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肺弥漫性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起病急骤,早期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进展快速,如果临床医师对此病变没有足够认识,极易导致误诊、误治。1999年6月~2006年11月,我院收治肺弥漫性出血型钩体病20例,其中有14例误诊,死亡12例。现就20个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何远学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30-1830,1817
目的总结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1996年1月.2006年6月住院的26例钩端螺旋体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钩端螺旋体病主要以青壮年为主,患者大多数为农民,以7-10月份为发病率高峰;有少数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本组26例中误诊12例(46.15%),其与首诊误诊、大剂量使用青霉素和未早期用激素有关。结论临床医师要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掌握钩体病各型及其后发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钩体病的认识,掌握有效的救治方法仍是目前基层医院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在我区有上升趋势,而且有些病例症状不典型,易误诊为其他常见疾病。本文就15例病历的临床表现,化验室检查,误诊疾病等作一分析。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对钩端螺旋体病的全面认识,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洪水对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和流行规律的影响及有效防治策略。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应用apsall.O分析软件统计数据,研究洪水对人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因素的影响。结果 1960~2002年湖北省钩端螺旋体病年均发病率2.61/10万,病死率2.90%,发病时间以8月份为主,占调查总数68.69%。野外鼠类、放养的猪和牛为受灾地区主要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钩体病人感染的血清型为13群20型,其中黄疸出血群占57.29%,波摩那群28.60%,乳山型钩体抗体在我国钩体病人感染的血清中首次发现。将仙桃市、枝江县近10年气温、降雨量资料与钩端螺旋体病年均发病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只有仙桃市8月降雨量与钩体病发病率相关有显著性。经8万余例人群接种双价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未发现严重副反应和异常反应,安全性良好。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1针注射后1年内,对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病人保护效果达95.57%,血清抗体阳性率和GMT均在6个月时达到最高峰,其黄疸出血群(赖型)和七日热群(七日热型)抗体阳转率分别达96.2%和95.7%,其C,MI’分别为1:87.72和1:47.48。1年时黄疸出血群的赖型和七日热群的七日热型仍分别有53.8%和29.0%的阳性率,基本达到保护所需的抗体水平,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有较好的保护效果。结论 洪涝灾害可以影响钩端螺旋体的流行,但不是决定因素。不同洪涝灾害类型对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影响不同,应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在可能暴发流行钩端螺旋体病的地区,应该采取包括加强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控制与管理、健康教育、接种钩端螺旋体菌苗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近几年来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诊断的新进展,方法:对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钩端螺旋体病诊断方法的弊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因钩端螺旋体病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各种实验方法各有其优缺点。结论:PCR快速检测法对钩螺旋体病的早期诊断具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期阶段肾综合征出血热误诊原因。方法:分析近5年住院的27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的病历资料。结果:认为本病早期阶段症状特异性少,早期阶段有49例分析被误诊为:呼吸道感染,伤寒,钩体病,急腹症,急性泌尿系感染,脑炎,白血病,分析了误诊原因。结论:早期阶段肾综合征出血热误诊率高,提出了防止误诊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病死率高。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对症护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现将对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佳木斯近郊一所园艺农场1973年发生一起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体病)暴发流行,并从早期病人血液分离得波摩那群钩端螺旋体(下称钩体),定为钩体病疫源地。該疫源地毗邻丘陵山谷,生境适于野鼠棲息活动,为进一步了解野鼠在該疫源地作为钩体病传染源的作用,1974年对该疫源地野鼠进行了病原学检测,结果从黑线姬鼠分离出钩体,经鉴定为波摩那群。方法和結果  相似文献   

9.
贺孟奇 《中原医刊》1999,26(1):64-64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的肺出血型与肺结核颇多相似,容易误诊。本文就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37例钩体病误诊为肺结核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误诊37例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13~62岁,职业为农民或者农村学生,发病日期:每...  相似文献   

10.
