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控制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发生率的实践效果。 方法 2014年5月开展品管圈活动,确定活动主题为“降低小儿静脉穿刺药液渗透率”,通过定期组织圈员会议全面查找导致静脉药液外渗的原因并制定对策。比较开展活动前后静脉输液药液外渗及其他相关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的理论、操作水平。 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3个月后,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不成功率为1%,药液外渗率为3.3%,较开展前显著降低;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也获得了显著提升。 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控制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发生率非常有益,值得长期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品管圈活动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8个数据库有关品管圈活动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3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所有质量评价均由2名研究者进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提取有效数据,并运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24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品管圈活动组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率更低[OR=0.32,95%CI(0.26,0.39),P<0.01],小儿静脉输液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OR=5.85,95%CI(4.50,7.59),P<0.01)],小儿患者家属满意度更高[OR=4.07,95%CI(3.23,5.12),P<0.01],小儿静脉输液其他缺陷事件发生率更低[OR=0.24,95%CI(0.20,0.30),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品管圈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中,能够有效提高小儿静脉输液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率和输液其他缺陷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王莉  吕娅  潘蕊  段婷婷 《当代护士》2018,(3):182-184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血液肿瘤患者药物外渗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在科室中按品管圈活动步骤针对性地开展降低血液肿瘤患者药物外渗发生率活动,统计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科室肿瘤患者药物外渗发生病例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活动明显降低了血液肿瘤患者药物外渗率(P0.001);目标达成率103.37%,进步率65.97%。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不仅减少了血液肿瘤患者药物外渗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了静脉输液的质量,达到预期干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以及业务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的效果。方法由辅导员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运作的系统培训,按照自愿原则自由组圈,确立“降低患者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主题,对活动开展前静脉输液外渗问题展开调查,讨论分析原因,拟定实施对策,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外周静脉外渗发生率低于活动前(P〈0.01),一次穿刺未成功率低于活动前(P〈0.01),留置针使用率高于活动前(P〈0.01);护士静脉输液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活动前(P〈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为患者提供了安全、高效的静脉输液护理服务,提高了护士的静脉输液技能水平,降低了患者外周静脉外渗的发生率,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品管圈方法分析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原因,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降低药物外渗率。[方法]由8名圈员组成,以“降低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率”为主题,分析药物外渗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经过干预后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率由每周9.5件降低为每周5.75件。[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减少静脉输液药物的外渗率,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进行管理,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以降低静脉输液复穿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应用PDCA环,降低静脉输液复穿率为目的,比较实施品管圈前后静脉输液复穿率。结果 180例患者的静脉输液复穿率由活动前的27.2%降低为10%。结论运用品管圈能有效降低静脉输液复穿率,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管理对减少肿瘤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6月180例静脉输液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完成静脉输液1 247例次;将2017年7月—12月190例行静脉输液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管理。对比两组的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护理满意度、PICC置管率、患者有效配合率及护士的理论、操作成绩。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及家属有效配合率、PICC置管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后,护士的静脉化疗理论、操作成绩得分均高于活动前(P0.05)。结论将品管圈管理方法运用于肿瘤静脉化疗实际工作中,可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率,提高患者有效配合率、护理满意度及护士的理论、操作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环节管理模式在预防小儿外周静脉输液过程中外渗效果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科接受外周静脉输液治疗的80例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环节管理,通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外渗发生率以及外渗程度来评估环节管理对预防小儿外周静脉输液过程中外渗效果。通过对发生外渗的护士主动汇报情况进行记录,并对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环节管理对小儿外周静脉输液过程中外渗改善程度,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输液过程中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士主动上报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环节管理模式能降低接受外周静脉输液治疗中外渗的发生率,减少患儿痛苦,提升医护人员护理主动性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静脉穿刺儿童静脉输液渗出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7年12月在我院门诊进行静脉穿刺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予以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予以品管圈活动管理,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渗出率、品管圈活动目标完成情况及本活动取得的无形成果。[结果]观察组小儿输液渗出率为1.5%,低于对照组的6.2%(P0.05);目标达标率为142.4%,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在各项能力方面上均有大幅提升。