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骶骨CT扫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描述S1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 PS)、S1皮质骨螺钉(cortical screw, CS)以及骶骨翼螺钉(sacral alar screw, SAS)3种内固定方式的影像学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其可靠程度。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腰骶段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三维扫描的非骨科疾病中国人受试者CT资料。共获得42例受试者数据,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55.14±8.35)岁。将资料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S1骶骨翼螺钉钉道、皮质骨螺钉钉道及椎弓根螺钉钉道的最大长度、外展角、尾倾角与平均CT值。结果 S1骶骨翼螺钉最长钉道外展(63.51±8.68)°,尾倾角(36.62±10.97)°,长度(41.74±3.33)mm;S1皮质骨螺钉最长钉道轨迹外展(5.62±3.69)°,头倾角(6.60±4.88)°,长度(31.60±4.23)mm;S1椎弓根螺钉最长钉道内收(29.42±3.89)°,尾倾角(15.60±6.58)°,长度(48.12±5.44)mm。S1椎弓根螺钉长度显著大于骶骨翼螺钉与皮质骨螺钉,而骶骨翼螺钉的平均CT值显著高于椎弓根螺钉,但骶骨翼螺钉钉道中点区域的CT值较另两种钉道显著更低(P<0.001)。结论 S1骶骨翼螺钉应用于骶骨固定是可行的,其钉道长度大于同节段皮质骨螺钉轨迹,钉道平均CT值大于椎弓根螺钉轨迹,可以作为短节段腰骶固定的替代方式之一,但还需要生物力学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经髂后上棘植入髂骨螺钉的角度参数,对髂骨螺钉置入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进行全方位的探讨,为研制适合国人的髂骨钉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采用18具防腐骨盆标本,对骨盆周围软组织仔细剔除.测量的数据有:①Sl椎弓根观测与测量.②采用该研究确立的进钉方法用骶骨钉治疗18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随访追踪其治疗效果.结果 (1)S1椎弓根测量结果:①椎弓根高(20.2±2.3)mm;②椎弓根宽(27.7±2.0)mm;③椎弓根中心至进针点距离(49.1±3.6)mm;④S1椎体对侧前皮质至进针点距离(86.5±3.8)mm;⑤坐骨大切迹上方(41.8±3.4)mm,髂后下迹前方(24.6±2.9)mm为其进针点;⑥垂直于髂骨翼后外侧面,向后侧倾斜(7.7±3.8)°,然后向尾端倾斜(7.1±2.3)°为其进针方向.(2)临床应用评价:18例标本中共放置19枚骶骨钉,术后X线拍片复查对比见骶骨钉位于骶1椎体和弓根内,位置良好,骨盆对位对线良好.结论 ①选长为75 mm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经S1椎弓根水平为适宜;②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经S1椎弓根水平的植入点位于髂后下棘前方25 mm,坐骨切迹上方40 mm;③垂直于髂骨翼后外侧面的植入方向,然后向尾端倾斜5°~10°,向后侧倾斜5 °~10°.  相似文献   

3.
