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49例扩张性心肌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扩张性心肌病(DCM)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DCM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做心脏彩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49例患者临床表现前三位是心悸(100%),气促(100%),双下肢浮肿(81.6%),端坐呼吸(63.3%);Holter检查心律失常发生率85.7%,常见心律失常类型为室早、左束支传导阻滞、房颤;心脏彩超主要表现为左室扩大,二尖瓣返流,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结论:扩张性心肌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心衰、心律失常,其严重程度与左室扩大程度密切相关,治疗重点应放在防止左室进一步扩大,干预左室重塑.  相似文献   

2.
刘晓晖  张军 《实用医技》2008,15(1):67-68
目的:扩张性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的不明的心肌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至猝死为基本特征,可见于病程中任何阶段,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极差,5a生存率不及50%。本文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5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表现,就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DCM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讨论。方法:本文通过对5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特征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UCG)、心电图(ECG)对扩张性心肌病(DCM)诊断的临床意义。结论:DCM在UCG上显示,各腔室扩大及室壁运动减弱为主要表现,对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特异性和临床意义。ECG为治疗前后提供心肌缺血改善及心律失常的检测提供一定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翁庆忠 《四川医学》2014,(7):863-86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扩张性心肌病合并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1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合并感染的患者定为感染组,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入院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结果62例患者治疗好转出院,9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4.52%;感染组患者在入院后降钙素原水平(11.37±3.17)ng/ mL 显著高于对照组(0.29±0.18)ng/ mL;抗生素治疗后恢复期感染组降钙素原水平大幅度下降(0.30±0.26)ng/ mL,与对照组(0.28±0.19)ng/ mL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降钙素原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合并感染的灵敏度为89.47%,特异度为90.90%。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可以作为扩张性心肌病合并感染较为理想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的疗效。方法符合WHO/ISFC诊断标准的DCM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安体舒通和洋地黄制剂等常规治疗;左卡尼汀组(30例),除上述常规治疗外加用左卡尼汀3.0 g,14 d为1疗程。疗程始末分别行超声心动、行12导联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结果对照组与左卡尼汀治疗患者的室性早搏的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73.6%(14/19)和55.6%(10/18),对短阵室速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69.2%(9/13)和42.9%(6/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M患者补充外源性左卡尼汀可使临床症状及心律失常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1985年,Carpentien和Chachgues首次成功地进行了动力性心肌成形术(DynamicCardiomyoplasty,DCM)的临床尝试[1]。此方法是将背阔肌(Latissimusdorsi,LD)包绕在心脏上,起搏LD使之与心室同步收缩,从而改善心衰及左室功能。DCM的选择标准DCM的对象为药物和一般手术不能过转的慢性心衰患者,包括扩张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肿瘤、发育异常及先天畸形等。在这些患者尚未进入终未期心衰之前,即应考虑进行DCM。DCM的选择标准[2]:①年龄在18~80岁之间的扩张型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等所致的慢性心衰,接受过正规药物治疗而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缬沙坦在扩张型心肌病(DCM)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8例DC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DCM疗效确切,扩张型心肌病治疗应全面、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背景:免疫吸附疗法(IA)和随后的IgG置换可改善扩张性心肌病(DCM)患者和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及长期的血流动力学。目的:观察免疫吸附疗法对发病率的长期影响。方法:选择34例患者(17例接受IA治疗,17例为对照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标准包括DCM、左室射血分数<35%、NY H A分级Ⅱ~Ⅲ级。接受IA治疗后的平均时间为3年(M=2.3年)。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用药、基线射血分数及NY HA分级均无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接受免IA治疗的患者每年因心力衰竭而住院的时间明显缩短(对照组较IA治疗组早入院17.2d,晚出院4.3d)。如果IA治疗…  相似文献   

