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估“改良的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应用氪激光大光斑先于虹膜中外1/3交界处进行360°环形虹膜光凝。再于每象限选取2~3点自环形光凝处向前房角方向进行放射状光凝。用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15例15眼。观察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前房角的情况。结果改良的激光虹膜成形术术前平均眼压(50.6±8.5)mmHg,(1mmHg=0.133kPa)术后0.5h、1h、1.5h平均眼压分别为(24.9±9.2)mmHg、(19.8±10.1)mmHg及(18.4±5.2)mmHg。平均下降51.4%、60.6%及64.6%。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术前为2764±256个/mm2,术后l周为2745±324个/mm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角:术后1天前房角开放范围>1/2周者13眼(86.7%)。结论改良的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效果尚好,可使功能关闭的前房角开放,眼压得到控制;无明显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以下简称慢闭青)患者行氩激光房角成形术(ArgonLaserGonioplasty,ALG),企图拉开粘连以恢复或改善滤帘的解剖位置和引流功能。现将1994年7月至1996年2月两年间所治疗的40例53眼进行初步总结分析,本组...  相似文献   

3.
彭晓琍  赵成 《国际眼科杂志》2009,9(6):1151-1152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998-01/2008-01在我科住院的PACG患者35例35眼,其中急性PACG28例,慢性PACG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成形术,随访6mo。结果:术后平均眼压14.6±2.3mmHg,比术前用药后眼压23.2±3.6mmHg明显降低,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64±0.32mm,增加到术后的3.16±0.5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2眼(91%)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成形术,可有效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房角关闭--闭角型青光眼的新定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He MG  Ge J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2):1061-1064
最近在国际上提出了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新定义和分类系统,强调在青光眼视神经病变方面应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取得相同意义的定义,其中对尚未发生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但有急性发作或者慢性房角-虹膜前粘连的患者,改称为原发性房角关闭,虽然这个新的分类系统后来为美国眼科学会和东南亚青光眼学会采用,但是对于是否在国内采用这个定义和分类系统,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笔者旨在说明提出这个分类系统的背景,讨论新定义的益处和存在问题,以便与广大眼科同道交流。  相似文献   

5.
改良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估改良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氪激光大光斑自虹膜中外1/3交界处开始向前房角方向依次进行放射状光凝,范围为360°周边虹膜.用此方法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1例52眼.观察术后1 d、1周、1个月患者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前房角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改良激光虹膜成形术术前平均眼压为(42.7±8.9)mmHg(1 kPa=7.5 mmHg);术后1 d、1周、1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5.3±8.2)mmHg、(14.4 ±11.1)mmHg、(14.8±13.2)mmHg,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1周、1个月眼压≤21 mmHg者分别为45眼(86.5%)、43眼(82.7%)、41眼(78.8%).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术前为(2 683±248)mm-2,术后1周为(2 651±284)mm-2,术后1个月为(2 625±321)mm-2,术后1周、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1周、1个月前房角累积开放范围>1/2周者分别为46眼(88.5%)、44眼(84.6%)、42眼(80.8%).术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瞳孔变形(1周后减轻,1个月后有9眼未恢复)和虹膜炎症反应(用药3 d后减轻或消失).所有患者均无虹膜脱色素、出血、一过性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使关闭的前房角开放,眼压得到控制,且无明显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晶体摘除前后前房深度和房角的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联合晶体手术的加深前房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5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其中ECCE+1OL十小梁切除32眼,EECE+IOL+虹膜周切14眼,ECCE+1OL8眼.术前常规作A超测前房深度和房角镜检查,术后三月后作同样检查.结果术前平均前房深度2.14±0.23mm,术后平均前房深度4.37±0.67mm.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术后比术前房角开放,也有显著差异,但房角粘连改变不明显.结论提示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白内障手术可以加深前房,对开放房角和治疗有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有一定优点,掌握好指征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治疗术后的房角改变,探讨激光治疗术后房角改变及随访的临床意义.方法62眼(53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小于180°,行激光房角成型术以及激光虹膜切开术,术后用房角镜随访房角变化共22月.结果在随访期内62眼中有2眼(慢闭青)因为房角进行性关闭,眼压不能控制行小梁切除术,有6眼(慢闭青)房角虽然没有发现明显的进行性关闭,但是激光术后房角开放不明显,需局部用药才能使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房角成型和虹膜切开术对急闭青和慢闭青的房角有效开放率行x2检验,结果p=0.0252激光治疗术后两者的房角开放程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激光房角成型术以及激光虹膜切开术对于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机制的多样性,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眼压、房角以及视神经和视野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激光虹膜周切联合房角成形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属于眼外引流术适应症的闭角型青光眼22例30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15例19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11眼,行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联合氩激光房角成形术。治前眼压:30.33±2.50mmHg,C值:0.13±0.01,治后经8—16个月随访,眼压:18.50±3.51mmHg,C值:0.20±0.02,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意义,治前、后视力、视野对比无显著意义。作者认为该技术安全有效,为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何静  谢平  欧阳君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7):1251-1252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合并有白内障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03/2014-03收治的P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83例83眼,术前均无用抗青光眼药物史,查房角后分为两组:A组患者39例39眼,房角关闭<180。;B组患者44例44眼,房角关闭≥180。。观察手术后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及术后的眼压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术后随访1a。结果:两组视力均提高明显,前房深度增加、房角增宽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mo A组眼压低于B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能够显著地增加前房深度,开放房角,有效地降低眼压,提高患者视功能等优势。尤其是房角关闭在180。以内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罗陈川  梅淑平 《眼科新进展》2006,26(10):780-782
目的探讨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在不联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情况下,治疗急性发作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1例患者应用1%毛果芸香碱、0.5%噻吗心安各滴患眼1滴,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后立即行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术前及术后15min、30min、60min用Goldmann眼压计测量眼压。结果患者眼压从虹膜成形术前平均(68.3±7.1)mmHg(1kPa=7.5mmHg)下降至术后15min平均(35.1±6.7)mmHg,术后30min平均(25.0±5.8)mmHg,术后60min平均(18.1±5.1)mmHg。所有患眼角膜水肿全部消退,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急性发作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可替代传统的药物治疗,作为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1.
