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明确全身给予辛伐他汀对大鼠牙齿移动后复发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促进牙齿稳定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0.9%NaCl)、低剂量组(2.5 mg·kg-1 辛伐他汀)、中剂量组(5.0 mg·kg-1 辛伐他汀)、高剂量组(10.0 mg·kg-1辛伐他汀),牵引其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持续21 d.实验组在加力装置去除前1 d开始,腹膜下注射辛伐他汀,阴性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4周.分别在加力装置去除时及其后1、4周,测量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距离.取上颌第一磨牙及其牙周组织行组织学切片,HE染色及骨形成蛋白2(BMP-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结果 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牙齿移动复发距离均小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剂量越小复发程度越小,低剂量组复发率最低(1、4周的复发率分别为26.81%、53.38%);②牙周组织中BMP-2表达量,低、中、高剂量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剂量组灰度积分增高最明显(P<0.001);牙周组织中BMP-2表达,张力区略高于压力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正畸牙齿移动后复发的过程中,辛伐他汀能有效抑制实验性牙移动后牙齿复发的程度,低剂量的辛伐他汀效果最明显.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牙周组织中BMP-2蛋白的表达,加速成骨细胞活动,促进骨形成,促进移动后的牙齿稳定.  相似文献   

2.
季开心  陈思言  张敏杰  张苗苗 《口腔医学》2021,41(12):1068-1072
[摘要] 目的 观察在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坏死性凋亡对牙齿移动及牙周组织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上颌牙齿移动正畸模型,根据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的使用情况,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抑制剂组(B组)、加力组(C组)、加力+抑制剂组(D组)。游标卡尺测量上颌第一磨牙前移距离,HE染色观察压力侧玻璃样变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第1、3、7、10、14天压力侧牙周组织中RANKL、OPG的表达变化。结果 A组和B组中大鼠牙齿无移动,压力侧未出现玻璃样变区域,同时RANKL与OPG表达较少。C组与D组牙齿出现移动,在第3、7、10、14天时两组移动距离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第7天时RANKL表达达到顶峰,出现大面积玻璃样变区域,OPG在加力后第10天表达达到顶峰;D组中RANKL与OPG表达趋势变化与C组一致,在第7、10天时表达量均小于C组,大量玻璃样变区域在第10天中出现。结论 坏死性凋亡在正畸牙齿移动某一过程中可以促进牙齿移动,Nec-1减少牙周组织中RANKL与OPG表达,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成熟,阻碍牙齿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Beagle犬牙槽隔减阻牙周膜牵张(periodontal ligament distraction,PDLD)快速移动牙齿压力侧牙周组织中RANKL和OPG的表达变化。方法 8只纯种Beagle犬随机分为四组,每只犬下颌左右第一前磨牙随机分为PDLD侧和常规方法正畸牙齿移动对照侧。测量相同加力时间内移动牙的移动距离;取标本,HE染色观察移动牙压力侧牙周组织的形态学变化;TRAP染色观察压力侧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数目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动牙压力侧牙周组织中RANKL、OPG的变化。结果加力后,PDLD侧移动牙压力侧牙周组织中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明显增加,在加力2周时达峰值。PDLD侧移动牙压力侧牙周组织中RANKL和OPG含量均有升高,RANKL/OPG含量比值在加力2周时最高。结论与常规正畸牙齿移动相比,在牙槽隔减阻牙周膜牵张移动牙齿过程中RANKL、OPG的表达和RANKL/OPG含量比值变化更显著,与移动牙压力侧牙周组织的快速改建有关。  相似文献   

4.
