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营养治疗已成为危重病人有效的辅助治疗或主要治疗方法。本文通过查阅1999—2006年部分相关文献,对危重病人营养治疗的目的、适应证、禁忌证、治疗时机、治疗途径,以及肠内与肠外营养选择进行综述。提出正确适时的营养治疗可以改善危重病人的临床症状,减少斤发症.缩短在ICU的时间,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马永福 《云南医药》1999,20(6):442-444
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是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基本手段。要素饮食标志着现代胃肠内营养支持的兴起,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与器官移植、显微外科、体外循环灌注一起被称为近代外科的4大进展。本文综述PN、EN现状及在消化内科疾病的应用。EN和PN现状应用PN可挽救肠功能衰竭的重度营养不良病人。在国外,长期的PN、EN支持不仅在医院,而且在家庭内施行,称为家庭肠外与肠内营养(HomePar…  相似文献   

3.
周大海  周子安 《中国药店》2010,(4):I0026-I0027
膳食是病人获取营养的主要途径。对住院病人的第一项医嘱就是饮食方式的医嘱。对于门诊治疗或家庭病床的病人饮食,家属应根据患者的基本营养需要和疾病的治疗需要,而制备适当的食谱(可分为基本膳食、治疗膳食、特殊治疗膳食等),让病人感到家庭的温暖。饮食的舒适,更有利健康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护士主导的营养管理团队在家庭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间,110例神经外科患者在开展家庭肠内营养治疗中选择护士主导的营养管理团队,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指导、培训,通过分析经过护士主导的营养管理团队管理与护理的患者情况与应用指标反映实践效果。结果经过护士主导的营养管理团队管理后的患者营养筛查表评分(NRS2002)显著低于治疗前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总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对比(P<0.05)。干预后护理满意度同样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在家庭肠内营养治疗中,对患者配备护士主导的营养管理团队可显著改善的患者的营养指标,满足患者的病情恢复能量与营养需要,提高患者护理、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与全胃肠外营养对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30例危重病人经复苏抢救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给予能全力,首日500ml,次日1000ml,第3日起增至2000ml;对照组15例给予全胃肠外营养;在营养治疗第15天进行两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氮平衡、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外源性胰岛素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能全力肠内喂养在改善危重病人的氮平衡、蛋白质合成,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等方面均优于肠外营养,在危重病人的治疗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CU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时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方法:对25例ICU病房进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治疗组)15例,完全肠外营养(TPN)组(对照组)10例,在摄入同等热量、同等氮量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研究期为10天。结果: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结论:EN支持不但可以明显改善危重病人的营养状况。对于胃肠功能完整或具有部分肠道功能的危重病人,应尽早采用EN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7.
通过周围静脉输注全营养混合液。对照组给予一般支持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营养指标。肠外营养可明显改善晚期消化道肿瘤病人营养状况,是延长晚期消化道肿瘤病人生命不可缺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营养支持对纠正各种疾病引起的营养不良,均有良好的效果。其中,肠内营养支持疗法(EN)能满足机体需要,促进机体康复,对提高病人治愈率和促使病人康复可以起到重要、积极的作用,肠内营养支持特别在危重病人治疗中必不可少。文章就肠内营养种类、适应证及其准则等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9.
烧伤病人的营养问题,是临床营养治疗的重要问题。特别是烧伤病人早期的合理营养,是整个烧伤治疗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措施。平衡而又全面的营养,是改善病人全身状况和组织修复的物质基础,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为提高病人机体的抵抗能力,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机会,促使伤面愈合,使之彻底康复提供了充分的有  相似文献   

10.
