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耳疆"蠡测     
文章通过考察文字意义、《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论述疾病的顺序以及参阅《黄帝内经》与其他出土文献.指出《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中"耳疆"这一病症应是"肩疆",即"肩部活动不利".  相似文献   

2.
《素问·五常政大论》日:"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天."此乃岐伯回答黄帝"寿天"之问.何谓"精",后世各家注释甚少.张志聪云:"精者,即天一所生之精水也,天气包乎下,精气通乎天,故《阴阳应象大论》日:天有精,地有形.盖天为阳而精为阴,阴阳上下之环转也.故阳精降于下,则阳气升于上,是以右(南)热而左(东)温.阴精奉于上,则阳气藏于下,故左(北)寒而右(西)凉."  相似文献   

3.
"治病必求于本"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病求本"源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后世代有发挥。主要有阴阳从"本",病因为"本"者,脾胃为"本",胃气为"本",体质为本之说。至现代有人体功能为"本"以及自稳调节为"本"等学说。  相似文献   

4.
1"少阳学说"的起源 "少阳学说"来源于<内经>的"阴阳学说".明代万全首先提出"少儿体禀少阳"之说.<育婴秘诀·五脏证治部论>云:"春乃少阳之气,万物之所以发生者也.小儿初生曰芽儿者,谓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长未已"."少阳"在天,象征着东方;在季节,象征着春季;在植物,象征着芽;在脏,象征着肝;在腑,象征着胆;在人体,象征着少火.少火是维系小儿生长发育之生生之气,是人体生命之源.此即<素问·阴阳大论>所云:"少火生气"之意.少火实乃少阳也.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经络命名的缘由,本文以《黄帝内经》为基础,以五运六气为本,从"天-地-人"相应以及脏腑阴阳角度来探究十二经脉命名的由来。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确定了"手足-阴阳-脏腑"的经络命名模式。故先以运气为本,通过"天-地-人"对应关系,得出阴阳、六气、脏腑的对应关系;再根据脏腑阴阳规律,初步确定部分经络的命名。在本乎运气,尊乎脏腑阴阳规律的前提下,再对经络命名进行整合定性,最终得出现今的经络命名。  相似文献   

6.
"春咳"是指春季时分,气候相对干燥,同时冷暖空气交替来袭,气温变化较快,同时人的免疫系统防御能力较差,进而产生咳嗽的症状. 对于"春咳"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春咳"往往伴有鼻塞、流涕、发热等症状,属于一种外感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便会加重病情,损害人体内的精气,引起各种疾病,因此必须要重视.要想预防调理"春咳",需从"吃住行"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1 "万病一元论"-太极命门理论初探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杀生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经文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阴阳.把"阴阳"二字提高到"天地之道"的层次,说阴阳是"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杀生之本始,神明之府".紧接着又说:"治病必求于本",意思是说:阴阳就是病的根本.就是致病的最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中医阴阳学说的重要文献.本文对其中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三个疑难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为阴阳二气的固有正常作用,但阴阳主生长和杀藏万物时各有特点;"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之"出"作为"趋向"理解,由此说明阴阳交感;"冬伤于寒,春必温病"讲的为伏邪温病,但"冬不藏精"参与了其中病理过程,春气生发和温热之气为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9.
小儿自出生之后,就开始了自身的阴阳平衡,其阴阳平衡是阳气占主导地位的阴阳平衡。"少阳为枢"是"少阳学说"的理论核心,用"少阳为枢"来解释小儿不断枢转、变化的"阴阳平衡"十分恰当。随着"阳生阴长",新的阴阳平衡不断取代旧的阴阳平衡,构成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基本生理特点。同时,该理论也可解释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因此,少阳学说可以涵盖"纯阳学说"和"稚阴稚阳学说"。  相似文献   

