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前牙冠折所致切角缺损修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yract复合体修复前牙切角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两种修复材料对前牙外伤所致的冠折缺损进行修复,共128颗牙,随访3年进行疗效评定。结果:Dyract复合体辅以自攻自断螺旋固体钉的成功率(95.12%),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以自攻自断钉的修复(76.47%,P<0.05)。结论:随着时间的延长,光固化复合树脂的疗效会降低,而Dyract复合体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光固化复合体修复牙釉质发育不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广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0):878-879
目的 比较Dyract复合体与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釉质发育不全的效果。方法 对80例524颗釉质发育不全牙分成两组,一组用Dyract复合体修复274颗牙,一组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250颗牙。结果 经过1年-2年的跟踪观察,Dyract组成功率达91%,复合树脂组成功率为7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yract复合体粘结性强,对牙髓刺激性小.是修复牙釉发育不全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3.
Dyract AP复合充填材料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Dyract AP复合充填材料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效果,Dyract AP复合充填材料修复前牙牙体缺损,共150颗患牙,并在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前牙牙体缺损作为对照,共150颗患牙,随访观察18-24月,结果表明:Dyract AP组有3颗修复物脱落,其脱落率为2.00%,低于复合树脂组(脱落率4%)(P>0.05),Dyract AP组密合度失败率为2.0%,。无牙髓病变发生,其总失败率为2.00%,均低于复合树脂组(P<0.01),临床应用表明,Dyract AP复合充填材料是前牙美容修复一种较好的修复材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儿童恒前牙冠折断端光固化复合体、复合树脂联合再接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23颗)恒前牙冠折、无合并牙根及牙槽骨损伤、断冠新鲜完整的患者的损伤牙髓作出相应的治疗后,进行光固化复合体、复合树脂联合断牙再接。结果23例患者23颗年轻恒前牙断冠再接后通过6个月至2年的观察稳固性良好,色泽、形态比较满意,断冠保留率为91.3%。结论用复合体、复合树脂联合进行断冠再接效果满意,是一种适合临床年轻恒前牙冠折的过渡性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5.
三种材料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①目的采用改良的USPHS系统评估三种材料——Dyract光固化复合体、Charisma光固化复合树脂和普通型玻璃离子水门汀(GIC)修复楔状缺损(简称楔缺)牙齿的临床疗效。②方法门诊用Dyract光固化复合体修复楔缺牙齿100颗,Charisma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楔缺牙齿106颗,使用GIC修复楔缺牙齿98颗,应用改良的USPHS系统对6个月、12个月的随访结果进行评估。③结果三种材料6个月成功率分别为100%、100%和97.96%,12个月的成功率分别为96.00%、93.40%和84.69%。12个月时Dyract光固化复合体组的成功率较GIC组有显著升高(χ^2=7.293,P〈0.01)。④结论Dyract光固化复合体是目前临床用于修复楔缺牙齿的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三种材料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刘根娣 《现代医学》2003,31(4):237-238
目的比较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和Dyract复合体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82例412颗患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和Dyract复合体修复缺损,修复1年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玻璃离子水门汀组修复成功率为81.88%,光固化复合树脂组为88.32%,Dyract复合体组为95.62%.Dyract复合体组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组和光固化树脂组(均P<0.05).结论 Dyract复合体是修复楔状缺损的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7.