匡毅  陈熙  李慧丽  万迪玲 《眼科》2005,14(2):114-116
目的 探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联合激光前房角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设计 回顾性、非对照病例研究。研究对象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82例(112只眼)。方法 本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先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1周后行激光前房角成形术。主要指标 术前、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房角、视野、并发症。结果 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激光治疗前眼压为(2 8 89±8 5 6 )mmHg ,治疗后为(19 98±7 37)mmHg(P <0 0 1)。93只眼(83 0 3% )眼压≤2 0 5 5mmHg ,其中2 4只眼需用抗青光眼药物,但点药次数较激光治疗前减少。19只眼(16 96 % )眼压未控制。视力提高32只眼(2 8 5 7% ) ,下降4只眼(3 5 7% ) ,不变76只眼(6 7 86 % )。10 4只眼(92 86 % )房角有不同程度增宽,8只眼(7 14 % )房角变化不明显。房角粘连范围减少90°以上或重新开放者6 6只眼(89 12 % ) ,不变者8只眼(10 81% )。激光治疗前后视野无明显变化。并发症:5只眼(4 4 6 % )瞳孔轻度扩大;13只眼(11 6 % )一过性眼压升高。结论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联合前房角成形术治疗房角粘连范围小于3个象限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创伤小,降眼压效果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2.
廖辉  伍继光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9):1683-1686
目的: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2-03/2015-05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4例152眼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71眼,试验组52例81眼.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术后3、7、30d的眼压,术中前房出血、穿透结膜瓣,术后浅前房发生、虹膜炎症、前房积血、滤道阻塞、角膜水肿以及脉络膜脱离多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平均视力为1.4±0.4,视力提高者42例64眼(79.0%),对照组平均视力0.8±0.3,视力提高者31例47眼(6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7、30d眼压分别为27.3±4.7、20.7±3.8、16.2±4.4mmHg,对照组术后3、7、30d眼压分别为32.6±3.9、26.5±5.1、20.8 ±4.7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前房出血21眼(25.9%)、术中穿透结膜瓣5眼(6.2%),对照组患者术中前房出血37眼(52.1%)、术中穿透结膜瓣16眼(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Ⅰ级浅前房14眼(17.3%)、Ⅱ级浅前房11眼(13.6%)、Ⅲ级浅前房2眼(2.5%),对照组Ⅰ级、Ⅱ级、Ⅲ级患者分别为34眼(47.9%)、18眼(25.4%)、19眼(2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虹膜炎症9眼(11.1%)、前房积血10眼(12.3%)、滤道阻塞6眼(7.4%)、角膜水肿8眼(9.9%)、脉络膜脱离2眼(2.5%),对照组术后虹膜炎症21眼(29.6%)、前房积血20眼(28.2%)、滤道阻塞15眼(21.1%)、角膜水肿18眼(25.4%)、脉络膜脱离9眼(1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对于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在治疗初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初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7例70眼,诊断后立即行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同时或待角膜透明后行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观察激光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及超声生物显微镜监测下的房角开放度数变化.结果 视力术后24 h 92.85%的患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眼压术前32~80 mmHg(1 kPa=7.5 mmHg),平均(42.5±18.5) mmHg,术后1 h平均眼压(27.5±9.5) mmHg,术后4 h平均眼压(20.2±6.7) mmHg;中央前房深度术前平均(1.69±0.34) mm,术后平均(2.13±0.20) mm;房角开放情况术前均1/2以上关闭,术后92.85%患眼(65/70)房角不同程度改善,以下方和颞侧增宽明显;平均房角开放度数术前平均2.15°±0.17°,术后6.23°±0.26°.激光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及术后超声生物显微镜下的房角开放度数、前房深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快速降眼压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5-08/2017-10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2例82眼,随机分为单纯激光组(33例,采用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和联合激光组(49例,采用532半导体激光联合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眼压、激光能量、虹膜出血情况。

结果:单纯激光组患者术后眼压升高较联合激光组明显,术后1h,1d,1wk两组患者眼压差异明显(均P<0.01); 术后1mo两组患者眼压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单纯激光组患者术中1次透切成功率明显低于联合激光组(73% vs 100%,P<0.05),且术中使用Nd:YAG激光总能量明显高于联合激光组(40.16±13.43mJ vs 23.23±6.70mJ,P<0.05)。两组患者术中虹膜出血率无明显差异(33% vs 26%, P>0.05)。