第三骶骨置钉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第三骶骨的解剖学测量,探讨第三骶骨螺钉固定的安全性。方法:在32具骶骨标本上做标记,设定进钉点分别为第2骶后孔最下缘与第3骶后孔最上缘连线的中点(O点)和以O点作水平线交与骶外侧嵴的点(O’点)。骶正中嵴距进钉点的距离分别为X和X’。S3内侧置钉钉道长度为D1和D1’;S3垂直置钉钉道长度为D2和D2’;S3外侧置钉钉道长度为D3和D3’;S3横截面内侧置钉最大偏移角度为a和a’;S3横截面外侧置钉最大偏移角度为b和b’。结果:O点为进钉点,X,D1,D2,D3,a,b值分别为(19.71±1.87)mm,(20.12±2.54)mm,(15.66±2.22)mm,(28.64±5.19)mm,(33.06±9.29)°和(47.00±4.74)°;O’点为进钉点,X’,D1’,D2’,D3’,a’,b’值分别为(27.56±2.20)mm,(30.62±3.15)mm,(17.18±3.51)mm,(24.66±5.13)mm,(52.00±7.55)°和(39.00±5.50)°。结论:了解第三骶骨的解剖结构和精确的螺钉放置可以保证第三骶骨螺钉固定成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骶髂关节行前路双钢板固定,在骶骨侧拧入不同数量的螺钉,明确在兼顾固定稳定的同时,骶髂关节前路双钢板骶骨侧螺钉固定几枚较安全。方法:(1)15具成人尸体骨盆,行普通CT平扫,保存薄层CT扫描数据,将数据带入Ma-terialies公司的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10.0(Materialise’s 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 control system 10.0,MIMICS 10.0),模拟在骶髂关节前方行重建钢板固定,在骶骨侧置入2枚螺钉,明确其可行性;(2)15例标本左侧骶髂关节为A组,骶骨侧植入2枚螺钉,右侧为B组,骶骨侧置入1枚螺钉,测量钢板内侧缘到腰4、5神经根前支的距离,然后行前后位、入口位、出口位X线片扫描,观测螺钉与骶髂关节的关系。结果:(1)MIMICS模拟显示骶骨侧植入2枚螺钉是可行的;(2)左侧上、下钢板到腰5神经前支的距离分别为(3.0±1.4)mm和(1.5±1.0)mm,左侧上、下钢板可在腰4神经前支深面安全穿过;右侧上钢板与腰4、5神经前支距离分别为(5.0±1.1)mm和(10.3±1.3)mm,而下钢板分别为(2.7±0.5)mm和(5.0±1.1)mm。(3)骨盆摄片提示左侧上钢板无螺钉进入骶髂关节,下钢板有4枚骶骨侧螺钉进入骶髂关节;右侧上下钢板骶骨侧螺钉均未进入骶髂关节。结论:考虑到骶髂关节固定的稳定性,前路双钢板骶骨侧上钢板置入2枚螺钉,下钢板置入1枚螺钉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变异第一骶椎(the first sacral vertebra,S1)骶髂螺钉的安全置钉范围和适应证。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67例成人骨盆CT数据,利用Mimics16.0软件三维重建骨盆及其周围皮肤,筛选变异S1椎,置入虚拟横行贯穿双侧骶髂关节螺钉,若不能安全置入者,则置入常规单侧骶髂螺钉,测量其安全置钉范围,确定体表进针点P1,髂前上棘及髂嵴体表定位点N1、M1,并测量各点间距离。结果:267例标本中30.3%的S1椎为“主要变异”(不能横置S1贯穿骶髂螺钉)。中心螺钉体表进钉点与定位点间距离P1N1:(162.52±21.23) mm(男),(163.52±20.39) mm(女)(P=0.761);P1M1:(129.29±17.38) mm(男),(111.56±17.84) mm(女)(P=0.000);M1N1:(146.92±11.08) mm(男),(146.72±15.05) mm(女)(P=0.924)。螺钉前倾角:(21.80±3.56)°(男),(19.97±3.02) °(女)(P=0.000);头倾角:(29.97±5.38)°(男),(28.15±6.21) °(女)(P=0.047)。螺钉在骶骨Denis Ⅲ区内长度:(14.41±4.40) mm(男)、(14.09±5.04) mm(女)(P=0.665),在Ⅱ、Ⅲ区内长度和:(36.25±3.40) mm(男)、(38.04±4.60) mm(女)(P=0.005)。结论:无论男女,当S1椎为主要变异时,S1骶髂螺钉进钉点较正常骶骨进钉点偏后、偏尾侧,螺钉方向前倾20°,头倾30 °左右,适合固定骶骨DenisⅠ区骨折及骶髂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6.
