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肝硬化后期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3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门静脉CT血管成像(CTPV)增强检查。结果:33例患者均成功地实施了门静脉CTPV,所有患者全有门静脉主干曲张外,以脐周静脉、腹膜后静脉、食管周围静脉曲张和奇静脉扩大为主,部分有门静脉-肝动脉瘘和门静脉栓子形成。结论:CTPV可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体静脉之间侧支循环血管曲张及早期诊断肝硬化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枝血管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多层螺旋CT(MSCT)统计、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侧枝循环表现。方法收集20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MSCT上腹部检查的完整资料。结果共发现门静脉侧枝或异常血管612处:食管下段静脉曲张175处,食管旁静脉曲张49处(其中伴假肿瘤征13处),胃底静脉曲张119处,胃冠状静脉曲张105处,胃肾静脉分流34处,脾肾静脉分流15处,椎旁静脉丛曲张16处,脐静脉再通48处,副脐静脉再通22处,脐静脉、副脐静脉同时再通4处,腹壁静脉丛曲张呈蛇头征12处,门静脉海绵样变8处,门静脉右后支瘤样扩张并与下腔静脉分流4处,胃左静脉直接入肝与门静脉左支相连1处。结论MSCT可较好地显示各类门静脉高压侧枝,了解这些异常表现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避免误诊,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正常肝脏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增强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正常志愿者(60例)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90例),依据对比剂剂量、扫描时间,将正常志愿者分为常规组(A组)和大剂量组(B组),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分为常规剂量常规扫描组(C组)、大剂量常规扫描组(D组)、大剂量延时扫描组(E组),每组各30例。获得双期图像后,测量动脉期肝动脉CT值,门静脉期门静脉、肝实质、肝静脉CT值及门静脉肝实质CT值差值,并对双期图像质量进行双盲目测评分。结果:A组与B组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CT值及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实质CT值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D组比较,肝动脉、门静脉、肝实质、肝静脉CT值、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与D组比较,肝动脉、门静脉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静脉CT值、肝实质CT值上升,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E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 m L/s时,正常人对比剂剂量为1.5 m L/kg体质量,动脉期扫描起始时间28 s,门静脉期扫描起始时间60 s,可获得较满意图像;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对比剂剂量为2.0 m L/kg体质量,动脉期扫描起始时间33 s,门静脉期扫描起始时间70 s,可获得较满意图像。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多排CT测量门静脉系血管内径大小,从而评估其在预测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将门静脉高压患者分为上消化道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所有患者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以获取两组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胃冠状静脉、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直径,再将各血管直径分为不同等级资料,分别用方差分析两组间差异性、卡方分析不同等级资料间的差异性及各等级资料的出血患者百分比例、Logistic回归分析各血管在出血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门静脉、胃冠状静脉、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直径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各等级资料间有明显差异性(P<0.05),当门静脉宽度≥18 mm、胃冠状静脉宽度≥8 mm、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宽度≥6 mm时出血的比例明显增加;胃冠状静脉、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宽度在该出血中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门静脉、胃冠状静脉、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直径在预测上消化道出血中有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重组对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正常者20例,肝硬化患者39例,行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容积数据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法(VR)、表面遮盖法(SSD)、多平面重组(MPR)三维重组,观察门静脉高压肝内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的影像学特征。结果:64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重组能准确显示侧支循环分布范围、初步评估病变程度,门静脉高压症组门静脉属支管径显著大于正常组(P=0.000),64层螺旋CT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与胃镜诊断有高度一致性。结论:64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重组能够多角度、立体观察侧支循环情况,对预测其并发症、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能谱技术在提高肝硬化患者CT门静脉血管成像质量方面的价值。方法 45例肝硬化患者,采用的能谱扫描模式行动脉期门脉期扫描后,运用能谱分析软件获得门静脉期最佳对比信噪比(CNR)单能图像和传统混合能量图像(QC图像),并对门静脉及侧枝血管进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重建。