大鼠正畸压力侧牙槽骨改建中RANKL和OPG mRNA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破骨细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及其伪受体骨保护因子(osteoprotegerin,OPG)的mRNA在大鼠正畸牙移动压力侧牙槽骨改建中的表达变化及时问分布特点。方法选用80只6周龄SD雄性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在加力后2d、5d、7d、10d和14d各处死16只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牙周组织的形态学变化;TRAP染色计数压力侧牙槽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数量;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RANKL和OPGmRNA的表达变化及时问分布特点。结果骨改建的最活跃期为正畸加力后的第7d,压力侧牙槽骨组织中的TRAP染色阳性破骨细胞计数随加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第7d达到高峰,而后逐渐降低。压力侧牙槽骨组织中的RANKL和OPGmRNA表达水平均随加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第7d达到高峰,而后均逐渐降低。结论RANKL和OPG 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不仅与骨改建过程一致,而且也与TRAP染色阳性破骨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一致。RANKL和OPG与正畸牙移动骨改建过程中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和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辛伐他汀抑制正畸牙齿移动后复发距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全身给予辛伐他汀对大鼠实验性牙移动后牙齿复发距离的影响。方法选用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组(2.5mg/kg)、中剂量组(5.0mg/kg)、高剂量组(10.0mg/kg),牵引其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实验组在加力装置去除前1天开始,腹膜下注射辛伐他汀,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4周。分别在加力装置去除时及其后1周、4周,测量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距离,测量体重。结果①各组大鼠体重无明显变化(P〉0.05)。②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牙齿移动复发距离小于对照组(P〈0.05)、复发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剂量越小复发程度越小,低剂量组复发百分率最低。结论辛伐他汀能有效地抑制实验性牙移动后牙齿复发的程度,低剂量时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孟微  陈远萍  陈冲  庄金良  姜盼 《口腔医学研究》2011,27(12):1052-1055
目的:观察牙周炎大鼠正畸性牙齿移动保持阶段,全身给予辛伐他汀对牙周组织中OPG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65只,随机分组。1)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置。2)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根据Fishcer等人的方法,在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牙颈部用3~0丝线龈缘水平进行结扎,28d后诱导形成大鼠牙周炎,牵引其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实验组在加力装置去除前1d开始,腹膜下注射辛伐他汀,阴性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次/d,分别保持1、3、7、14、21、28d后处死,免疫组化染色配合定量分析方法观察上颌第一磨牙牙根的近远中侧OPG的表达变化。结果:移动牙近中牙周组织OPG的表达在加力结束后逐渐减少,第7天时阴性对照组低于空白对照组,14d后两组均有少量增加;远中侧阴性对照组OPG的表达在加力结束后1、3d变化不明显,而实验组OPG的表达逐渐增加,但在21d后变化不明显。相同时间段比较,实验组OPG表达量均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能够增加牙周炎大鼠正畸牙移动后牙周组织中OPG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正畸牙齿移动中正畸力诱导Th17/Treg平衡调节牙齿移动的可能机制。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4只)与正畸牙齿移动(CM)组(包括CM3-移动3天、CM7-移动7天、CM14-移动14天、CM21-移动21天,4只/组)。使用镍钛拉簧以50g力近中移动双侧上颌第一磨牙,建立正畸加力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时间节点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比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时间节点牙周组织中RANK、RANKL、OPG的表达,TRAP染色及破骨细胞计数。使用SPSS 24.0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 Th17/Treg比值先增加再减少,第7天达到峰值;RANKL/OPG比值先增加后减少,峰值在正畸第7天至第14天;破骨细胞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第14天达到峰值。Th17细胞、Th17/Treg比值与RANK、RANKL含量、RANKL/OPG比值、破骨细胞数量正相关,与OPG含量负相关。Treg细胞与RANKL含量正相关。结论 Th17/Treg平衡参于调节正畸牙齿移动。正畸力诱导Th17/Treg平衡偏移可能通过调节RANKL/OPG平衡从而调节破骨细胞引起正畸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补骨脂素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后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 选择36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在上颌左侧切牙和上颌左侧第一磨牙之间安装拉第一磨牙向近中的加力装置。加力21 d后去除装置,对2组进行药物灌胃处理。实验组大鼠灌服8 mg/(kg·d)补骨脂素溶液,对照组大鼠每天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服4周。在去除装置当天和第7、14、21、28天制取大鼠上颌石膏模型,3D扫描获得电子数据,测量并计算复发距离。灌药4周后,心脏灌注处死全部大鼠,分离上颌骨,分离大鼠磨牙及其周围的牙周组织,对切片进行H-E染色和BMP2、BMP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 SPSS 21.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拆除矫治器后,2组均有复发,实验组在第7、14、21、28天的复发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2组复发速度均在第1周最快,第2、3、4周逐渐变慢,实验组在第1周复发速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2组牙周膜和牙槽骨中均有BMP2、BMP4表达,实验组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骨脂素能够促进牙周组织中BMP2、BMP4的表达,加速牙周组织改建,有效抑制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在女性月经周期中的不同时期对正畸牙加力,研究龈沟液内雌激素(E2)、骨钙素(OCN)、核因子κ 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的时效性表达,从而为临床选择最佳加力时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18~28周岁双侧对称拔除第一恒前磨牙青年女性恒牙患者12人。随机选取其中6人为月经期加力组,6人为排卵期加力组,于右侧尖牙单侧使用镍钛拉簧施加1.5 N正畸力使之远中移动,对侧尖牙不做处理。使用牙周滤纸分别于加力前,加力后15、30、45 d取右侧尖牙远中(压力侧)龈沟液样本。使用化学发光法测定龈沟液中E2、OCN的活性水平。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龈沟液中RANKL及OPG的活性水平。结果 排卵期加力组龈沟液E2和OCN水平高于月经期加力组(P<0.05)。月经期加力组与排卵期加力组中RANKL水平与OPG水平及RANKL/OPG比值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女性正畸拔牙患者于雌激素水平较高的排卵期施加正畸力,骨保护因子E2、OCN表达增强,不利于牙槽骨改建。而于月经期加力,上述因子表达减弱,可能有助于牙齿快速移动。  相似文献   

10.