张孝亮 《江西医药》2008,43(3):212-213
目的总结我院诊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人,以期找到有效的方法,降低死亡率。方法按照MAP、SAP的标准,随机将2001年3月~2007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SAP病人44例,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22例。强化组进行早期胃肠内营养,常规组7~10d进行胃肠内营养,两组其它治疗相同。结果常规组1例死亡,另外2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经随访病人最终死亡,另有8例病人因病情变化,改为强化治疗;余病人康复出院。强化组全部康复出院。结论早期胃肠内营养可以降低SAP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脑血管意外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24例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24例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比较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脑血管患者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治疗10d后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浆总蛋白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高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较肠外营养少,在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支持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Limited data are available on the impact of enterally or parenterally supplied home nutritional support on quality of life. Data from national registries have been useful in identifying the outcome of different patient groups in terms of their functional capacity and rehabilitation status.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re used as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is type of therapy. The annual cost of home parenteral nutrition can range from $US100 000 to $US150 000 per patient, depending on the frequency of feeding. Only one cost-utility analysis has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based on a Canadian home parenteral nutrition programme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estimated quality-adjusted survival of patients receiving this treatment is 4 times greater than if they had not been treated. There are many controversial area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home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including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erminal malignant disease or severe dementia, and those infected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o date, the clinical benefit of providing this type of nutritional support for these patient groups has not been clearly demonstrated.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are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this expensive high technology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吞咽治疗仪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卒中后延髓麻痹咽期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咽期吞咽障碍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仪组、肠内营养组及联合治疗组。各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及鼻饲营养师指导下配制的匀浆流质饮食,治疗仪组患者同时辅以吞咽治疗仪治疗,肠内营养组患者则以肠内营养制剂瑞高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则同时辅以吞咽治疗仪及肠内营制剂瑞高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反复唾液吞咽测试及饮水试验评价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除对照组患者以外,其他各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各组患者吞咽功能疗效顺序如下:联合治疗组〉治疗仪组〉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吞咽治疗仪联合肠内营养治疗脑卒中后延髓麻痹所导致的吞咽障碍具有协同效应,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该病例探讨肠外肠内营养专业临床药师在克罗恩病综合治疗的营养支持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在1例克罗恩病患者全程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协助临床医师制订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案:给予患者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口服治疗,同时监护患者营养治疗全过程,并在患者急性消化道出血时,停用肠内营养改为肠外营养支持。结果:在临床药师参与下,患者营养治疗方案的制订与调整真正做到了个体化,患者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克罗恩病患者的药学监护可以优化营养治疗方案,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剂(安素)对高龄营养障碍患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血清蛋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科高龄长期卧床并伴有营养不良或进食困难患者50例,在原有饮食基础上,加肠内营养剂,对比肠内营养剂使用前及用后30 d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水平,从而评价使用肠内营养剂安素前后患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血清蛋白及营养状况的变化。结果使用安素前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分别为(9.82±10.65)mg/L和(7.81±6.68)mg/L,P>0.05;使用安素前后血清前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77.83±62.37)mg/L和(210.48±64.81)mg/L;(61.31±5.69)g/L和(64.69±5.08)g/L;(32.75±4.66)g/L和(35.67±4.82)mg/L,P均<0.001;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1.25±0.67)和(1.31±0.91);(4.21±1.46)和(3.95±1.34),P均>0.05。结论对于高龄伴有营养障碍的患者使用安素能降低炎性反应,明显提高患者蛋白水平,同时对血脂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邵仁德  鲁厚清 《安徽医药》2011,15(9):1137-1138
目的评价早期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近3年来收治的25例SAP患者,12例早期接受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肠外营养(EN+PN)治疗,13例接受全肠外营养(TP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感染率的差异。结果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EN+PN)与全肠外营养(TPN)支持组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感染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经鼻空肠管EN+P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改善全身情况,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肠外营养支持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评价两种营养支持方法的临床效果有何不同。方法将2008至2009年某医院43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3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术后24h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患者每日给予的热量、氮量相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8天的营养指标、术后肠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8天的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高胃大部切除患者的营养指标,术后肠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在早产儿喂养中的作用。方法:75例早产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补充葡萄糖辅以少量的胃肠道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非脂肪乳静脉营养治疗组(补充氨基酸、葡萄糖辅以少量的胃肠道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脂肪乳静脉营养治疗纽(补充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辅以少量的胃肠道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1周后检测体重变化、相关生化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非脂肪乳静脉营养和脂肪乳静脉营养治疗均能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减少并发症,且临床应用较安全。结论:静脉营养能够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微创腹腔引流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对照研究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5例,17例接受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微创腹腔引流治疗,18例接受全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生化指标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微创腹腔引流比全肠外营养症状体征改善明显,生化指标恢复及住院时问显著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 EN+微创腹腔引流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重要手段,合适的肠内营养能有效降低SAP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治疗费用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