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品管圈活动对儿科输液室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儿科输液室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2016年1月8日,该科组织成立品管圈,以"提高儿科输液室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并以活动实施后收治的300例手背静脉、足踩部大隐静脉进行静脉留置针患儿为品管圈组,对其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进行客观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拟定相应对策并加以组织实施;同时,2015年7月6日~2016年1月5日间,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前300例行静脉留置针患儿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结果 品管圈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意外拔除发生率以及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经统计学分析,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同时,本次开展品管圈主题活动之后各项无形成果均经统计学分析,结果也明显高于活动之前(均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激情、创造性思维,对提高其工作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在儿科输液室实施品管圈活动则可以全面提升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延长留置时间,该模式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和对提高临床静脉留置针使用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本院开始开展品管圈活动,选择住院患者中200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200例作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小组,对临床护理中静脉留置针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留置针使用质量的因素,查找根本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及改进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常规护理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率59.50%,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16.00%(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升团队综合素质,减少住院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有效提高留置针的使用质量和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以品管圈活动为框架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控制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8月实施以品管圈活动为框架的护理管理模式前接收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18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实施该模式后接收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185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自身素质,对比两组患者留置针使用规范性情况、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理论及操作技能成绩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士自身素质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留置针使用不规范、护理风险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中应用以品管圈活动为框架的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士业务能力及自身素质水平,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介入科静脉留置针使用有效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0月我院介入科室内以自愿自发方式组成QCC小组,共10名圈员,选定"提高介入科静脉留置针使用有效率"为活动主题,将2016年3—9月QCC活动开始前我院介入科收治的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QCC活动开始后我科收治的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开展QCC活动,比较QCC活动前后圈员自我能力,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一次性成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患者依从率、留置针并发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无形成果:活动后圈员在QCC手法运用、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凝聚力、活动信心、责任荣誉及品管执行力方面评分均较活动前提高(P 0. 05),有形成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 0. 05),观察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一次性成功率、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 0. 05),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留置针并发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介入科静脉留置针患者中可改善留置针使用情况,减少并发症与不良事件,提升圈员能力和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门诊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将2015年1月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前的265例门诊输液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6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267例门诊输液患儿作为观察组,对入选患儿从穿刺成功到留置针拔出的风险进行调查统计,分析门诊患儿应用留置针期间发生风险的原因并制定对策,实施对策,进行效果确认。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风险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门诊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期间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门诊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风险,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改进护理工作方法,降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分析100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原因,统计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为8%,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疼痛康复科老年患者围术期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30例疼痛康复科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QCC活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留置针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 05),外周静脉非计划拔管率、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 QCC活动后护理人员的思维发展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专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品管手法评分高于QCC活动前(P 0. 05)。结论:通过QCC活动,有效提高了疼痛康复科老年患者的留置针一次置管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了外周静脉非计划拔管率和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提高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率中的作用。方法 2019年4—9月我院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提高患者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率"为主题,将400例急诊科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方法管理;试验组利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对当前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目标和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试验组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留置针使用时间明显延长,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患者静脉留置针的规范固定率,延长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100例,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100例,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发生静脉炎2例,品管圈活动前发生静脉炎16例,品管圈活动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低于活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院前急危重症病人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通过对院前急危重症静脉留置针穿刺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按品管圈程序实施和效果确认.[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院前急危重症病人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由活动前61%提升至活动后的80%;圈员在品管圈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护理品质管理意识、责任荣誉感、护理科研能力方面得到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院前急救中危重症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成功率,还提高了圈员的护理质量管理能力和护理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的效果。方法由辅导员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运作的系统培训,按照自愿原则自由组圈,确立“降低患者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主题,对活动开展前静脉输液外渗问题展开调查,讨论分析原因,拟定实施对策,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外周静脉外渗发生率低于活动前(P〈0.01),一次穿刺未成功率低于活动前(P〈0.01),留置针使用率高于活动前(P〈0.01);护士静脉输液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活动前(P〈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为患者提供了安全、高效的静脉输液护理服务,提高了护士的静脉输液技能水平,降低了患者外周静脉外渗的发生率,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2.
陈宾 《当代护士》2016,(3):67-68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督导小儿神外护士静脉治疗技术操作对提高临床静脉留置针使用质量的效果观察。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为蓝本,对静脉治疗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影响患儿留置针安全留置的因素,设定目标、提出并落实有效的对策。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5个月后,患儿留置针异常拔管率下降,留置时间延长,静脉炎、堵管、外渗等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活动前。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督导小儿神外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能有效提高留置针的安全留置,提升护理人员静脉治疗水平,降低患儿静脉治疗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院前急危重症病人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通过对院前急危重症静脉留置针穿刺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按品管圈程序实施和效果确认。[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院前急危重症病人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由活动前61%提升至活动后的80%;圈员在品管圈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护理品质管理意识、责任荣誉感、护理科研能力方面得到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院前急救中危重症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成功率,还提高了圈员的护理质量管理能力和护理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应用于品管圈活动提高肉芽肿乳腺炎患者舒适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1日~12月31日16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改善前),采用常规方法护理;选取2020年1月1日~4月30日10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改善后),开展品管圈活动并实施聚焦解决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及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圈员圈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圈员圈能力评分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应用于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肉芽肿乳腺炎患者舒适度,同时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高医护人员圈能力,降低护理风险、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射频消融术后留置导尿率中的作用。方法将158例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本科行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180例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本科行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留置导尿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留置导尿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射频消融术后留置导尿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质量管理手段对降低留置针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作用效果。方法:以"降低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为主题,开展为期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总结降低住院患者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的方法,制定出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标准化措施。结果: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的发生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24.50%降至活动后的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预期效果。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改善了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临床现状,提高了科室护理团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助意识,创建了积极向上的科室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率的作用。方法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降低患者静脉留针堵管率的发生”为主题,将200例耳鼻喉科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方法;实验组利用品管圈的方法,对目前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目标和相应的对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实验组的患者静脉留置针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 P<0.05)。静脉留置针的堵管率明显得到下降,留置针使用时间明显延长,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可以降低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堵管率,延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是否可以提高浅静脉留置针的维护质量.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提高浅静脉留置针维护达标率"主题,调查浅静脉留置针维护现状,分析原因,拟定并落实改进措施,进行效果确认.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浅静脉留置针维护达标率为92.1%,明显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浅静脉留置针维护达标率,利于浅静脉留置针维护质量的持续改进,是一种有效的输液安全管理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阿茨海默病患者鼻饲留置反流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2月1日~2019年2月28日就诊的阿茨海默病鼻饲留置患者9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4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4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成立主题为"降低阿茨海默病患者鼻饲留置反流率"的品管圈活动小组,分析患者鼻饲留置反流原因并制定相关措施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鼻饲留置反流、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品管圈成员无形成果、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鼻饲留置反流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自理能力、生活能力、家庭角色以及社会功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施后,品管圈成员的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合作能力、积极性、个人素质修养以及品管圈手法掌握等无形成果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能够明显降低阿茨海默病患者鼻饲留置反流率与不适,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士的自我能力与团队精神,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用于提高肾脏科监护室患者足背动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2015年3-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科监护室住院治疗并行足背动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71例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5年7-9月的7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足背动脉留置针常规护理操作。2015年6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对照组患者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绘制鱼骨图,制定改进措施;观察组患者按改进后的措施进行日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及无形效果评价(包括品管圈运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护患关系融洽、专业知识、责任荣誉感、护理品质意识等)。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足背动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63%和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6,P0.01)。活动后,圈员在品管圈运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护患关系融洽、专业知识、责任荣誉感、护理品质意识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肾脏科监护室患者足背动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