热错杂方证的认识,包括表寒里热证、中焦寒热夹杂证、上热下寒证、少阳失和证、阴阳失调证5方面证治。提出寒热错杂的形成与感邪性质及机体体质密切相关。且寒热错杂易影响中焦气机升降,其与脾胃生理特性及脏腑之间的病传密切相关。仲景《伤寒论》首创寒温并用之法治疗寒热错杂之证,尤其注重脾胃气机升降之要,明察气机升降失常是致病的重要因素,立法处方重视脾胃升降,寒温并用,以平调寒热,斡旋中焦气机为治疗寒热错杂之根本。本文从“辛开苦降以畅中焦、清上温下以畅中焦、解表清里以畅中焦、和解少阳以畅中焦、调节阴阳以畅中焦”五个方面进行详尽的阐述,旨在探讨寒热错杂致中焦枢机不利的机理及证治,以期为临床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临证观察,焦虑病人身心症状与李东垣著作中阴火为病见症具有相似性,阴火产生的病机主要为饮食、劳倦、七情等损伤中焦脾胃,脾胃中土气机枢纽伤损之后,人体气机升降浮沉紊乱,上中下三焦气机进一步郁闭化火。运用《脾胃论》中的名方治疗焦虑障碍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深入研究,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痞满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认为痞满病机为脾胃受损,中焦气机升降失调,胃气壅塞而致。本文对痞满的辨证特点加以总结归纳,认为痞满辨证首分虚实,痞满应与胃痛、鼓胀、结胸相鉴别。此外,本文作者结合导师钱会南教授的临床经验与案例,提出痞满的治疗法则为调理脾胃气机升降、行气消痞,并对痞满病各类证型的论治特点进行阐述、分析并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3.
痞证以患者自觉心下胀满堵塞不舒,按之濡软而不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仲景《伤寒论》认为痞证的病因为太阳伤寒误用下法导致邪陷中焦,气机不畅,壅塞于心下。病机为中焦气机升降不利,痞塞不通。而黄元御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基础,尊四圣经典,独创新说,创新性地提出了“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学术思想,基于这一学术思想,认为痞证的病机是中焦脾土斡旋失司,导致其他四象气机阻滞不通,病理产物堆积,进而一气不能周流的结果。治疗上应培补中土之气,恢复清气左旋和浊气右转的气机流转。在体悟黄元御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基于“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生理模型,对《伤寒论》痞证论治有新见解,现阐释如下,与同道共享。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王道坤教授临床运用疏肝和胃汤治疗便秘、呕吐、胃痞案,总结王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之思想。王教授认为,脾胃气机升降有赖于肝气的疏泄,肝气郁不舒则脾胃气机不畅,无以斡旋中焦,运化失司则诸病生。故治疗脾胃病时,应重视调理肝气,以畅达周身气机,肝气条达则脾胃升降功能恢复,诸症向愈。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论痞,历代各家注解虽不尽相同,但大都释其形成为无形之邪,内陷于里,结于心下,以致中焦脾胃之气升降失常,气机阻塞而成;临床以心下痞塞,但满不痛,按之自濡为特点。笔者细玩其味,觉得这种解释似欠允当,认为仲景在半夏泻心汤条文中所说的“但满不痛者,此为痞”之“痛”字,系“通”的假借字,痞证当有疼痛症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半夏泻心汤原为少阳证误下后,脾胃损伤而生寒,外邪内陷而生热,以致寒热错杂于中,脾胃升降失职,气机痞塞所致痞证而设,具有辛开苦降,寒热并用,阴阳并调之功,常广泛应用于中焦寒热错杂、升降失调诸症.本人临床善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常获良好疗效,现举验案4则如下.  相似文献   

17.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主要是治疗少阳误下,或表邪不解,邪热入里,或误下损伤胃气,表邪内陷,寒热之邪错杂于中,致脾胃升降失职,气机不畅所致的痞症。方药采用半夏、黄苓、黄莲等。文中详述了半夏泻心汤在治疗脾胃病上的疗效,并列举了惠有脾胃病的患者接受半夏泄心汤治疗后,病情好转的案例。  相似文献   

18.
正心下痞又称痞满,乃中焦气机升降失司,胃气壅塞,以致脘腹满闷不舒的病症。其特点多为满而不痛[1],其成因可有内热壅盛、寒热交结、水热互结、胃虚气结夹湿、卫阳虚而邪热盛之别[3]。五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均治心下痞证。分而论之,其病因病机侧重各异,亦有虚实或虚实夹杂之不同,但总归于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董湘玉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贵州省首届名中医,从事临床科、教三十余载,对消化系统及心身疾病的治疗颇有  相似文献   

19.
中焦脾胃对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的运行和输布具有调控作用,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本文从中焦脾胃斡旋气机角度分析《伤寒杂病论》甘草泻心汤方中所论心下痞及狐蜮病之病机。现代临床应用中,甘草泻心汤对复发性口腔溃疡、胃癌、白塞病、类风湿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均有显著疗效,本文试从中焦脾胃斡旋之思想对甘草泻心汤临床应用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20.
半夏泻心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夏泻心汤是《伤寒论》中重要和解方之一、有和胃降逆 ,开结除痞的功能 ,广泛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治疗[1] 本文就近年来对半夏泻心汤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1 基础研究1 .1 对病机的认识 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是“心下痞”’对痞之病机 ,诸家见解不一。刘氏[2 ] 认为痞之成因为脾胃阴阳不和 ,升降失序 ,中焦之气痞塞 ,寒热错杂 ,痰饮内生 ,本方苦降辛开 ,和胃涤痰 ,方中诸药的功能是 :气机升降不利 ,中焦痞塞 ,胃气不降而热 ,故用芩连之苦寒以降之 ;脾气不升而生寒则肠鸣下利 ,故用干姜之辛热以温之 ;痰饮扰胃 ,逆而作呕 ,故用半夏和胃以止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