大鼠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中骨改建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异普黄酮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复发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 :选择8 周龄雄性SD 大鼠24只,随机分为2组,即异普黄酮组(IP组)和对照组,每组12 只.首先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后复发模型,连续加力10 d后去除加力装置.加力装置移除后,IP组给予10 mg/(kg·d)异普黄酮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正畸牙齿移动不同时期大鼠三叉神经节CGRP mRNA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正畸加力和撤力后不同时期大鼠三叉神经节CGRP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加力后2h CGRP mRNA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增加,至加力后8h开始增加,加力1d-1W达到最高峰,至撤力后2~4WCGRP mRNA的表达量开始下降,但CGRP mRNA水平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GRP可能不仅参与早期正畸牙周组织的炎症损伤过程,而且可能参与了后期的组织修复重建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正畸牙齿移动不同时期大鼠三叉神经节PPTA mRNA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正畸加力和撤力后不同时期大鼠三叉神经节PPTA mRN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加力后2h大鼠三叉神经节PPTA mRNA的表达量开始增加,加力8h至加力3d达到最高,至撤力后2~4周PPTA mRNA的表达量开始下降,但PPTA mRNA水平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大鼠三叉神经节PPTA mRNA表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提示P物质可能不仅参与早期正畸牙周组织的炎症损伤过程,而且可能参与了后期的组织修复重建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黄芪多糖对大鼠正畸牙保持阶段牙周组织改建和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6只,即空白对照组(1组),阴性对照组(1组),实验组(6组)。利用50 g牵引力近中移动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加力21 d。实验组于拆除装置前1 d开始将10 mg/L黄芪多糖溶液局部注射于右上第一磨牙远中颊侧黏骨膜下,每1次/3 d,每次50 μL;阴性对照组每3 d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1、3、7、14、21、28 d后处死,测量正畸牙复发距离,采用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牙周组织中BMP-2的表达。结果:实验组牙周膜宽度保持较好,除1 d组外,相同时间的实验组复发距离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保持阶段,对照组远中侧BMP-2表达强度逐渐减少,实验组远中侧BMP-2表达强度逐渐增大。除1 d组外,相同时间的实验组BMP-2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正畸牙保持阶段,局部注射黄芪多糖能够增加牙周组织中BMP-2的表达,从而加速牙槽骨的改建,有利于正畸后牙齿的保持。  相似文献   

15.
Previously, we discovered that RANKL expression is induced in compressed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 and that this promotes osteoclastogenesis on the compression side in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We hypothesized that local OPG gene transfer to the periodontium would neutralize the RANKL activity induced by mechanical compressive force, thereby inhibiting osteoclastogenesis and diminishing tooth movement. The upper first molars of six-week-old male Wistar rats were moved palatally by means of a fixed-orthodontic wire. A mouse OPG expression plasmid [pcDNA3.1(+)-mOPG]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production of functional OPG protein was confirmed in vitro. The inactivated HVJ envelope vector containing pcDNA3.1(+)-mOPG or PBS was injected periodically into the palatal periodontal tissue of upper first molars. When this local OPG gene transfer was performed, OPG production was induced, and osteoclastogenesis was inhibited. Local OPG gene transfer significantly diminished tooth movement.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that OPG gene transfer to periodontal tissue inhibited RANKL-mediated osteoclastogenesis and inhibited experimental tooth movement.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成骨特异转录因子Runx2在去势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的表达规律。方法:选用3月龄雌性未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去势组(OVX)与假手术组(Sham)各25只。全麻下行大鼠去势术或假手术,术后饲养3个月。构建大鼠上颌第一磨牙正畸牙移动模型,并分别于牙移动0d、1d、3d、7d与15d处死去势组大鼠和假手术组大鼠各5只,取上颌第一磨牙周围牙周组织,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的改建。结果:去势大鼠与假手术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基本相似,即张力区以成骨为主,压力区以破骨为主。去势组大鼠牙移动15d张力区成骨细胞及压力区破骨细胞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大鼠(尸〈0.05)。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Runx2表达先升后降。牙移动1d、3d、7d张力区与压力区Runx2表达均显著高于0d(P〈0.05),15d与0d则无显著差异。去势组大鼠牙移动牙周组织Runx2表达变化与假手术组大鼠基本一致,但是去势组1d压力区和7d张力区Runx2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大鼠(P〈0.05)。结论:去势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牙周组织改建符合正畸牙移动的基本规律,但其牙周组织的改建更为活跃。去势大鼠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内Runx2的表达增强,这可能与活跃的牙周组织改建相关,其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