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湿热敷对PICC置管患者发生静脉炎的预防。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收治入院的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湿热敷,在确定置管后24 h后无渗血、红肿后,于穿刺点上方近心端2~20 cm处给予50~60℃湿毛巾绕手臂环热敷,通过替换毛巾保持湿敷温度,每次20 min,每日2次,共1周。通过手触和外观确定穿刺静脉走形方向是否存在红、肿、条索结节判断静脉炎发生。观察2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次数和发生比例。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为(2%比10%,P〈0.0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给予湿热敷护理,能够减少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患者依从性,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湿热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目的观察湿热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98例行PICC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仅实验组接受湿热敷,置管后12h开始,2次/d,20min/次,连续3d,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比例。结果实验组发生比例为4.17%,对照组发生比例为1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湿热敷能有效预防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3.
湿热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观察湿热敷预防H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98例行HCC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仅实验组接受湿热敷,置管后12h开始,2次/d,20min/次,连续3d,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比例。结果实验组发生比例为4.17%,对照组发生比例为1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湿热敷能有效预防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4.
热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以其明显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它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与颈内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比较,PICC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在直视血管下穿刺,避免了盲穿引起的血胸、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药物由上腔静脉直接进入心脏,降低了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避免了化疗药物局部渗漏引起的严重后果。PICC留置时间长,对生活基本无影响,符合肿瘤患者长期治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热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以其明显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它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1].与颈内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比较,PICC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在直视血管下穿刺,避免了盲穿引起的血胸、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张晓磊  王娴 《护理研究》2012,26(28):2659-2660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 PICC)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常规留置时间为1年,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静脉损伤,减少化疗药物或其他刺激性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或因药物渗漏导致的局部组织坏死,同时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已发展成为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  相似文献   

7.
张晓磊  王娴 《山西护理杂志》2012,(10):2659-2660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常规留置时间为1年,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静脉损伤,减少化疗药物或其他刺激性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或因药物渗漏导致的局部组织坏死,同时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已发展成为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但因其为侵人性穿刺手术,术中导管鞘易损伤血管内膜,术后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用与湿热敷法两种干预措施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首次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396例,分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用组196例和湿热敷组200例,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以及静脉炎的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用与湿热敷法均可用于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炎,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经济状况及舒适需求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如何湿热敷才能更有效治疗PICC机械性静脉炎.方法 将PICC机械性静脉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取湿敷时间:湿热敷从早上8时至晚上睡前;对照组采取湿热敷时间:上午8时至于12时,下午3时至6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PICC患者出现Ⅰ、Ⅱ期机械性静脉炎时,采取观察组湿热敷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湿热敷配合赛肤润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预防及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PICC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PICC术后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组在PICC术后24 h给予湿热敷及配合赛肤润涂抹,并辅以按摩,观察1周,记录静脉炎发生的情况;对于发生静脉炎的患者两组病例采用湿热敷及配合赛肤润涂抹,并辅以按摩.结果 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1.9%,实验组为6.6%,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例的治疗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因静脉炎而拔管.结论 湿热敷配合赛肤润涂搽局部是预防及治疗癌症化疗病人PICC术后静脉炎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韬  冯莉霞 《天津护理》2015,(2):158-159
目的:探讨延胡索合剂湿敷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PICC置管患者160例,分成两组,观察组80例置管后应用延胡索合剂湿敷穿刺点上方2~3cm,每天5 h,连用3天;对照组80例置管后应用喜辽妥软膏外涂,操作步骤、用药时间、位置均与观察组相同。观察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胡索合剂湿敷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效果优于喜辽妥,且操作简单,便于观察,是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使用水胶体敷料联合生理剂量地塞米松预防传统PICC置管后出现的机械性静脉炎,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38例行PICC置管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使用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置管后在穿刺点上方8-10 cm处粘贴水胶体敷料;B组仅使用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C组仅于穿刺点上方8-10 cm处粘贴水胶体敷料。比较3组静脉炎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其他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3组机械性静脉炎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Ⅲ、Ⅳ级静脉炎总发生率少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两组局部湿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联合生理剂量地塞米松对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尤其对Ⅲ、Ⅳ级静脉炎有预防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C1组、C2组、T组),C1(对照1)组为常规组,C2(对照2)组为喜疗妥组,T(治疗)组为穴位电刺激组。结果:治疗组与两组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0%、38.09%、8.69%,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ICC置管早期,预防性使用穴位电刺激疗法,可明显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水胶体敷料配合红豆热敷袋预防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5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取水胶体敷料进行干预,观察组采取水胶体敷料配合红豆热敷袋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的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Z=-3.115,P=0.002)。 结论 水胶体敷料配合红豆热敷袋对预防机械性静脉炎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护理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鱼石脂膏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7例PICC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实验组采用鱼石脂膏外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观察疗效.结果 实验组在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鱼石脂膏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显著,且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方丹红酊湿热敷预防输液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输注各类脱水消肿用药的2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80例。 A组采用复方丹红酊湿热敷;B组采用喜疗妥湿热敷;C组采用33%硫酸镁湿热敷,均在穿刺点上方2~3 cm近心端处湿敷,药物滴毕后30 min取下。比较3组患者局部血管疼痛程度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A组输液时局部不痛70例,轻度疼痛6例,中度疼痛与剧痛4例,B组分别为42,20,18例,C组分别为40,22,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c =29.857,P<0.01)。 A组发生静脉炎0级76例,Ⅰ级3例,Ⅱ、Ⅲ级1例;B组分别为67,10,3例;C组分别为65,1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 =7.383,P<0.05)。结论复方丹红酊湿热敷能有效减轻穿刺侧肢体疼痛,保持输液通畅,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避免重度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湿热敷联合喜疗妥软膏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48例接受化疗的患者,采取干预前后对照法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经外周静脉直接输注化疗药物,实验组经外周静脉直接输注化疗药物后采取湿热敷联合喜疗妥软膏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81.25%,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12.5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湿热敷联合喜疗妥可预防化疗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早期实施护理干预降低静脉炎发生的效果。方法将50例PICC置管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PICC置管后予常规护理外增加喜辽妥外涂及湿热敷,对照组在PiCC置管后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儿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比例。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例,对照组患儿发生机械性静脉炎6例(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置管早期给予喜辽妥外涂联合湿热敷能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儿痛苦,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使用电热垫热疗预防静脉炎发生的作用。方法将100例HCC置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PICC置管后于输液过程中使用电热垫热疗的50例患者为实验组;PICC置管后未使用电热垫热疗,仅进行常规观察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χ^2检验。结果窘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PICC置管后使用电热垫热疗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应用PICC导管化疗预防静脉炎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79例PICC置管患者分为实验组(n=48)和对照组(n=3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注重进针角度、置管后1h行握拳松拳动作、督促患者依从性。结果:实验组发生静脉炎率为2.1%,对照组静脉炎率为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置管前认真评估进针角度和置管后进行正确的导管维护能降低感染率,PICC导管所致的静脉炎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