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艳  石志业 《家庭护士》2006,(6S):46-46
一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假如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玩渴了,一时找不到水喝,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那么你会怎么做呢?”儿子小嘴一张,奶声奶气地说:“我会把每个苹果都咬一口。”虽然儿子年纪尚小,不谙世事,但母亲对于孩子这样的回答,心里还是多少有点失落。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该怎样做,可就在她的话即将出口的那一刻,她突然改变了主意。  相似文献   

2.
母爱如粥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每天都和她的儿子聊天,她给他讲一些他小时候的故事:光着屁股在小河里游泳被刺伤了屁股,赤着脚丫蹿到树上吃桑葚被毛毛虫咬得浑身疙瘩,林林总总,他都已经忘了的事情,她总是记忆犹新,如数家珍。  相似文献   

3.
春节期间.我从外地回到老家。老家还是和从前一样.但又和从前不一样。母亲去世已经10年.父亲又娶了继母。继母和我们是一个村子的.她有两个儿子,均已成家。两个儿子与父新常来常往。  相似文献   

4.
信息动态     
世间的人情冷暖,在病房的斗室之间经常毫不掩饰地上演.工作二十年间,我在这里看到了无数的悲欢离合. 37床,一名26岁的清秀小伙子,车祸后,肇事者跑了,留下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躺了一周,相处2年的女友,在床头放下一枚戒指,梨花带雨般地走了. 病房里,只剩下浑然不知的儿子和悲痛欲绝的母亲.我站在母亲的旁边,看着她哭倒在儿子身上.我很愿意帮帮这可怜的小伙子和他的母亲,但我能做什么呢?我们抢救了,治疗了,护理了,我们一直在努力.忽然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助感,无助得让我把希望寄托给上帝.上帝啊!如果眼泪能让他醒来,他早就应该醒来,因为这位母亲,她早已泪流成河.  相似文献   

5.
你知道吗?妻子的有些行为是丈夫永远无法原谅的,有时,你应遵循的原则是:不让他知道,就不会伤害他。一、你抱怨他妈妈的不是即使是丈夫首先开口说他妈玛不好,你也必须坚持沉默是金的原则。婆婆和儿媳,在我国源远的习俗中,是一对永远的矛盾体。做为儿媳,你不可能对婆婆没有意见,比如她对你教育孩子横加干涉,比如她过多地教育她的儿子,因为这个儿子现在已经是你的丈夫,所以引起了你的不满。但你只能把这些不满藏在心里,而不和丈夫讨论婆婆。一次,王先生向妻子讲诉自己对母亲的一些不满,王太太本来对婆婆的某些行为有点儿敢怒不敢言,于是顺着丈夫的话题向婆婆发动了潮水般的攻击。结果,此后王先生每次同妻子提到自己的妈妈时,总会阴阳怪气地说:“知  相似文献   

6.
丈夫的选择     
五位丈夫被问到同样一个问题:假设,你的母亲、妻子、儿子同乘一条船,这时船翻了,大家都掉进水里,而你只能救起一个人来,你选择救谁?这问题很老套,却的的确确不好回答,于是——理智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妻子,因为母亲已经经历过人生,至于儿子——有妻子在,我们还会有新的孩子,还会是个完整的家。”聪明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儿子,因为他的年龄最小,今后的人生道路最长。”现实的丈夫说“:我会救离我最近的那个,因为离我最近的那个最可能被救起来。”滑头的丈夫说“:我的回答是,我救儿子的母亲——至于是指我自己的母亲还是儿子的母亲,你们去猜好了。”最后,老实的丈夫确实不知道应该怎样选择,于是他只有回家把这个问题转述给儿子、妻子和母亲,问应该怎么办。儿子对这个问题根本不屑一顾“:我们这里根本没有河,怎么会全家落水呢?不可能!”——他的年龄使他只会乐观地看待目前和将来的一切。妻子则对丈夫的态度大为不满“:亏你问得出口!你当然得把我们母子都救起来,我才不管什么只能救一个人的鬼话!”——女人总认为丈夫必须有能力担负起他的责任。最后,老实的丈夫又问自己的母亲。母亲没等他把话说完,已经大吃了一惊,紧紧抓住儿子的手,带着惊慌说“:都掉进水里了,你不...  相似文献   

