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涎腺腺样囊性癌中基膜样物质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泛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中基膜样物质的形态学改变,了解该瘤的浸润和血行转移的机制。方法 对8例ACC的基膜样物质与2例腮腺腺泡及这的基膜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电镜观察基膜样物质在肿瘤闭索周围显示:多层、溶解或断裂现象。瘤细胞伸足样突起,且胞浆内含大量微泡,该处基膜消失,胶原原纤维溶解,肿瘤细胞围绕血管部位的血管基膜增厚,纤维组织增  相似文献   

2.
以放射性核素 ̄(32)P标记HPV11、HPV16、E_6和HPV18DNA探针,用核酸斑点杂交法,检测了部分口腔恶性肿瘤组织中的HPV相关序列。(1)用HPV11探针检测12例,其中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SCC)8例,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2例,涎腺多形性腺瘤恶变(malignantpleomorphicadenonia,MPA)1例,软组织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mbryoidrhabdOmvosarcoma,ERS)1例;结果阳性5例(5/12),弱阳性1例,6例为阴性。(2)用HPV16E_6探针检测10例,其中SCC6例,ACC2例,MPA1例,ERS1例;结果阳性6例(6/10),弱阳性1例,3例为阴性。(3)用NPV18探针检测12例,肿瘤类型及例数同HPV11检测组,结果阳性3例(3/12),阴性9例(9/12),非肿瘤对照组共4例(唇、腭裂各2例),除1例唇裂出现了与HPV11和HPV16E_6杂交呈弱阳性外,余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3.
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临床与遗传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细胞癌(basalcellcarcinoma,BCC)为人类最常见的散发性肿瘤,其发病与日晒密切相关。基底细胞痣(癌)综合征(naevoidbasalcellcarcinomasydrome,NBCCS)又称Grlin综合征,为家族性基底细胞癌的罕见形式。国内仅有数例报道,现报告1例典型的NBCCS,并结合最近的研究成果对该家系进行了临床和遗传学探讨。患者,男,42岁,因面部肿瘤反复发作6年而就诊。6年来,每1~2年右下牙痛伴面部肿胀1次,抗菌治疗有效,20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右下牙痛并面部肿…  相似文献   

4.
涎腺腺样囊性癌过继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过继免疫治疗的特点,通过体外试验观察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与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分别作用于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诱导的淋巴因子激活杀伤(lymphokine-activatedkiler,LAK)细胞杀伤靶细胞不同阶段时对LA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2为LAK杀伤敏感细胞,TNF-α与IFN-γ均适合作为增强剂增强LAK细胞杀伤ACC-2的活性。TNF-α的增强方式是与IL-2共同诱导LAK细胞,而IFN-γ则通过预保温ACC-2细胞提高其被LA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中肌上皮细胞的来源和此癌的组织发生,对其细胞的一些分化行为进行了实验观察。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明了ACC-2和ACC-3细胞系细胞,在体外能不同程度地表达肌上皮细胞特有的S-100蛋白、肌动蛋白(actin)和肌浆球蛋白(myosin)成分;加入分化诱导剂dB-cAMP后,可使上述成分表达增强并使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由阴性转阳性。作者还观察到ACC细胞的分化与其增殖速度呈负相关关系;改变细胞生长环境时,部分细胞呈“印戒”样,表明其具有分泌功能;将单个细胞悬浮生长于胶原凝胶为基质的培养基可形成典型的管样结构。作者认为,本研究结果支持ACC的组织发生来自闰管细胞的观点,对认识该肿瘤的发生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nm23基因在涎腺腺体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与涎腺腺性囊性癌(adenoidcysitccarcinoma,ACC)的关系,应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研究nm23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ucleosidediphospatekinase,NDPK)在ACC中的表达,结果:NDPK/nm23在ACC中较高表达,阳性率为64.0%(16/25);其中,在肺转移者阳性率为12.5%(1/8)无肺转移阳性率为88  相似文献   

7.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转移潜能与细胞外基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不同转移能力的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粘附、对细胞外基质侵袭及趋化运动的能力。方法 MTT法测定SACC-LM,SACC-83,ACC-M,ACC-2与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的粘附,用改良Boyedn chamber方法观察了SACC细胞对人工重组基底膜的侵袭以及趋化运动。结果 高转移的SA  相似文献   

8.
腺样囊性癌在纤维连接蛋白中趋化功能变化及其浸润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在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中的固相趋化功能变化探讨其浸润机制。方法 用Boyden小室法和流式细胞术等测定了3种ACC细胞对FN的趋化反应和细胞表面的受体变化。结果 3种ACC均比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趋化功能强;ACC和SCC细胞表面α2、α3、α6和β1受体亚单位水平高,且ACC3α5也高;受体阻断可见:FN中阻断ACC的α5、β1受体亚单位趋化功能呈高度抑制,阻断α4呈中度抑制,SCC则阻断α1、α4和β1呈强抑制。结论 FN中ACC比SCC侵袭力强;各种细胞不同受体在FN中趋化反应的作用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金属硫因蛋白(metallothonein,MT)、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肿瘤抑制基因p53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50例SACC的MT、PCNA、p53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及临床资料分析,结果表明:MT的表达与  相似文献   

