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择遗传学效应的染色体畸变、染色体姊妹单体互换(SCE)和微核率三指标对苯作业人群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苯作业者在苯浓度超标的状态下工作,可导致染色体畸变率、SCE和微核率增高。且在白细胞下降前即可出现。尤其以SCE最为敏感并且与白细胞的损伤相关。建议苯的慢性毒效应检测应加入遗传学效应指标。  相似文献   

2.
阿霉素对小鼠骨髓微核和染色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霉素对小鼠骨髓微核和染色体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A组腹腔注射阿霉素溶液3mg·kg-1,B组腹腔注射阿霉素溶液5mg·kg-1,C组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均连续注射5d。染毒5d后,取小鼠骨髓进行微核实验和染色体制片,统计小鼠骨髓微核发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结果经阿霉素处理后的小鼠骨髓细胞,在主核附近出现1个或几个小的亮点,即为微核;骨髓细胞的染色体畸变主要表现为染色体的断裂和部分缺失。A组和B组的骨髓微核发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与C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P<0.01),且B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发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高于A组(P<0.05),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阿霉素可致小鼠微核发生率增高、染色体损伤,对小鼠有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于细胞遗传学研究的进展,苯对染色体损伤的研究相继展开,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微核作为染色体损伤的指标之一,具有方法简便、结果快速、经济、适用等优点。对苯中毒大鼠进行骨髓细胞微核率的观察,以探求苯对骨髓细胞染色体的损伤获得进一步认识,为苯的作用机理及临床提供遗传学方面的参考数据。一、对象与方法 (一)亚慢性苯中毒大鼠模型的制备选择健康成年Wistar雌性大鼠25只,体重在210~280克之间,分为二组,即注射组6只,吸入组19只。注射组大鼠系将纯苯用茶油制成混悬液,每次注射苯量为264mg/kg,每周连续六天。吸入组用1M~3中毒柜作静式吸入染毒,依柜内含苯不同分为三组,每天使用纯苯量甲组为2.5ml,吸毒6小时,乙组为15.0ml,吸毒3小时,丙组为10.0~15.0ml,吸毒3~6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的影响。方法骨髓细胞微核试验,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3个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mg/kg、20 mg/kg、40 mg/kg,于染毒后24 h、48 h取小鼠胸骨髓,计数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骨髓染色体畸变试验,16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0 mg/kg,连续5 d染毒,第5 d 染毒后6 h取双侧股骨骨髓,计数小鼠染色体畸变率,评价环磷酰胺对小鼠的毒性作用程度。结果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各剂量组骨髓细胞微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染色体畸变率亦高于对照组,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可诱导小鼠染色体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双苯氟嗪 (dipfluzine)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体内致突变毒性。 方法小鼠灌胃给予双苯氟嗪 ,计算LD50 ;微核实验设 6组 :空白对照组 (水 )、溶剂对照组 (5g/L羧甲基纤维素钠 )、阳性对照组 (环磷酰胺 )、和双苯氟嗪 3个剂量组 (2 .8、1 .4和 0 .7g/kg) ,于给药 2 4h后取骨髓 ,计数各组骨髓细胞微核率 ;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 :小鼠给药与分组同微核试验 ,分别于给药 1 2、2 4、4 8h后取骨髓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结果小鼠灌胃给予双苯氟嗪LD50 为 (5 6 81± 6 5 0 )mg/kg ;剂量分别为 2 .8、1 .4和 0 .7g/kg时 ,微核实验和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中 ,各给药组骨髓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也无剂量反应关系 ,实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双苯氟嗪在小鼠体内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系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品系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的比较北京医科大学卫生毒理教研室尚兰琴,徐厚恩,李正云宁夏医学院卫生毒理教研室尹秀琴个鼠骨髓微核试验已广泛应用于评价各种理化因子对染色体的损伤,此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但不同品系的小鼠骨髓的微核自发率不同,并对...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胎肝微核试验研究了味精对哺乳动物体细胞遗传损伤的影响,同时也反应受试物对胚胎细胞染色体作用的影响。经连续5天的亚急性染毒,结果均呈现阴性反应。表明味精对小鼠骨髓细胞及胎肝细胞在短时间内不产生染色体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未梢血网织红细胞吖啶橙活体染色微核检查法及常规骨髓染色体畸变检查,分析了大鼠被动吸烟10个月后染色体损伤情况,结果显示:被动吸烟组骨髓染色体畸变率为3.35%,显著高于对照组(1.73%),被动吸烟组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率为1.4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0.72%),说明被动吸烟可引起染色体损伤。  相似文献   