10.
"烦"为临床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多由阴阳不和引发.吾师何立人教授悬壶数十载,临证尊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施药组方以"平"为期,以"和"为贵,力求恢复人体内外平衡、脏腑平衡、气血阴阳平衡,纠正疾病引起的阴阳失调状态,从而达到人体精之充沛、神之安逸、气之行畅、血之通利<'[1]>,亦即<内经>所云之"谨察阴阳所在而调...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中"阴阳自和"是概括人体生理状态的纲领性条文,本文从阴阳的本义为切入点,强调阴阳二者矛盾统一运动的性质,从动态视角解读《伤寒论》中"阴阳自和"含义.阐述了生理情况下,阴指气和津在人体正常的蓄积过程,阳指热和水向外排泄的过程,阴阳自和则说明两者相互配合得当,气机通畅;病理情况下,阴盛阳衰,则无力外出,阳强阴弱,则无以外出,两者均会导致内蓄成邪.而疾病向愈的关键是"汗出",其本质则为阴阳自和,治疗的关键则为调和阴阳的过程,且一旦阴阳自和便需停止用药.  相似文献   

12.
朱秀兰 《养生月刊》2022,(5):438-439
人到了中老年,经常按摩眼窝、耳后窝、颈窝、腋窝、腰窝和腘窝这六个"养生窝",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劝君不妨坚持试一试. 一、按眼窝——降压安神 眼窝即眼眶之内的柔软区域.中老年人患高血压病及失眠症均与阴阳平衡失调有关,眼窝附近是手足太阳、足阳明等交会之处,可调理人体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13.
宋一男  古继红 《新中医》2014,46(2):236-238
<正>中医养生实际是运用中医的方法保养生命,是采取各种方法达到长寿的目的,《黄帝内经》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为比喻,说明"病已成而后药之","不亦晚乎"的道理,突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养生的方法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而经文把"法于阴阳"放在了众法之首,可见是十分重视阴阳平衡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毛智荣 《江西中医药》2011,42(12):26-27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内经>养生、防病、治病的方法,是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三因制宜的组成部分.人们在养生或治病中应遵循四时阴阳变化规律,使人体的生长发育顺应自然规律.然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必须严格遵照辩证论治、整体观念的中医养生治病的基本原则,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简单理解为补阴、补阳.应灵活运用,才能...  相似文献   

15.
<正>赵建成主任是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京城名医馆"著名的专家,研习经典,博采众长,曾拜中医大家段凤舞、余桂清、路志正、朱良春等先生为师,从医数十载,坚持中医辨证论治,擅治内外妇儿疑难杂症,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赵老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温补脾肾的经验介绍如下。1平衡阴阳,顾护阳气"阴阳者,一分为二也",自然界的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阴阳属性。人的身体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才能够保持健康,任何一方受  相似文献   

16.
人禀天地阴阳五行之气而生,人身一气周流之圆运动无不遵循着阴阳二气互根互用、消长转化的规律。"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黄帝内经》中论及的厥阴、阳明是阴阳转化的极致状态,分别对应圆运动左升右降的厥阴升机与阳明降机,是临床的重点、难点。文章以"气一元论"为宗旨,初步探讨厥阴、阳明之理论基础,然后结合案例浅析其在论治晚期癌症的效用。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素问》中"七篇大论"的归属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考证认为,"七篇大论"应归<阴阳大论>;<阴阳大论>应为九篇;"七篇大论"可留在<素问>.  相似文献   

18.
<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省"向来是我们儒家传统的修身之方,孔子早就提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只不过是将他老师的思想进一步具化了而已。生活在快节奏时代的现代人,疲于周旋  相似文献   

19.
<正>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基础理论之一,贯穿整个中医学体系,《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指明阴阳平衡对于人的重要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治病必求于本","本"即为阴阳,故治病当求于阴阳;《素问·至真要大论》亦指出治病当"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笔者认为,桂枝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素问·生气通天论》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两段经文的细读,认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侧重于外感火化;"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侧重于内伤杂病而导致的火热病,临床诊病应活看外感内伤,详辨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