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术后再狭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学过程,认识与其相关的因素,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降低再狭窄率有重要意义。血管支架作为一种异物,置入后使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并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导致血栓的形成,大量的白细胞在血管损伤部位聚集,分泌出细胞因子,并发生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向损伤部位迁移发生增殖反应,导致新生内膜增生,血管壁重构引起支架内再狭窄。血管支架置入后发生再狭窄的影响因素还与支架的种类和相关药物支持治疗相关。应用具有抗炎症反应、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药物支架,减少机体炎症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加强术后的药物支持治疗可降低血管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置入后血小板活化和炎性因子的变化与再狭窄的关系。 方法:以颅内动脉,支架,狭窄,血小板活化,炎症因子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09-06);以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ts, stenosis, elevated platelet activation, inflammatory factor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09-06),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以血小板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变化为评价指标。纳入脑血管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排除动物实验和其他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方法。 结果:计算机初检得到650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脑血管支架置入后血小板活化和炎性因子的变化与再狭窄的关系进行分析。血小板活化、炎性反应和炎症因子在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置入后再狭窄中的作用,目前成为研究的热点。认识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对判断支架置入的适应证及有效预防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有重要意义。血小板血栓形成是支架置入后急性血管闭塞的主要原因之一,活化的血小板通过其释放产物加重对内皮细胞的破坏作用,促进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迁移。支架本身作为一种外来刺激物,首先引起血小板在支架表面的聚集和激活,分泌出大量的各种细胞因子,导致血栓的形成。随之大量的白细胞将在血管损伤部位聚集后分泌出细胞因子并介导炎症反应,导致平滑肌细胞大量向损伤部位迁移发生增殖反应,由于新生内膜的大量增生,导致血管壁的重构引起支架内再狭窄。 结论:置入前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同时控制置入后炎症反应、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将会成为治疗颅内血管狭窄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摘要:血管支架作为一种异物,置入后引起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调整单核细胞的许多行为,诱导单核细胞表达组织因子,促进血管损伤部位血栓内部纤维蛋白的沉积,在支架置入后血管壁损伤的炎症反应中有促进作用。还可以刺激血小板在血管支架表面聚集、激活血小板系统及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平滑肌细胞向损伤部位迁移发生增殖反应,新生内膜大量增生,血管壁重构引起支架内再狭窄。血管支架置入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不仅取决于支架种类,而且还取决于宿主原有的疾病,此外,血管支架置入前狭窄的严重程度以及支架置入后残留狭窄的长度等都会对再狭窄产生影响。抑制血管内膜过度增生或改善新生内膜形成以及血管重塑过程均可有效防止再狭窄。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支架作为一种异体物质,置入后存在明显的反应过程,主要表现在凝血系统的激活以及炎性标志物血清C-反应蛋白的显著升高。血小板被激活后,通过P-选择素可与白细胞上持续表达的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结合,黏附于白细胞上形成聚集体;同时,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细胞因子也大量分泌。以上两种因素是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发生再狭窄的主要原因。此外,螺旋CT血管成像和经颅多普勒超声等影像学研究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颈内动脉狭窄病影响向大脑供血,其危险性显而易见。传统的药物治疗对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的患者有明显局限性,手术治疗容易引起切口及其引起的颅神经损坏、血肿压迫等并发症。近年来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的血管内支架置入,尤其是远端保护装置辅助的支架置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血管内支架置入可降低有症状和无症状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风险。但血管内支架作为一种异物,置入后使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并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导致血栓的形成,大量的白细胞在血管损伤部位聚集,分泌出细胞因子,并发生炎症反应等。因此,如何评价血管内支架在应用中的安全性,如何评价血管内支架置入是否安全可行,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评价颈内动脉狭窄脑血管内支架置入后脑功能改善情况一直都是临床医生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生物相容性,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血小板活化与支架再狭窄的关系。 方法: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2009)和Pubmed数据库(1990/2009),以“冠状动脉支架,血小板活化,生物相容性”或“coronary artery stent, platelet activation, biocompatibilit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纳入主题内容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支架置入后血小板活化与支架再狭窄关系联系紧密的文章;排除Meta分析及重复性研究。 结果: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损伤血管壁从而激活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内皮细胞、血小板和炎性白细胞释放的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最终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是导致再狭窄的根本原因。文章研究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血小板活化与支架再狭窄的关系及其各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生物相容性评价,并展望了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发展前景。 结论:生物可降解支架不仅能够将再狭窄的可能性降至最小,而且提供了对抗血栓的保护作用,这些都为支架置入后血管再狭窄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希望。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血小板活化;生物相容性;心血管植入物;再狭窄  相似文献   

7.
