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现察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后无干预下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演变.方法 SPF级雌性SD大鼠34只(34眼)行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不进行任何治疗,分别于术后第4天、第7天、第15天和第30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利用公式C/12×3.14×[r2-(r-I)2]计算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并比较不同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占全角膜面积的百分比.结果 移植后的32眼(剔除1只死亡鼠及1只丢失鼠)中出现新生血管29眼,占90.6%.新生血管最初环角膜缘呈毛刷状生长,后向角膜中央蔓延.高峰时期交叉密布成网状,以后逐渐萎缩.角膜移植后第4天、第7天、第15天和第30天角膜新生血管平均面积分别为(11.83±3.35)mm2、(18.52±3.95)mm2、(14.38±4.28)mm2和(6.00±1.84)mm2,总体平均面积为(12.68mm±1.87)mm2;新生血管面积占角膜面积百分比值均数分别为(30.76±8.72)%、(65.25±12.78)%、(59.35±14.48)%和(36.15±10.90)%,总体为(48.67±6.38)%.结论 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后无干预下角膜新生血管发生率极高,且新生血管来源于结膜角膜缘的毛细血管丛.术后血管新生立即开始,因此应尽早开始抗炎治疗,防止新生血管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或高压氧治疗对碱烧伤角膜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21只兔(42只眼)被建立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羊膜移植组、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兔(14只眼)。羊膜移植组、高压氧治疗组分别行羊膜移植和高压氧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查VEGF蛋白的表达,宏观测量新生血管长度及生长速度,显微镜下微血管计数方法研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及抑制情况。结果 羊膜移植组和高压氧治疗组VEGF蛋白表达下降,新生血管生长速度变慢,微血管数量减少,3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VEGF主要表达在角膜受损区的感染细胞胞浆内,其出现时间和位置与角膜新生血管一致。结论 VEGF是一种重要的角膜内新生血管形成因子,其变化与角膜新生血管平行;羊膜移植或高压氧治疗可抑制碱烧伤角膜VEGF的表达及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扇形角膜缘移植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扇形角膜缘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1例 (61眼 )患者分为两组 ,一组 3 0例 (3 0眼 )进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 (PKP)术 ,另一组 3 1例 (3 1眼 )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扇形角膜缘移植 (PKP +LKP)术 ,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PKP组中有 12例的植片发生了免疫排斥反应 ,其中 2例 (2眼 )因植片血管化而导致植片浑浊。PKP+FLT组穿透植片 4例发生排斥反应。两组进行 χ2 检验 ,P <0 0 5。结论 对于合并有局部新生血管的角膜白斑患者 ,PKP+FLT术较传统的PKP术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角膜移植治疗眼化学烧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阻止角膜新生血管,改善角膜移植片的预后,用同种异体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角膜移植术,对陈旧性眼化学烧伤53例(53眼),作干燥全角膜板层移植组(21眼),和穿透性角膜移植组(10眼)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以及对照组——单纯作全角膜板层移植组(22眼)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联合干燥全角膜板层移植者中,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4~14天,平均7.4天。4眼发生排斥反应。15眼角膜上皮一直较稳定。植片保持透明者15眼71.4%。穿透性角膜移植组上皮愈合时间为3~5天,平均4天,9眼角膜上皮保持稳定。两组均有70%的病例较有效地阻止角膜新生血管与假性胬肉的发生。对照组愈合时间为7~20天,平均13.7天。22例中9只眼(40.9%)发生上皮早期剥脱或持续上皮缺损。结论:对严重的眼部化学伤施行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角膜移植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16例(16眼)真菌性角膜溃疡、4例(4眼)角膜皮样瘤、3例(3眼)圆锥角膜患者行板层角膜移植术.结果 除2例(2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术后复发改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外,其余21例(21眼)手术均获成功.随访2个月~7a,21例植片均存活,角膜透明.14例(14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矫正视力0.1~0.6;4例(4眼)角膜皮样瘤患者中2例层间出现少量新生血管,经抗排斥反应治疗后痊愈,无一例肿瘤复发;3例(3眼)圆锥角膜患者矫正视力0.3~0.5,未出现排斥反应,无复发.结论 板层角膜移植术是治疗多种角膜病变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羊膜匀浆提取液对大鼠碱烧伤后抑制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以及对角膜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羊膜匀浆提取液(amnioticmembrane,AM)临床应用的合理浓度。