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颖  田春桃 《广东医学》2020,41(23):2461-246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AEH)合并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方法收集术前诊断AEH,并行全子宫切除术的8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合并EC的高危因素。结果84例术前诊断AEH的患者中,15例(17.9%)全子宫切除术后诊断EC。年龄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预测AEH合并EC的敏感指标,而绝经状态、高血压、糖尿病不是预测EC的指标。15例伴发的EC均为早期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未见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随访11例患者7~61个月,1例发现复发。结论术前诊断AEH的患者,特别是高龄、高BMI的患者,子宫切除术后易合并EC。伴发的EC往往是早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ndometrialatypicalhyperplasia,EAH)的患者并存隐匿性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入院诊断为E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绝经前患者(44例)及绝经患者(17例)分别讨论。根据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EAH组及子宫内膜癌组,分别观察绝经前患者及绝经后患者中对合并隐匿性子宫内膜癌有预测价值的危险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用于评估入院诊断为EAH的患者实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结果在绝经前患者中,诊刮前子宫内膜厚度、术前EAH分级被选人方程,所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经检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其判别正确率为86.4%。在绝经患者中,绝经年限、术前EAH分度被选入方程,所建方程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4),其判别正确性为82.4%。结论①对于绝经前EAH患者,诊刮前子宫内膜厚度、EAH分度有助于临床工作中术前判断其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②对于绝经患者,绝经年限、EAH分度对术前判断其实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有应用价值,从而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因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入院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4例,其中21例(20.2%)术后病理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合并癌变(癌变组),其余83例(79.8%)为单纯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非典型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包括年龄、孕产次、体重指数(BMI)、绝经及阴道流血流液情况、合并症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术后病理升级为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结果:(1)所有患者平均年龄为(52.4±9.3)岁,其中40~60岁79例(76%),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0);(2)两组患者孕次、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P=0.239);(3)癌变组BMI(27.4±4.0)kg·m-2,非典型组(26.2±5.0)kg·m-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4);癌变组肥胖(BMI≥28 kg·m-2...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是子宫内膜增殖症的一种分型,是指腺体细胞增生并具有细胞不典型,是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约1/3可发展为癌。其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阻止病变的内膜向癌发展,目前其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现将其具体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60例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静宁县中医院妇产科行全子宫切除术,且术前诊断性刮宫(诊刮)提示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病理类型分为子宫内膜癌组(25例)和子宫内膜增生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合并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0例患者中41.7%合并子宫内膜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提示:年龄≥48岁和诊刮病理为重度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重度AEH)为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P<0.05)。不伴任何危险因素、伴有1个危险因素和伴有2个危险因素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的概率分别为5.0%、46.2%和81.8%,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危险因素数目的增加,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显著升高(P<0.05)。25例合并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均为早期子宫内膜样癌。结论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高龄(≥48岁)、诊刮病理为重度AEH的患者合并风险显著增加,但合并的子宫内膜癌多为分化较好的早期子宫内膜样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complex atypical hyperplasia, CAH)及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1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EC患者及CAH患者共191例,对患者的肿瘤缓解、复发及妊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疗效及相关因素:总体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率为86.1%(161/187例),CAH组的CR率显著高于EC组(92.7%vs. 79.1%,P=0.00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H组的CR率更高(OR=2.786,P=0.035);(2)复发率:总体复发率为19.3%(31/161例),EC组显著高于CAH组(26.4%vs. 13.5%,P=0.039),中位复发时间为22.5(9.0,50.0)个月;(3)复发相关因素:病理类型为EC(χ2=4.880,P=0.027)、未使用二甲双胍(χ2=7.075,P=0.008)、治疗达CR的...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transcervica resection of endometrium,TCRE)联合高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0月28例因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行TCRE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预后及子宫内膜转归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26例患者均一次手术顺利,2例患者因术中怀疑内膜癌变,病理确诊为重度非典型增生后3个月行TCRE,28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月经及贫血均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2.86%。术后1年1例患者因工作调动失访,术后2年1例患者因车祸死亡。术后6月28例患者好转率为100%(28/28);术后1年好转率为85.71%(25/28),复发率为14.29%(3/28),癌变率为0;术后2年好转率为80.76%(21/26),复发率为19.23%(5/26),癌变率为0;术后3年好转率为85%(17/20),复发率为10%(2/20),癌变率为5%(1/20);术后4年好转率为72.22%(13/18),复发率为16.67%(3/18),癌变率为11.11%(2/18)。结论对有随访条件的患者,TCRE术联合孕激素是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非典型增生组)的病理结果、临床特点、B超检查结果、FBG、性激素、血清糖类抗原(CA)125水平及治疗、妊娠结局.设同期就诊的输卵管梗阻不孕症患者23例为对照组.结果 18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为轻度不典型增生5例,中度不典型增生10例(合并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例,子宫内膜息肉3例),重度非典型增生3例.非典型增生组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值、月经紊乱发生率、阴道不规则流血发生率、子宫内膜异常发生率、空腹血糖水平、雌二醇水平均大于/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非典型增生或复杂型非典型增生5例患者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其余13例给予大剂量孕激素治疗病情缓解后行助孕治疗,获得妊娠4例(30.77%).结论 不孕症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多表现为月经混乱、子宫内膜结构异常及部分内分泌指标异常.轻中度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可采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加助孕治疗,而重度患者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王蔼明  尹善德  李敏  冀立娟  陈蕾 《医学争鸣》2009,(16):1498-1500
