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心脏缺血损伤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和关注的问题。既往认为短暂的心肌缺血造成的心肌可逆性损伤会使之更难以耐受再次缺血损伤。因此认为多次短暂缺血必然发生累加而导致心肌坏死。80年代Murry首次在狗的实验中发现短暂的冠脉缺血可以使心脏在经历后续长期缺血时的心梗面积较单纯长期缺血时的面积明显缩小,于是提出缺血预处理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胡调保 《安徽医学》1994,15(6):46-47
<正> 过去认为,冠脉短暂缺血,会致心功能下降和代谢紊乱。近年发现,这种缺血,对缺血心脏起着保护作用,此即所谓“缺血性预处理”,是迄今发现的保护缺血心脏最强大的方式。 预处理的起源 最初,人们发现,低氧对心脏以后的缺血具有保护作用。1981年发现,短暂  相似文献   

3.
缺血预处理减轻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30只日本雄性大耳兔,随机等分为2组。缺血预处理先采用左肺门阻断10min,开放再灌注15min的肺血预处理,然后阻断左肺门60min,开放再灌注60min,对照组未采用预处理。结果示在再灌注后60min,预处理组血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动脉氧分压及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罗对照组明显增加,而平均肺动脉压和肺组织的丙二醛含量及肺泡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减低。提示缺血预处理能减轻在体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作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在缺血预处理抗缺血再灌流肾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NO在缺血预处理(IPC)抗缺血再灌注(IR)肾损伤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IPC对IR肾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23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缺血再灌流(IR)和缺血预处理(IPC)+IR三组,分别观察其血浆和肾组织中一氧化氮(NO)、肌酐(CRE)和尿素氮(BUN)等含量的变化。结果:IPC+IR组的NO含量高于IR组(P〈0.05)。CRE和BUN含量低于IR组(P〈0.05);三项指标在IPC+IR组同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肾组织超微结构的损害IPC+IR组轻于IR组。结论:结果提示IPC可使IR肾损伤程度减轻,其机制可能同NO的扩血管和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及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对雌性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40min)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缺血再灌注、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4组,缺血预处理于缺血前给予3周期的5min缺血/5min再灌,缺血后处理于缺血再灌注前先给予6周期的10s再灌/10s缺血,24h后观察血清肝酶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舍酶(NOS)的含量变化,并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及缺血预处理组肝酶的水平、肝组织SOD、NO、NOS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同时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亦明显减轻,而缺血后处理组与缺血预处理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促进一氧化氮的生物学作用发挥保护效应,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顸处理的保护作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方法 夹闭腹主动脉肾下段 ,建立脊髓缺血模型。2 1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 5只 ,缺血预处理组 8只 ,缺血组 8只。假手术组只进行麻醉和手术操作 ,不阻断腹主动脉 ;缺血预处理组先阻断腹主动脉 5min ,开放 15min ,再阻断 4 0min后开放灌注 ;缺血组阻断腹主动脉 4 0min后开放灌注。 3组术后均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再灌注 7d后处死动物 ,取L3~ 5段脊髓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缺血预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在各时间点明显高于缺血组 (P <0 .0 1) ,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数量较缺血组明显增多 (P <0 .0 1)。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主动脉阻断所致的兔脊髓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缺血预处理与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Murry等首次提出了缺血预处理的概念以来,这一现象作为一种机体内源性保护措施,已在不同种属的动物和临床病人中得到证实。而且它不仅存在于心脏,也表现于其它的器官,如:肺、脑、骨骼肌、肝、肾、小肠等。目前,大量的研究显示缺血预处理对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有良好的效果,在外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缺血预处理的研究现状,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8.
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是近10余年才出现的一个医学新概念,它是Marry等[1]在80年代中期首先提出的。此后,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发现不同种属的正常动物组织器官中都普遍存在缺血预处理现...  相似文献   

9.
