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邓伟  向清  李宝 《广西医学》2013,(11):1442-1446
目的:研究中药三七抑制二乙基亚硝胺( DEN )诱发大鼠肝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82只Wistar雄性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组、模型组,每组18只;空白组10只,以100 ppm DEN饮水法诱发大鼠肝癌模型。中药组用三七水煎剂灌胃,西药组静脉注射贝伐单抗,联合组给予三七灌胃、贝伐单抗静脉注射,模型组和空白组均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12周末和18周末分批处死大鼠,分析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组、模型组和空白组大鼠肝标本,检测大鼠肝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生成素-2受体(Tie-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及肝癌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12周末及18周末时Ang-1 mRNA在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组较模型组肝癌组织中表达均上调,而Ang-2、Tie-2、HIF-1α及VEGF mRNA表达均下调( P<0.05)。联合组、西药组、中药组的MVD也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P<0.05)。结论三七在HCC肿瘤血管生成和进展中可能通过抑制Ang-2、Tie-2 HIF-1α及VEGF而发挥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血管生成素(Ang)及其受体Tie-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黄芪治疗组.实时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3组大鼠肾组织中Ang-1、Ang-2、Tie-2和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VEGF mRNA以及VEGF、Ang-2和Tie-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糖尿病组大鼠比较,糖尿病黄芪治疗组大鼠肾组织VEGF mRNA表达显著升高,而Tie-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两组间Ang-1和Ang-2的mRNA和蛋白表达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Ang表达的调节作用不明显,但可下调其受体Tie-2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生成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血管生成素(Ang)及其受体Tie-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黄芪治疗组。实时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3组大鼠肾组织中Ang-1、Ang-2、Tie-2和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VEGF mRNA以及VEGF、Ang-2和Tie-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糖尿病组大鼠比较,糖尿病黄芪治疗组大鼠肾组织VEGF mRNA表达显著升高,而Tie-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两组间Ang-1和Ang-2的mRNA和蛋白表达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Ang表达的调节作用不明显,但可下调其受体Tie-2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牛磺酸对高糖培养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retinal microvascular pericytes,RMPs)中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Tie-2系统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护糖尿病视损伤的机制。方法高糖培养大鼠RMPs,实验分正常对照组(Con,5mM D-glucose)、低剂量牛磺酸对照组(Con+0.1mM Tau)、中剂量牛磺酸对照组(Con+1mM Tau)、高剂量牛磺酸对照组(Con+10mM Tau)、甘露醇渗透对照组(Con+mannitol)、高糖组(HG,25mM D-glucose)、低剂量牛磺酸干预高糖组(HG+0.1mM Tau)、中剂量牛磺酸干预高糖组(HG+1mM Tau)、高剂量牛磺酸干预高糖组(HG+10mM Tau)、甘露醇高糖对照组(HG+mannitol)。用免疫细胞荧光双标鉴定大鼠RMPs,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ELISA技术检测大鼠RMPs中Ang-2/Tie-2系统表达。结果高糖培养后,大鼠RMPs中Ang-2表达明显增加,Tie-2及磷酸化Tie-2明显降低,牛磺酸干预明显降低高糖组Ang-2表达,明显增加高糖组Tie-2及磷酸化Tie-2水平,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牛磺酸经调节Ang-2/Tie-2系统表达抑制糖尿病引起的视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瘢痕疙瘩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与血管新生、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切除的瘢痕疙瘩标本作为研究的病理组,同期因外伤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切除的正常皮肤组织作为研究的对照组。检测瘢痕疙瘩标本和正常皮肤组织中HIF-1α及血管新生分子、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细胞凋亡分子的表达量。结果:病理组瘢痕疙瘩中HIF-1α、VEGF165、Flt-1、Flk-1、Ang-1、Tie-2、PGE2、PGF2α、MIF、Livin、Survivin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TSG-6、Caspase-3、Caspase-7、Caspase-9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HIF-1α的mRNA表达量与VEGF165、Flt-1、Flk-1、Ang-1、Tie-2、PGE2、PGF2α、MIF、Livin、Survivin的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与TSG-6、Caspase-3、Caspase-7、Caspase-9的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结论:瘢痕疙瘩中HIF-1α呈高表达并且能够促进血管新生及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素及受体Ti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了28例肝细胞癌、10例肝硬化和10例正常肝标本。探讨血管生成素及受体、VEGF的表达和HCC肿瘤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Ang-2/Tie2、VEGF在肝细胞癌中表达明显上调,免疫组织化学也显示Ang-2和VEGF蛋白在肝癌表达增强。Ang-2/Ang-1mRNA比值与肿瘤血管侵犯及CD34染色的微血管密度相关。结论 Ang/Tie-2、VEGF在HCC肿瘤血管生成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七提取液体外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血管生成及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不同浓度三七提取液处理组及对照组,采用MTT法观察三七处理液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共培养法(Marigel inva-sion chamber),观察不同浓度的三七处理液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Ang-1、Ang-2、VEGF、HIF-1α的水平.