骶骨空心螺钉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骶骨空心螺钉技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 2005~2008年收治骶髂关节骨折-脱位27例,其中18例在C-臂监视下行1~2枚6.5mm骶骨空心螺钉固定(2例为双侧);8例行2块标准AO 3.5mm前路重建钢板(4~5孔)固定;1例因复合伤及骶后方软组织大面积严重挫伤坏死行骨盆外支架稳定.结果 18例后路骶骨螺钉固定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但骨折不易复位,需术中C-臂监护,其中骶前血管损伤1例;8例前路钢板固定手术时间较长,创伤大,出血较多,但直视下容易复位.采用Pohlemann骨盆骨折评分:优13例,良9例,可4例.结论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骶骨空心螺钉固定具有较大优势,两种内固定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精准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24例骨盆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7例,女7例;年龄17~71岁,平均44.1岁。骨盆骨折按AO分型:B型17例(B1型9例,B2型8例),C型7例(C1型3例,C2型2例,C3型2例)。骨盆后环损伤均采用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螺钉(AO直径7.3 mm的空心钉)治疗。S1共26钉,S2共18钉,单独S1节段固定8例,单独S2节段固定3例,S1/S2双节段联合固定13例,S1单向单侧固定18例,S1双向双侧固定3例,S2单向单侧固定14例,S2双向双侧固定2例,S1单向两枚螺钉固定2例。后X线平片和CT观察骶髂螺钉置钉效果。术前及术后1周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估。结果所有骶髂螺钉均为使用机器人辅助下按规划一次性顺利置入。术后X线片和CT显示,所有骶髂螺钉均没有穿破骶骨体及对侧骶骨翼前缘皮质,也没有进入骶管、椎间隙。3例出现了螺钉紧贴髂骨内缘高密度线前缘和骶1的骶骨翼斜坡穿出,并最终再次进入骶骨体,3例螺钉与骶神经根管相切,但未突破骶神经根管。V...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60具寰椎标本的观察和测量,建立经口前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技术。方法60具成年人体寰椎干骨标本,观察并确定前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的安全进钉点,测量其与寰椎上关节面、前正中矢状面及与横突孔内侧壁的距离,寰椎侧块宽度,侧块长度,前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的骨性钉道长度,椎弓根厚度,安全的进钉方向(向外倾斜角度)。结果经口前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的安全进钉点为:与前正中矢状面的距离为(14.1±1.0)mm,寰椎侧块长度为(20.8±2.8)mm,宽度(19.6±2.4)mm;与横突孔内侧壁的距离为(10.1±2.0)mm。前路寰椎椎弓根的骨性钉道长度为(28.8±1.8)mm,椎弓根的高度为(5.6±0.8)mm。安全置钉方向为向外倾斜(9°±3°)。结论①经口前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的最佳进钉点为距离前正中失状面14mm处;②安全进钉方向为向外倾斜9°置入的寰椎椎弓根螺钉均位于骨性钉道内,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研究在颈椎单开门OsteoMed M3钉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中螺钉不同角度固定的拔出力大小。方法6具
颈椎标本随机编号分别行后路单开门OsteoMed M3钉板内固定,在关节突关节侧行螺钉固定时按序按组分别采用螺钉
固定角度垂直于侧块皮质0°、外倾30°及外倾45°位组,使用ElectroForce测试仪测试螺钉的最大拔出力。结果外倾0°
组、30°组和45°组最大拔出阻力平均为(81.60±7.33)N、(150.05±15.57)N和(160.08±17.77)N。外倾0°组拔出力小于外倾
30°及外倾45°位组(P<0.05),而外倾30°及外倾45°位组之间拔出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椎单开门OsteoMed
M3钉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中螺钉外倾30°以上角度固定抗拔出能力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骶髂关节理想螺钉的形态,并验证其准确性与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11例冰冻正常成人骨盆标本左右侧骶髂关节进行模拟骶髂螺钉内固定术,并测量骶髂关节理想螺钉的形态;根据CT测量结果,在11例骨盆标本(22个骶髂关节)上进行个体化置钉验证。结果理想螺钉的长度与最大直径分别为(87.62±1.68)mm与(20.26±1.20)mm,理想螺钉与冠状面、水平面的夹角分别是(25.85±1.06)°与(19.79±1.60)°,进针点与髂后上、下棘的距离分别为(37.02±1.67)mm与(38.30±1.14)mm;左右侧骶髂关节所置螺钉均安全、准确到达预定位置。结论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模拟骶髂螺钉内固定术,可准确测量骶髂关节理想螺钉的形态并进行评估,对术中置入螺钉的进针点、角度和形态的选择有指导意义;同一个体左右侧骶髂关节理想螺钉的形态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96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2例48髋,前外侧组(ASA组)行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组(PSA组)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关节Harris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ASA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16±0.92)cm、(64.07±9.32)min和(13.16±2.51)d,均显著低于PSA组(P〈0.05),两组手术失血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A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达到(90.16±12.57)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和PSA组术后Harris评分(P〈0.05),ASA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优良率达到64.58%,显著高于PSA组的54.17%(P〈0.05);ASA组总体健康评分达到(73.08±5.26)分,显著高于PSA组的(69.26±5.31)分(P〈0.05)。结论选择前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后外侧入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关节功能更好,患者生活质量更高,综合疗效优于PSA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2.