脑内支架置入后引起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调整单核细胞的许多行为,诱导单核细胞表达组织因子,促进血管损伤部位血栓内部纤维蛋白的沉积,在支架置入后血管壁损伤的炎症反应中有促进作用。支架置入后P物质明显增多,源于血小板α颗粒的可溶性CD 40L,具有促进血小板聚集体的作用,在支架置入后亦明显增多。采用流式细胞术、血小板聚集、血清中可溶性的血小板活化相关分子测定检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30例患者颅内支架置入前、后血液内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以探讨脑内支架置入后的凝血反应特点。  相似文献   

8.
背景:关于炎性反应和炎症因子与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成型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研究中涉及其病理生理机制各家说法不一。 目的:观察家兔颈动脉内支架置入后血小板活化及相关因子的变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8-03/09在河南大学神经生物研究所完成。 材料:家兔26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1~2.9 kg;国产铂铱合金支架由铂90%和10%铱合金制成,为金属丝直径0.13 mm单丝缠绕的螺旋形结构。将支架浸入100 g/L明胶溶液中经干燥后制成明胶蛋白涂层支架。 方法:动物用戊巴比妥钠麻醉(30 mg/kg),分离暴露右侧颈动脉,将支架置入右颈动脉近端,置入后给予青霉素80万 IU/d静脉注射,置入前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双抗血小板治疗。 主要观察指标:支架置入前即刻、置入后0.5 h,6 d,1个月和6个月的外周血中分别检测活化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抗原决定簇、血小板活化标记物P-选择素、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及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 结果:26只家兔均进入结果分析。支架置入后0.5 h,6 d和1个月时血小板活化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抗原决定簇、血小板活化标记物P-选择素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较置入前即刻升高(P < 0.05);白细胞介素6在支架置入后6 d,1个月和6个月时较置入前即刻升高(P < 0.05)。 结论:家兔颈动脉内支架置入后仍存在血小板活化与聚集,而白细胞介素6长期维持在高位水平可能与支架置入后血管内发生再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水平预测冠状动脉支架后再狭窄的意义。 方法:以“涂层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生物相容性,炎症因子,细胞因子”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2000-01/2009-12相关文章。纳入冠状动脉支架后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水平与再狭窄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入选16篇文章进行分析。 结果: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有可能会引起冠状动脉血管的损伤,促进体内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收集的资料表明,支架置入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和γ-干扰素等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有明显的表达,能很好的反映支架置入后局部血管损伤程度和炎症水平及应用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结论:检测外周血炎性因子和细胞因子对支架内再狭窄有一定的预测性价值,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他部位粥样斑块的稳定情况,可作为支架置入后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可行临床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背景:心血管支架作为一种异体物质,置入后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过程,主要表现在凝血系统的激活以及炎性标志物血清C-反应蛋白的显著升高。 目的:总结探讨支架置入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炎症反应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2009相关文献,检索词为“心血管支架,C-反应蛋白,炎症反应”,同时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2009相关文献,检索词为“cardiovascular stent on plasma,c-reactive protein”。 结果与结论:药物涂层支架以金属支架为载体携带药物到达血管损伤局部,使药物在较长的时间内充分释放到血管壁内,减少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抗炎药物涂层支架主要药物为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抗迁移、抗增生药物涂层支架主要药物为雷帕霉素、紫杉醇、放线菌素D等。支持内膜愈合的药物涂层支架主要药物为雌二醇等。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可诱导和加重局部炎症反应,这对血管内皮的增生与再狭窄有重要影响。反映急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如血清C-反应蛋白的浓度对于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预测价值。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可显著升高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所以应充分认识炎症反应及血浆C-反应蛋白、细胞因子的变化对防止心血管支架置入后再狭窄起到的重要作用,及早进行预防及干预,从而减少再狭窄率,提高介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