方法: SD大鼠40只40眼,通过1mol/L的NaOH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对照组(A组)行PBS液点眼4次/d,其余三组(B、C、D组)分别行240,400,560μg/mL的AM点眼。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记录并比较四组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察损伤后角膜的超微结构。结果: 损伤后的各个时间点,C组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与A、B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随着羊膜匀浆提取液浓度的增加,其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增强。但是C、D两组之间的CNV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羊膜匀浆提取液治疗组的多形核细胞浸润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羊膜匀浆提取液对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当浓度达到400μg/mL,其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趋于稳定。这可能部分与羊膜匀浆提取液抑制碱烧伤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眼烧伤后角膜血管翳的途径.方法 分别采用自体或异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新鲜板层角膜移植治疗43例烧伤后角膜血管翳.结果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24例,视力增进22眼,23眼新生血管消退.异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19例,全部病例新生血管未见消退,视力增进不明显.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为烧伤患者提供上皮再生来源,有效的阻止新生血管侵入角膜.  相似文献   

8.
TGF-β1对大鼠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和IL-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洋  周善璧 《国际眼科杂志》2007,7(6):1577-1580
目的:探讨IL-2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过程中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IL-2表达的影响及TGF-β1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分为实验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使用TGF-β1眼液),实验对照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使用氯霉素眼液)及空白对照组(自体角膜移植,使用氯霉素眼液)3组,分不同时间点用RT-PCR法检测角膜植片中IL-2 mRNA的含量变化,并进行显微镜观察,根据角膜移植植片水肿,混浊,新生血管3项指标进行排斥指数评分(RI)。结果:实验组大鼠植片存活时间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延长(19.3±1.4dvs13.7±2.6d,P<0.01);实验组各个时间点IL-2 mRNA的含量较实验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TGF-β1对大鼠穿透性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下调植片中I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雷帕霉素对角膜移植术后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莹  黄一飞  皮裕琍 《眼科新进展》2008,28(1):26-28,32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对大鼠角膜移植术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及其与抗排斥作用的关系.方法 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角膜移植实验模型.将34只Wistar鼠(34眼)随机分2组,每组17只.治疗组术后给予RAPA (3 mg·kg-1·d-1),对照组给予等量不含药物的空白液,连续用药12 d.术后判断植片排斥情况,比较2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和新生血管评分.术后14 d,进行组织学检查,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角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 治疗组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明显延迟,对照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1.0±1.5)d,治疗组为(36.1±14.9)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检查证实,术后14 d,治疗组角膜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治疗组VEGF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RAPA治疗能够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术后VEGF的表达,该效应参与了RAPA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和新生血管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高危角膜病变行大植片角膜移植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危角膜移植病例在行大直径角膜移植手术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高危角膜移植病例19例(19眼)采用>9mm的大直径角膜植片的角膜穿透性移植术治疗角膜病1 9例(19眼),并与非高危角膜移植组25例(25眼)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比较,裸眼视力≥0.5者大植片组有11眼(占57.9%),小植片组有10眼(占40.0%)可以看出大植片组视力恢复优于小植片组角膜移植病例(P<0.05).