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透析护理记录单书写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透析护理记录单书写不合格率"为活动主题,制定查检表调查现况、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实施对策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透析护理记录,不合格率由实施前的12.5%降至实施后的6.6%,目标达成率为107.2%;品管圈成员学会利用品管手法发现和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问题,圈员自评6个方面的素质能力得到提升。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对透析护理文书书写进行质量控制,可降低透析护理记录单不合格率,提高护理文件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单书写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主题,圈员对住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单书写合格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方案、实施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单书写不合格率从1.5%下降至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圈员能力提高,进步率80%,目标达成率12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单书写不合格率,促进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持续改进,有利于护理措施的制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心内科重症监护室(CCU)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的效果观察。[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CCU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为活动主题。对CCU病区所有病人的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录入缺陷原因,圈员们利用头脑风暴法制定降低录入缺陷率的对策,比较实施前后电子记录单录入缺陷率。[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CCU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由实施前的35.65%降至14.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能力得到了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提高了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缩短ICU患者交接时间,降低漏项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通过现状把握、目标设定、问题解析、拟定对策、实施改进等步骤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交接班漏项率、交接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ICU患者的交接班漏项率,缩短交接时间,提高护理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手术室术后患者交接漏项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手术患者的术后交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患者交接的漏项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14.5%降至活动后的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术后患者的交接进行管理改进,降低了手术患者术后交接的漏项率,增强了护理人员质量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出院后药物漏服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分析患者出院后漏服药物的原因,制定并实施改善措施。结果:品管圈实施后漏服率降至7.3%,目标达标率108%,护士考核合格率由42.8%提高到85.7%。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ACS患者出院后服药漏服率中效果显著,进一步规范了流程,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病护理能力,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神经肿瘤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漏服率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意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成立品管圈,开展以"降低口服药漏服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分析发生漏服药物的原因,制订并落实相应的措施,行效果评价,进行推广。结果口服药漏服发生率由改善前的8.3%下降到改善后的3.7%,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3,P=0.000 6)。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的正确率,避免了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在神经肿瘤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也有显著的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在老年卧床患者床边交接漏项率中的应用效果,规范老年卧床患者床边交接班流程,降低交接内容漏项率。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本科住院老年卧床患者床边交接班漏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原因。结果床边交接班漏项率由活动前对照组的31.85%降至活动后实验组的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每次床边交接班时间减少12.23分钟。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在老年卧床患者床边交接班漏项降低,患者的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工作效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ICU电子护理记录单记录缺陷的效果。方法建立品管圈小组,分析导致护理记录单记录缺陷的要因,实施针对性干预。结果2017年10月21日—31日运行病历中的100张电子护理记录单共存在44条记录缺陷,较活动前(2017年6月1日—10日)的128条缺陷明显减少。品管圈活动开展后,圈员专业知识、沟通技巧、责任荣誉、工作热情、团队精神、品管圈手法运用均明显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可降低在ICU电子护理记录单记录缺陷,实现护理文书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综合科口腔材料的使用情况,分析浪费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由科室一线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通过脑力激荡,讨论分析综合科耗材浪费的原因,制定相对应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综合科材料浪费率从品管圈活动前的8%降低至活动后的3.8%,效果显著(P0.01),圈员的责任心、团队精神、能力等都得到了充分发挥。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科室的成本,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并且增加了医护的收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交班时间及漏项情况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设立活动主题,通过现状把握、目标设定、问题解析、拟定对策、实施改进等步骤进行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危重患者的交接班时间及漏项率较活动前下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减少交班时间和漏项情况,增强ICU团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ISBAR交班方式降低ICU护理床旁交班漏交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降低ICU护理床旁交班漏交率”为活动主题,应用ISBAR交班方式对交接班进行现况调查,分析ISBAR交班方式中交班时间长、漏交率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质量持续改进。结果经过为期5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后, ICU 护士运用ISBAR 交班方式,交班时间由(26.94±2.10) min 缩短至(19.99±1.83)min,漏交率由24.54%降至13.66%。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明显缩短ICU护士ISBAR交班方式的交班时间,降低漏交率,同时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增强其责任心、自信心及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3.
[目的]降低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的PDA漏扫率。[方法]开展以"降低输液过程中的PDA漏扫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圈活动程序,针对导致护理人员输液过程中PDA漏扫率高的原因进行要因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品管圈实施后,漏扫率由活动前13.53%降至活动后3.12%,目标达成率为108.44%,进步率为76.94%,且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感、品管手法、积极性、沟通配合、凝聚力、自信心明显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PDA的漏扫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感染科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漏服率的应用效果。方法自行设计"感染科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情况调查表"向患者发放。通过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等一系列的品管圈活动,提出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漏服率。结果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漏服率由活动前21.67%降至活动后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感染科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漏服率,提高了护士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5.
李小冬  李军  赵雪 《护理学报》2016,23(8):19-22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临床护理人员用药过程中PDA条码漏扫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查找影响PDA条码漏扫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鱼骨图进行分析,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采取有效措施降低PDA漏扫码率.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病区用药过程中PDA条码漏扫率明显下降,由活动前的38.2%降低到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品管圈活动降低了临床护理人员用药过程中PDA漏扫码率,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风险,同时提高了全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漏服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漏服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及对策制定和实施。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的漏服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16.4%降至实施后的5.4%。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的漏服率,提升了护理人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了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7.
总结品管圈活动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护理部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品管圈活动的基本知识,成立品管圈活动试点小组,然后在全院实施,期间对实施品管圈活动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建议、及时改进。每轮结束进行总结和成果推广,全院29个护理单元开展品管圈活动52项,完善流程58项,制定患者宣教单或关爱卡11张,修订操作标准3项,制定护理评估记录单2张,建立专科急救程序2项,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护理管理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脑外科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开展以“降低脑外科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对脑外科患者鼻胃管拔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设定改进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分析改进的效果。结果: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改善前的46%降低至改善后的19%。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脑外科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效果显著,并且提高了脑外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了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患儿腕带未佩戴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成立以"晨星圈"为圈名的品管圈,确定以"降低儿科患儿腕带未佩戴率"为主题活动,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腕带佩戴率低的原因和运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措施制定,实施检讨与护理质量改进,对活动开展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后腕带未佩戴率由活动前的20.8%降低至7%,圈员在QCC手法运用、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自信心等方面也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品管圈不但能降低儿科患儿腕带未佩戴率,也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小儿普外科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2017年1月—12月为品管圈活动开展前,2018年1月—12月对本院普外科留置胃管患儿实施品管圈活动,成立目标管理小组,对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验,应用PDCA循环改进方法进行措施制定,制定留置胃管标准化护理流程、对全员进行培训,并进行效果探讨,持续进行护理质量改进。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患儿留置胃管的非计划拔管率与无形成果情况。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儿的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拨管发生率由活动前的7.64%降低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小儿胃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