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良回流灌肠法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改良回流灌肠法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应用的效果,克服传统回流灌肠法存在的缺点,提高回流灌肠质量.方法 将2001年6月-2006年6月在小儿外科住院的需回流灌肠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0例随机分成2组,各40例.观察组(改良组)采用负压引流瓶加肛管扶托固定,配合手法按摩下腹部进行回流灌肠;对照组(传统组)采用注射器进行回流灌肠.比较2组的灌肠时间,灌肠液的出入量、残留液量及2组患儿的灌肠合作程度及肛周皮肤状况.结果 2组灌肠时间、灌肠液的人量、出量及残留液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儿合作程度及肛周皮肤发红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回流灌肠方法具有洗肠时间短,灌肠液入、出量平衡,残留液量少,患儿合作率提高,肛周皮肤发红例数减少,提高灌肠质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米艳  李媛 《全科护理》2014,12(8):733-734
[目的]观察开塞露在先天性巨结肠灌肠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在灌肠前根据患儿年龄大小及腹胀情况使用10mL~20mL开塞露塞肛,10min~20min后根据患儿粪便排出情况选用合适的吸痰管或肛管进行灌肠,对照组直接采用生理盐水(39℃~41℃)进行灌肠,对两组患儿的灌肠时间(min)、灌肠天数(d)、肠道清洁度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儿灌肠时间、灌肠天数、肠道清洁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灌肠前使用开塞露塞肛能有效排出大量大便及气体,从而缩短灌肠时间、提高肠道清洁度。  相似文献   

3.
曹耀戈  李慧 《当代护士》2016,(11):88-89
目的观察胃管代替肛管在清洁回流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在灌肠前,根据患儿年龄大小及腹胀情况,选择合适的胃管进行生理盐水回流灌肠;对照组直接用肛管进行生理盐水回流灌肠,对两组患儿的灌肠天数、灌肠时间、肠道清洁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灌肠天数、灌肠时间、肠道清洁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管代替肛管在清洁回流灌肠应用中具有高效、省时等优点,值得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灌肠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法的改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回流灌肠法是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术前肠道准备的主要护理工作之一,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效果。回流灌肠的目的是使结肠内粪块逐渐排干净,减轻腹胀,改善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手术并发症。总结1994~1997年,以动物实验为依据,用电动低负压回流灌洗法代替手工回流灌洗法。并采用随机分组法比较电动与手工二种方法的效果,认为电动低负压回流灌洗效率高,能达到肠道清洁、干净、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难点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璟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4):2284-2285
目的针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的难点进行针对性护理,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45例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给予术前回流灌肠。结果45例患儿中,42例肠道准备满意,术中肠腔清洁,未见残渣;3例患儿病变肠管的位置较高,肠腔内可见少量残渣。结论针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的难点进行护理,为术前准备奠定了良好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小儿常见的肠道先天性畸形.由于病变肠管神经节细胞缺如,使肠管处于持续痉挛状态,蠕动消失,形成非器质性肠狭窄,致粪便通过障碍,形成功能性肠梗阻,其近端结肠继发性扩张肥厚甚至细胞退化变性以致梗阻加重,患儿食欲、营养发育均受影响,必须采用手术或其他方法以保持排便通畅,及早恢复消化吸收功能.清洁回流灌肠是由肛门经直肠将液体灌入肠腔然后排出,反复多次进行直到灌出液清亮为止.目前,清洁回流灌肠是先天性巨结肠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它可以帮助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排便,解除梗阻,减轻腹胀,还可缓解肠管压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肠壁炎症恢复,使肠管缩瘪,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做好充分的准备.无锡市儿童医院儿外科对2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实施了改良式清洁回流灌肠,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小儿常见的肠道先天性畸形。由于病变肠管神经节细胞缺如,使肠管处于持续痉挛状态,蠕动消失,形成非器质性肠狭窄,致粪便通过障碍,形成功能性肠梗阻,其近端结肠继发性扩张肥厚甚至细胞退化变性以致梗阻加重,患儿食欲、营养发育均受影响,必须采用手术或其他方法以保持排便通畅,及早恢复消化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进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方法,克服传统回流灌肠法存在的缺点,提高回流灌肠的质量。方法将2001年6月~2006年6月在我院小儿外科住院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负压引流瓶加肛管扶托固定,配合手法按摩下腹部进行回流灌肠,对照组采用注射器进行回流灌肠。结果两组灌肠时间、灌肠液的入量、出量及残留液量,小儿合作程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进后的回流灌肠方法明显优于传统回流灌肠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巨结肠回流灌肠的目的、灌肠用具的选择、灌肠的方式及灌肠液的配置等方面。认为将厚朴和甲硝唑添加到改良灌肠液中进行回流灌肠可以增强肠道蠕动功能,促进肠道排便排气及扩张肠管的功能恢复,预防术后肠道麻痹,并能有效预防肠道感染。  相似文献   

10.