在手术后12个月时大植片组较小植片组角膜散光的发生比较低(P<0.05).本文观察结果大角膜植片排斥反应的治疗并不因植片大而更困难.结论治疗角膜病变范围较大的高危角膜病患者,采用>9mm直径的角膜植片行角膜移植的手术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Bevacizumab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效果。 方法: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对20只wistar大鼠40眼随机平均分4组。角膜碱烧伤后分别给予结膜下注射药物溶剂和不同剂量Bevacizumab。比较并计算角膜新生血管生长面积。16d后角膜标本行HE检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的表达。 结果:各用药组与对照组新生血管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间新生血管面积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发现各药物治疗组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均明显轻于对照组。新生血管对照组VEGF染色明显增强,药物注射组表达明显减弱。 结论:结膜下注射一定浓度的Bevacizumab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形成的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后无干预下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演变。方法:SPF级雌性SD大鼠34眼行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4,7,15和30d在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通过公式C/12×3.14×[r2-(r-I)2]计算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结果:在移植的34眼中出现新生血管的29眼(85%)。新生血管最初环角膜缘呈毛刷状生长,后向角膜中央蔓延,为扭曲粗大的血管,末端呈树枝状分支。高峰时期交叉密布成网状,以后逐渐萎缩。角膜移植后4,7,15和30d角膜新生血管平均面积分别为11.8±3.5mm2,18.5±4.0mm2,14.4±4.3mm2和6.0±1.8mm2,总体平均面积为12.7±1.9mm2;新生血管面积占角膜面积百分比值分别为30.8%±8.7%,65.3%±12.8%, 59.4%±14.5%和36.2%±10.9%,总体为48.7%±6.4%。结论: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血管在第4d时出现,7d时面积达最大值;以后逐渐下降,30d时约降至7d时面积的1/2。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干扰素对角膜新生血管是否具有抑制作用 ,为临床治疗角膜新生血管提供依据。方法 :2 5只大耳白兔皆以双眼碱烧伤制备角膜新生血管模型 ,随机分成实验和对照二组 :实验组分成A、B、C三组 ,B、C组给予不同深度α IFN隔日结膜下注射 ,A组给予α IFN点眼。碱烧伤后第 14天各组免以墨汁灌注法显示角膜新生务管 ,进行血管图像分析 ,统计学处理 ,扫描电镜下比较两组间新生血管形态差异。结果 :结膜下注射α IFN实验和对照血管图像分析 ,统计学处理后F >F0 .0 1,P <0 . 0 1;结膜下注射α IFN使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受到抑制破坏。结论 :结膜下注射α IFN具有抑制角膜新生血管作用 ,且剂量大者抑制作用显著。但α IFN局部点眼对角膜新生血管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羊膜移植抑制兔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比较采用保存羊膜和新鲜羊膜移植抑制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增殖的效果 ;探讨应用保存人羊膜移植防治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手术时机。方法 制备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增殖的动物模型 ;2 2只家兔 ( 2 2眼 )随机分为4组 :A组 ( 4眼 )作为对照组 ;B组 ( 6眼 )在碱烧伤的急性期行新鲜羊膜移植 ;C组 ( 6眼 )在急性期行保存人羊膜移植 ;D组 ( 6眼 )在瘢痕期行保存人羊膜移植。应用计算机彩色图像处理系统测定角膜新生血管面积。结果  3个移植组和对照组比较 ,角膜新生血管面积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C组的新生血管面积明显少于D组 (P <0 0 1)。结论 保存羊膜和新鲜羊膜移植均能有效地抑制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增殖 ,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在角膜碱烧伤的急性期施行羊膜移植防治新生血管增殖的效果要优于在瘢痕期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角膜缘血管网切断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沙眼、热烧伤、感染、外伤等原因所致的角膜新生血管35例(36只眼)行角膜缘血管网切断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合并角膜溃疡6只眼,合并角膜白斑3只眼;新生血管累及角膜中央区有6只眼,旁中央区8只眼,周边区12只眼,角膜缘区10只眼。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眼部自觉症状、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原有新生血管数量减少,角膜水肿混浊程度减轻,炎症反应得到控制,角膜透明性有所提高。术后6个月,新生血管完全消失15只眼(41.6%);复发5只眼(13.8%)。