10.
放射治疗致疣状癌恶化1例报告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100081)卢山,高岩,黄敏娴,俞光岩疣状癌(VerrucousCarcinoma)是鳞状细胞癌的一种特殊类型,1948年Ackerman首先描述故又名ACkerman瘤[1]。McCoy报告,疣...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inase,MMP)及其组织抑制剂(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TIMP)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转移的影响,本研究应用斑点印迹杂交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ACC-2细胞系及高转移细胞株ACC-M中MMP-2,MMP-9和TIMP-2的表达,结果显示,MMP-2,M  相似文献   

12.
nm23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与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的关系,应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研究nm23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ucleosidediphosphateki-nase,NDPK)在ACC中的表达。结果:NDPK/nm23在ACC中有较高表达,阳性率为64.0%(16/25);其中,有肺转移者阳性率为12.5%(1/8),无肺转移者阳性率为88.2%(15/17),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NDPK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分期越高,阳性率越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病理分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m23基因在人ACC肺转移过程中起到抑制转移的作用,可作为临床颈侧ACC患者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牙源性透明细胞癌(clearcelOdontogniccarcinoma,CCOC)是一种罕见的牙源性上皮源性肿瘤。我们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29岁。两个月前发现右颌下肿物进行性增大,吞咽时有异物作者单位:510632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  相似文献   

14.
33例腮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腺泡细胞癌(Aciniccelcarcinoma,Acc)临床较少见,且90%以上发生在腮腺,其特点是发展缓慢但具有较强的侵袭性,易复发转移。作者对33例腮腺Ac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根据不同的组织学特征将肿瘤分为实体型、小叶腺泡型、滤泡型及乳头状囊型四类。实体型最多见且复发转移率也较高,18例实体型中有8例术后复发,6例颈部转移。多次复发且位于腮腺深叶的,应注意肿瘤对颅底的侵犯。由于实体型较高的复发率和颈部转移率,术后应辅以放疗并进行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15.
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 探讨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预后的各因素。方法 对1960~1985年间收治并随诊10年以上的ACC12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对各项指标采用乘限法(product limit),估计各时点的生存率,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同时序检验(log rank test)各组间差异。全部资料用生存分析软件完成。结果 10年随诊临床与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具有不同转移能力的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 a; A C C)细胞系中粘附分子表达的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两株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 A C C2 和 A C C M)培养细胞及其 S C I D 小鼠移植瘤模型进行粘附分子 C D44s(标准型)、 C D44v6(变异型)、 Ecadherin( Ecad)、αcatenin(αcat)、βcatenin(βcat)的检测。结果 (1) A C C肺转移灶的肿瘤细胞中粘附分子的表达普遍高于其皮下移植瘤细胞;(2) A C C M 肺转移灶肿瘤生长缓慢,细胞分化相对较好,而其皮下移植瘤和腹腔种植瘤肿块生长迅速,细胞分化差;(3) C D44v6 在 A C C M 和 A C C2 体外培养细胞中均有弱阳性表达,而在异体移植瘤中包括皮下移植瘤和肺部转移灶均无表达。结论  A C C细胞中 C D44s 的表达受细胞分化程度影响,并影响了肿瘤细胞本身的生长状况; Ecad/cat复合体的表达与否或表达强度与肿瘤细胞的分化成正比; C D44v6 在涎腺 A C C中的表达和转移能力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7.
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5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adenoidcysticcarcinoma,SACC)患者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及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ath-D)、金属硫因蛋白(metalothionein,MT)、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肿瘤抑制基因p53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它们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影响SACC局部复发的因素太多,以上各指标均不能独立判断SACC的局部复发情况;nm23和Cath-D与SACC远处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表明nm23和Cath-D在SACC远处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预测SACC远处转移的两项独立指标;临床分期与SACC患者的生存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分期可作为一项独立作用的指标来评价SAC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罕见的牙源性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Cdontogenic Carcinoma,CCOC)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探讨其组织学形态与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CCOC进行了组织学、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研究。结果:肿瘤细胞的CK、EMA阳性。透明细胞PAS染色阳性,消化后阴性,电镜证实有糖原颗粒,且以线粒体明显增生、肿胀为特征。结论:原发于颌骨内的透明细胞癌,PAS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金属蛋白酶(metaloproteinase,MMP)及其组织抑制剂(tissueinhibitorofmetaloproteinase,TIMP)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转移的影响,本研究应用斑点印迹杂交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ACC2细胞系及高转移细胞株ACCM中MMP2、MMP9和TIMP2的表达。结果显示MMP2,MMP9在ACCM表达较高,在ACC2表达较低,而TIMP2在ACC2表达较高,在ACCM表达较低,证实MMP2,MMP9促进转移的发生,而TIMP2则抑制转移的发生。提示MMP与TIMP平衡关系可能是ACC转移的关键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口腔鳞癌中人乳头瘤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omavirus,HPV)16、18型及其与癌的关系,作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检测23例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squamouscelcarcinoma,OSCC),正常口腔粘膜(normaloralmucosa,NOM)中的HPV16型和18型DNA中的E6、E7基因片段,并对其PCR产物进行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以研究HPV与OSCC的关系。结果显示:OSCC中HPVDNA阳性率47.8%(11/23),其中HPV16型6例,HPV8型3例,HPV16和18型复合感染2例,NOM中HPV阳性率20%(2/10),2例阳性者,均为HPV16型。研究结果提示:高危型HPV与口腔鳞癌可能有关,二者的确切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但HPV致癌基因E6、E7片段在口腔鳞癌中的检出,为鳞癌的病因研究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