7.
一个男孩想要一只小狗,他都快想疯了,但是父亲坚持不允许。父亲不喜欢宠物,觉得它们太脏、麻烦,更重要的是,他心疼他的妻子,他知道如果让男孩养一条狗,那么照料狗的吃喝拉撒都将会是妻子的事情。他呵斥男孩道“:你不想想,我和你妈养你已经够不容易了,你还养小狗,那不等于我们再养个孩子吗?你应该多心疼你妈妈一些,她每天已经够累了。”这不是第一次遭到强硬的拒绝,男孩为此十分不快乐。在孩子心目中“,幸福就是一只温暖的小狗”——这是有名的卡通史努比说的。男孩的郁郁寡欢母亲全看在眼里。她每天要忙很多事情,一只小狗确实会给主妇增加很多麻烦。但母亲多么想给儿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啊,为此她再忙再累也心甘情愿。但丈夫不同意又该怎么办呢?况且丈夫是心疼她啊。圣诞节的前一个月,这天母亲正在厨房忙着,小男孩磨蹭着来到母亲身边,再一次央求道“:妈妈,好妈妈,我怎么才能有一只小狗呢?”母亲看着男孩,她想为什么不着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让他明白有一条小狗不仅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要尽到自己的义务。母亲正在削一筐土豆,她想了想,从筐里挑了一只土豆出来,说“:孩子,这是什么?”男孩说“:一只土豆。”母亲说“:是的,它现在是一只土豆,但是只要你...  相似文献   

8.
母爱无言     
听说过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儿子旅行包的拎带突然挤断。眼看就要到发车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来,儿子一直在想,他母亲没有裤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地外的家的。另一个故事则发生在一个犯人同母亲之间。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坐驴车、汽车和火车的辗转,探望服刑的儿子。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没有皮,白花花的密密麻麻的雀舌头。  相似文献   

9.
女友说,她三岁时被确诊为小儿麻痹症。父母带着她到处求医,跑遍了附近大小医院,但医生都说是治不好了,瘫痪已成定局。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个老中医,说可以治,但不能打包票治好,最多有50%的希望。这位老中医采取的是针灸治疗。常规治疗每次针灸5到7个穴位就足够,但由于她的病程长,肢体已经明显萎缩,医生便用强刺激以取疗效。每次治疗,她腰部以下,两条腿上要扎上三四十根银针,那痛楚根本不是一个小孩子可以忍受的。施针过程要将近一个小时,她常常哭得嘴唇发紫,昏死过去。父亲在一旁咬破了嘴唇,一个大男人竟也忍不住哭出声来“:孩她妈,咱不治了,咱回家,闺女残疾,咱养她一辈子,就别让闺女受罪了。”母亲也早就哭肿了眼睛,却咬着牙说“:不行,还得治。你要受不了,下次你就别来了。”一个疗程15天,隔3天进行下一疗程。整整一年时间,都是母亲带她去治疗的。回到家后,母亲还要给她做推拿按摩、拔火罐以及强迫她做肢体伸展弯曲,这些也都是极疼的,每次她都要哇哇大哭,但母亲毫不心软。父亲经常因此和母亲打骂,母亲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当时村里还有个女孩子,跟她同龄,也得了这种病,也在那位老中医家里治疗。但只去了一两次就不再去了,因为父母太心疼孩子。现在,那女孩...  相似文献   

10.
母亲不老     
没有母亲的日子,已有七个年头。屈指算来,母亲倘还健在,今年也才刚到知天命的年岁。 外婆在母亲逝世后两年以近90岁的高龄忧郁而终。打从我记事起,外婆便满头华发,但身板子硬朗,虽裹过足,走起路来却快捷稳重。母亲长相酷似外婆,父亲常说,母亲到外婆这把年纪时,一定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母亲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  相似文献   

12.
陶晔 《当代护士》2006,(11):18-19
母亲给了我一个完整的家 母亲并不是我的亲娘,她是我的姨妈。在我两岁那年,一场车祸夺走了我的双亲。在我懵懂无依时,我的姨妈将我紧紧地抱在怀里,并意志非常坚定地要带走我,她说服了我多病的爷爷奶奶和亲戚们。当时,姨妈已经有了三个儿子,小哥哥仅比我大两岁,姨妈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姨妈以她的精明和能干,在村里任妇女主任,姨父正在一个建筑工地里当一个小老板。  相似文献   

