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品管圈活动在缩短患者出院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4年3月始以"缩短患者出院时间"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按照品管程序进行现场调研,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品管工具进行问题分析与真因验证,制定整改对策并落实。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出院时间由改善前的(204.38±14.44)min缩短至改善后的(99.66±23.48)min,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后圈员们一般自我效能感、无形成果评分均较活动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缩短了出院患者出院时间,优化了出院患者工作流程,提高了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缩短PICC门诊患者维护等候时间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缩短PICC门诊患者维护等候时间"为主题,制定目标与计划,分析原因后提出针对性措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PICC门诊患者维护等候时间和活动前后PICC门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PICC门诊患者维护等候时间由活动前的32.3 min缩短至活动后的10.8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门诊患者就诊预约率由活动前的44.1%升至活动后的83.2%,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由活动前的70.2%升至活动后的9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缩短PICC门诊患者维护等候时间,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提升患者就诊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化院前、院内多发伤急救护理模式,以缩短急救有效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比较再造多发伤急救流程前后多发伤患者急诊科停留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急诊科运送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结果:再造多发伤急救流程后多发伤患者在急诊科停留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急诊科运送至手术室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和分别为( 20.5±5.4) nun、( 25.9±5.6) min、(5.8±1.5)min、(55.7±13.9)min,均较流程再造前的(32.1±5.4) min、( 37.7±5.1) min、(6.8±4.1) min、( 70.4±15.7) min明显缩短(P均<0.05);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7.9%显著提高至94.3%( P<0.05).结论:多发伤救治流程的再造有利于急救流程标准化,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缩短门诊患者静脉采血等候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缩短门诊患者静脉采血等候时间"为活动主题,通过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设定目标、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活动步骤实施品管圈活动。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门诊患者静脉采血等候时间由活动前的(80.01±7.64)min缩短到活动后的(41.86±5.29)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但缩短了门诊患者静脉采血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而且加强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质量管理能力,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FOCUS-PDCA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门诊患者超声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FOCUS-PDCA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分析门诊患者超声检查等候时间,工作效率低的真因,制定改进措施,检查并总结措施效果。结果:通过改进措施的实施,超声检查登记扣费操作时间从平均57 s/人缩短至平均10 s/人;患者超声检查候诊时间从平均22.6 min/人缩短至平均4.8 min/人;护士单位时间内可接诊患者数量从63.2人/h可提升至360人/h,效率大幅提升;超声医嘱规范率由改善前90.1%提升至改善后99.4%;患者满意度由90.1%提高至98.8%(P0.05)。结论:应用FOCUS-PDCA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可以高效提升患者登记排队效率,缩短门诊超声检查等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员成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缩短空腹检查患者首次服药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品管工具,针对空腹检查患者首次服药时间延长的原因进行改进,并将活动前、后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空腹检查患者首次服药时间由改善前的(25.25±6.97)min缩短到改善后的(8.70±2.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缩短空腹检查患者首次服药时间,提高护士的积极性和沟通交流能力,加强科室间的协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术患者术前等候期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 2013年1-7月,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以提高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等候期满意度为活动主题,对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等候期满意度现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满意度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由(26.4±3.5)min缩短至(16.8±2.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等候期满意度由68%提升至92%;医护人员每月等候时间节省效益124675.2元;圈员的和谐度、凝聚力、品管圈手法、解决问题能力、荣誉感及满足感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缩短了手术患者术前等候时间、提高了手术患者满意度,也提升了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变频工作制在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某三级医院门急诊输液室为对象,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比较变频工作制实施前实施后高峰时段患者等候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在相同配置的情况下,通过资源的变频调节,输液高峰时段患者等候时间由(46.32±10.16)min缩短为(28.79±8.92)min,患者满意度由80.3%上升至90.8%,护士工作满意度由76.7%上升至8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频工作制应用于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最终提高护士与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急诊重点病种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品管圈十大步骤,在急诊科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 (1)有形成果急诊医师查体时间由改善前的34.41 min缩短为3 min,患者外出检查平均用时由改善前的22.18 min缩短为10 min,采血到出结果的平均时间由改善前的22.18 min缩短为12min,目标达率为112%,进步率为45.1%.(2)无形成果:小组成员在品管手法、荣誉感、责任感、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可以有效缩短急诊重点病种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同时还可以提高小组成员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急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时间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3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前需外出检查患者515例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4~5月需外出检查的患者950例为研究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对两组急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时间进行对比,并调查患者的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急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缩短了急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时间,保证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情景模教学法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接受救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在实施情景模拟教学后,试验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存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差异。