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早期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90例急件下消化道出血病例的病因及定位诊断措施。结果:90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例中,出血原因依次为结肠息肉、结肠肿瘤、炎症性肠瘤、血管畸形、小肠肿瘤等。检查方法中结肠镜使用次数最多,占66%,血管造影阳性率最高达75%。结论: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诊断十分重要,首选结肠镜检查,在大出血情况下,可考虑急诊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2.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方法时过去10年该院治疗的110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例的病因及定位诊断措施进行分析.结果110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例中,出血原因依次为结肠息肉、结肠肿瘤、炎症性肠病、血管畸形、小肠肿瘤等.检查方法中结肠镜使用次数最多,占62.4%,血管造影阳性率最高达70.0%.结论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诊断较重要,首选结肠镜检查,在大出血情况下,可考虑急诊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诊结肠镜检查在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而行急诊结肠镜检查的16例患者的内镜治疗和检查情况.结果 急诊结肠镜检查阳性率为93.75%,止血率为81.25%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病因复杂,以结直肠癌、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血管畸形、痔疮为常见病.结论 急诊结肠镜检查在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中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及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在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出血期间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术中应用olympus CF-LB3B(全长型)纤维结肠镜检查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4例。结果末段回肠平滑肌肉瘤1例,行部分末段回肠切除,术后5年无复发;空肠溃疡并出血1例,行部分空肠切除术,术后2年无复发;空肠黏膜下小动脉瘤出血1例,行空肠部分切除,术后3年无复发;回肠黏膜下血管畸形出血1例,行部分回肠切除,术后4年无复发。4例术后均无并发症,无死亡。结论术前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对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术前定位定性有确诊意义,对术中内镜检查有指导性作用。术中应用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对进一步准确定位定性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决定性意义。术前血管造影配合术中内镜检查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梁国强  郑远航 《广东医学》2005,26(8):1085-1086
目的探讨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在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中应用Olympus CF-LB3B(全长型)纤维结肠镜检查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4例。结果末段回肠平滑肌肉瘤1例,行部分末段回肠切除;空肠血管畸形1例,行部分空肠切除;末段回肠溃疡出血1例,行部分回肠切除;克罗恩病1例,行保守治疗,除克罗恩病术后3个月内仍有少量下消化道出血,经内科治疗后追踪2年无复发外,均止血成功,无并发症,无死亡。结论术中应用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在处理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中,定性定位准确,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下消化道出血结肠镜的检查方法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整理667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资料,并对数据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收集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共667例,其中小出血547例,大出血120例。大出血患者中需要行急诊结肠镜检查43例,非急诊结肠镜检查77例。本组肠镜检查阳性的病变发现率达93.5%,最常见疾病依次为大肠癌、息肉及溃疡性结肠炎,检出率分别占38.5%、20.2%、14.7%,共占检出病例数的73.4%。肠镜检查到达盲肠占77.5%,不能到达盲肠为22.5%,其中因大肠癌引起占17.2%大,肠癌全结肠镜检查率低,检出的病因多。非急诊结肠镜检查到达盲肠、病灶检出、肠道准备均明显优于急诊结肠镜检查(分别为P<0.050、.0010、.001)。结论:电子结肠镜检查是下消化道出血诊断最有效的方法,大多数情况下非急诊结肠镜检查优于急诊结肠镜检查,大多数患者不需要行紧急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7.
唐兴俊  李虹  陈大勇 《西部医学》2012,24(10):1901-1902
目的探讨术中结肠镜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经内科综合治疗不能止血,需急诊剖腹探查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25例患者,在术中进行结肠镜检查,寻找出血原因和部位。结果 25例患者均成功地检出了出血部位和原因,其中小肠恶性肿瘤出血7例,小肠良性肿瘤出血5例,小肠溃疡、憩室等其他良性疾病10例,升结肠血管畸形1例,肝曲带蒂巨大息肉1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结论对不明原因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病人需急诊剖腹探查时,术中结肠镜的应用是一种操作简便,定性准确,病变检出率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异常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2年3月诊治的17例血管异常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以暗红色血便、血水样便为主,18例次行结肠镜检查,11例阳性;胶囊内镀检查7例,3例阳性;血管造影检查6例,4例阳性。7例内镜下治疗,3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栓塞止血治疗,7例手术治疗治愈。结论血管异常致下消化道出血,DSA、结肠镜、胶囊内镜均有助于诊断;DSA栓塞、内镜下治疗、手术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孙颢  陈佳栋  高友福 《西部医学》2013,(10):1471-1472
目的探讨少见原因引起下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近十年来由外科诊治的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22例临床资料,分析少见原因导致的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选择性血管造影阳性检出率为75.0%(12/16),超选择性血管造影置钢丝标记定位准确率100.0%(4/4)。纤维结肠镜阳性栓出率25.0%(5/20)。22例中血管畸形16例(72.7%),小肠间质瘤4例(18.2%),结肠憩室2例(9.0%)。出血病灶位于小肠13例(59.1%),住于大肠9例(40.9%)。介入栓塞治疗术治愈血管畸形12例(54..5%),其余病例手术治愈10例(45.5%)。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下消化道出血病灶定位价值很高,经动脉导管放置钢丝标记出血部位对术中找出病灶所在肠段有积极意义,介入栓塞治疗术是血管畸形的首选治疗手段,外科手术是治疗下消化道大出血必要而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急诊血管造影在抢救消化道动脉性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诊血管造影对消化道大出血的诊疗价值.方法 19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在内科抗休克无效或病情难以稳定情况下,急诊血管造影,术中注入止血或栓塞剂,并及时转外科手术治疗,并将血管造影表现与手术情况对照.结果所有患者安全完成血管介入检查,定位诊断率100%.结论在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血压难以稳定的情况下,实施急诊血管造影是安全的,为急诊手术确立了定位目标;术中止血措施为实施手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血管异常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分析血管异常所致下消化道出血22例的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以血便、黑便为主,12例入院时伴有贫血。经钡餐、电子内镜、血管造影多项检查,确诊为血管异常所致的下消化道出血。肠镜检出9例,肠系膜动脉造影检出13例。病理及手术证实血管发育不良13例,动静脉畸形6例,门脉高压相关肠血管病变3例。血管病变与出血灶位于小肠占72.7%(16/22)、右半结肠占18.2%(4/22),合并回肠结肠病变占9%(2/22)。3例内科治疗血止,19例经手术治疗,出血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早期肠镜检查与选择性血管造影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及诊断。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对控制出血有效,复发再出血率低。  相似文献   

12.
