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斯伟  朱琳  严莉  宋为群 《中国康复》2022,37(3):131-135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首发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前者2次/d,30min/次;后者1次/d,1h/次,均5d/周,共4周.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另外进行4周的运动想象疗法,20m...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50例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3例。2组患者均于入院后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及运动想象疗法。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删除试验、平分直线法、画钟试验和临摹画图这4种常规单侧忽略检测方法和Barthel指数(BI)对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8周后,对照组患者的单侧忽略检测评分和BI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治疗前改善更为显著(P<0.01);2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做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每天强化训练患侧上肢6 h,5 d/周,连续 3周,同时使用吊带限制健侧上肢的活动.强制用手夹板或手套应在患者90%的清醒时间使用.对照组采用传统 PT和 OT等康复方法,每天训练患肢5 h,5 d/周,不限制健手的使用.结果 两组按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FMA) 评分法,和日常生活评价(ADL)的Barthel(BI)评分法[1]评定,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脑卒中早期常规康复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患侧肢体功能,但强制性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疗效优于传统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方法。经运动想象问卷(KVIQ)评定后,入选的3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19),治疗组用运动想象疗法进行干预。入选时和治疗8周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FMA和MBI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可明显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晓梅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441-4441
将24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4例。两组在用药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实行一般护理,观察组由责任护士指导并对其具体实施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两组均于住院30d后对瘫痪肢体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肢体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效果良好且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7.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28例符合CIMT适应症的脑卒中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限制健手的使用,强化训练患侧上肢(CIMT);对照组不限制健手的使用,进行传统神经发育疗法治疗。治疗前后评价两组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Fugl-Meyer评分显示,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提高上肢灵活性和上肢的使用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IMT能加强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45min/次,每周6次)和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功能训练(20min/次,每周6次),一共6周。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在训练结束后进行运动想象疗法(15min/次,每周6次)。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下肢FuglMeye(rFMA)运动功能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在Fugl-Meyer(FMA)运动功能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FMA,BBS,FAC的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30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用CIMT,即用休息位夹板和吊带将健侧上肢固定,限制使用,每天在清醒时的固定时间不少于90%;每天强制性训练患者使用偏瘫侧上肢6 h(其中1 h在作业治疗室进行任务指向性塑形训练,其它5 h在家属监督下使用患手),每周6 d,持续3周。对照组用神经发育疗法(NDT),每天在作业治疗室以运动再学习方案训练为主,训练患者使用偏瘫侧上肢1 h,每周6 d,持续3周。2组患者均同时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其它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评定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ADL能力。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WMFT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2组治疗前、后比较,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2组患者WMFT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CIMT与ND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都有促进作用,都可提高患者ADL能力,但CIMT对促进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优于ND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镜像疗法(MT)结合运动想象疗法(MI)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运动想象组(A组)、镜像疗法组(B组)和综合治疗组(C组),每组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A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疗法,B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C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和镜像疗法,3组患者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以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MBI)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4、8周后,3组患者FMA评分、UEFT评分、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B组患者的FMA、UEFT、MBI评分均优于A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C组患者的FMA[(30.03±4.06)分和(42.67±3.54)分]、UEFT[(58.03±3.76)分和(65.17±2.78)分]、MBI评分[(59.57±3.34)分和(66.93±3.35)分]均优于A组和B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镜像疗法优于运动想象疗法,但镜像疗法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则能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疗程越长疗效越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亚急性早期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2周CIMT治疗,每日连续治疗3h,每周治疗5d,共治疗2周;对照组则给予以神经发育疗法为主的传统康复治疗。于治疗前、疗程结束1d时及疗程结束6个月时分别采用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评价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情况,并采用运动活动记录表上肢使用数量(MAL-AU)和运动活动记录表上肢动作质量(MAL-HW)评定偏瘫侧上肢使用能力。 结果疗程结束1d时治疗组FMA、WMFT、MAL-AU和MAL-HW评分分别为(53.81±2.59)分、(66.68±3.54)分、(1.89±0.88)和(3.26±0.65);对照组分别为(48.61±4.48)分、(62.10±7.97)分、(1.25±0.64)和(2.65±0.93)。疗程结束6个月时治疗组FMA、WMFT、MAL-AU和MAL-HW评分分别为(57.53±2.01)分、(69.57±3.00)分、(3.00±0.82)和(3.84±0.69),对照组分别为(53.30±2.88)分、(66.20±3.59)分、(2.20±1.06)和(3.25±0.64)。经统计学比较,发现上述时间点治疗组FMA、WMFT及MAL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IMT治疗能进一步促进亚急性早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改善,且其疗效至少持续半年,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欧阳绍全 《中国康复》2013,28(5):359-360