9.
硫芥诱导小鼠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形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硫芥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 (chinesehamsterfibroblastcellline ,CHL)染色体的诱变作用及对小鼠骨髓微核率的影响。方法 培养CHL细胞 (±S9) ,以不同浓度硫芥处理 2 4h后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 ,观察畸变类型并计算畸变率。KM小白鼠皮下注射硫芥染毒 ,2 4h后处死动物 ,取双侧股骨 ,行骨髓涂片和姬姆萨染色 ,计数含微核嗜多染红细胞(polychromaticerythrocyte ,PCE)数。结果 硫芥处理的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显著增加 ,出现裂隙、断裂、缺失、多倍体等多种类型畸变 ,并呈量效依赖趋势。S9不影响硫芥诱导的CHL细胞染色体畸变形式和畸变率。与对照组比较 ,注射硫芥小鼠骨髓PCE微核率显著增加 (P <0 .0 1) ,硫芥剂量越大 ,微核形成率越高。结论 硫芥能直接诱发细胞染色体损伤。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酰胺对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丙烯酰胺对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的影响。试验剂量分别为25、50、100mg/kg。结果表明,50mg/kg开始使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率增高,与阴性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有剂量—反应关系。表明丙烯酰胺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苯诱导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池莉平  简洁莹  刘锐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490-1490,1320
目的 探讨苯对小鼠体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静式吸入法染毒,将50只动物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0.3、0.6、1.2g/m3 3个剂量组,剂量组每隔24h染毒1次,每次2h,共15d,取胸骨骨髓作微核计数,分析受试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 苯染毒低、中、高3个剂量组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现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苯能诱导小鼠体细胞微核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五加皮对小鼠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M N T)、骨髓和睾丸染色体畸变( C A)试验以及精子畸形试验。结果:五加皮诱发的微核、染色体畸变和精子畸形均低于正常对照,特别是精子畸形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 P< 001)。结论:五加皮对小鼠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均无诱变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五加皮对小鼠体细胞和生细胞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骨髓和睾丸畸变试验以及精子畸形试验。结果五加皮诱发的微核,染色体畸变和精子畸形均低于正常对照,特别是精子畸形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结论:五加皮对小鼠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均无诱变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苯对作业女工健康及细胞遗传损伤的职业危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58名接触混合苯(苯、甲苯、二甲苯)作业女工及36名对照人群健康状况及细胞遗传损伤效应进行职业危害调查。方法:用个体采样器收集车间空气中混合苯,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浓度。对调查对象进行健康体检、血常规化验及口腔颊黏膜脱落细胞微核检测。结果:苯作业女工神经衰弱综合征、牙龈出血、月经异常、血常规化验异常的检出率均有所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口腔颊敏膜脱落细胞微核率,苯接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混合苯对作业女工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及细胞遗传效应均有一定影响,故对苯作业女工的劳动保护应给予高度重视,以防止苯毒性职业危害发生。  相似文献   

15.
微核细胞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量血体外培养后制备染色体标本,作为细胞遗传学效应指标,已在临床医学、工业卫生、遗传毒理学等方面广泛采用。但在进行环境诱变剂(如工业毒物、农药、药物等)所致潜在性危害的研究中,常用的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由于操作繁复、工作量大、需经专门训练等原因而远远不相适应,因而迫切需要寻找操作简易、快速的测定方法。我室参照了国内外报道的有关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测定法,进行了苯的诱变作用实验研究,取得了与染色体畸变一致的结果,并已初步用于放射损伤及化学诱变的临床观察。现将方法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山萸肉水提液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睾丸染色体和精子的致突变性。方法 :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 (PCE)微核法、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观察不同剂量山萸肉水提液 (10g/kg,5g/kg ,2 .5g/kg)和阴性对照 (蒸馏水 )、阳性对照 (环磷酰胺 )作用后 ,小鼠染色体畸变率、精子畸形率及PCE微核率。结果 :山萸肉水提物的各个剂量组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率、小鼠精子畸形率及骨髓细胞微核率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但与阳性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山萸肉水提液对小鼠均没有染色体与细胞水平上的损伤作用 ,不能引起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瘦肉精短期染毒对小鼠肝肾功能的影响及遗传毒性损伤。方法取40只KM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饮用含瘦肉精1.26mg/kg、2.52mg/kg、12.6mg/kg的水(剂量组)和不含瘦肉精的水(对照组),连续染毒28d,观察染毒过程中小鼠临床表现,结束染毒后测定肝肾功能及脏器系数。另取50只KM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lO只,雌雄各半,连续5d分别以6.3mg/kg、12.6mg/kg、25.2mg/kg三个剂量瘦肉精经口灌胃染毒,阴性对照组以等量超纯水灌胃,阳性对照以80mg/kg环膦酰胺腹腔注射。末次染毒后24h后处死动物,分别应用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原细胞畸变试验对瘦肉精的体细胞及生殖细胞遗传毒性作用进行研究。结果28d短期染毒过程中小鼠出现呼吸加快、烦躁不安、毛发蓬松及肌肉震颤症状,肝功能AST含量逐渐升高,肾功能SUA含量和肝脏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精原细胞畸变试验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试验剂量28d短期染毒瘦肉精对小鼠的肝肾有一定的损害;经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精原细胞畸变试验研究,瘦肉精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遗传毒性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8.
蜂胶对诱发小鼠染色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蜂胶对诱变剂诱发染色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及胎肝微核试验检测蜂胶对环磷酰胺诱发微核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 骨髓微核试验发现500mg/kg,2000mg/kg和8000mg/kg3个蜂胶剂量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微核发生率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F=77.83,P=0.000),抑制率分别为55.98%,66.67%和82.05%。胎肝微核试验示3个蜂胶剂量同样显示出明显的抑制作用(F=201.02,P=0.000),抑制率分别为39.02%,64.77%和83.47%。结论 蜂胶对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染色染损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苯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模型小鼠骨髓组织的病理改变及血液细胞的变化。方法:清洁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再障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注射玉米油4ml/kg;再障模型组注射苯油混合液(给苯剂量1ml/kg体重),造模14d后取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再障模型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及血细胞数目明显减少,骨髓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加。结论:苯试剂可造成再障小鼠骨髓组织损伤及血液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20.
微核与染色体损伤有关,凡能使染色体发生断裂或使染色体与纺锤体连结遭到破坏的遗传损伤,都可用微核试验检测。该方法自Evans等(1959)之后,被广泛用于检测各种理化因子对染色体损伤的影响。由于实验材料的限制,至今未见国外有关生物因子——微生物对实验动物微核率,即对实验动物遗传物质稳定性影响的报道,本实验不仅对无菌(G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