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糖尿病胃肠动力紊乱已成为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新热点。四川省名中医、全国知名糖尿病专家张发荣教授从医近五十年。涵古茹今,衷中参西,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糖尿病胃肠动力紊乱的方法,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血糖水平波动较大,血糖过高过低都可使植物神经功能受累,累及消化系统的各个部分,其中导致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的较为多见,出现胃肠张力低下,蠕动迟钝。我们使用中药煎剂灌肠治疗2例难治的糖尿病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效果良好,现简介如下: 例1王某,女,65岁,干部,1999年1月27日就诊。糖尿病病史13年,1个月前出现恶心、呕吐,食后尤甚,渐渐饮食不入,吐物为酸性稀薄液体。时有呃逆,头昏痛,极度消瘦虚,不能行走,四末不温,大便近10d不行,小便正常。就诊前,该患者在某西医院治疗,经胃镜、肠镜及腹腔…  相似文献   

3.
陈志颜  王英杰  段公 《河北中医》2012,34(12):1792-1793
手术为现代外科、妇科的常用治疗手段,术后早期胃肠功能紊乱也是腹部术后常见并发症,不仅出现在胃肠手术后,在腹部非胃肠手术后也很常见。术后早期胃肠功能紊乱是指患者术后早期(一般指术后2周)出现的腹胀、腹痛、不排气排便等一系列胃肠症状。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因包括术中腹腔内的暴露及操作、血液刺激、腹壁的损  相似文献   

4.
<正>糖尿病胃肠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患者所发生的病变主要在其食管到直肠消化道各个部分,一般表现为食管功能障碍和糖尿病胃轻瘫等[1]。目前对于本病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经相关研究发现,这种病变可能与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血清胃肠激素紊乱等有一定关系。少数患者存在轻微症状,还有部分患者发生功能性改变,但需经临床检查才能发现[2]。糖尿病胃肠病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还会对降糖药物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产生一定影响,增加血糖  相似文献   

5.
胸椎小关节紊乱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胸椎小关节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关系。方法:调查12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统计其并发胃肠症状的机率,并对其中属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患者,采取松筋正骨与脊背熨疗,观察临床疗效和胃肠电图变化。结果:在调查的12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中,有48例并发程度不同的胃肠症状,胃肠症状的发生率为40%。36例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治疗后29例的胃肠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为80.5%;36例胃或肠电图治疗前后的振幅和频率均有明显改变(P<0.01或P<0.05)。结论:胸椎小关节紊乱是引起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原因之一,手法整复错动紊乱的胸椎小关节,可有效地调节胃肠功能,是治疗某些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胃肠神经官能症又称胃肠道功能紊乱,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以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最常见的症状有阵发性腹痛、腹胀、肠鸣、大便秘结不通等,许多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各项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此病发病率较高,且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作者近5年来用奔豚汤加味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28例,获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发荣治疗糖尿病胃肠动力紊乱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旭  田小平  林垦 《中医杂志》2006,47(8):581-582
糖尿病胃肠动力紊乱,中医学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归属于消渴合并“痞满”、“胃脘痛”、“泄泻”、“便秘”等病的范畴。四川省名中医张发荣教授从医近50年,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糖尿病胃肠动力紊乱的方法,验之于临床,疗效颇佳。张教授认为,本病可涉及胃肠系统各个部分,损伤的程度也因人而异,可根据主要病变部位,大致将本病分为胃、小肠和结肠功能损害3大类。现将其经验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功能紊乱(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Gastrointestinal neurosis),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多有精神因素的背景,以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在病理解剖方面无器质性病变基础,不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多见于青壮年,虽然国内尚缺乏有关发病率的精确统计,但在各种脏器的神经官能症中,胃肠道的发病数最高。此病可引起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而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康复十分重要。2003年3月至2005年2月,对3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理论探讨 1.1对"胃肠动力"的认识 西医学认为,胃肠动力功能是消化系统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其功能正常与否同各种胃肠激素、脑肠肽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功能紊乱常会引起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临床中以胃食管反流病(GERD)、功能性消化不良(FD)、糖尿病性胃轻瘫(DGP)、肠易激综合征(IBS)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0.
胃肠起搏是近几年来提出的较新概念,国外已有报道用内置式胃肠起搏器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体表胃肠起搏器在国内率先提出,并应用于临床.下面对胃肠起搏器治疗30例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胃肠动力紊乱是多种胃肠功能失调疾病的总称,症状多样,机制复杂,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造成一定负担。近年来,随着对胃肠动力紊乱机制的深入研究,新的治疗药物不断涌现,传统中药由于其多组分、多靶点的特点,多被用来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本文对近年来用于治疗胃肠动力紊乱疾病的中药及其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进行了总结,发现其作用靶点主要有以下几种:改善胃肠道病理形态及化学物质,包括激素、肽、神经递质等的表达;改善炎症状态;调控胃肠道自主节律细胞和平滑肌的收缩舒张;调节代谢通路;改善肠道微生物;调节信号通路。本文的综述将为后续深入研究中药治疗胃肠动力紊乱疾病提供参考,为中药在临床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手法治疗胃肠痉挛性绞痛6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法治疗胃肠痉挛性绞痛68例体会何毕力格,包英姝,乌恩其(内蒙古锡盟蒙医研究所,026000)胃肠痉挛性绞痛临床上较为多见。主要是受寒、饮食不当、精神因素等造成胃肠功能紊乱,胃肠道平滑肌阵发性痉挛导致剧烈绞痛。临床上常应用M-胆碱受体阻断药物来对症治...  相似文献   