[结论]对小儿静脉输液中开展品管圈管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静脉输液渗出率,并可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门诊患儿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门诊患儿输液外渗为活动主题,对门诊输液患儿输液外渗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分析原因,并由此制定相应应对措施。结果门诊输液外渗原因主要分为护士、家属、患儿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中护士是输液外渗的主要原因(68.6%)。通过品管圈活动,门诊输液患儿输液外渗由17.5%下降到10.0%,根据公式计算目标达成率为89.3%,进步率为42.9%。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改善门诊患儿输液外渗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高龄患者外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高龄患者外周静脉外渗发生率"为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设立目标;从人、物、法、环四个方面查找原因,经过要因论证,确定主要因素,提出并落实有效的对策。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3个月后,高龄患者外周静脉外渗发生率低于活动前(P<0.01),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活动前(P<0.01);护士静脉输液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成绩均高于活动前(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为患者提供了安全、高效的静脉输液护理服务,提高了护士的静脉输液技能水平,降低高龄患者外周静脉外渗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品管圈降低精神科患者静脉输液复穿率。方法开展以"降低精神科患者静脉输液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病房进行患者静脉输液复穿的现况调查,群策群力,运用品管手法,分析原因,查阅文献制定对策,实施对策并不断检讨与改进。比较改善后效果,最后制定标准化流程。结果精神科患者静脉输液复穿率,由改善前20.60%降至改善后9.35%。同时,品管活动后,圈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制定精神科患者静脉输液流程,能降低精神科患者静脉输液复穿率,减轻患者痛苦,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降低高渗性药物输液外渗和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2年1-3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老年科和神经外科病区接受高渗性药物输液的3623人次为对照组(活动前);2012年10-12月在老年科和神经外科病区接受高渗性药物输液的3772人次为观察组(活动后),成立品管圈管理活动小组,对开展品管圈管理活动前后的高渗性药物发生输液外渗及静脉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高渗性药物中心静脉使用率由28.82%上升为55%,高渗性药物输液外渗发生率由18.41%降为8.85%,静脉炎发生率由6.73%降为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前后通过自制“圈员自我评估表”测评,圈组成员在品管圈应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及责任荣誉6个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进一步规范高渗性药物的输液途径,降低高渗性药物输液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提高团队成员的个人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化疗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应用方式与实际效果。方法建立品管圈,明确以"如何利用品管圈提高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率"作为活动的主题,对于影响到中心静脉置管率的各种原因进行剖析,并且制订相应的可行整改方案并且予以组织实施,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率。结果在开展品管圈活动以后,化疗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率,减轻反复穿刺和化疗药物外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了化疗过程的安全性,增强患者信任感,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结论降低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够提高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品管圈降低儿童专科医院静脉输液渗出率。[方法]开展以"降低儿童专科医院静脉输液渗出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借助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在儿童专科医院门急诊进行静脉输液渗出率的现状调查,运用鱼骨图分析输液渗出原因,结合圈能力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检讨,比较分析改进的效果,最后进行标准化流程的制订。[结果]儿童专科医院门急诊的静脉输液渗出率由改善前的5.66%降至改善后的2.44%。[结论]品管圈活动在儿童专科医院降低静脉输液渗出率中有显著效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制作的儿童正确环抱方式海报保证了健康宣教的效果,同时在输液过程中采用的激励机制实现了儿童的疼痛护理和心理护理,保障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的探讨。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小儿静脉输液发生药物外渗的患儿26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药物外渗的原因,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分析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儿童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输液外渗率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同心圈活动小组,以“降低留置针输液外渗率,提高留置针输液质量”为主题,调查品管圈现状,寻找输液外渗原因,设立改善目标,落实对策.结果 活动实施后,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率由15.1%下降至6.5%,目标达成率为97%,进步率为56.95%,10个圈员8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圈员挖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留置针输液护理服务,提高了留置针输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新生儿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QCC方法,在科室内开展品管小组活动,比较活动开展前后的外渗率是否有下降。结果:开展QCC后,新生儿外周静脉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的发生率。结论:开展QCC活动,对降低新生儿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有积极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和谐。 方法按品管圈理论的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分析导致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发生的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发生率由活动前的23.6%降低至活动后的13%,患儿家长满意度由活动前90%的提高至活动后的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化疗药物静脉输液血管通道选择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分析输注化疗药物时不能正确选择血管通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前2013年3月~5月,本科化疗药物静脉输液血管通道选择正确率为50.6%,品管圈活动后2013年6月~8月上升至8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对化疗药物静脉输液血管通道选择进行规范管理,可提高全科医护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降低化疗药物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