探讨脐动脉血有核红细胞(nucleatedredbloodcell,NRBC)与新生儿围产窒息的关系.选择产科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11月1日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围产窒息组4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出生后予以Apgar评分,采集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及NRBC计数.窒息组NRBC为(10.70±2.61)/100WBC,高于正常组(2.67±0.35)/100WBC(=6.41,P<0.001).脐动脉血NRBC与pH值,1分钟Apgar评分,BE值之间存在负性相关(r=-0.802,P<0.05;r=-0.639,P<0.05;r=-0.566,P<0.05).脐动脉血NRBC与围产窒息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围产期缺氧缺血程度评价的简单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枕颈部后路4种不同植入方式的螺钉在施加生理载荷时所承受的应力,评价各自在生理环境中的机械性能。方法对16例新鲜人体枕颈部标本(含Oc-C3),采用后路枕寰枢复合体经关节螺钉固定和SUMMIT系统枕颈固定。对固定后的经寰枕关节螺钉(Oc-C1组)、经寰枢关节螺钉(C1-C2组)、枢椎椎弓螺钉(C2 PS组)和枕骨螺钉(Oc Screw组)在生理载荷下三维六自由度运动时,运用应变电阻测定法测定4种螺钉的应力,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侧屈状态下,电测法测得的4种螺钉局部应变均接近于0。在前屈、后伸、左旋和右旋运动时,随着加载载荷增大,测得的应力均逐步增大。在前屈和旋转时螺钉不同程度承受拔出应力,在后伸时,螺钉所受的为压应力。枕骨螺钉(Oc Screw组)在屈伸和旋转运动状态下,在所有3种载荷下所承受的应力均大于其它3种植钉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环境下,枕骨螺钉承受的拔出应力最大,其可能更易出现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具体应用时应结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择期行前臂桡侧手术患者40例,均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各20例。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实验组给予罗哌卡因75 mg+右美托咪定1μg/kg,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75 mg。观察入室时(T0)、臂丛麻醉后10 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和警觉/镇静(OAA/S)评分;记录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①实验组T1、T2时间点MAP[(76±6)、(76±5)mm Hg]低于T0[(82±8)mm Hg],T1~4时间点HR[(72±6)、(72±6)、(75±8)、(75±7)次/min]低于T0[(81±8)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T1、T2时间点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实验组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9±2)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12±1)min]、感觉阻滞维持时间[(623±148)min]、运动阻滞维持时间[(566±130)min]均低于对照组[(10±2)、(13±2)、(465±105)、(412±85)min],镇痛持续时间[(572±137)min]长于对照组[(756±22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实验组OAA/S评分在T1~4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可缩短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HD合并T2DM患者31例,单纯CHD患者50例,选择门诊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MMP-9,TIMP-1,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的表达情况。结果:CHD合并T2DM组血清MMP-9的浓度(M=409.62ng/mL)显著高于CHD组(M=263.40ng/mL)及对照组[(196.15±44.89)ng/mL(]均P&lt;0.05)。CHD合并T2DM组血清TIMP-1的浓度[(229.27±46.85)ng/mL]低于对照组[(272.75±72.35)ng/mL(]P&lt;0.05)。CHD合并T2DM组血清hs-CRP的浓度(M=17.20mg/L)明显高于CHD组(M=4.57mg/L)及对照组[(1.52±0.78)mg/L(]均P&lt;0.01)。CHD合并T2DM组患者血清MMP-9,TIMP-1与hs-CRP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疗效的观察.[方法]观察19例慢性心衰患者CRT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径、左房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机械同步性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左室舒张内径降低[(83±7.60 mm)比(65.00±7.85mm),(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3个月左室舒张内径无明显差异[(83±7.60mm)比(71.64±6.83mm)、(66.88±6.73 mm),(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左房前后径无明显差异[(51.38±7.30m m)比(46.64±7.04mm)、(46.22±9.48mm)、(51.00±8.12 mm),(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升高[(28.72±4.5%)比(33.75±5.54%),(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28.72±4.5%)比(31.06±5.04%)、(32.40±3.80%),(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左室机械同步性指标TS-12SD降低[(33.30±17.49ms)比(22.36±11.78ms),(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3个月左室机械同步性指标TS-12SD无明显差异[(33.30±17.49ms)比(35.28±12.36ms)、(29.75±12.80ms),(P>0.05)].[结论]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6个月,疗效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血清可溶性髓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sTREM-1)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CAP患者60例为肺炎组,24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根据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胸科协会重症CAP标准、CURB-65评分、PSI评分对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入院24 h内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清sTREM-1、CRP、Fbg及D-二聚体含量。