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MinimalInvasive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MICABG)目前已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的一种趋势,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等特点,现已应用于临床.1999年6~11月,我院共完成1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OPCAB),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春宇  栗春 《吉林医学》2007,28(1):80-80,82
目的:总结6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06年11月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60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全组男52例,女8例,平均年龄(52.31±8.12)岁;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23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1例,合并高血压29例,糖尿病18例,左室室壁瘤3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0.52±0.17)。6例行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其中2例同时行左室室壁瘤切除术。9例行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5例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其中2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急诊手术3例。结果:全组共行左乳内动脉桥吻合59支,桡动脉桥4支,大隐静脉桥94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6例。住院死亡3例,57例10~18d痊愈出院。结论:OPCAB与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体外循环准备是OPCAB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IABP对于衰竭的心脏是一种强有力的辅助措施,疗效优于目前应用的任何药物。  相似文献   

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秀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1889-1890
<正>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改善心肌供血的一种有效方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外科医生在跳动的,无体外循环支持的心脏上实施手术[1]。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与传统的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OPCAB具有对病人的生理干扰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的特点。但此类患者大多年龄大、病程长、病情重、心功能储备差,术后血流动力学波动大,对术后护理提出更高要求。我院2005年2月至2006年11月开展OPCAB21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自2004年3月~2006年8月,22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采用前胸正中切口,应用CTS、OCTOPUS血管固定器,搭桥1~5(平均3)根.结果 无手术死亡,无1例中转体外循环,ICU时间(1.2±0.3)d,术后(12.8±4.5)d出院.术后随访6~29个月,平均(20±7)个月,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活动量增加.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经济、有效,适用于体外循环高危患者,并可应用于多支血管病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自2004年3月~2006年8月,22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采用前胸正中切口,应用CTS、OCTOPUS血管固定器,搭桥1~5(平均3)根.结果 无手术死亡,无1例中转体外循环,ICU时间(1.2±0.3)d,术后(12.8±4.5)d出院.术后随访6~29个月,平均(20±7)个月,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活动量增加.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经济、有效,适用于体外循环高危患者,并可应用于多支血管病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技术是现代心脏外科得以发展的基础。Buffolo等成功地开展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 pump coronary bypass grafting,OPCAB)避免了体外循环本身对心脏和机体的损害。但这一术式仍然离不开体外循环,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体外循环准备。现将我院自1999年10月至2001年1月间准备实施的OPCAB手术210例的体外循环准备情况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体外和非体外循环对冠状动脉搭桥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海峰 《中原医刊》2006,33(17):1-2
目的对比分析99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和87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的疗效。方法对18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CABG死亡1例,OPCAB组无手术死亡;OPCAB组在ICU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优于CCABG组;但两组在死亡率、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肺部感染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PCAB和CCABG均安全可行,疗效确实;OPCAB与CCABG相比,在术后恢复上有一定优势,但还不能取代CCABG。  相似文献   

8.
邵芳  孙祥军 《医学争鸣》2003,24(14):1310-1310
引言心房颤动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原因不明,多考虑与体外循环有关。我们把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与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后房颤的发生率做对比,探讨体外循环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房颤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后的监测与护理.方法 对288例入住ICU的60岁以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进行监测与护理.结果 经过有效的术后监测与护理,288例患者中3例死于呼吸衰竭,6例死于顽固性心律失常,3例出现精神症状,其余患者病情稳定均转入普通病房.结论 对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施行有效的术后监测与护理,提高OPCAB患者的护理水平,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 方法 18例冠心病患者中16例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17例心绞痛(CCS)Ⅲ~Ⅳ级.15例为常规体外循环下CABG ,1例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CABG,2例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15例采用左乳内动脉(LIMA)与左前降支(LAD)搭桥,余均为大隐静脉桥.同期行二尖瓣置换(MVR)2例,主动脉瓣置换(AVR)1例.人均搭桥3.45支. 结果 18例CABG 临床效果满意,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出血,低血压时间较长,出现脑功能不全.1例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经气管造口、机械通气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 结论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OPCAB 创伤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心脏外科向微创方向发展最为重要的改进措施是减少或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体外循环损伤,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在这方面获得成功。我院2001年3月~2002年5月完成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麻醉126例,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Bypass,OPCAB),由于避免了体外循环本身对机体各重要脏器的损伤,尤其适应于存在体外循环高危因素和重症冠心病患者。1999年3月-2000年11月,作者在139例(河南省胸科医院52例,外院87例)OPCAB中遇到的18例(13%)患者  相似文献   

1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由于避免了体外循环本身对机体各重要脏器的损伤,尤其适应于存在体外循环高危因素和重症冠心病患者.1999年3月~2000年11月,作者在139例(河南省胸科医院52例,外院87例)OPCAB中遇到的18例(13%)患者出现术中意外,现将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探讨如下,为今后更好地开展OPCAB,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在CCU中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莉  曾知恒 《广西医学》2008,30(2):239-240
2003年6月至2005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CCU病房共收治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后的病人55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 对30例多支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手术配合.结果 心理护理到位,手术物品准备齐全,手术过程顺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成功率100%.结论 对OPCAB术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整体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手术配合质量,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术后护理特点及措施.分析208例OPCABG患者术后在血流动力学监测、循环与呼吸系统监护、电解质、血糖、泌尿系统等方面的护理情况.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7-10个月,心绞痛显著改善、心功能恢复良好.术后严密监测及高质量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 (Minimal Invasive Coronary ArteryBypass Grafting,MICABG)目前已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的一种趋势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等特点 ,现已应用于临床。1999年 6~ 11月 ,我院共完成 1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13例 ,女 3例 ;年龄 37~ 74岁 ,平均 6 0 .5岁 ;体重 6 3~ 85 kg,平均 72 .6 kg。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2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12例 …  相似文献   

18.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近年来随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手术方式,它较之以往心脏停跳下冠脉搭桥术(CABG)有着对全身影响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并能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等优点,并因其治疗效果确定,愈来愈受到重视,其临床应用亦逐渐广泛。我院自2000年2月-2002年12月,施行了158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内科治疗仍反复心绞痛发作或不适于PTCA等治疗的冠心病人64例.55例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9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选用的血管桥包括大隐静脉、乳内动脉和桡动脉.共搭175根桥,平均每例2.7支桥.5例同时进行室壁瘤切除或成形术.结果:治愈59例,死亡5例.59例长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对有冠脉搭桥指征的病人行搭桥手术,疗效安全可靠,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在老年人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89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施行了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与同期80例行体外循环下的冠脉搭桥术(CPB)老年患者进行术前术后一般状况的对比.结果 OPCAB组平均年龄、术前肌酐高于正常的比例、术前有脑梗死史的比例显著高于CPB组.OPCAB组患者手术死亡率显著低于CPB组(1.12%VS5.00%),术后房颤发生率也显著低于CPB组(5.61%VS11.2%).结论 OPCAB在老年患者中应用,尤其对于术前有肾功能异常、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严重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能够获得更多的手术治疗机会和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