陈广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0):878-879
目的比较Dyract复合体与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釉质发育不全的效果。方法对80例524颗釉质发育不全牙分成两组,一组用Dyract复合体修复274颗牙,一组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250颗牙。结果经过1年 ̄2年的跟踪观察,Dyract组成功率达91%,复合树脂组成功率为7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yract复合体粘结性强,对牙髓刺激性小,是修复牙釉发育不全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光固化单组分复合体Dyract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疗效。方法:对628例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光固化单组分复合体Dyract修复的方法治疗。结果:628例,875颗牙,优94.3%,良5.0%,失败率0.7%。结论:光固化单组分复合体Dyract修复牙体缺损疗效满意,易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秦玉霞 《现代医学》2002,30(5):330-331
目的 探讨Dyact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 应用Dyarct复合体充填材料修复309颗患牙,并以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260颗牙作为对照,随访1年。结果 Dyract复合体的总失败率为2.94%,明显低于光固化复名树脂的16.54%(P<0.01)。结论 Dyract复合体具有良好的机械生物性能,以及粘结力强、边缘封闭好、释放氟离子、对牙髓刺激小等优点,是修复楔状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Dyract AP复合体和3M-VitremerTM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两种材料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便利取样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接受楔状缺损修复治疗的89例患者的246颗楔状缺损患牙,随机法分为A、B两组。A组(121颗)采用Dyract AP复合体充填修复,B组(125颗)采用3 M-VitremerTM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修复,随访期为2年,评定两种材料修复成功率.结果 术后1年末,A组患牙修复成功率(91.0%)与B组(9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393,P>0.05);术后2年末,A组成功率(79.4%)显著低于B组(8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00,P <0.05).结论 3M-VitremerTM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楔状缺损效果优于Dyract AP复合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复合体与光固化复合树脂两种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同一个体上选择条件基本相同的楔状缺损患牙 ,共 1 97例 394颗 ,分别采用Dyract复合体和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 ,随访观察 1 8~ 2 4月 ,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Dyract复合体组总成功率为 92 .39% ,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组 (P <0 .0 5 ) ;前者的修复体脱落率为 3.5 5 % ,牙髓活力改变率为 0 .5 0 % ,均低于后者 (P <0 .0 5 ) ;前者的修复体边缘不密合、变色率为 3.0 5 % ,继发龋发生率为 0 .5 1 % ,尽管也低于后者 ,但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Dyract复合体粘结性强 ,对牙髓刺激性小 ,是修复楔状缺损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Dyract复合体、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3种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效果。方法对93例共360颗楔状缺损的患牙随机分成3组,各修复120颗。结果经过18个月的追踪观察,Dyract组成功率达98.33%,玻璃离子组成功率为96.67%,复合树脂组成功率为90.83%。结论Dyract复合体粘结性强,对牙髓刺激小,其疗效优于玻璃离子与复合树脂,是修复楔状缺损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Dyract flow流动复合体治疗年轻恒牙窝沟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18岁恒牙窝沟龋201例,共441颗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0例(220颗牙),采用Dyract flow流动复合体充填;对照组101例(221颗牙),采用可见光固化窝沟封闭剂充填。结果随访3年Dyract flow流动复合体组充填后1、2、3年的涂膜保留率均比可见光固化窝沟封闭剂组高(<0.05)。结论Dyract flow流动复合体治疗年轻恒牙窝沟龋的疗效确切,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光固化树脂美学修复方法恢复上颌年轻恒切牙冠折后的缺损,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7例共32颗牙冠折断的上颌年轻恒切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登士柏瓷纳米树脂套装进行美学修复,随访18个月分别记录第3、6、12、18个月时树脂修复体的情况。结果:32颗患牙6个月内成功率为100%,12个月时成功率为96.88%,18个月时成功率为93.75%。所有修复病例未出现继发龋和边缘不密合的现象,只有2颗牙齿分别在12个月、18个月时出现树脂折裂。患者及家属整体满意程度较高。结论:上颌切牙冠折的复合树脂美学修复疗效好,患者满意度高,作为一种过渡性的修复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及两种树脂复合体边缘封闭性。方法选用40颗成人离体恒磨牙,制备V类洞型,分别用两种树脂改良型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GCFujiⅡLC和Vitremer TM)及两种多元酸修饰的树脂复合体(Dyract复合体和F2000复合体)充填,经冷热交替试验(5~55℃,循环20次),采用1%碱性品红染料渗入法观察充填体与牙体洞壁间边缘微漏。结果在V类洞壁及龈壁4种不同材料的边缘封闭性存在显著差异(P=0.026,P=0.000),壁侧GC FGCiⅡLC组显著优于其它各组,龈壁侧Dyract复合体组显著比其它各组差。结论牙面的不同处理及充填材料的聚合收缩、吸水率以及热膨胀系数的差异等都是影响微漏的因素。树脂改良型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边缘封闭性优于树脂复合体。  相似文献   

16.