目的:探讨曼月乐对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子宫内膜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6例患者宫内放置曼月乐后,每3mo左右行一次诊断性刮宫后再放置曼月乐环,然后观察子宫内膜病理学改变.结果:连续3—4次手术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表现逐渐消失.结论:曼月乐环对非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正常生育期妇女月经周期紊乱、闭经、绝经后阴道出血以及需要明确诊断肿瘤或葡萄胎恶变情况,常常需要诊断性刮宫做子宫内膜的病理学诊断,这是妇科疾病主要的检查方法之一,但因其复杂多样性,限于篇幅限制,不可能全部展开讨论,以下就最近5年我院4032例子宫内膜增生、息肉、子宫内膜癌的病理诊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平均生育年龄的推迟,诸多女性在育龄期被诊断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目前临床上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效果值得肯定,但本病完全缓解后仅有约50%的患者成功妊娠并分娩。临床研究发现年龄、肥胖及超重、合并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子宫内膜损伤及受孕方式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本文将总结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上述因素进行探讨并综述,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在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回顾分析1994年6月~2000年8月我院收治的65例子宫内膜复合增生和非典型增生(原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腺囊性增生、腺瘤性增生及非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的新旧分类方法,以探讨子宫内膜增生病理新分类法的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对原以病理旧分类法诊断为腺囊性、腺瘤性及非典型增生的65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全部刮宫及切除子宫的标本,常规送病理检查,病理组织切片均由专人重新阅片、审核.子宫内膜增生按1987年国际妇科病理协会(ISGP)分类法进行分类,结果子宫内膜为复合增生者18例,为非典型增生者47例.平均年龄43岁(25~73岁).其中≤40岁者中,复合增生6例,非典型增生15例;>40岁者中,复合增生12例,非典型增生32例.65例患者中,月经紊乱占60.0%(39/65).病程3个月至10年,平均4.5年.B超检查显示,子宫内膜回声粗糙或呈线条状或局部宫内膜增厚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腔镜、孕激素联合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AEH患者9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联合组48例.对照组给予醋酸甲羟孕酮,观察组先行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再给予醋酸甲羟孕酮.观察两组病理疗效、癌变率、受孕率及复发率.结果 联合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2.92% (35/48)、95.83% (46/48),对照组分别为47.62% (20/42)、71.43% (30/42),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癌变率为2.08%(1/48),对照组癌变率7.14% (3/42),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受孕率为47.92% (23/48),对照组为21.43% (9/42),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治愈35例患者复发2例,对照组治愈20例复发6例,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宫腔镜、孕激素联合治疗AEH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和受孕率,降低复发率,对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l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与女性生殖和代谢相关的常见内分泌障碍性疾病,各种内分泌激素通过子宫内膜受体或(和)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使PCOS患者子宫内膜可能表现为分泌期反应不良、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性增生甚至癌变等。PCOS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机理的研究是国外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分析,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内膜癌的内在联系。方法将2011年3月~2012年9月在我院治疗过的患有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数34例作为组1.同时将患有子宫内膜癌但未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78例作为组2,将仅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44例作为组3。根据临床病理特征和年龄分布从而对三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组1和组3的病理分期相对于组2的病理分期均较低,且患者年龄均趋向于年轻化,三组的年龄分布以及手术病理分期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病例同时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时,病例趋向于年轻化,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较早,细胞分化较高同时肌层浸润浅,病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祝珍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1,21(6):727-727,731
为探讨如何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回顾性分析360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资料,并按新标准重新分类。结果表明,子宫内膜简单型、复杂型、不典型增生过长和内膜腺癌是一连续变化的病理过程,复杂型、不典型增生过长是内膜腺癌的癌前病变。间质成分的变化、腺上皮细胞的乳头状、筛状增生伴异型性、核分裂相增多是判断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和癌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7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7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临床资料。结果:药物治疗3例,1例随诊治疗中,2例诊刮结果为良性病变。手术治疗17例,随诊患者均无复发。外地患者4例未随诊。结论:通过普查筛选,检查出癌前病变及早期内膜癌,使多数患者在早期得到及时诊断、治疗,以预防其向内膜癌过渡。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29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32例宫内膜高分子腺癌进行了Ⅳ型胶原、CEA及乳铁蛋白对比检测。结果显示:非典型增生基底膜Ⅳ型胶原阳性表达为25/29。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1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一复  徐键 《浙江医学》1992,14(6):22-23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是子宫内膜常见的病理改变之一,可由多种原因所致。为探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与临床的关系及其癌变问题,现将我院1986~1990年经病理证实的114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分析如下,以期使妇产科医务人员在日常临床诊治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