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总体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社区空巢老人进行测评。结果:本组空巢老人年龄、对身体满意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正性情绪、负性情绪、社会支持对总体幸福感产生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正常者与降低者总体幸福感OR值为2.445,正性情绪低与正性情绪高者总体幸福感OR值为0.327,负性情绪低与负性情绪高者总体幸福感OR值为5.690,社会支持低与社会支持高者总体幸福感OR值为0.459。结论:应关注社区空巢老人,通过提高其正性情绪、降低负性情绪、增加社会支持等措施,增加其总体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及总体幸福感情况。[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936名社区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情况进行测量,同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测评社区空巢老人的总体幸福感。[结果]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总体幸福感比值比(OR)降低;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高能增加总体幸福感的OR,OR值分别为2.310和1.450。[结论]提高社区空巢老人的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可以增加其总体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支持的精神赡养模式对社区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岳阳市岳阳楼区8个社区的14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空巢老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社区居家服务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网络支持的精神赡养模式;比较两组老年人干预前后主观幸福感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正性情绪和正性体验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和负性体验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网络支持的精神赡养模式能有效提高空巢老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总体幸福感与情绪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55例住院高血压患者进行测量。结果高血压患者总体幸福感较低,负性情绪较严重,其负性情绪状态与总体幸福感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总体幸福感与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密切相关。对高血压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应及早给予心理干预,调整其情绪状态,增加正性情绪,增强总体幸福感,促进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杭州市北山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对策。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山社区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121人和非空巢老人160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心理健康自评问卷、社区老年人抑郁筛查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以及经济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巢老人心理健康自评问卷、抑郁情绪总平均分较非空巢老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较非空巢老人低,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较非空巢老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体幸福感平均得分较非空巢老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积极关注空巢老人身体健康的同时,应做好心理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内心感受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空巢老人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以便帮助并指导空巢老人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以半结构式的开放性访谈问卷对21位城市社区空巢老人进行个体化的深入访谈,使用定性资料的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在情感方面,有些空巢老人表现出适应、自立、充实、乐观、知足的正性情绪,有些老人表现出被遗忘感、失落感、烦闷感、孤独感、无助感、无望感、压抑感、拖累感等负性情绪,空巢老人的情绪与幸福感密切相关,多方面原因相互作用影响老人的内心感受。结论:空巢老人的情绪复杂多样,针对其产生的原因,老人家属及社区人员应引起重视,采取积极措施减少负性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空巢老人生活状态及心理社会情况。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湖南省某县9个区206名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及心理社会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空巢老人中,男性的负性情绪高于女性(P0.05),年龄大者心理需求更明显(P0.05),文化程度高者生活状态较好、自我认知能力较强、社会交往更广泛(P0.05)。结论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均呈下降趋势,家属和社会应重视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提供情感支持及帮助,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痊愈后的主观幸福感,为社区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对70例痊愈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7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患者组总体幸福感量表总分及健康状况、正性情绪、负性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女性患者正性情绪及负性情绪评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或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痊愈后主观幸福感低于健康人群,应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缓解或消除其心理压力,提高其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住院空巢老人的焦虑抑郁状况及主观幸福感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2014年3月至10月105名住院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住院空巢老人中27.62%(29名)存在焦虑状况,37.14%(39名)存在轻度抑郁,16.19%(17名)存在中重度抑郁,主观幸福感水平不高。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与焦虑和抑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P0.01)。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情况和娱乐活动是住院空巢老人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娱乐活动、文化程度、慢性病种类及体育锻炼是抑郁的影响因素;影响住院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有抑郁、睡眠情况、娱乐活动。结论住院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主观幸福感水平不高,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着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护理工作者在常规日常护理的同时,应注意影响住院空巢老人心理状况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疏导,促进老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生家访服务对居家养老空巢老人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岳阳楼区郭镇社区96例65岁及以上居家养老空巢老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生家访服务,家访6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在居家养老空巢老人干预前、干预后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生家访服务可改善居家养老空巢老人负性情绪,有利于培养护生职业素养,缓解老年护理服务人员严重紧缺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病人主观幸福感与情绪状态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平  唐莹  余小波 《护理研究》2005,19(22):2002-200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病人主观幸福感与情绪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9例高血压住院病人进行测量.[结果]高血压病病人幸福感体验低下,负性情绪较严重,其负性情绪状态与幸福感体验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病病人幸福感与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密切相关,对高血压病痛人予心理干预,改善其情绪状态,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增强主观幸福感,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怀旧治疗对社区空巢老人抑郁情绪和幸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在合肥市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社区空巢老人82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8周的个体怀旧治疗,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和GDS对空巢老人抑郁情绪和幸福度进行评价.[结果]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社区空巢老人GDS得分明显较干预前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MUNSH总分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同期水平(P<0.01).[结论]怀旧治疗有助于缓解社区空巢老人抑郁情绪,并有效地提高了空巢老人的幸福度.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病人主观幸福感与情绪状态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静平唐莹  余小波 《护理研究》2005,19(10):2002-200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病人主观幸福感与情绪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9例高血压住院病人进行测量。[结果]高血压病病人幸福感体验低下,负性情绪较严重,其负性情绪状态与幸福感体验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病病人幸福感与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密切相关,对高血压病病人予心理干预,改善其情绪状态,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增强主观幸福感,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Lubben社会网络量表-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老年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青岛市6家社区592名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592名老年人中,社会隔离者176名,社会隔离发生率为2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674,95%CI:2.685~42.434)、医疗负担重(OR=4.254,95%CI:1.307~13.849)、运动锻炼少(OR=2.587,95%CI:1.023~6.537)、缺乏社会参与(OR=16.872,95%CI:3.851~73.921)、老城区(OR=36.271,95%CI:2.718~84.063)、抑郁(OR=2.720,95%CI:1.110~6.662)、社会支持水平低(OR=12.008,95%CI:2.175~66.299)是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危险因素。结论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率较高,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干预管理,使老年人积极融入社会,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5.