结果:三七处理液浓度达25 mg/L时,对其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开始表现出抑制作用,24,48,72 h抑制率分别达3.57%、11.29%、13.16%,浓度达800 mg/L时,抑制率达64.85%、67.74%、85.53%;经三七提取液处理后HepG2细胞迁移数为(220±2.30)个,抑制率达(63.67±3.32)%,细胞迁移数与阳性对照组(614±3.32)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g-1、Ang-2、VEGF、HIF-1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17.13±2.86)μg/L vs(32.54±6.82)μg/L、(332.28±64.22)μg/L vs(202±28.22)μg/L、(4.02±0.58)μg/L vs(2.56±0.25)μg/L、(258.74±123.56)μg/L vs(90.32±36.6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提取液对HepG2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对Ang-1、Ang-2、VEGF、HIF-1α也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经临床病理诊断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60例,正常膀胱组织20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Ang-2和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Ang-2和HIF-1α在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无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均呈过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中Ang-2和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7%、41.7%。膀胱移行细胞癌中,Ang-2和HIF-1α阳性表达率随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经统计检验,Ang-2与HIF-1α的等级相关系数rs为0.49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组织在癌变过程中获得了Ang-2、HIF-1α受体。Ang-2、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均随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表明Ang-2、HIF-1α阳性率越高,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度越高,浸润越深。膀胱移行细胞癌中Ang-2和HIF-1α的表达具有两两正相关关系;两者相互作用,通过影响肿瘤血管形成,共同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项欣欣 《医学研究杂志》2014,43(12):126-130
目的 探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早期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血管内穿刺法制作SAH模型.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以下3组:SAH +3-(5’-羟甲基-2'-呋喃基)-1-甲苯(YC-1)组;SAH+二甲亚砜(DMSO)组;假手术组(sham组).手术后24h采集脑组织标本.分别用Western blot技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HIF-1 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应用伊文思蓝法(Evans blue,EB)和干湿重法分别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组织含水量;同时记录大鼠术后24h神经功能评分及死亡率.结果 与sham组相比,SAH+ DMSO组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显著增多,血脑屏障破坏和脑水肿明显加重(P<0.05);相对于SAH+ DMSO组,SAH+ YC-1组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显著性减少,血脑屏障破坏和脑水肿明显减轻,同时改善神经功能及降低大鼠死亡率(P<0.05).结论 HIF-1α可能通过诱导、调控VEGF的表达加重血脑屏障破坏,从而促进SAH早期脑水肿的形成.YC-1通过抑制SAH后HIF-1α、VEGF表达水平,进而减轻SAH后血脑屏障破坏和早期脑水肿,同时改善大鼠神经功能及降低大鼠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 Walker 256乳腺癌骨转移癌痛模型,观察地塞米松对骨转移癌疼痛痛阈的影响。方法制备 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的大鼠腹腔积液瘤细胞,将其注射入大鼠胫骨,测量术前及术后机械刺痛阈和辐射热痛阈。结果接种 Walker 256乳腺癌大鼠术侧机械刺激痛觉和辐射热痛觉阈值显著降低,且病理学结果显示骨质受到肿瘤破坏,提示 Walker 256大鼠乳腺癌骨转移癌疼痛模型成功建立。地塞米松(5 mg/kg)能够显著提高骨转移癌疼痛模型刺痛痛阈。结论地塞米松能够缓解大鼠骨转移癌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促血管生成素1(Ang-1)和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4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9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又分为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49例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41例。采用ELISA法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中促血管生成素1,促血管生成素2,Tie-2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促血管生成素1在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高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P〈0.05);促血管生成素2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明显高于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组(P〈0.05),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又高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0.05);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在3组中逐渐升高(P〈0.05)。相关分析表明在视网膜病变中促血管生成素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Tie-2受体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血管生成素1和促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Tie-2组成的信号传导系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共同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其水平异常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Ang-1/Tie-2在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表达及其调控意义。