结果肺炎组患者血清sTREM-1、CRP、Fbg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肺炎组血清sTREM-1水平为(120.21±39.24)ng/L,轻中度肺炎组血清sTREM-1水平为(54.48±9.87)ng/L。重度肺炎组血清Fbg、sTREM-1水平与轻中度肺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血清CRP、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高危肺炎组血清sTREM-1水平为(126.06±21.23)ng/L,低危肺炎组为(39.45±8.08)ng/L。中高危肺炎组血清Fbg、sTREM-1水平高于低危肺炎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血清CRP、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重症肺炎组血清sTREM-1水平为(122.34±24.14)ng/L,高于非重症肺炎组(44.74±9.22)ng/L。重症肺炎组血清Fbg、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重症肺炎组(P<0.05),两组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应用ROC曲线研究各生物指标诊断价值,结果显示sTREM-1的诊断效能最强(AUC为0.847),其次为CRP(AUC为0.753)、Fbg(AUC为0.675)及D-二聚体(AUC为0.668)。当血清sTREM-1水平>15.79 ng/L时,诊断肺炎的敏感度为63.30%,特异度为83.30%,准确率为71.40%。结论血清sTREM-1水平在CAP患者中明显升高,对CAP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其水平高低能够反映CAP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8.
郭晨  徐铭军 《北京医学》2014,(11):936-93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库氯铵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肌松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7例,随机双盲分为米库氯铵0.2 mg/kg组(L组)、0.25 mg/kg组(M组)、0.3 mg/kg组(H组),行诱导插管。监测并记录患者诱导前后不同时点血压(BP)、心率(HR)及T1和4个成串刺激比值(TOFr),行插管条件评分,记录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TOFr=0.8的时间。结果3组插管条件均满意,给药后HR均出现明显升高(P〈0.01), BP明显降低(P〈0.01)。 L组注药后3 min HR[(76.9±11.1)次/min]低于M 组[(85.6±13.7)次/min]、H组[(83.9±14.5)次/min,P〈0.05],L组起效时间[(3.5±1.0)min]长于M组[(2.9±0.8)min]、H组[(2.5±0.7)min,P〈0.01], L组的气道峰压[(16.7±3.6)cmH2O]高于M组[(14.7±2.5)cmH2O,P〈0.05]。结论0.2 mg/kg米库氯铵可以提供满意插管条件,剂量增加至0.25 mg/kg可以明显缩短起效时间,而3组的临床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相对恒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收治并确诊的120例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取传统开放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观察组60例采取微创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住院方面的差异,同时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腰椎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49.3±23.2)min vs.(128.4±24.7)min,P<0.05],但其手术失血量、平均切口长度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5.4±8.2)分vs.(59.5±7.7)分,P<0.05];2组腰椎JOA评分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26.6±2.8)分vs.(18.5±2.4)分,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驻昆部队老干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情况及糖化血红蛋白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2~8月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体检且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患者30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其分为达标组(HbA1c〈7%)和未达标组(HbA1c≥7%)。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收集患者年龄、病程、并发症、降糖药物及血糖监测的情况,留取血标本检测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指标,对HbA1c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驻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率为50.5%,达标组和未达标组的患者FBG[(6.0±1.1)mmol/L比(7.7±1.5)mmol/L,t=11.60,P〈0.01)]、2hPBG[(9.3±1.7)mmol/L比(11.3±2.2)mmol/L,t=9.00,P〈0.01)]和TG[(1.8±1.2)mmol/L比(2.3±1.2)mmol/L,t=2.23,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心血管病变(68.9%比84.2%,χ2=5.335,P〈0.05)、脑血管病变(33.5%比48.0%,χ2=6.078,P〈0.05)、蛋白尿(18.1%比38.2%,χ2=14.385,P〈0.01)、周围神经病变(21.3%比40.1%,χ2=11.952,P〈0.01)和视网膜病变(30.3%比45.4%,χ2=6.789,P〈0.01)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A1c与FBG、2hPBG、TG呈正相关(r=0.75、0.63、0.25,P〈0.05或P〈0.01),与血糖监测频率呈负相关(r=-0.53,P〈0.01)。结论驻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现状较国内平均水平较好;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HbA1c与FBG、2hPBG、TG和血糖监测频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