王乃宏  王佳 《当代医学》2013,(25):46-47
目的探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46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5例行出血靶动脉药物灌注血管加压素治疗,29例行出血动脉栓塞治疗。2例血管造影无阳性发现。对44例介入治疗患者,灌注血管加压素和出血动脉栓塞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血红蛋白及呕血、便血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血压、血红蛋白及呕血、便血均明显好转。结论急性消化道大出血靶动脉药物灌注血管加压素及出血动脉栓塞治疗安全、有效,是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不宜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在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IMHDT)中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对51例IMHDT病人进行血管造影和选择性血管造影,并作经导管灌注止血药或行栓塞治疗。结果该组51例病人共作59次动脉造影,38例有异常表现,阳性率为74.5%;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24例)、动脉瘤样改变(2例)、肿瘤(4例)、畸形血管团(2例)、血管痉挛样改变(1例)、炎症性改变(5例)。42例经介入治疗后出血停止,止血成功率为82.4%。9例经手术探查,7例手术病理证实符合血管造影定位诊断。无胃肠道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动脉造影、栓塞治疗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定位准确、安全有效,同时为外科手术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血管扩张症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9例结肠血管扩张症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5例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血管扩张性病变;4例肠系膜血管造影发现结肠血管扩张症;5例非手术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例. 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结肠血管扩张症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手术切除范围应包括内镜、血管造影及手术探查发现病变范围的相加,以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15.
血管造影对胃肠道出血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消化道急、慢性出血而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经手术病理证实血管性病变的患者12例,认为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是肠道血管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对急性的、出血量0.5ml/min以上者有定位,甚至定性作用。对慢性“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可提高诊断率,建议对于急性消化道出血者可急诊作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然后再行药物或手术治疗。对慢性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可与同位素扫描结合确定腹部出血的区域再行造影检查以求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大出血的血管造影和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总结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大出血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经过。结果本组4例患者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内或消化道大出血,以腹腔出血为主2例,以消化道出血为主2例,其中1例伴有假性囊肿出血。全部病例行血管造影和动脉栓塞术,均寻找到出血血管和成功止血,并联合内科或外科手术处理后治愈。结论血管造影和动脉栓塞术是诊断和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大出血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处理经验。方法 对18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以大肠肿瘤多见,占44.4%。除全部肛检等一般检查外,8例行结肠镜占44.4%。13例手术占72.2%。其中紧急手术7例占38.9%,术后出血止。结论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以纤维结肠镜为首选;对保守治疗出血不止积极行病因检查与紧急手术探查,术中配合肠镜检查有利发现病灶,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血管畸形致消化道出血1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伟文 《广东医学》2001,22(11):1055-1056
目的 分析胃肠道血管畸形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该院1990~1999年间经内镜、消化道造影等辅助检查和(或)手术、病理确诊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确诊为胃肠道血管畸形的住院患者中手术10例,保守治疗5例,均出血停止出院。术后随访,6例术后痊愈,2例二次手术后痊愈,1例手术后仍有间断少量出血。结论 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是胃肠道血管畸形的主要临床表现,其诊断主要依靠血管造影和内镜检查,确诊须靠手术和病理诊断。内镜下病灶注射硬化剂、电凝和微波治疗,安全方便,创伤小;手术对胃肠道血管畸形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仅适用于内镜下治疗多次而无效的出血患者以及危及生命的大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消化道出血的造影表现。[方法]为明确出血部位或准备行栓塞治疗,对消化道大出血患者34例进行动脉造影。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双侧髂内动脉造影。[结果]造影阳性18例,占52.9%。均准确提示病变位置。[结论]对于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动脉性出血的患者可进行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为外科手术或经导管栓塞治疗提供帮助,是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我院1996-2006年手术治疗58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5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结、直肠息内9例(15.5%),结肠癌7例(12.1%),直肠癌4例(7.9%),溃疡性结肠炎3例(5.2%),克罗恩病2例(3.45%),Meckel憩室5例(8.62%),结肠憩室2例(3.45%),血管畸形9例(15.5%)(小肠6例,结肠3例),小肠肿瘤7例(12.1%)(小肠间质瘤5例,恶性淋巴瘤2例),Dieulafoy病2例(3.45%),血坏死性肠炎4例7.9%),肠套叠2例(3.45%),病因不明2例(3.45%).结论 下消化道出血大部分病例通过结肠镜检查、选择性动脉造影可以明确原因.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应立即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经输血、输液、应用止血药物治疗,85-90%的出血可停止.在止血治疗过程中不应忽视病因治疗,有外科指征者宜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