采用双盲法对重建质量进行评估。对二组图像的评分数据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最佳CNR单能图像的VR、MIP重建图像对门静脉与侧枝血管及肝内分支的显示级别均优于混合能量图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最佳CNR单能图像能明显提高肝硬化CTPV门静脉与侧枝血管及肝内分支显示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和正常人门静脉系统成像最佳扫描时间的差别,分析肝功能对成像时间的影响.方法 依受检者肝功能评定标准分为肝硬化Child-PughA级(A组,n=40)、Child-Pugh B级以上(B组,n=28)和对照组(n=28)3个大组,进一步将上述三大组依照所设定的延迟扫描时间各自再分为3 s、5 s、7 s、9 s四个时间亚组,表示在小剂量预注射法所获得的门静脉主干强化峰值时间的基础上分别延迟3 s、5 s、7 s、9 s启动正式扫描,各亚组7例或10例.分别测量门静脉主干及肝内门静脉细小分支与肝实质CT值差值(P-L1、P-L2)并对图像进行评分.结果 对照组中,3 s亚组的P-L1、P-L2和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亚组;A组中5 s亚组P-L1、P-L2和图像质量评分最高;B组中7s亚组的P-L1和P-L2明显高于其他亚组,图像质量评分各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照组、A组和B组门静脉成像最佳扫描时间为在小剂量预注射法所测得门静脉主干强化峰值时间的基础上分别再延迟3 s、5 s和7 s.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28例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机行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异常的脾静脉及侧支血管情况.结果 CT显示脾静脉狭窄或闭塞28例,胃冠状静脉曲张14例(14/28),胃短静脉曲张15例(15/28),胃网膜静脉曲张25例(25/28).结论 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很好地从不同方位显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_目的:通过能谱CT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改变来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方法:41名肝硬化患者行能谱CT扫描,分别记录肝左叶、肝右叶、肝尾状叶、脾脏、门静脉、胃左静脉碘基值,门静脉主干及脾静脉主干内径,比较门脉高压组(门静脉内径≥15 mm或脾静脉内径≥10 mm)与非门脉高压组(门静脉内径<15 mm或脾静脉内径<10 mm)、CT下食管静脉曲张组与未曲张组、出血组与未出血组之间能谱参数差异。将出血组与未出血组的能谱参数绘制ROC曲线,选取截点,确定能谱参数对出血风险的诊断价值。结果:胃左静脉指数 GLI (胃左静脉碘基值/门静脉碘基值)与脾静脉主干内径呈正相关(r=0.358,P=0.035)。CT下食管静脉曲张组GLI(0.99±0.26)较未曲张组高(0.78±0.22),P=0.02。出血组GLI (1.01±0.21)较未出血组高(0.83±0.28),P=0.037。GLI临界值为0.87时曲线下面积为0.71,诊断出血风险的敏感性82.4%,特异性65%。结论:胃左静脉指数可以作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肝门静脉积气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临床诊治证实的肝门静脉积气的影像资料,9例患者做了急诊MSCT平扫检查,其中2例患者还做了肠系膜CT血管造影术(CTA)增强扫描。结果 9例患者CT平扫在肝脏内的外周范围见条状气体低密度影,其中轻度积气3例、中度积气5例,1例肝外门静脉也见积气影,为重度积气;9例中2例小肠缺血性坏死引起重、中度的积气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小肠缺血性坏死、2例为腹内感染引起中度积气经手术后痊愈,1例为肠梗阻引起中度积气及2例消化道肿瘤坏死、1例为胃手术后引起轻度积气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MSCT能发现肝门静脉积气,提示患者病情改变,早期识别原发原因,对指导临床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门静脉成像(MSCTP)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中显示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前瞻性研究纳入2015年4—7月临床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60例病人,均行MSCTP及胃镜检查。采用Kappa检验分析MSCTP与胃镜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断阳性率及对食管静脉曲张分级程度的一致性,采用χ~2检验对MSCTP与胃镜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Sarin分型进行比较。结果 MSCTP与胃镜在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阳性率方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0.735,P0.001),在诊断食管静脉曲张分级中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0.728,P0.001)。MSCTP与胃镜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Sarin分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P发现13例存在分流道,其中胃肾分流4例,脾肾分流9例,脐静脉再通3例。结论MSCTP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显示良好,与胃镜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能更好地观察到腔外静脉侧支情况,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佐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DCTP)在门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显示中的价值。方法:31例经临床检查确诊的门静脉高压患者行MDCTP检查,采用MIP、MPR、VR等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门静脉系统及侧支血管图像,两名医师分别判断侧支血管显示情况。结果:MDCTP不仅显示肝内门静脉3~4级分支,还显示了整个门脉侧支血管系统。31例患者中,胃左静脉曲张28例,食管或食管旁静脉曲张27例,脾静脉曲张21例,胃短/胃后静脉曲张7例,脾-肾分流血管1例,脐静脉曲张伴腹壁静脉曲张2例,门静脉栓塞4例,肠系膜上静脉血管闭塞2例。