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为观察组,正常体检人群30例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增殖活性,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Ang-1/Tie-2表达。结果观察组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增殖活性为(6.17±0.89)×103/L和0.784-0.25,低于对照组(6.94±1.12)×103/L和1.14±0.36(P〈0.05)。观察组内皮祖细胞Ang-1和Tie-2的OD值分别为1.65±0.97和4.32±0.84,均低于对照组2.37±1.52和5.02±1.18(P〈0.05);观察组内皮祖细胞Ang-1和Tie-2的蛋白表达分别为0.06±0.02和0.09±0.04,均低于对照组0.21±0.05和0.20±0.03(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活性减弱,且内皮祖细胞上Ang-1/Tie-2表达下降,提示Ang-1/Tie-2通路的下调可能影响内皮祖细胞的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2在喉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喉癌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喉癌84例、不典型增生5例及声带息肉5例组织中VEGF和Ang-2表达。统计分析其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喉癌84例中VEGF总阳性率70.2%。增加不同组间表达率,不同分化程度喉癌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23, P<0.05);不同分期喉癌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89, 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48, P<0.05)。Ang-2总阳性47例(56.0%)。高、中、低分化喉癌中阳性率分别为38.8%、68.8%和100%;不同分化程度喉癌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30, P<0.05);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分别为78.6%和48.6%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80, P<0.05)。结论:喉癌中VEGF与Ang-2呈正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揭示喉癌发生、发展、转移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及基质蛋白酶-9( MMP-9)在结肠癌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结肠癌组织及40例癌旁组织HIF-1α、VEGF和MMP-9,比较两组阳性率的差别及HIF-1α、VEGF和MMP-9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有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HIF-1α、VEGF和MMP-9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HIF-1α和MMP-9与淋巴转移、组织学分化及Duke分期显著相关(P<0.05);VEGF与淋巴转移、Duke分期相关(P<0.05);HIF-1α、VEGF和MMP-9与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HIF-1α、VEGF和MMP-9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三者参与了结肠癌的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取60只大鼠,实验组45只,空白对照组15只。实验组大鼠均制作前列腺增生模型,1周后两组均随机处死5只大鼠观察建模是否成功。实验组剩余大鼠随机分为高剂量组(注射10U/01mlBTX—A)、中剂量组(注射6U/01mlBTX—A)、低剂量组(注射2U/0.1mlBTX—A)、阴性对照组(注射0,1m10.9%氯化钠溶液),术后各组继续给予长效雄激素(十一酸睾酮针4mg·kg-1·d-1)维持,空白对照组仍给予等量橄榄油皮下注射。4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出前列腺称重,免疫组化法检测比较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HIF-1a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建立成功。实验组大鼠HIF-1a在细胞质与细胞核均有表达,在新生血管周围表达明显增强,而VEGF的表达主要在细胞质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前列腺湿重均发生明显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前列腺湿重均发生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空白组及阴性对照组均未见HIF-1a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VEGF及HIF-1a的阳性表达率及灰度值、阴性对照组VEGF灰度值均发生明显变化(均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中、低剂量组VEGF及HIF-1a的阳性表达率和高、中、低剂量组VEGF及HIF-1a(的灰度值均发生明显变化(均P〈0.05);与低剂量量组比较,高、中剂量组VEGF及HIF-1a的阳性表达率及灰度值均发生明显变化(均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VEGF的阳性表达率及灰度值和HlF-1a的阳性表达率均发生明显变化(均P〈0.05)。实验组大鼠HIF-1a与VEGF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575,P〈0.01)。结论前列腺内注射BTX—A可以通过抑制HIF-1a和VEGF的表达,从而-}EBN前列腺组织的血管形成,促使前列腺缩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干预对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后愈合、血管样结构形成能力和相关血管化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AGES-BSA,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高糖组(30mmol/LD-葡萄糖)、AGEs组(150mg/LAGE-BSA)、高糖+AGEs组(30mmol/LD-葡萄糖+150mg/LAGE-BSA)和正常组(5mmol/LD-葡萄糖),另设甘露醇组(30mmol/L甘露醇),电子细胞基质阻抗判断法(ECIS)测定HUVECs损伤模型增殖曲线,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UVECs在Matrigel基质中血管样结构的形成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UVECs中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的表达。结果ECIS法测定结果显示:各组HUVECs增殖曲线形态相似,反映愈合率的斜率无明显差别。倒置显微镜观察发现:高糖组、AGEs组和高糖+AGEs组形成血管样结构的长度显著小于正常组(P〈0.05或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AGEs组和高糖+AGEs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水平显著升高,VEGF水平显著降低(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Tie-2受体在正常组HUVECs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在AGEs组的HUVECs中仅表达于细胞核中。结论在高糖和(或)AGEs环境下,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样结构形成能力受到抑制,其机制可能与Ang-2表达上调、VEGF表达下调以及Tie-2受体在细胞内不同部位的差异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