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肿瘤PICC置管发生皮肤损伤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固定材料粘贴,规范的手法进行有效的导管固定及患者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皮肤张力性损伤,表皮浸渍损伤明显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带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探讨置管的时机与并发症的预防策略,以降低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对2012年5~8月置入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的10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08例置管患者中,用于增强剂团注98次,持续化疗泵注射190次,中心静脉压监测3人次,静脉高营养输注4例.结论 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能满足肿瘤患者反复多次团注增强剂、双通道联合化疗、中心静脉压监测、快速输注等需求.在患者治疗初期,应主动评估患者治疗方案,早期为患者留置导管,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检索相关文献,对血液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相关感染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内源性、外源性、医源性三方面内容;针对病情监管,置管前、中、后护理,环境管理,护理人员管理,健康宣教方面集束化护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策略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 PICC)置管预防相关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未实施集束化策略;观察组患者实施集束化策略。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集束化策略可显著降低肿瘤患者PICC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风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总结头颈部肿瘤患者置入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的护理经验。158例患者置管33-148d,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前端为开口设计,打开拇指夹即会回血,在每次输液前后冲洗每个管腔;导管在使用过程中,在更换贴膜、冲洗导管、更换正压接头时,都严格无菌操作;导管外露部分予施乐扣固定,以防脱管;每次换药使用洗必泰消毒待干后贴膜;日常维护中,密切观察穿刺侧手臂有无疼痛、肿胀情况;高压注射前检查PICC穿刺点刻度,防止高压注射时的突然异位产生的上腔静脉损伤,并规范封管;认为出院后导管的维护很重要,重点是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家庭护理方法宣教。  相似文献   

7.
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其操作安全、方便、保留时间长、血栓发生率低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临床护理人员的青睐,为肿瘤患者化疗提供了一条安全的静脉通路。随着PICC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其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也逐渐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其中脱管就是常见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8.
么颖 《全科护理》2016,(16):1643-1646
综述集束化干预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指出集束化干预应以循证为基础,纳入最佳实践证据,全面评价集束化干预的效果,开拓集束化干预临床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置入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患者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58例患者中导管堵塞及皮肤过敏样改变发生率为34.8%及13.2%,导管相关感染及导管脱出发生率各为4.4%,穿刺点渗液发生率为5.0%.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及1.2%。结论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与普通PICC导管相比,可以同时满足两路静脉输液的需要、可注射造影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练慧萍  刁淑华  谢乙明 《全科护理》2016,(29):3057-3059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留置PICC的病人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实施集束化护理,对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静脉穿刺次数、制动时间及PICC置管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D-二聚体(DD)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血栓(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ICC置管病人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管理能够减少VT发生,延长PICC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1.
王楠  翁莉 《全科护理》2014,(14):1261-1262
[目的]观察集束化干预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效果。[方法]将85例行PICC置管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置管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集束化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发症、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异位率、堵管、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导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能有效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延长患儿置管时间、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孕周≤34周早产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CLAB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孕周≤34周的PICC早产儿8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4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22年1—12月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46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比护理干预实施前后两组患儿CLABS、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两组患儿PICC留置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患儿CLABS、血栓等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PICC留置时间、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则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缩短孕周≤34周早产儿PICC置管时间,继而有效降低CLABS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康复进程,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对预防肿瘤晚期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进行肿瘤晚期患者压疮预防,比较应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前后的效果。结果应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后,肿瘤晚期患者院内获得性压疮发生率由2.96%下降至1.59%,压疮预防效果显著。结论集束化干预策略在肿瘤晚期患者的压疮预防中具有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4.
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ICC带管患者维护期间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集束化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3月~4月684例次PICC带管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维护,观察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局部皮肤炎性反应、血栓形成及堵管等并发症发生率,检测C-反应蛋白和内毒素数值。与2011年1月~2月636例次PICC导管维护患者常规护理进行对照。结果两组全身不良反应、局部皮肤炎性反应、血栓形成及堵管、C-反应蛋白和内毒素数值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PICC带管患者维护中有显著优势,降低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率及堵管、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进行集束化干预培训,加强手部卫生及无菌操作管理,扩大皮肤消毒范围,增加无菌屏障,正确选择置管部位和有效评估导管是否保留。结果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由7.41‰降为2.08‰(P﹤0.01)。结论集束化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肝癌患者TACE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TACE术后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24 h、术后1周调查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并记录恶心呕吐反应发生情况;出院前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运用电子病历His系统调取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结果 术前1 d,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恶心呕吐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恶心呕吐次数均不同程度升高,实验组患者上升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整体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肝癌患者TACE术后疼痛程度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缩短平均住院日并降低平均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应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影响。方法:对81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PICC技术输入化疗药物,在此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程度,出院时进行护患满意率调查。结果:与护理干预前比较,护理干预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护患满意率为100%。结论:在PICC置管过程中实施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负性情绪,增进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8.
顾志英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123-12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PICC导管堵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178例行PICC患者作为对照组,总结分析堵管的原因并制定干预措施;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205例行PICC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统计比较干预前后PICC堵塞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导管堵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堵塞的关键在于预防,一旦发生堵管切忌盲目拔管,正确的溶栓方法、患者的依从性、护理人员的耐心是决定导管能否再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使用间歇期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门诊行PICC间歇期导管维护的病人162例次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在门诊行PICC间歇期导管维护的病人144例次为集束化组。观察两组病人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集束化组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集束化护理方法应用于门诊PICC间歇期导管维护,规范了PICC导管维护流程,减少了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B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至中心静脉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经锁骨下静脉置人CVC导管至中心静脉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穿刺置管一般情况,院内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ICC导管一般可以保留1年,但大部分患者移植术后要求不再留用。观察组患者院内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留置耐高压型双腔PICC导管安全性高,不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并在移植中显示出较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