13.
袁浩龙  来成 《家庭护士》2004,(12):17-17
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前来心理咨询,诉说其儿子近来经常做噩梦,不是被大灰狼追赶。就是掉下万丈深渊,净是些吓人的梦,孩子醒后十分恐惧,还哭个不停。这位母亲见孩子连续几个晚上都是被噩梦惊醒。甚是着急,怕孩子受到刺激会得精神痛。她问医生,怎样才能让孩子不做这些噩梦,有什么办法摆脱它?  相似文献   

14.
王欣 《当代护士》2010,(2):18-18
位于市医院十四楼的康复中心到我们科护士站是一条长长的走廊,每天下午的四点钟左右,总会有一位戴眼镜的男子搀扶着一位老太太蹒跚着走过来。看样子是一对母子,母亲大概是患了脑栓塞,一侧身体是僵硬的,一条腿总是打着晃儿迈不开步。儿子搀扶着她走几步,然后就放开手,说:妈,自己走一步看看,别怕,有我呢!母亲依然迟疑着不肯挪动一步,儿子便站在母亲的前方,向母亲伸出双手:妈,给我你的手!于是,母亲终于把手放进儿子的大手里,颤巍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推行母乳喂养 ,我院在原有的病房里实行母婴同室 ,为此我院研制了抽屉式的多功能婴儿床 (DGN I) ,解决了传统方式的设施所带来的诸多不便。1 研制方法1.1 母亲床大小形状以及配套与普通床一样 ,为190cm× 90cm× 6 0cm ,母婴床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婴儿床与母亲床为分体安装 ,婴儿床的滑槽 (见部件图C)固定在母亲床的底部 ,婴儿床的滑杆为可90°旋转的活动臂拐 (见部件B) ,滑杆抽出后旋转90° ,臂拐的端头有连杆连至滑槽端口 ,固定臂拐垂直支撑婴儿床、滑杆水平放置后可沿滑槽滑入至母亲床底部 ,滑杆深入母亲床底部的端头…  相似文献   

16.
守望生命     
她,只有五十岁,却意外的得了脑溢血。虽及时被送往了医院,经医生奋力抢救、手术,但生命依然危在旦夕,手术后生命体征一直不平稳,高烧、心率紊乱、应激性溃疡。看着护士从母亲的口中吸出那些混杂着咖啡样血液的痰,她的孩子们在揪心的疼痛。他们见了医生就要跪下磕头,永远是那不变的一句:“求求您啊,救救我妈!”与她相伴了几十载的爱人此刻更是痛不欲生,见人就说:“孩子啊,一定要救救她,等你大姨好了,我就给你们买水果吃,不!我请你们吃饭!”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鼓励     
母亲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妇女中一员,她那坚强的性格,善良的心灵,以及她那充满自信的笑容深深地影响着我,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她教给我的两句话就像她给予我的伟大的母爱一样,让我永远难以忘怀。“你能行”是母亲给予我的第一次鼓励。小时候,我是一个见了谁都害羞,性格内向的女孩,干什么事都畏畏怯怯怕这怕那,每当这时,母亲就会面带她那自信的笑容  相似文献   

18.
悠悠婆媳情     
孙红 《当代护士》2005,(11):49-50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她的家,走进了一个善良女人的生活世界.我不仅被她家中那充满爱的生活所感动,更让我心灵震撼的是她十七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精心伺候瘫痪在床的婆婆,比亲生女儿还亲!  相似文献   

19.
姆妈去了,在江南淫雨纷纷的日子。 踏着她曾牵着我的手、曾和我肩并肩走过的青石板路,走进那红十字架下洁白的病房,就走进了姆妈的世界。白衣、鲜血、国防绿,讲述了一位白衣天使平凡的一生。 1975年,生机勃勃的春天没有留住父母的生命,年仅10岁的我和80岁的姥姥在母亲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抱头痛哭。姆妈来了,扶起外婆,把我揽在怀里,用她那纤细温柔的手抚闭母亲那充满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全家不管大小都一样,最怕奶奶,最爱外婆。 奶奶不凶,不骂人。她每天五点起床,把自己梳理妥当后,在阳台上做一小时运动后,便开始打扫房间。就在她的手活动的同时,嘴唇也像通了电的马达般启动,逐一地数落家里每个人,从不孝的儿子到不懂礼教的媳妇,再到四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孙儿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