昆明市空巢老人抑郁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空巢老人抑郁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市四城区300名老人,采用老年抑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人口统计学调查表测查.结果:(1)空巢独居老人抑郁得分以及检出率显著高于空巢同居与非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得分显著低于非空巢老人(P<0.05);(2)从抑郁状况看,丧偶空巢老人显著高于有配偶者、中专文化程度者显著高于其他文化程度者、低于当地经济水平者显著高于其他经济水平者(P<0.05或P<0.001);(3)抑郁与社会支持、幸福感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幸福感指数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抑郁严重影响空巢老人特别是空巢独居老人的心身健康,社会支持、经济等因素影响空巢老人的抑郁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湖南省贫困县慢性病空巢老人焦虑、抑郁情绪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为社区护理管理者制定农村空巢老人慢性病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3月—8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老人焦虑量表(GAI)、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和健康调查量表(SF-12v2)对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的湖南省贫困县(安仁县)5个乡镇50个行政村的545名慢性病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结果]慢性病空巢老人焦虑得分为(5. 62±5. 26)分,抑郁得分为(3. 84±2. 17)分,焦虑和抑郁检出率分别为30. 3%、9. 7%;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为(106. 54±38. 97)分,生活质量得分为(116. 29±31. 74)分。相关分析显示,慢性病空巢老人抑郁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呈负相关(r=-0. 147,P0. 001),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呈负相关(r=-0. 216,P0. 001)。慢性病空巢老人焦虑、抑郁得分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F=16. 859,P0. 001,R2=0. 055)。[结论]湖南省贫困县慢性病空巢老人的焦虑、抑郁情绪可影响其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社区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慢性病空巢老人的负性情绪,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知识讲座,提高其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社区空巢老人述情障碍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主城区6个社区的425名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社区空巢老人述情障碍的发生率为19.8%,总分为(50.52土8.63)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外向性思维、情感表达障碍和情感识别障碍。述情障碍得分与ADLs及其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均P<0.05),与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体育锻炼、睡眠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主观社会支持是社区空巢老人述情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社区空巢老人述情障碍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可从多种影响因素着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以改善空巢老人的述情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病人主观幸福感与情绪状态的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于2009年3-12月对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呼吸内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112例肺心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 肺心病病人幸福感体验低下(5.61±1.93)分,负性情绪较严重,其负性情绪状态与幸福感体验呈负相关;不同经济收入、付费方式病人间幸福感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性别、年龄、经济收入、付费方式患者间SAS和SDS得分比较差异至少1项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肺心病病人主观幸福感与负性情绪密切相关,对肺心病病人需加强心理干预,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主观幸福感,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库敏  周建荣  周巧学  吴欢 《全科护理》2021,19(13):1803-1807
目的:了解社区空巢老人孤独感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1月—2019年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6个主城区的385名社区空巢老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UCLA孤独量表(UCLA)、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其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385名社区空巢老人孤独感得分为(39.65±7.36)分,中等及以上水平孤独感者占78.4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独居、月收入较低、睡眠障碍是社区空巢老人孤独感的危险因素,参加体育锻炼、饲养宠物、社会支持水平较高是社区空巢老人孤独感的保护因素。结论:社区空巢老人孤独感水平较高,社区工作人员应针对孤独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其孤独感,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目标性社区护理对冠心病病人遵医行为、主观幸福感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社区建立个人档案的128例冠心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社区护理,观察组给予目标性社区护理,干预时间为3个月。干预前后应用自行设计的冠心病病人遵医行为问卷、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两组病人遵医行为、负性情绪及幸福感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合理饮食、合理作息、运动锻炼、情绪控制、遵医用药等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而GWB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性社区护理能有效改善冠心病病人负性情绪,提高病人遵医行为及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