林冰 《卫生职业教育》2003,21(7):127-128
目的 探讨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至2002年7月住院病人36例的临床诊治情况。结果 36例病人中误诊ll例,误诊率30.6%,死亡3例,死亡率8.3%。结论 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给早期确诊带来困难,导致误诊率高而延迟治疗和抢救。因此,应加强对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并及时给予正确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早期易误诊,我们曾误诊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南平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状况、疫源地类型、宿主动物、钩体菌群、临床表现、疫苗接种情况等调查,基本掌握我市钩体病流行规律,为当今农业生产结构下提出针对防治对策。方法:收集并分析南平市钩体历年疫情、临床资料,开展疫区类型、宿主动物、钩体菌群等调查。结果:南平市地理环境、气侯、植被等适宜钩端螺旋体菌生长。44年来流行曲线呈波浪型,5-11月为流行期,九十年代后以浦城县流行为主,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疫源地有三种生境类型。流行形式以稻田型为主。农村男性青壮年受感染发病最多。宿主动物以黄毛鼠、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分离出14群钩体菌株,而且带菌率高。近年猪宿主作用下降。病人血清检出13群钩体感染,健康人群检出14群钩体抗体,隐性感染率15.15%。“福建新丙五价”钩体菌苗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是肯定的,完全可以预防相应菌群疫区钩体病流行。结论:南平市存在钩体自然疫源地.是福建省较严重的钩体流行疫区,有明显季节高峰,宿主动物种类多,流行菌群有14群,稻田型流行为主,病例临床表现复杂,疫情虽然呈下降趋势,凶险型病例增多,“福建新丙五价”钩体菌苗可以预防相应菌群疫区钩体病流行,但是防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钩端螺旋体病肺出血型的X线表现及误诊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1].由于钩体病疫区广泛,临床表现特殊,加之部分临床及放射科医生对本病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认识不足,所以钩体病肺出血型的误诊病例屡有发生.现整理我院30年间(1974-2004年)诊治的120例肺出血型钩体病,就其X线表现及误诊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试图从两时段人群感染状况的角度探析钩体病发病率下降的原因。方法选择原钩体病发病率较高的10县(市)中10。65岁正常村民1240人作为对象,于流行高峰前采静脉血,按国标即做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测15群15型钩体抗体。结果除巴达维亚群和塔拉索夫群分别只一人有抗体外,其余13个群分别有1.53%-34.35%的人有抗体;近期与前期分别有66.10%和51.75%的人有交叉抗体,相差10个百分点以上的7个群;男女阳性率近期高于前期的分别有10、7个群,拜伦群则以近期低;男性黄疽出血、波摩那、致热、七日热4个群阳性率高于女性,前2群隐性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人群隐性感染率近期较前期差值较大的以黄疸出血群为最高(24.8:8.0),其次为秋季、澳洲、波摩那和流感伤寒4个群;病人感染有黄疽出血、秋季、曼耗和赛罗群,未发现感染其他群。结论湖南钩体发病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是人群隐性感染率升高和抗体更为多元化或重叠化;男性被感染机会比女性多;黄疸出血、流感伤寒、秋季、波摩那和澳洲群是流行的主要菌群。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证实,1993年以来,河南省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的流行与90年代以前明显不同:①疫区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②流行形式以稻田型为主,主要流行菌群为黄疸出血群,而90年代以前河南从无稻田型钧体病的流行,菌群以波摩那群和犬群为主;③首次确认鼠为河南钩体病的传染源,并进而表明河南省可能有自然疫源地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龙岩市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龙岩市钩体病疫情资料、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结果2008-2012年龙岩市共报告钩体病病例74例,年均发病率为0.55/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武平县;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7~9月为发病高峰期;病例以青壮年为主,农民占77.03%。监测点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98%,感染菌群以秋季群为主;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1.75%,主要菌群为秋季群、黄疸出血群。结论龙岩市钩体病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夏秋季高发,青壮年农民为重点人群的流行特点没有改变。采取加强健康教育、做好疫情监测、掌握菌群变迁、合理接种疫苗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是今后龙岩市控制钩体病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广西2004年洪涝期钩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洪涝期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的流行态势,掌握其流行病学特征,制定洪涝期钩体病的防制对策。方法对2004年洪涝期广西各地、市、县上送的疑似钩体病患者血清进行钩体显微镜凝集试验(MAT),并收集病例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广西洪涝期钩体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总阳性率为19.05%(16/84),病死率为5.95%(5/84);流行高峰在7—9月,主要流行菌型为黄疸出血群覆流感伤寒群;MAT〉1:400病例大多数分布在青壮年,各年龄组中以〉50-年龄组MAT阳性率最高迭35.00%(7/20),其次为30,年龄组的30.00%(3/10)。结论2004年洪涝期广西钩体流行特征为任何年龄均可感染钩体,流行菌群有一定相对独立的地域性,感染途径与接触疫水或疫土有关。洪涝期应对受灾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达到降低钩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病是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畜和野生动物都可感染,是目前世界上流行较广的急性传染病之一,国内26个省、市和自治区均有本病流行,但我区至今未见病例报告。自1980年5月起,我们间断进行了本病的病原和血清学调查,从猪肾中分离出两株波摩那型钩体,在猪血清中查出波摩那群和豕群两个血清群抗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误诊、误治大肠癌37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逐年增高,其在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因而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我院于2000年4月~2006年4月对37例误诊、误治大肠癌的疾病种类、误诊原因、延治时间、确定诊断、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凡有肛肠疾患病均有必要做指诊,必要时行内窥镜组织细胞学检查。为吸取教训,医生应尽职尽责,全面细致了解病情,进行系统检查,防止漏诊,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现将误诊、误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青年缺血性肠病误诊类型,旨在对青年人缺血性肠病有一定认识和警惕性,提高诊断率,及早治疗,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0年9月急诊误诊的5例青年缺血性肠病的原因及类型。结果:5例患者早期均未明确诊断,其中1例因误诊导致死亡。结论:青年缺血性肠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发病率低,易误诊,加强对其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表现的认识可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