结论角膜缘血管网切断联合丝裂霉素治疗治疗角膜新生血管有效,无明显副作用,能减轻急性期的炎症反应,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带环形板层巩膜瓣全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严重眼部化学伤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对148例(148眼)行角膜移植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42例(42眼)行带环形板层巩膜瓣全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的严重眼部化学伤(Ⅰ组),与同期13例(13眼)行全角膜移植术(Ⅱ组)和93例(93眼)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Ⅲ组)的患者进行对照,比较手术后角膜的透明度、新生血管出现的时间、排斥率及排斥反应出现的时间。结果:带环行板层巩膜瓣全板层角膜移植组与全角膜移植组比较,角膜植片新生血管出现的时间及排斥反应出现的时间均延迟,排斥率下降。透明率明显提高。而较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组半年后的排斥率明显增加,透明率明显下降,结论:带环形板层巩膜瓣全板层角膜移植术是严重眼部化学伤后重建眼前节的有效方法。其免疫学机制复杂。术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淋巴管与新生血管间关联。方法:人角膜取自行二次角膜移植的19名患者。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5-nase-Alkaline phosphatase,5-NA-ALP)双重酶组织化学染色及淋巴内皮细胞受体(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receptor,LYVE-1)、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decule-1,PECAM-1)双重免疫组化法标记角膜中的新生血管和淋巴管,并进行淋巴管计数(lymphatic vessels counting,LVC)和血管计数(blood vessels counting,BVC),比较BVC与LVC之间的关联。结果:角膜中存在角膜新生血管12例(63%),存在角膜新生淋巴管5例(26%)。角膜新生淋巴管仅出现在血管化角膜中。角膜移植后BVC与LVC间呈显著性正相关(r=0.725;P<0.01)。结论:人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淋巴管与新生血管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Avastin)滴眼液对兔眼碱烧伤或缝线诱导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54只家兔分别以碱烧伤法(27只)和缝线法(27只)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再分为3组:Avastin眼液组、复方硫酸新霉素眼液组和生理盐水组.各组均于诱导后第7天给予相应药物滴眼,4次·d-1,共14 d.造模后第7天、第21天、第28天、第56天计算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角膜组织中VEGF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房水内VEGF蛋白表达.结果 碱烧伤后第21天、第28天、第56天Avastin眼液组和复方硫酸新霉素眼液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明显较生理盐水组短而稀疏,其中3个不同时间点Avastin眼液组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26.16±7.02)mm2、(29.71±10.43)mm2、(26.10±10.72)mm2,均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缝线后第21天、第28天、第56天时Avastin眼液组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18.26±3.88)mm2、(37.24±3.16)mm2、(40.16±3.38)mm2,均明显小于复方硫酸新霉素眼液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碱烧伤或缝线诱导后第21天,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vastin眼液组角膜上皮层VEGF蛋白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均减弱,基质层新生血管较少;RT-PCR显示造模后第21天和第28天时,Avastin眼液组兔角膜组织内VEGF 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而造模后第56天时,Avastin眼液组和复方硫酸新霉素眼液组VEGF mRNA的表达均较生理盐水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结果显示Avastin眼液组在碱烧伤和缝线诱导后第21天,房水VEGF蛋白含量分别为(81.0±8.7)ng·L-1、(110.0±9.0)ng·L-1,均明显低于复方硫酸新霉素眼液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Avastin滴眼液能有效地抑制兔眼碱烧伤后和缝线后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但在停药后1周缝线诱导的角膜新生血管较用药前明显增加,提示不同刺激因素引起的角膜新生血管用药时间应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评价不同术式角膜移植治疗中、重度眼化学烧伤并发症和后遗症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1993年2月至2005年2月手术治疗的中、重度化学眼烧伤27例34眼,分别行全角膜板层移植术11眼,带巩膜环全角膜板层移植术4眼及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9眼。随访6~24个月。术后观察角膜植片愈合情况、排斥反应的发生、角膜植片透明度、新生血管、视力及术后并发症,并对出现情况给予相应处理。结果术后视力提高者25眼(73.5%),视力不变者9眼(26.5%)。9眼植片透明,24眼半透明,1眼混浊。术后并发症有排斥反应15眼(44.1%),继发性青光眼3眼(8.8%),角膜新生血管34眼(100%),假性胬肉复发12眼(35.3%),感染1眼,层间积血3眼。结论角膜移植术是治疗中、重度眼化学烧伤并发症的有效方法。针对不同眼部病变选用不同术式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前或术中眼部基本条件的改善对角膜移植术的成功至关重要。带巩膜环全角膜板层移植术对于伴有假性胬肉,且不伴有角膜穿孔的中、重度眼化学烧伤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优于全角膜板层移植术。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对于单纯性角膜白斑、角膜穿孔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