结果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由干预前的(46.2±6.5)min降至干预后的(33.1±5.8)min;患者存活率由干预前的81.3%提高至干预后的91.7%;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由干预前的14.6%降至干预后的4.2%,患者满意度由干预前的76.9%提高至干预后的9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提高了护理人员急救能力,优化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流程,促进了患者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标准的学习,对传统的CT检查流程进行改造,融入检查标准和监控指标,以规范检查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2011年3月按传统检查流程进行CT检查操作的4 8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4月按JCI标准进行CT检查操作的4 8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健康宣教知晓率、检查等待时间、检查时间、准备完好率等。结果实施JCI标准后,患者满意度从91%上升至97%,健康宣教知晓率从91.35%上升至97.9%;检查等待时间从(1.80±1.28)h降至(1.42±0.92)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扫检查时间从(4.66±0.7)min降至(3.29±0.8)min,增强检查时间从(8.49±2.27)min降至(6.56±0.84)min,报告完成时间从(2.09±0.66)h缩短至(1.72±0.72)h,准备完好率从85%上升至9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JCI标准下进行CT检查流程改造可以使CT检查的环节质量明显提高,对规范检查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高龄经产妇急产院内急救流程再造的应用效果,为高龄经产妇急产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成立高龄经产妇急产多学科救治小组,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对改造前流程关键环节进行分析改进,制定并实施改造后管理方案。结果 :实施流程优化方案后,预检分诊时间由(4.45±0.40)min缩短至(4.20±0.29)min(P0.05);高龄经产妇到院至产科医师接诊时间由(8.72±0.80)min缩短至(5.56±0.66)min(P0.01),到院至用药时间由(15.62±0.64)min缩短至(11.36±1.00)min(P0.01),从到院至超声检查时间由(15.58±0.71)min缩短至(11.47±0.95)min(P0.01),从到院至化验结果判读时间由(34.94±0.65)min缩短至(30.95±1.29)min(P0.01),从到院至产房/手术室时间由(25.75±1.02)min缩短至(18.92±1.29)min(P0.01),发生难产时从产房转运至手术间/产房手术间时间由(4.97±0.47)min缩短至(1.75±0.67)min(P0.01);高龄经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由13.7%降低至1.9%(P0.05),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由11.8%降低至1.9%(P0.05)。结论 :优化后的高龄经产妇急产院内急救流程有效缩短院内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规范急诊洗胃的影响。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对2006-2007年21例急诊洗胃患者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并实施改进方案。结果改进后的洗胃术缩短了患者的洗胃时间,由原来的(43.7±6.4)min缩短至(32.8±4.8)min、住院天数由原来的(28.3±2.4)d缩短至(23.9±1.7)d。患者的存活率由原来的81.0%提高至94.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急诊洗胃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对提高急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前核查完整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选定活动主题,分析患者外出检查前核查不到位的项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质量持续改进。比较QCC活动前后患者外出检查完整率。结果改善前患者外出检查核查完整率为52%,改善后为91%,提高了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开展QCC活动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前核查的完整率,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意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BAR标准化交接表的设计及其在PCI术后患者交接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观察分析本院2015年5-7月(使用前)与2016年8-10月(使用后)各60例PCI术后患者的床旁交接班记录,设计SBAR标准的病情交接表,确立标准的病情交接流程、评定标准及制度,开展SBAR相关内容的学习培训。比较SBAR标准化交接表使用前后护士交接班问题的发生率、交接班时间以及交接班满意度。结果应用SBAR交接表对PCI术后患者进行交接班后,护士交班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由实施前的36.7%下降到实施后的15.0%;护士交接班满意度明显提高,由实施前的83.3%提高到实施后的96.7%;护士交班时间由实施前的平均(14.57±1.30)min缩短至实施后的(9.43±1.56)min,交接班耗时缩短将近6 min。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交接表的设计及应用能有效减少护士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提高护士交接班满意度,缩短交接班时间,提高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和病情掌握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卡通"在提高门诊诊疗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门诊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实行"一卡通"门诊信息化诊疗模式。比较传统的就诊模式与"一卡通"就诊模式患者的就诊时间、患者满意度和医疗纠纷发生率。结果通过实施"一卡通"门诊就诊模式,患者的就诊时间从(10.92±1.0)min缩短至(10.04±1.0)min;患者的满意度从96.20%提高到98.60%;医疗纠纷发生率从0.14‰下降到0.09‰,两种就诊模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一卡通"就诊模式缩短了患者的就诊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MDT模式构建的急诊脑卒中信息化平台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12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急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81例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7—12月应用急诊脑卒中信息化平台后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05例为观察组。评价患者就诊至急诊医生接诊时间、就诊至卒中医生接诊时间、就诊至CT完成时间、就诊至CT报告判读时间、就诊至进行溶栓治疗时间等过程指标;以及溶栓率、溶栓后24 h的NIHSS分值、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指标。结果应用急诊脑卒中信息化平台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就诊至急诊医生接诊时间[(4.39±1.35) min vs (5.10±2.93) min]、就诊至卒中医生接诊时间[(11.70±4.43) min vs (25.46±3.77) min]、就诊至CT完成时间[(14.20±6.33) min vs (20.24±7.26) min]、就诊至CT报告判读时间[(18.25±9.54) min vs (27.76±7.99) min]、就诊至进行溶栓治疗时间[(43.5±12.77) min vs (57.46±3.77) min]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溶栓率(88.29%vs 79.6%)及患者满意度(96.60%vs 90.06%)明显高于对照组,溶栓后24 h的NIHSS分值[(4.95±2.02)分vs (5.21±2.29)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DT模式构建的急诊脑卒中信息化平台有利于缩短患者就诊至溶栓治疗的时间,提高溶栓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实现快速救治及持续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陪检服务流程再造在危重患者检查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评估分析原有的危重患者陪检流程,找出其存在的瓶颈问题,对其不合理的流程进行重组再造.比较流程再造前后缺陷及纠纷的发生率、检查等候时间、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流程再造后缺陷及纠纷的发生率降低,由再造前的9.61%下降到再造后的1.44%;检查等候时间平均缩短8 min;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提高了10.77%.结论 流程再造使患者陪检管理更加规范、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急诊STEMI患者诊治流程,缩短STEMI患者在急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方法:成立品管圈,对现有急诊STEMI患者诊治流程各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因素并进行改善。结果:品管圈活动后,10 min心电图描记、30 min口服给药达标率由活动前的89.28%、64.29%分别提升至100%、93.33%,STEMI患者在急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由原来的(132.00±112.58)min缩短为(69.00±40.2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品质圈活动,能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积极性,规范工作行为,改善工作质量,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为患者的救治赢得最佳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