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正常状态下,成人每天排便1~2次,或2~3天一次。排便次数多于原来频率,粪便稀薄,容量增加,有时脂肪增多或带有不消化食物等,如病程超过两个月的腹泻称慢性腹泻,慢性腹泻不是一个独立性疾病,而且各种病理因素所致,是以排便次数明显增多为主症的一种病症,笔者近年诊治顽固性腹泻48例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医学上腹泻的定义是指每天排便次数多于3次,每日排便量在200g以上,便质稀薄或呈水样便。急性腹泻往往发病急,病程通常在2周之内,其中又以急性感染性腹泻最常见又最凶险。  相似文献   

3.
排便次数增加 ,粪质含水量及便容量增加 ,呈稀便或含有较多脂肪、粘液、脓血称为腹泻。通常把每日排便超过 3次 ,排便量超过 2 0 0g/d ,粪便内含水量超过 85 % ,称为腹泻。在正常成人中有 6 0 %每天排成形便 1次 ,但也有部分人每天排便 2~ 3次 ,还有部分人每 2~ 3天排便 1次。因此在诊断腹泻时 ,要考虑正常的排便习惯。根据腹泻的病程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既往病程超过 2个月为慢性腹泻 ,第五版内科学教材规定病程超过 3周即为慢性腹泻。根据腹泻的病因把腹泻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多为急性腹泻 ,但由于治疗不当可…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腹泻型IBS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排便不尽感等。作者观察了双歧四联活菌片和曲美布汀联合治疗腹泻型IBS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用曲美布汀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腹泻(diarrhea)是指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水分增多并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便秘者因排便不清常有便意,故排便次数增多,但粪便成形、质硬者为假性腹泻不属腹泻.目的 讨论腹泻患者急诊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 进行诊断并处理.结论 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必须抗感染治疗,以针对病原体的抗菌治疗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排便是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之一,而不良的排便习惯往往会导致便秘,甚至引起消化不良、腹胀、脱肛、反常性腹泻等。从解剖生理学角度讲,人体每次排便,都需要牵动体内多条神经和肌肉组织,比如膈肌、腹肌、耻骨直肠肌等。各条神经和肌肉组织的协调配合,才能使人体顺利排便。可想而知,在排便的过程中,若是任何一条神经或肌肉组织出了问题,都会影响人体排便。那么,  相似文献   

7.
第3讲腹泻     
刘冰 《中级医刊》2009,(9):74-76
腹泻是指粪便水分增加,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或带黏液脓血及未消化的食物等。正常人大便次数一般为3次/周至3次/日。每日粪便量少于200g,含水量60%-80%。当粪便稀薄(含水量超过85%)且次数大于3次/日,排粪量增加(每次超过200g)可视为腹泻。如果大便次数增加而大便量及含水量不增加或不自主排便。则可能为“假性腹泻”及大便失禁。根据病程分急性腹泻(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2周至2个月)和慢性腹泻(超过2个月)。  相似文献   

8.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天排便量超过200 g,粪便可伴有黏液、脓血,或含不消化食物。腹泻常伴有腹部不适和排便急迫感,或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1]。1腹泻的分类和病因1.1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大类:前者发病急,病程一般在2周~3周以内,很少超过6周~8周;后者的病  相似文献   

9.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天排便量超过200g,粪便可伴有黏液、脓血,或含不消化食物.腹泻常伴有腹部不适和排便急迫感,或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现总结一些常用的治疗腹泻的药物,对其临床应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2007年8月-2011年5月共收治152例急性腹泻患者.急性腹泻是由于肠粘膜的分泌旺盛与吸收障碍、肠蠕动过快,致排便频率增加,粪质稀薄,含有异常成分者.急性腹泻起病急骤,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粪便量多而稀薄,排便时常伴腹鸣、肠绞痛或里急后重.其中在收治的急性腹泻患者中筛选出心电图异常改变的22例.  相似文献   

11.
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疾病,特别是脾肾阳虚型的症状以长期慢性腹泻,排便次数一日3至4次,粪便稀粘不成形。根据“温肾补脾”中医理论指导,以温针灸治疗辨证为脾肾阳虚腹泻4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腹泻(di arrhea)是常见的消化系统临床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排便习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有未消化食物,或带有黏液、脓血,常伴有腹部绞痛、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及失禁等.目的 讨论腹泻治疗体会.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 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患者每天排便蔓三次及以上,多为水样便、黏液便、血样便等,严重者会继发脱水、休克、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而一般的肠道功能紊乱性腹泻症状较轻,具有自愈性。  相似文献   

14.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个别人每日排便2~3次或每2~3 日一次,粪便的性状正常,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150~ 200g,含水分为60%~75%.腹泻(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 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 腹泻为临床常见症状,据估计,每年腹泻病人数达数亿人次,其中由细菌所引起约占30%~50%.随着近年来临床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及时准确地检出腹泻病原菌对发现传染源、控制疾病流行及有效地治疗病人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采朴 《大家健康》2008,(11):52-52
腹泻俗称“拉肚子”,是由于肠蠕动亢进或肠管内水分吸收减退而引起的症状。腹泻时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糊不成形,含水量或粪便量均明显增加,严重时可引起病人脱水,导致水电解质失调、消化及营养障碍。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类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为与排便有关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粘液便等,目前大多以罗马Ⅱ标准为诊断标准,可分为便秘为手型和腹泻为主型。近年对IBS相关病因和病理学研究较多,但无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法。我科用匹维溴铵加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腹泻为主型IBS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腹泻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感染而致,以排便次数增多、排便量增加和排出物性状改变为特征的一种肠道疾病。狭义的感染性腹泻,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临床治疗中,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肠道疾病,通常是由多种因素所引起的疾病,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小儿排便次数增多,并且排便性状发生改变。在小儿出现腹泻时,通常会伴随着发热、呕吐以及腹痛等症状同时出现。其中由于对小儿的喂养不当,也会造成小儿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腹泻型IBS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排便不尽感等[1].临床治疗以调节胃肠道动力及对症治疗为主.本文观察微生态制剂配合中药治疗腹泻型IBS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天排便量超过200g,粪便可伴有黏液、脓血,或含不消化食物.腹泻常伴有腹部不适和排便急迫感,或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的病因颇多,急性腹泻常见的病因为食物中毒、肠道感染、细菌、寄生虫、旅行者腹泻或服用药物所致.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多发病,主要通过粪便及口传播,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及黏液脓血便为特征.细菌性痢疾一般宜选氟喹诺酮类,也可选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磷霉素、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