负压引流瓶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回流灌肠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负压引流瓶在2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回流灌肠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小儿的生理解剖和病理特点,做好各种用物和患儿的灌肠前准备;应用负压引流瓶进行回流灌肠,并加扶托固定;操作过程中注意病情观察,取得显著效果。具有灌肠时间短、操作简便、吸液彻底、出入量平衡、安全性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田丽丽 《天津护理》2022,30(5):595-597
目的:探讨改良性回流灌肠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采用改良性经胃管回流灌肠行肠道准备,对照组术前采用传统回流灌肠行肠道准备;观察两组患儿灌肠时长、灌肠所用液体量、术中肠道清洁效果及患儿灌肠过程中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灌肠时长、灌肠所用液体量、术中肠道清洁效果、患儿灌肠过程中的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采用改良性经胃管回流灌肠可缩短灌肠时间,减少灌肠所用液体量,提高患儿灌肠过程中的舒适度及术中肠道清洁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改良密闭式回流负压灌肠装置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密闭式回流负压灌肠装置灌肠,对照组实施传统灌肠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灌肠进出量准确率、腹围减小率、肠道清洁度,单次灌肠时间、术前灌肠次数,灌肠发生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标准化回流灌肠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胃肠新生儿外科755例年龄1d至16岁住院需灌肠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实行标准化的回流灌肠,共计灌肠6 960例次。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的标准化、质量的标准化、健康宣教标准化,实行回流灌肠人员操作资格准入考核与认定原则,并定期召开灌肠专题质控会,观察灌肠并发症如出血、穿孔、水中毒等的发生情况以及肠腔残余粪便量情况。[结果]755例患儿中无一例发生出血、穿孔和水中毒等灌肠并发症,其中750例(99.3%)患儿的肠道准备满意,术中肠道清洁,未见残渣,5例(0.7%)腔内可见少量粪石残渣。[结论]实施标准化的回流灌肠,肠道准备满意,患儿痛苦减轻,工作效率提高,可以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标准化tig流灌肠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胃肠新生儿外科755例年龄1d至16岁住院需灌肠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实行标准化的回流灌肠,共计灌肠6960例次。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的标准化、质量的标准化、健康宣教标准化,实行回流灌肠人员操作资格准入考核与认定原则,并定期召开灌肠专题质控会,观察灌肠并发症如出血、穿孔、水中毒等的发生情况以及肠腔残余粪便量情况。[结果]755例患儿中无一例发生出血、穿孔和水中毒等灌肠并发症,其中750例(99.3%)患儿的肠道准备满意,术中肠道清洁,未见残渣,5例(0.7%)腔内可见少量粪石残渣。[结论]实施标准化的回流灌肠,肠道准备满意,患儿痛苦减轻,工作效率提高,可以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巨结肠术前增加回流灌肠液量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术前回流灌肠量增加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58例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根据灌肠量不同分为试验组(28例,每次灌肠量为200ml/kg体重)和对照组(30例,每次灌肠量为100ml/kg体重),观测两组患儿灌肠前后血电解质、血浆渗透压和灌肠液中大便菌落计数的变化,术中评价灌肠效果,术后观察有无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长短,并对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灌肠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儿住院时间缩短(P<0.05);试验组灌肠前后血电解质和血浆渗透压无明显变化(P>0.05),灌肠后粪便中大肠菌落计数明显减少(P<0.05). 结论增加回流灌肠量到每次200ml/kg体重,可有效缩短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灌肠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不会导致患儿水、电解质及血渗透压的变化,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不畅的因素,为提高灌肠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对68例回流灌肠的效果进行分析,所得数据应用SPSS1.0软件包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 影响回流灌肠效果的相关因素有年龄、肛管润滑剂的选择、肠道狭窄段的长短、肠腔有无粪石积聚,灌肠期间有无饮食配合,回流灌肠前有无保留灌肠,保留灌肠液的选择、保留灌肠的时间及灌肠时有无配合腹部按摩等.结论 应针对影响回流灌肠的不同因素,在操作中要注意避免其对灌肠效果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总结新生儿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术日回流灌肠及留置肛管的方法,为提高新生儿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围术期护理质量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先天性巨结肠术前回流灌肠方法进行改良,以提高灌肠效果.方法 将204例需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的回流灌肠法进行灌肠;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灌肠,比较2组平均灌肠时间、灌肠液的出入量、肛管重插次数、肠黏膜损伤及肛周皮肤发红情况.进行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2组平均灌肠时间、灌肠液的出入量、肠黏膜损伤及肛管重插次数、肛周皮肤发红情况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后的回流灌肠法灌肠速度快,液体出入量基本平衡,灌肠效果好,省时省力,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灌肠方法应用于先天性巨结肠(HD)合并粪石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HD合并粪石患儿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各20例。甲组用生理盐水回流灌肠,12 h 1次,灌肠后给予3∶2∶1液保留灌肠。乙组用生理盐水回流灌肠,12 h 1次,于灌肠前30 min给予3∶2∶1液保留灌肠。丙组用生理盐水回流灌肠,6 h 1次;之后给予3∶2∶1液保留灌肠,12 h 1次。比较三组肠腔恢复通畅时间及食欲下降、体温升高发生率。结果:丙组肠腔恢复通畅时间及食欲下降情况优于甲组、乙组(P<0.05),丙组体温升高发生率低于甲组(P<0.05)。结论:对HD合并粪石患儿给予生理盐水回流灌肠,6 h 1次,之后给予3∶2∶1液保留灌肠,12 h 1次,能较快恢复肠腔通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弱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又因大脑皮层抑制或外周排便知觉异常产生无便意状态,出现便秘。便秘使患者饮食量下降,毒素吸收,影响疾病康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摸索出开塞露灌肠治疗便秘的有效方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