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采用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34例AMI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急救护理路径的34例AMI患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进出急诊科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院内再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进-出急诊科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院内再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Z=-2.653,P=0.008)。结论急救护理路径能保证AMI患者治疗迅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对照组4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还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急性期主要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及死亡原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急性期主要并发症中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急性期住院病死率高于实验组(P<0.05);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力衰竭,由于心力衰竭而导致对照组患者死亡情况明显多于实验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探讨和总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患者情况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分别为14.29%、23.81%、4.76%、4.76%,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心绞痛、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分别95.2%和79.1%,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质量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行冠脉造影术和梗死相关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诊PCI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总死亡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性高、死亡率低、血管再通率高、住院天数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溶栓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总结早期溶栓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08年8月至2011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150例AMI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溶栓治疗,治疗后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如:再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中度以上心力衰竭以及30 d病死患者明显少于观察组(P<0.0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救治急性心绞痛伴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 对48例应用IABP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进行救护观察。术前熟悉球囊反搏仪工作原理,术后密切观察患生命体征及球囊反搏仪工作状况,加强并发症观察和心理护理。结果 48例患应用IABP天数为3-8d,其中42例好转出院,3例病情平稳后行冠状动脉搭桥术,5例死亡。结论 采用IABF综合护理措施,对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度AVB患者51例(Ⅲ度AVB组),选择与Ⅲ度AVB组每例患者前后相继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例,共102例构成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特征及治疗的差异。Ⅲ度AVB组排除合并全身疾患病例2例,根据住院期间转归分为死亡组(14例)和存活组(35例),比较2组基线临床特征、并发症及治疗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Ⅲ度AVB组发病年龄较大,下壁、右心室梗死比例高,前壁梗死较少。住院期间死亡、心室颤动、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心功能Killip Ⅳ级发生率高,起搏治疗比例较高,差异有显著性。与Ⅲ度AYB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前壁梗死、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心功能Killip Ⅳ级较多,12h内再灌注治疗病例较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度AVB预后差,住院期间病死率高。前壁梗死、低血压、心源性休克、Killip Ⅳ级心功能、12h内有无再灌注治疗是Ⅲ度AVB死亡相关因素。采取更为积极的血运重建措施可能改善Ⅲ度AVB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AMI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结果 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对AMI疾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AMI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正确的保健知识和方法,以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提高了生存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AMI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结果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对AMI疾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AMI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正确的保健知识和方法,以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提高了生存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抗凝联合溶栓干预的护理配合体会。方法选取76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凝联合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溶栓再通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治疗期间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溶栓再通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皮下血肿发生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STEMI患者抗凝联合溶栓干预的护理配合,有利于提高急诊救治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临床护理。方法将4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按入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监护及药物治疗,干预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强急救配合及监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呼吸机等措施维持循环及呼吸功能稳定。结果干预组患者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疾病预后及转归、心功能恢复、住院天数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加强病情监护及护理,积极地维护循环及呼吸功能,争取早日外科手术,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利于心脏功能恢复,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价值及睡眠影响。方法:选取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用数字随机表法将68例患者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的34例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睡眠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睡眠质量评分更低。结论: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在改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睡眠质量改善有显著效果,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采取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划分,对照组行CCU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全面、整体的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观察组成功撤机19例,家属放弃治疗死亡1例。对照组成功撤机16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原发病加重等死亡4例。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85%。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采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加强CCU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治疗效果,确保生命安全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2月开展院前急救护理早期干预的65例ACS患者为观察组,选择2010年1月~2012年2月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的49例ACS患者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ACS患者实施早期急救护理干预,缩短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提高了急救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72 h内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0例,干预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药物不良事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病死率、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治疗决策及其与临床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再灌注治疗结果及近期预后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作者将1999年至2002年间收住的46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按有无右心衰及心源性休克进行危险分层:A组为无右心衰组(32例),接受溶栓处理与直接经皮介入治疗(PCI);B组为右心衰或同时合并心源性休克组(14例),均接受直接经皮介入治疗;运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住院死亡率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关系作回归分析。结果46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病人中42例作了冠脉造影检查,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IRA)为右冠状动脉者35例,IRA为回旋支者9例,IRA为前降支者2例;单支病变者15例,双支病变者21例,三支/多支病变者10例;住院期间有11例发生心绞痛,其中行直接PCI组9例,均为较重的三支病变患者;住院期间溶栓治疗组与直接PCI组各有1例在住院期间发生再梗死,均行紧急PCI干预;住院期间死亡3例,其中溶栓组1例,直接PCI组2例;B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于A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右心衰合并心源性休克、女性、年龄、多支病变均为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急性右室心肌梗死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较高,心脏功能、年龄、性别及血管病变严重性对其具有重要影响;直接PCI在降低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特别是合并右心衰或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方面优于溶栓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医学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心医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88例,随机抽签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学循证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心律失常发生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医学循证护理干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能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缩短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效果理想,具有积极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程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救治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救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心源性休克、急速左心力衰竭、死亡、院内疾病复发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程序可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72h内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干预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干预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药物不良事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AMI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75例患者直接行冠脉造影术和梗死相关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组) 57例行静脉溶栓(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梗死后冠脉再通率、心绞痛发生率、左室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平均住院天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急诊PCI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 平均住院天数、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总病死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AMI患者采取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能及时有效的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实现心肌再灌注,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其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