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报告29例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海绵状血管瘤系一种先天性脑血管病。外侧裂区多见,通常伴有自发性出血。脑血管造影显示为血管很小的肿块,CT扫描提示为高密度阴影。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注意保护供血动脉和脑组织,仔细分离切除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内血肿的特征、GCS评分、手术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度收治的外伤性颅内血肿并行手术治疗患者31例。结果外伤性脑内血肿病因以深部血管出血多见,其次是血管瘤样畸形。单一深部血管破裂出血导致的颅内血肿预后较好,血管瘤样畸形导致的颅内血肿预后偏差。结论导致外伤性脑内血肿最主要原因是深部血管破裂出血所致,但血管瘤样畸形也是颅内血肿出血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腮区血管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术式和手术时机。方法:总结14例手术病例,追踪术后疗效和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结果:手术安全性较好,术后平均追踪期限8.6个月,无1例复发:并发症以面神经功能损害为多见。结论:早期手术治疗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可以避免血管瘤进一步生长所致的面部畸形,避免手术中过度出血和降低手术难度,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脑血管瘤出血患者的心电图的改变日益受到临床重视,认为是反应病情轻重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通过观察脑血管瘤出血患者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符合以上条件的病例,以探讨脑血管瘤出血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及其预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MSCT-DSA)对诊断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病因的价值.方法 17例脑叶出血患者,在脑出血的亚急性期进行MSCT-DSA检查,对减影后的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技术重组,将17例脑叶出血MSCT-DSA检查的结果与手术病理和DSA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SCT-DSA检查结果示,5例动脉瘤破裂出血,8例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1例海绵状血管瘤出血,2例脑转移瘤出血,1例脑血管形态未见异常,病理为脑血管淀粉样变.MSCT-DSA检查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病因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结论 MSCT-DSA在检查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病因中,能排除高密度血肿对造影血管的干扰,可提高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病因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1999年-2005年所进行的6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6个病灶)的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女性2例,男性4例,3个病灶位于桥脑,2个病灶位于中脑,1个病灶位于桥脑中脑结合部。通过Karnofsky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分别对患者的手术前后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颅神经功能分别进行评价。结果:6个病灶全部切除,对5例病人进行随访,1例死亡,随访时间10—86个月(平均34个月)均未见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再出血,通过手术前后的Kamofsky评分5例病人手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例无明显变化,1例手术后两天死亡,手术后运动系统损害的改善明显,感觉系统和颅神经的改善不明显。结论:1.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可以预防海绵状血管瘤的再出血。2.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不加重神经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韩玲 《中国医药导报》2011,8(8):149-149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的鼻内镜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在鼻内镜下行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经随访8~48个月,一次性治愈14例,复发1例。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的鼻内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对局限于鼻腔、鼻窦及鼻咽部的早期病变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瘤手术治疗时减少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2004年2月到2007年11月共收治血管瘤8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2~30岁,毛细血管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6例。根据血管瘤的性质和部位、不同的部位、不同方法阻断血供。头面颈部的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体周围用7号丝线间断缝扎,暂时阻断周围滋养血管,再切除血管瘤。结果通过阻断血供,血管瘤组织不同程度缩小,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后均获随访3~24个月,8例完全愈合、无复发、外形满意,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手术切除血管瘤之前阻断血供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难度,为尽可能彻底切除血管瘤,减少复发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作MRI检查的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其中48例同时曾作CT检查,25例曾同时作DSA检查,24例曾作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对各例的CT、DSA及MRI5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脑海绵状血管瘤DSA常呈阴性,CTR的 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欠缺,而MRI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MRI检查对脑海绵状血管瘤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其主要症状多由于出血引起,部分因瘤体压迫及动脉痉挛造成。单个颅内动脉瘤瘤颈夹闭手术是神经外科难度较高、风险较大的手术。围手术期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发生率为1%~2%,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常使患者致残或死亡,  相似文献   

11.
为增强对脑面血管瘤病的认识,报告3例。脑面血管瘤病常表现为神经、皮肤和眼睛异常,主要临床表现为面部血管痣、癫痫发作、智力受损。CT检查可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2.
导航下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硕  赵继宗  隋大立  张岩  王嵘 《北京医学》2001,23(6):323-325
目的 探讨新一代外科导航系统作为神经外科显微手术的辅助工具 ,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 32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 ,应用美国枢法莫 -丹历公司最新一代外科导航系统进行病灶定位。结果 成功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32例 ,无手术死亡 ,术后并发症 3.1%。结论 应用导航技术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可以完成术中病灶的精确定位和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 ,降低手术中医源性损伤 ,减少术后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4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14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均行显微手术治疗,观察切除率并发症。12例脑内型、1例脑外型病灶完全切除,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1例病灶大部切除,术后并发颅神经麻痹。采用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可以清楚显露病变和周围结构关系,最大程度减少术中出血,大大提高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4月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72 h内接受手术的4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72 h后接受手术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天数。术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为5分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采用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属脑血管畸形的范畴,又是血管畸形病变中较罕见的一种,迄今尚未见CT诊断报道。在颅内它可发生于脑内和脑外。我们遇2例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其临床和CT表现均较特异,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2例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经手术病理证实,均行C...  相似文献   

16.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周雪鸿1丁玉梅2单振潮1血管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尽管部分血管瘤可自行消退,对患儿的生长发育无严重影响,但仍有许多不能退化的血管瘤持续发展,引起诸多并发症,如出血、感染溃疡,严重的可毁坏面容,影响器官功能。而手术可导...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医学》2017,(2):118-119
目的研究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对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意义。方法选择武陟县人民医院2011-01—2015-12间收治的80例大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回顾分析。常规组采用延期手术进行治疗,早期手术组行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比较两组患者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治疗良好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早期手术组相较于常规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治疗良好率更高,P<0.05;早期手术组相较于常规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前两组生存质量相似,P>0.05;术后早期手术组相较于常规组生存质量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对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确切,可更好改善患者预后,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及MR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脑内CA患者的CT及MRI资料,重点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周围无或轻度水肿,无占位效应,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钙化占68.7%,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表现为桑椹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大都无强化;MRA检查未见异常血管。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MRI对脑实质内CA的检出率优于CT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平阳霉素治疗头颈部血管瘤50例潘孟雄(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桂林市541001)关键词平阳霉素;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血管瘤系头颈部常见疾病,其治疗可用手术方法与非手术方法,手术方法常引起患者出血过多,颜面畸形,功能障碍,而以往常...  相似文献   

20.
颅内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较为少见,手术中出血凶猛。近年来,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该肿瘤的治疗有了进一步提高。我院神经外科自1993以来,共收治11例颅内硬膜外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均行手术治疗,现将有关手术技术及肿瘤切除进行初步探讨,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