结论:MDCTP能显示门静脉高压侧支血管开放的部位、范围及程度,有助于对门脉高压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是一种有重要临床价值的无创性门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SCTP)及三维重建对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行SCTP及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成像(SSD)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MIP和SSD显示51例门静脉1~2级分支增粗,肝内门静脉2组以下分支细小、扭曲,35例呈枯枝或残根状。6例仅见门静脉1~2级分支增粗,肝内门静脉2级以下分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T灌注技术对门脉高压性胃肠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enteropathy ,PHGE)患者胃肠道血流动力学定量研究的价值。方法对20例正常对照者及26例PHGE患者进行十二指肠降段CT灌注扫描,记录肠壁血流量(blood flow ,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血管渗透性(permeability ,PMB)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和血容量(blood volume ,BV),并对两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与 PHGE组的BF值分别为(173.02±85.14)ml/100g tissue/min和(82.52±52.37)ml/100g tissue/min( P =0.003);MTT 分别为(10.78±2.65)s和(16.32±3.74)s( P =0.003);PMB分别为(36.79±22.14)ml/100g tissue/min和(22.36±11.02)ml/100g tis-sue/min( P =0.005)。正常对照组与PHGE组间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血容量(blood volume ,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85;BV值:对照组(21.42±11.25)ml/100g tissue ,PHGE组(16.84±9.46)ml/100g tissue ,P =0.327)。结论 PHGE患者胃肠道CT灌注显示BF、PMB减低,M T T明显延长,可对PHGE患者胃肠道微循环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早期发现并做出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门静脉癌栓螺旋CT及其门静脉血管造影(CTP)的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43例门静脉癌栓形成的患者作了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30例进行了多平面重组(MPR)和CTP成像,15例患者治疗的作了CT随访。结果:螺旋CT轴位和MPR图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癌栓,直接的CT征象为门静脉增粗及充盈缺损23%在动脉期癌栓有不均匀强化;间接征象包括门静脉管壁强化(42%)、侧支循环形成(100%)、门静脉海绵样变(44%)及周围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CTP能直观地评价门静脉的癌栓位置、管径及阻塞程度和侧支循环的情况。CT扫描可很好地显示门静脉癌栓治疗后的变化情况。结论: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MPR和CTP图像,可以便完整的提供门静脉癌栓的全面资料。  相似文献   

16.
林丽萍  尹化斌  庄玉忠  孟凡华   《放射学实践》2010,25(10):1121-1124
目的:探讨优化肝硬化患者16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延迟时间。方法:3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Child A级15例)、B两组(Child B级12例和Child C级3例),采用Smart Prep技术测定小剂量、常规剂量扫描时门静脉的强化峰值时间,比较差异。2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C、D两组,分别根据小剂量预注射和经验延迟(55~65s)确定延迟时间,比较两组门静脉成像质量。结果:常规剂量门静脉成像时,A、B组门静脉强化峰值时间分别为52.07s、54.33s(P=0.098),比小剂量门静脉峰值时间延迟7.93s、8.20s(P=0.701)。C、D组门静脉-肝脏最大密度差分别为67.27HU,46.18HU(P=0.000),通过MIP后处理显示的肝内门静脉分支积分分别为4.83、3.85(P=0.023),血管轮廓边缘积分分别为3.33、2.5(P=0.023)。结论:对比剂注射流率为3ml/s时,肝硬化患者门静脉成像延迟时间为小剂量预注射峰值时间延迟8s。  相似文献   

17.
王克扬  贺文  赵丽琴   《放射学实践》2012,27(8):875-879
目的:采用64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探讨肝硬化(LC)门脉高压症(PH)门静脉血栓(PVT)形成对临床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对183例LC患者行CT检查,其中并发PVT者109例,无血栓者74例,应用MIP、MPR、CPR方法多角度多层面显示门静脉系统血管结构和侧支循环,测量血栓范围和狭窄程度。分别比较PVT组和对照组之间、不同Child-Pugh(CP)分级亚组间的肝功能、凝血功能、门脉系统血管宽度、侧支循环、脾脏大小的差异,分析PVT组各影像特征之间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PVT组与对照组间的血清总胆红素、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脾面积、脾/胃-肾分流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0、P=0.005;t=3.576、P<0.001;t=0.780、P=0.043;t=3.491、P=0.001;χ2=5.350、P=0.021),PVT组平均值均较高,且在CP的B和/或C级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腹壁静脉曲张在各分级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85,P=0.034)。PVT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与肠壁水肿有一定的相关性(r=0.227,P=0.018);脾静脉与胃左静脉宽度有一定的相关性(r=0.371,P<0.001)。结论:门静脉血栓形成与门脉高压症病情密切相关,可能为促进肝硬化临床病程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30例门脉高压症的CT表现,包括食管静脉、食管周围静脉,奇静脉及奇静脉,小网膜静脉曲张,脐周静脉,脾静脉扩张,以及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其他伴随异常,CT尽管不是诊断食管静脉曲张有首选方法,但在它判定门脉高压和食管周围静脉曲张以及奇静脉,半奇静脉系统,小网膜及后腹膜静脉曲张在存在和范围方面明显优于食管钡餐检查,因此,CT是诊断门脉高压静脉曲张的一种重要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