观察16只大白兔心脏缺血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组肺泡内白细胞浸润减少,血氧分压在再灌注60min内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含水量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兔心缺血预处理能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脏原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成:(1)下沉对照组,不作肝门阻断。(2)再灌注对照组;进行45min的肝门阻断及60min的再灌注;(3)预处理组:45min的肝门阻断前先进行5min肝脏缺血及5mindispla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尾静脉注射2%链脲佐菌素溶液(45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正常组:正常大鼠自由饲食水,不做任何手术处理;假手术组:糖尿病大鼠开胸后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下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IR)组:结扎糖尿病大鼠LAD造成缺血30min,再灌注2h;缺血后处理(IPostC)组:结扎糖尿病大鼠LAD 30 min,再灌注30 s,阻断30 s,重复3次,再灌注2h.采用TTC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与IR组比较,IPostC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凋亡指数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够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对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la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所导致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40只Wistar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I组)、缺血后适应组(IPo组)和腺苷组(Ado组)4组,C组仅行右肾切除,左肾蒂游离,其他3组除切除右肾外,IRI组为大鼠肾脏急性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Po组于再灌注之前行6个10 s无限制灌注 10 s再缺血循环,Ado组于缺血前10 min经静脉给予腺苷.分别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流式细胞术及肾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方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与C组相比,IRI组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加(P<0.05);与IRI组相比,IPo组和Ado组细胞凋亡数显著减少(P<0.05),而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血后适应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家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中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家兔心肌窦房结细胞缺血再灌注(IR)的作用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体成年家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4组:正常对照组、IR组、缺血预处理(IPC)组、缺血后处理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家兔在体窦房结细胞IR损伤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细胞凋亡、Bcl-2和Bax蛋白表达极少;IPC、缺血后处理组较IR组窦房结细胞凋亡数目显著减少,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强,Bax蛋白表达显著减弱;IPC组与缺血后处理组细胞凋亡数目、Bcl-2和Bax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IR损伤可诱导窦房结细胞凋亡,IPC、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提高Bcl-2蛋白表达同时下调Bax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减少窦房结细胞凋亡,但两组干预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缺血性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肝炎(Ischemic hepatitis),又称缺氧性肝炎或休克肝.1979年Bynum等[1]首先描述,临床表现是主要由严重低灌注和缺氧所引起的急性肝损伤症候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家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电解质及SOD和MDA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兔27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单纯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IPC-IR)组。分别检测缺血再灌注后2h和24h的血清中肌酐(Cr)、尿素氮(BUN)、Na^+、K^+、Ca^2 +、Cl^+、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24h后,IR组和IPC-IR组血清BUN均高于Control组,而血清Cr,IR组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缺血再灌注后,IR组血清Na^+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IPC-IR组(P≤0.05).而血清中K^+,IR组显著高于Control组和IPC-IR组(P≤0.05)。血清Ca^2+在缺血再灌注2h后,IR组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IPC-IR组(P≤0.05).但缺血再灌注24h后,IPC-IR组显著高于Control组和IR组(P≤0.05)。血清Cr在再灌注24h后,IR组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IPC-IR组(P≤0.05)。肾缺血再灌注2h和24h后,血清MDA,IR组最高、IPC-IR组其次,而Control组最低,血清SOD活性为IPC-IR组最高、Control组其次,而IR组最低。结论缺血预处理可以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脏的功能,尤其在调节血清电解质平衡方面有更好的作用.其机制与预处理后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6.
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大鼠肝脏持续60min缺血及30min再灌注之前,先进行5,10,15min的缺血及等长时间的再灌注。于再灌注30min完成时取标本测定肝功能、抗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及形态学研究。结果持续60min缺血及30min再灌注后,肝功能明显受损,抗氧化酶活力显著下降,肝组织大片坏死;5min的缺血预处理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提高抗氧化酶活力,减少肝细胞坏死;10min效果次之;15min反而加重肝脏损害。结论5min的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它可能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郁林  黄烨  周波  杨卫东  聂军  李奎  万沛 《现代医学》2011,39(4):498-501
缺血预处理是机体一种内源性保护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肺缺血预处理能减轻后继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相关机制目前尚不能完全阐明,作者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缺血预处理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与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兔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组.后2组中分为6个亚组.缺血期均为60 min.缺血预处理为缺血前采用5 min缺血及5 min再灌注的方法.分别于再灌注结束后处死动物采取肝脏标本,SO组于手术后24 h采取肝标本.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在再灌注3~24 h时段时,IP各组与IR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在再灌注1、48 h时,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IR组组内,在IR1h~IR24h组中,各组细胞凋亡值(AI)值均较上一组有显著性增加,而IR48h组与IR各组(IR1h组除外)比较,细胞凋亡值却出现显著性降低.而在IP组中,IP1h与其余IP各组比较,AI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其余IP各组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细胞凋亡现象主要存在于肝脏缺血再灌注早期,并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现象逐渐加重,在再灌注24 h达到高峰.缺血预处理可明显抑制再灌注早期的细胞凋亡现象,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缺血预适血减轻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对大鼠双侧后肢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通过阻断肾下腹主动脉的方法建立双侧后肢I/R损伤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Ⅰ组,11:6)、缺血组(Ⅱ组,11=6)、I/R组(m组,n=24)、IPC+I/R组(Ⅳ组,Ⅱ=24)。Ⅱ组在缺血4h末,Ⅲ组、Ⅳ组缺血4h并分别于再灌注后4、12、24和48h留取标本。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湿/干重比、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原位杂交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胞同粘附分子(I-CAM)-1的mRNA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ICAIM-1。结果 Ⅲ组中,PMN计数、肺组织的湿/干重比、MDA、MPO显著增加(P〈0.01)、ICAM-1 mRNA反蛋白产物表达明显增强,与Ⅰ组或Ⅱ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经IPC处理的Ⅳ组中上述各项指标明显减少,与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IPC减轻大鼠双侧后肢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CAM-1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在肺组织内的粘附、浸润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牛启兵  郭平凡 《医学综述》2011,17(10):1567-1569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对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I/R)后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后肢I/R模型,将32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检测各组肝功能;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变化;肝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肝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I/R组相比,IPo组及缺血预处理(IPC)组血清肝酶的水平明显降低(P<0.O5);肝组织丙二醛、MPO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SOD含量明显升高(P<0.05);Bcl-2表达升高,Bax表达降低,凋亡指数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Po组与IP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Po对下肢I/R损伤后引起的肝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