8.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我院住院的62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该病以年长儿居多,呼吸系统感染可能是DCM发病的诱因或启动因素之一。心脏扩大是DCM诊断的基本条件。DCM病情危重,心力衰竭表现重;心律失常是DCM的重要特征,尤以窦性心动过速和异位搏动最常见。心脏彩色超声是诊断的重要方法,且可评价心肌病的严重程度,判断预后。62例DCM患儿经综合治疗好转出院38例(61%),死亡11例(18%)。提示医生应注重临床资料,提高对DCM的认识,强调早期诊断,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右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扩张型心肌病人60例,根据DCM患者左右心腔的大小,将DCM患者分为左心型、右心型及全心型三组。健康组30例,行经胸超声检查,于心尖四腔心观,应用QTVI获取三尖瓣前叶及隔叶瓣环处的运动速度曲线,记录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运动速度(VA)、计算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与舒张晚期运动速度之比(VE/VA)。结果:三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VS、VE、VE/VA均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QTVI可作为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右室功能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扩张性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的不明的心肌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至猝死为基本特征,可见于病程中任何阶段,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极差,5a生存率不及50%。本文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5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表现,就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DCM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讨论。方法:本文通过对5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特征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UCG)、心电图(ECG)对扩张性心肌病(DCM)诊断的临床意义。结论:DCM在UCG上显示,各腔室扩大及室壁运动减弱为主要表现,对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特异性和临床意义。ECG为治疗前后提供心肌缺血改善及心律失常的检测提供一定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150ml+生脉注射液60ml静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ET及心功能。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E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可改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MZ)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DCM伴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TMZ治疗组(TMZ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规范的纠正心力衰竭治疗,TMZ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MZ,每次20mg,每日3次,疗程半年,测定患者用药前后6min步行距离及利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结果:治疗半年后,TMZ组6min步行距离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超声心动图LVEF明显提高(P〈0.05),LVEDd显著缩小。结论:曲美他嗪可以改善DCM患者的心功能,可以用作DCM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陈群  沈丽丽  马月利 《浙江医学》2009,31(3):393-394
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DCM)是引起心力衰竭的一种常见病因,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学会更新了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认为DCM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为主,存在收缩功能障碍。DCM患者心肌功能失调程度不能用异常负荷状况或者心肌缺血损伤程度来解释,其临床常表现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现对我院联合使用左卡尼汀及参麦注射液治疗的DCM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病人采用心脏硬膜外阻滞(hight 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HTEA)治疗与常规治疗,症状改善情况、心脏体积缩小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加例扩张性心肌病病人均分为HTEA组(n=20)及常规治疗组(n=20)组,观察治疗前后心胸比变化情况及心功能的改善。结果治疗后,扩张性心肌病病人心胸比缩小、心脏舒缩功能改善,HTEA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HTEA治疗对扩张性心肌病病人心脏体积及心脏舒缩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心衰临床效果。方法 DCM心力衰竭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卡维地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93%,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卡维地洛组患者在用药后,心脏缩小,心功能改善,超声心动图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采用卡维地洛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心衰提高了左室射血分数,缩小左室内径,延长患者的寿命。  相似文献   

16.
扩张性心肌病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扩张性心肌病临床发病率高,原因不明,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达30%~80%.现对我院2003年1月~12月收住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5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香 《吉林医学》2009,30(13):1312-1313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70例DC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治疗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基础上加用TMZ20mg,3次/d口服,6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基础上,明显地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P〈0.01),用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以及每分排血量(CO)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常规抗心力衰竭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提高疗效,改善了心肌的收缩功能,增加了患者的运动耐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治疗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的疗效.方法 符合DCM患者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例),给予常规治疗;卡托普利组(14例),除上述常规治疗外加用卡托普利治疗.结果 心功能变化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3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托普利时小儿扩张性心肌病的疗效较常规治疗好,防止扩张性心肌病病情发展,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对扩张性心肌病(DCM)与缺血性心肌病(ICM)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2D-CDFI)观察80例DCM患者、80例ICM患者及80例正常人的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三个方面的改变.结果 (1)DCM组心脏呈普遍增大,室壁活动弥漫性减弱,ICM组心脏呈局限性增大,室壁活动阶段性减弱.(2)DCM组瓣膜返流发生率较ICM组高,且返流程度较ICM组重.(3)DCM组主要以收缩功能低下为主,ICM组则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结论 超声2D-CDFI是鉴别DCM与ICM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浅谈42例扩张性心肌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桂园  段军仓  杨志家 《当代医学》2009,15(31):123-123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心脏病学联合协会(WHO/ISFC)将心肌病分为三种:①扩张型心肌病(DCM);②肥厚型心肌病(HCM);③限制型心肌病(RCM)。其中DCM是最常见类型,占心肌病的绝大多数。其特点是心室扩大、收缩功能减弱,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本病发展一般缓慢,常反复发作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可出现血栓栓塞,偶有猝死发生。患者住院时间均较长,思想负担重。为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做好DCM病人的护理十分必要。现将我院收治的42例扩张性心肌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