13.
促胃肠动力中药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道运动是消化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紊乱是引起消化道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胃肠动力学异常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如果加上胃炎、溃疡病等其他常见病引起的动力学异常.则发生率更高。胃肠动力疾病是目前消化内科的研究热点,胃肠动力中药在临床运用广泛,疗效确切。中医以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特点。使其在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上具有突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电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新宇  石现  何磊 《针刺研究》2007,32(3):199-202
目的:探讨电针在治疗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紊乱中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9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电针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在予以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改善微循环、胃黏膜保护剂同时,电针治疗组选取双侧足三里、上巨虚、悬钟、公孙、太冲,KWD-808Ⅰ多功能电针治疗仪电针治疗,每次60 min,每日2次,共5 d。选用Metealf改良简化技术,应用不透X线的标志物(SITZMARKS)测定急性胰腺炎患者全结肠及各节段的结肠转运时间(CTT)。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胃动素(motilin,MTL)、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浓度变化。结果:56例电针治疗患者的全结肠及各结肠节段的CTT比对照组38例患者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TL、CCK较治疗前升高,VIP水平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电针能显著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肠动力,其改善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紊乱的机制是否与对胃肠激素的调节有关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5.
胃肠动力紊乱是消化系统病变的重要原因,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胃滞留、胃瘫和便秘等诸多症状,生活质量严重降低。临床实践常规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长期服用易出现疗效减退与不良反应增多等问题。鉴于胃肠道疾病发病率近年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攀升,临床急需研发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传统中药枳壳,具有梳理气机、消除胀满的功效,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已有千百年历史。现代临床主要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等多种胃肠疾病的治疗及辅助治疗,疗效显著,常规用药无不良反应报道,可极大改善胃肠疾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品质。现代研究揭示,枳壳活性成分众多,其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和种类最多,是枳壳调节胃肠运动的主要活性成分;枳壳及其活性成分可通过影响胃肠激素、神经途径、Cajal间质细胞等多重机制,调整胃肠动力,纠正胃肠动力紊乱,显示出在治疗胃肠动力紊乱疾病的潜在应用价值,但枳壳在该方面的综合分析尚有欠缺。基于此,该研究总结了枳壳提取物及其黄酮、挥发油、生物碱、香豆素类活性成分调节胃肠动力的药理活性,并深入挖掘其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了枳壳的不良反应,旨在为枳壳及其活性成分在胃肠动力调节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胃肠道平滑肌运动是消化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紊乱是引起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胃肠动力学异常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加之胃炎、溃疡病等其他常见病引起的动力学异常,则导致发生率更高。胃肠动力疾病是目前消化内科的研究热点,胃肠动力调节中药在临床运用广泛,疗效确切。中医以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治病原则,使其在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上具有突出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对胃肠动力调节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功能紊乱,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精神因素为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 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我们运用反射法治疗胃肠功能紊乱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病例资料 本组120例,男性85例,女性35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20岁,以23-48岁为多;体力劳动者40例,非体力劳动者80例;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以上;多在情绪波动时发病。  相似文献   

18.
胃泌素与胃动素是重要的胃肠肽类激素,对糖尿病的某些并发症如糖尿病性胃肠道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的发生起着重要的意义,而糖尿病患者常出现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的异常,在这方面中西医学者做了不少研究,兹就有关文  相似文献   

19.
耳针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胃肠神经官能症,又称“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它是由高级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胃肠功能障碍,同时伴有多种全身性的精神症状。本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虽然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上对该症治疗措施也日渐增多,但仍未十分有效。近年来我们采用耳针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37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临床观察48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21岁,平均41岁。疗程最长11年,最短3个月,随机分为耳针组37例;其中男9例,女28例;对照组11例,其中男3例,女8例。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性嗳气、厌食、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也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创建大鼠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观察大鼠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胃肠功能的病理变化。方法建立大鼠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通过体重、饮食量、腹围指数、胃肠运动吸收功能、胃肠激素水平、病理组织等方面观察其胃肠功能的改变。结果模型动物饮食减少,体重下降,胃肠胀气明显,胃排空和小肠推动能力下降,胃肠吸收功能降低,胃肠激素水平紊乱,胃肠组织发生病理改变;经平胃散治疗后模型病变部分恢复,效果好于自然恢复组。结论大鼠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胃肠功能异常,平胃散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