魏清跃 《华夏医学》2005,18(4):537-538
目的:比较自酸蚀粘接系统和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12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2颗,采用自酸蚀底料的可乐丽菲露SE BOND及AP-X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对照组100颗,应用Dyract复合体(非酸蚀型)充填治疗,治疗后随访观察1,3,6个月,所得结果用四格表x2检验.结果:治疗组修复体成功率达98%,而对照组则为9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自酸蚀粘接系统和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可以获得较好的固位性能和边缘封闭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树脂型窝沟封闭剂、流动树脂、复合体、玻璃离子等材料结合不同粘结系统行窝沟封闭术后的边缘密闭性,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寻找简捷有效的防龋措施。  方法  离体牙随机分五组:全酸蚀技术 + 树脂型窝沟封闭剂组(A组,对照组)、自酸蚀粘结剂 + 树脂型窝沟封闭剂组(B组)、自酸蚀粘结剂 + 流动树脂组(C组)、自酸蚀粘结剂 + 复合体组(D组)及玻璃离子组(E组),体外行窝沟封闭并记录操作时间。行体外温度循环后进行扫描电镜及体视显微镜检测。  结果  (1)各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微渗漏;(2) B组及C组与对照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3) D组及E组微渗漏高于对照组(P < 0.05);(4) D组在试件制备过程中无折断及松脱等现象。  结论  自酸蚀粘结系统结合树脂型窝沟封闭剂及流动树脂实施窝沟封闭术时操作简便、微渗漏较低;复合体抗压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牙齿楔状缺损患者90例203颗楔状缺损患牙,随机分为三组:A组患者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填充,B组患者采用FX-Ⅱ型玻璃离子填充,c组患者采用FX-Ⅱ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加光固化复合树脂联合修复方法。结果:C组成功率为95.6%,与A组82.4%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的89.6%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结论:联合使用玻璃离子和复合树脂充填修复楔状缺损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桩核修复方法对漏斗状根管前牙破折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不同桩核修复方法对修复牙破折强度的影响。 [方法 ]将 1 5颗经根管治疗的离体上颌中切牙 ,按设定漏斗状根管形态进行牙体预备后 ,随机均分成 3组 ,分别用金属铸造桩核、复合树脂桩核及碳素纤维预成桩 (C -POST)联合复合树脂桩核 3种方法进行修复。所有标本牙均行金属铸造全冠修复后 ,利用压缩试验机分别测定各个修复牙的破折强度。 [结果 ]金属铸造桩核组的平均破折强度最大 ,为 (6 1 .0± 5 .6 )kgf ;单纯复合树脂桩核组最低 ,为 (2 6 .1± 5 .1 )kgf ;预成根管桩 (C -POST)联合复合树脂桩核组比单纯复合树脂桩核组稍高 ,仅为 (2 9.7± 6 .2 )kgf。铸造桩核组比其他两组表现出明显高的破折强度 ,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结论 ]金属铸造桩核修复牙比单纯树脂桩核及预成根管桩 (C -POST)联合树脂桩核修复牙具有高破折强度。两种复合树脂桩核修复方法的临床使用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光固化复合树脂和GC FUJIⅨ玻璃离子两种材料充填龋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326颗患牙)随机分为光固化树脂组(54例150颗)和GC FUJI Ⅸ组(54例176颗),光固化树脂组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充填修复,GC FUJIⅨ组采用GC FUJIⅨ玻璃离子材料充填修复,随访观察一年,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GC FUJI Ⅸ玻璃离子材料充填修复成功率(97.2%)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组(87.3%)(P<0.01)。结论 GC FUJI Ⅸ玻璃离子充填深龋疗效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