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指背静脉缺损的断指再植马清亮,鲍素珍(山东博兴县医院,256500)关键词静脉缺损;断指再植;手术治疗我们1991~1992年应用五种不同方法对23例指背静脉缺损的断指进行再植,共30指.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43岁.致伤原因:挤压...  相似文献   

3.
报告了50例72指幼儿全断指再植,成活率为84.4%。提出彻底清创、精细的血管吻合、保留骨骺、术后人工冬眠是再植成功的关键。对幼儿断指再植特点、清创术、血管吻合技术及术后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伴有复合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的手术方法。方法将43例45指分为伴皮肤缺损的断指、伴皮肤、肌腱缺损的断指、伴手指节段性缺损的断指三类,分别应用单纯皮瓣、带肌腱的皮瓣、足趾复合组织桥接断指。结果43例45指断指及移植组织全部成活,经6~12个月随访,断指功能恢复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指再植与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属优者16指,良者24指,可和差者5指,优良率89%。结论不同类型的复合组织桥接修复伴复合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的方法,可以不缩短手指,既完成了断指再植,又修复了复合组织缺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断指再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琴 《中外医疗》2008,27(25):115-115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32例断指再植患者的护理经过.结果 本组29例断指再植成活,3例不成活.结论 做好断指再植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对患者断指再植成活与功能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宋洪波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7,29(5):F0003-F0003
我院自1994~2006年6月,应用邻指背侧带蒂皮瓣,邻指掌侧带蒂皮瓣、邻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及前臂掌侧静脉皮瓣等4种方法一次性修复有皮肤、血管、神经缺损的断指再植16例17指.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严重创伤所致的离断手指伴有组织缺损 ,大大增加再植手术的复杂性 ,血管危象的发生率较一般断指再植要高[1]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 ,利用血管、肌腱、皮瓣等组织或复合组织瓣移植或转移修复断指的组织缺损 ,既可减少术后血管危象 ,提高再指成活率 ,又能扩大再植适应证[1] 。自 1985年以来 ,作者采用组织移位、移植 ,对 2 75例 349指伴组织缺损的断指进行再植 ,获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75例 349指中男 192例 2 4 8指 ,女83例 10 1指 ,年龄 15~ 5 3岁 ,平均 2 4 .5岁 ,完全离断 2 97指 ,不完全离断 5 2指。致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于发生皮肤软组织的缺损性断指患者,探讨采用不同皮瓣进行再植方法的手术效果。方法:对收集的60例患有皮肤缺损以及软组织缺损的断指患者,采用邻指掌的侧皮瓣、前臂掌侧的静脉皮瓣、邻指背的静脉、动脉蒂岛状的皮瓣进行断指再植手术,观察其效果。结果:经过手术治疗,50例断指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采用邻指掌的侧皮瓣、前臂掌侧的静脉皮瓣、邻指背的静脉、动脉蒂岛状的皮瓣对皮肤以及软组织缺损的断指患者进行再植手术,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蔡林方 《上海医学》2003,26(2):143-144
196 3年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教授等为工人王存柏接活了完全离断的右前臂 ,且功能恢复良好 ,被公认为世界上断肢再植成功的首例报道 ,至今断肢、断指再植成功在我国已有 4 0年的历史[1]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及显微外科器械、设备的发展 ,特殊性断肢、断指再植的成活率迅速提高 ,且其功能恢复良好[2 ] 。我院自 1982年 4月~ 2 0 0 1年 12月间 ,对 16 8例特殊的断肢、断指患者进行再植手术 ,术后长期随访了大部分患者 ,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一 )一般资料 本组断肢、断指患者共 16 8例 ,其中男 12 7例 ,女 4 1例 ,年龄为 13个月~ …  相似文献   

10.
自 196 6年陈中伟首次报导断指再植成功后 ,我国断指再植技术、病例数、再植难度及成活率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1] 。但如何提高合并皮肤血管缺损的复杂断指的再植成活率 ,并恢复良好的功能与外形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2 ] 。我科自 1994年 6月至 1999年 5月对合并皮肤、血管缺损的断指 19例2 4指应用多种方法修复 ,术后均成活 ,并恢复了较好的功能。现将有关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4指 ,其中男 15例 ,女 4例。完全离断 15例 15指 ,不全离断 4例 9指。电锯伤 10例 ,冲压伤3例 ,砸伤 2例 ,刀砍伤 2例 ,火器伤 2例 ,绳…  相似文献   

11.
经导管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索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perimembraneventricularseptaldefect ,PMVSD)的近期疗效。方法 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对 8例PMVSD进行封堵器治疗。患者年龄 3~ 2 6 (16± 8)岁 ,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缺损直径为 3~ 7(4 6± 0 9)mm ;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 ;术后 2 4h、1月、3月及 6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及X线检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全部患者封堵后无一例存在残余分流 ,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 10 0 % ;术后 2 4h、1月、3月及 6个月进行随访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 ,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 ,心胸比例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经导管置入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PMVSD是一种安全有效近期疗效良好 ,但远期疗效尚需更大规模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mplatzer室间隔封堵器(AVSO)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AVSO介入治疗72例PMVSD病人。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93.1%(67/72例)。PMVSD大小(4.7±2.1)mm,PMVSD距主动脉瓣(2.1±1.0)mm,AVSO大小(7.1±2.6)mm。即刻封闭率94.0%。心律失常发生率20.8%(15/72例),新发生的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加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少-中等残余分流1例。平均随访(10.7±6.6)个月,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室性加速性心动过速1例,无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破损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结论应用AVSO介入治疗PMVSD疗效好、安全性高,但要高度重视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尤其是要做好心律失常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介绍 男性,4个月.以"体检发现心脏杂音2个月"为主诉入院.查体: 无紫绀,两肺未见异常.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50 min-1,律齐,于胸骨左缘2~4肋间闻及连续性机器样4/6级杂音,广泛传导,伴震颤.两下肢无浮肿.心电图大致正常.  相似文献   

14.
观察分析57例VSD患者的手纹。结果显示:①男性指端尺箕增多而斗形纹减少,女性尺箕减少而斗形纹增多,但男女两性双箕斗纹出现率均显著增高。②atd角<对照组。③a-bRC明显减少。④小鱼际区、I3区及跨于I3和I4区之间的真实花纹出现率增高,但I4区真实花纹出现率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3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术后无死亡,23例患者术后杂音基本消失,术后并发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3例,心内残余分流1例。结论室间隔缺损经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病情危重,通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病死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7例右室双腔并发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7例右室双腔并发室间隔缺损进行根治手术,术中、术后测量其右心室-肺动脉压差。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3%。死亡原因: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例。痊愈患者分别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室间隔残余分流,右室-肺动脉压差小于20mmHg。结论:行右室双腔并发室间隔缺损手术患儿年龄应适当减小,虽然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已不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在该类手术中仍应引起重视。术中处理重点应为正确处理室间隔缺损和右室肥厚肌束。  相似文献   

20.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海东  杨康  廖克龙  曾会昌  景涛 《重庆医学》2004,33(12):1765-1766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方法全组84例病人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前经吸氧、血管扩张药物治疗,常规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防治肺动脉高压危象和低心排综合征.结果全组84例病人中,死亡4例,死亡率4.76%,并发症发生率9.5%,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注重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可以降低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