结论:532半导体激光联合Nd:YAG激光行周边虹膜切除术1次透切率高,尤其对于无虹膜隐窝的患者,可明显降低激光操作难度,减少激光能量,减轻前房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我国传统治疗方案与美国眼科学会推荐首选治疗方案两种治疗模式对治疗结局的影响。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邯郸市眼科医院连续诊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AACG)148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CACG)245眼。方法 利用以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作为首选治疗后1~18个月的随访数据,分析激光治疗后眼压控制的情况。分析比较我国传统治疗方案即以房角周边前粘连(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e,PAS)>6个钟点作为小梁切除术的指征可能存在的过度治疗(即激光治疗后眼压可以控制)和治疗不足(即激光治疗后眼压不能控制,需进一步用药或手术治疗)的比例。主要指标 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的比例。 结果 按照我国传统治疗方案中PACG的处理原则,45只AACG眼将行小梁切除术,而其中46.7%(21/45)的患眼行激光治疗眼压即可控制;CACG中将有89只眼需行小梁切除术,其中约49.4%(44/89)的患眼可仅行LPI。采用激光治疗模式,AACG中激光治疗后眼压不能控制的病例将从传统治疗模式的10.8%(16/148)上升为29.7% (44/148),CACG激光治疗后眼压不能控制的将从18.4%(45/245)上升为42.4% (104/245)。结论 按照我国传统滤过手术治疗原则治疗PACG存在严重的过度治疗。如果完全以LPI作为首选治疗,将导致治疗不足或失败的比例明显增加,约为我国传统滤过手术治疗模式的2~3倍。因此,结合房角粘连程度和视神经损害的有无确定PACG的滤过手术指征,可避免或减少过度治疗与治疗不足。(眼科,2017,26: 15-2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可疑性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 suspect,PACS)、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PAC)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解剖结构的异同。方法:采用国际区域性流行病学眼科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Geograph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Ophthalmology,ISGEO)的分类系统,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47例47眼)、PACS组(157例157眼),PAC组(96例96眼)及PACG组(86例86眼)。应用NIDEK Echoscan US-1800型A型超声测量系统对被测者眼部解剖结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晶状体相对位置)进行测量,各项均值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正常人、PACS和PAC与PACG的年龄、晶状体厚度依次增高(P<0.05),前房深度、晶状体相对位置依次递减(P<0.05);与正常人相比,PACS和PAC与PACG除眼轴外其余的参数都有差异(P<0.05);与PACG相比,正常人、PACS和PAC的解剖结构参数都存在差异(P<0.05);但PAC与PACG两组相比,除前房深度、晶状体相对位置外,其余的各项解剖参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正常人、PACS、PAC到PACG的前房深度变浅、眼轴变短、晶状体相对位置靠前。前房深度、晶状体相对位置对PACG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导致失明的常见原因,房角关闭是PACG的一个基本病理过程。随着眼科设备的发展,对PACG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除了传统的瞳孔阻滞、高褶虹膜机制,研究发现其发病原因不仅与异常眼球解剖结构相关,还与眼部动态变化因素、遗传因素和心理生理应激因素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本文结合文献报道对PACG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作用,为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伴有白内障的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原发性房角关闭(PAC)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特点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2-01/12诊断为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PACS和PAC及PACG患者共86例86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mo,术前术后记录视力、眼压、房角、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BM)、视野及降眼压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术中发现19眼(22%)晶状体悬韧带不同程度松弛。84眼(98%)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视力<0.1者7眼(8%),0.1~0.5者32眼(37%),0.6~1.0者47眼(55%)。83眼(97%)随访期结束时不用药情况下眼压均在10~15mmHg之间。术后前房均加深,房角不同程度开放。结论: 悬韧带松弛在PACS,PAC,PACG中较为常见。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可有助于控制PAC及PACG患者的眼压,不同程度开放PAC及PACG房角、加深前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联合激光手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PACG)的治疗和预防价值。方法对75例102眼PACG(治疗组)以及50例100眼PACG的高危人群(干预组),行联合激光手术治疗,包括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aserperipheraliridectomy,LPI)或联合Argon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Argonlaserperipheraliridoplasty,ALPI)。术后随访(2~4)年。结果治疗组和干预组成功率均100%。202眼最终眼压21mmHg以下。所有患者周切孔通畅、前房角不同程度开放和增宽。最终的暗室加俯卧试验均阴性。治疗前后视力、视野、眼底C/D值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无PACG急性发作。干预组无PACG发生。除有轻微前葡萄膜炎和短暂眼压升高反应外无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联合激光手术安全有效,是治疗PACG的较好方法之一,并能有效地预防一定高危人群PACG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