目的:探讨早期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另外给予CIMT治疗;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化Fegl-Meyer积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0.05);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训练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运动想象组(32例)、CIMT组(31例)及联合组(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体位转换训练、关节主被动训练及牵拉训练等), 待常规康复训练结束后运动想象组患者辅以运动想象疗法, CIMT组患者辅以CIMT训练, 联合组患者则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及CIMT训练, 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易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FMA-UE、UEFT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 并且联合组治疗后其FMA-UE评分[(43.50±6.22)分]、UEFT评分[(35.79±6.15)分]及MBI评分[(71.74±5.92)分]均显著优于运动想象组及CIMT组水平(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CIMT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8月-2007年3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治疗并符合人选标准的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基线期采用常规功能训练。上肢采用改良的CIMT,在治疗期间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限制肢体动作,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同时接受塑型训练。下肢CIMT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运动平板训练、起坐训练,以及上下楼梯训练、平衡训练、单腿负重等。在CIMT治疗前8周的基线期、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和10m最大步行速度(MWS)来评价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结果: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常规康复治疗前后比较:STEF和MWS功平均提高3.0±1.2分和3.1±0.9s,效应值分别为0.11和0.14。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前后比较:STEF和MWS功平均提高27.3±11.1分和10.1±6.7s,效应值分别为1.73和0.51。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可以显著促进患者上、下肢功能的改善,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训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立体针刺结合运动想象疗法(MIT)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18例,治疗组予以立体针刺结合MIT治疗,对照1组给于立体针刺法,对照2组给于MIT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修订的巴氏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经过30d的治疗后,3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FMA评及MBI评分均明显提高(均P<0.01);3组组间比较,治疗组的FMA及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组及对照2组(均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FMA及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立体针刺、运动想象治疗以及二者结合均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立体针刺与MIT二者结合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6.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是美国Alabama大学Edward Taub等教授经数年研究,并由该校神经科学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证实有效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对神经元损伤的训练方法。该疗法以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理论为基础,如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经给予密集性CIMT治疗后,其上肢运动功能显著改善,疗效至少持续1~2年。目前CIMT治疗主要应用于病程在1年以上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以及病程在6个月~1年的亚急性脑卒中患者,国外已开展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CIMT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病情稳定且病程<6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进行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Barthel指数(BI)、5m最快折返速度、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下肢部分)评定.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组的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和5m最快折返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的运动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motor imagery therapy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physical training on hemiplegia lower extremity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Methods Thirty hemiplegic patients meeting the eligible criterion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treatment group (n = 13 ) and a control group ( n = 17).All subjects accepted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ve treatment.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otor imagery therapy after physical training, while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hysical training only.Motor function was measured by the percentages of changes in maximum loading on affected lower limb (PL%), Barthel index (BI), 5m maximum back and forth walking speed (5m MBFWS), Berg balance scale ( BBS), 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 lower limb) (FMA-L)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training and at the end of sixweek training.Results In both groups, all measurements at the end of training improved significantly ( P < 0.01 )compared to that at the beginning of training.After the whole training course, PL% and 5m MBFWS (m/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compared to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 and the other measurement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Motor imagery therapy had positive effect on hemiplegia lower extremity function of sub-acute strok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其下肢功能进行强化训练,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牵张训练、躯干肌控制训练、髋关节控制训练、膝关节控制训练、踝背屈诱发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简式Fugl-Meyer下肢功能量表(FMA-LE)对2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8周治疗后,发现其BBS评分及FMA-L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BBS评分[(48.2±5.7)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FMA-LE评分[(27.9±4.4)分]与对照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平衡能力,对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R)技术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3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给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VR技术,每次30min,每周6次,共8周。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FMA)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采用肌电图仪测定患者偏瘫侧上肢相关肌肉的肌电积分(iEMG)。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及患侧上肢肌肉iEMG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8周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FMA评分[(32.7±5.5)分]、MBI评分[(59.6±10.1)分]、三角肌iEMG值[(52.4±11.6)μV]、肱三头肌iEMG值[(38.6±7.3)μV]、前臂伸肌肌群iEMG值[(29.4±5.7)μV]的改善幅度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 结论VR技术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更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改制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改制的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分成mCIMT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mCIMT组不限制健手的使用,患肢接受重复、密集的行为再塑的技术强化训练,6 h/d,5 d/周,连续训练2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训练。疗效评测使用运动活动日志(MAL)和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MAL指数和STEF分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mCIMT组在治疗结束1个月和3个月的MAL指数和STEF分数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1和3个月的MAL指数和STEF分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CIMT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