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在脑卒中瘫痪肢体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时间不固定,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固定的时间给予肢体康复、特殊治疗、心理康复及知识宣教,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Fugl-Meye评分和Barthel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评分和Barthe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时间护理干预可促进卒中瘫痪肢体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卒中瘫痪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荣椿  李建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0):1149-1150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瘫痪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 12 0例初发的急性脑卒中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 60例和对照组 60例 ,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 ,脑梗死发病后 3d、脑出血病后 7d神志恢复清楚 (GSC≥ 8分 ) ,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包括肢体功能锻炼、理疗、针灸 ) ,疗程 1个月 ;对照组不进行正规综合康复治疗 ,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 1个月、2个月、3个月用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 (FMA )和Barthel指数量表 (BI)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FMA和BI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治疗 1个月、2个月及 3个月后康复组FMA和BI评分显著提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肢运动功能 ,降低致残率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意义。总结48例脑卒中瘫痪患者经过床上锻炼期,座位平衡至站立期,站位训练期,行走训练期的早期康复护理。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上遵循循序渐进,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结合的原则,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脑卒中瘫痪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方法:总结38例脑卒中瘫痪患者在入院6周内经过床上锻炼期、坐位平衡至站立期、站位训练期、行走训练期的早期康复护理经验。结果:患者在入院6周后肌力提高2级以上者29例,肌力提高1级以上者6例,肌力无明显改善者3例。平均住院天数(41±8.4)d。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脑卒中瘫痪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常见病,幸存者中约有70%-8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其中43.7%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痛苦与沉重的负担^[1].  相似文献   

6.
2007年8月,我们对1例中心型肺癌患者行肺癌根治性切除加自体肺移植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2007年12月,我们对160例脑梗死瘫痪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提高脑卒中后瘫痪肢体康复疗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脑卒中不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身心痛苦和经济问题,也给整个社会增加了难以估算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因此研究脑卒中后瘫痪肢体的康复,尤其运动功能的康复就成为当前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工作的首要任务。随着人们对脑卒中后中枢神经可塑性理论的深入研究,一些新的康复疗法也随之出现,并且对康复治疗的介入时间、康复评定方法的选择以及影响康复疗效的因素等方面都有了较为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是指发展迅速、具有血管源性脑功能局灶性障碍且持续时间超过24h,临床上表现为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和情感、精神障碍等的一系列症候群。根据影像学特点,把脑梗死分为超急期(<6h)、急性期(6~72h)、亚急性期(72h~10d)、慢性期(>11d),而脑出血则分为出血即刻(<4h)、超急期(4~6h)、急性期(12~48h)、亚急性期(3~14d)、慢性期(<15d)。现代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恢复从发病数天开始,1~3个月恢复达最大限度,3个月后因肌肉张力增加,关节挛缩使恢复变慢,因此及早介入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早期肢体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肢体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肢体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我科在 1998年 2月~ 1999年 12月,在康复医师的配合、指导下,对 38位偏瘫患者进行旱期康复护理,在偏瘫肢体功能恢复中起到了积极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 38例中, 22例脑出血偏瘫患者,男 14例,女 8例;平均年龄 47岁; 1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男 10例,女 6例,平均年龄 58岁。 1.2 方法 (1)昏迷期的被动运动:为了预防关节孪缩变形,必须保持肢体功能位:肩关节是“敬礼”位,肘关节 90°,腕关节背 30° 40°髋关节伸直防止下肢外旋,踝关节 90°,同时,每个关节每天进行 3~ 4次活动,每次活动 10次左右。…  相似文献   

12.
13.
脑卒中临床上以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为特点,随着现代临床急救医学的发展,病人的死亡率大大下降,而致残率仍呈上升趋势。早期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卒中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本文对肢体功能早期康复训练介入的时间以及具体的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护理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脑卒中临床上以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为特点,随着现代临床急救医学的发展,病人的死亡率大大下降,而致残率仍呈上升趋势.早期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卒中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本文对肢体功能早期康复训练介入的时间以及具体的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降低脑卒中病人致残率,提高病患生活质量,促使病人早期回归社会。方法:通过128例病患分组对照治疗。结果:干预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病人早期采取康复干预对肢体运动的早期恢复有着积极的意义。从而降低病患致残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宁静 《全科护理》2014,(18):1665-166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14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病人在康复过程中均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实施科学系统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两组病人的Barthel指数评分与FMA评分相比护理前均有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护理后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水平,并且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过程中给予合理的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病人的康复进程,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18.
19.
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介绍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理论基础(脑可塑性和功能重组)、介入时机、方法学及主要治疗技术,包括Bobath、Brunnstrom、Rood、PNF、运动再学习疗法(MRP)、生物反馈疗法、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功能性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针灸(经穴刺激)疗法、减重训练法、运动想像疗法、康复机器人训练法以及综合康复方法等。以便为临床正确进行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的计划制定、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入院时、31 d时对两组患者患肢的运动功能( 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MBI)进行评价,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31 d时FMA评分、MBI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