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不同等级医院交通事故伤伤员分布特征与结局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比较不同医院的车祸伤员分布特点和伤情、抢救水平和疗效.方法: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与创伤评分相结合,抽取车祸重伤员1915例,按医院等级分组,进行创伤评分和统计处理.结果:(1)伤员分布:大医院的伤员解剖损伤和生理紊乱重而生存概率低,二三级医院平均ISS>16.(2)转诊的影响:重伤员向上级医院转运使院前时间延长5~9小时.(3)死亡因素分析:①评分值:生理评分RTS与死亡概率Ps密切相关;解剖评分ISS/AP与死亡概率Ps中度相关,maxAIS=5组和院前时间<6小时组死亡率明显升高.②并发症:死亡组并发症率显著高于生存组.③医院等级:大医院死亡率高于基层医院,但非预期死亡率较低,平均住院日较短.结论:上述结果能反映车祸伤员在各级医院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2.
胸伤为主的全身多发伤:国人创伤严重度评分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胸伤合并全身多发伤运用创伤评分指数RTS、AIS-ISS、TRISS分析.伤员142例中存活137例,死亡5例,两组胸AIS值近似,死亡组总ISS较高,RTS较低,说明总伤势和胸以外的严重合并伤对致死的作用较大.开放性胸伤66例的合并伤以腹部伤较重,伴低血压休克,RTS的降低主要因为首次血压(sBP)下降;闭合性胸伤76例的合并伤以头伤较重,伴意识障碍,RTS的降低主要因为GCS下降.全组的生存概率Ps=0.98±0.1,死亡例数与预测不同的原因是国人对创伤的反应性有别于国外.建议修正国人的创伤评分方法,首先应建立中国人的创伤数据库.  相似文献   

3.
341例交通事故胸外伤评分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胸伤为主的交通事故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现状.方法:选择交通事故伤患者341例(5.7%),按来源、胸部伤情和结局分组评分,并预测生存概率Ps.结果:341例中,男273例,女68例,0~81(41.8±15.3)岁,胸闭合伤340例,伴多发伤234例,三个以上部位的95例.各种并发症92例次.存活组304例,死亡组37例,两组年龄相同,死亡组院前时间较短,生理评分RTS和GCS较低,ISS值和胸部AIS值高于生存组;两组Ps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胸伤和头伤受损伤程度对车祸患者死亡率的影响较大,可用以分型:胸伤为主型者,若呼吸加快则提示伴胸壁和胸膜腔损伤,或若有ARDS则提示大的肺挫伤或创伤性湿肺;胸伤为次型者,ARDS提示脑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脑伤为主且意识下降者,死亡较高.大型医院的胸部车祸患者伤势较重而死亡率较高,非预期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严重交通伤与坠落伤救治结局比较和创伤急救模式探讨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目的 进一步提高严重交通伤(RTT)与坠落伤(FI)的救治水平。方法 为重庆急救中心1996年8月~1997年7月救治的严重RTT和FI(ISS≥16或AIS≥3)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TT219例,FI117例。严重多发伤组的致死率及其死亡及其死亡组ISS值FI显著高于RTT(P〈0.05),其腹部和(或)盆腔脏器伤、上肢伤、下肢和(或)骨盆伤、脊柱的发生率FI显著高于RTT(P〈0.01或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核素显像评价心肌梗塞对心功能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0例正常人为对照,用放射性核素显像研究50例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塞(MI)病人的左室MI部位、心肌梗塞面积(MIS)及其对左、右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左、右室射血分数(LVEF、RVEF)、最大射血率(PER)及最大充盈率(PFR)作为心功能指标,用角度法测算MIS.根据左室MI部位不同分为Ⅰ组(前壁及心尖部)、Ⅱ组(侧壁)和Ⅲ组(下壁及后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及Ⅱ组中LVEF重度下降者分别为81.5%和60.0%,Ⅰ组及Ⅲ组中RVEF重度下降者分别为20.0%和57.2%.Ⅰ组及Ⅱ组中MIS与LVEF呈负相关(r=-0.68),Ⅲ组中MIS与RVEF呈负相关(r=-0.51).其中20例大面积MI(MIS53.83%±9.74%)病人MIS与LVEF呈负相关(r=-0.72),而与RVEF呈正相关(r=0.64).结论:了解MI部位及MIS可对心功能作出较为客观的估价.同时,了解心功能状态可初步估算MIS的大小,有利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及判断病情的预后.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胸外伤与损伤严重度评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胸外伤、并发症及死亡率与AIS/ISS之间的关系。方法 依据AIS-90,应用ISS评分方法评估6 年来收治63 例( 年龄≥60 岁)老年胸外伤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203例(年龄≤59 岁) 非老年病人进行对比。结果 老年组ISS平均14.5±7.6,死亡5 例(7.9% );非老年组ISS平均17 .9±11,死亡7 例(3.4% )。两组间ISS和死亡率差异不显著( P>0 .05) ,老年组ISS>16 时死亡率逐渐升高(P<0.05),ISS< 25 时,并发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死亡率随损伤部位数和最大AIS(MAIS)增加而升高,当分别达到4 时,老年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 0.05) 。伤前并存慢性病的老年人并发症明显增多。结论 ISS与老年组死亡率、并发症有相关性。我国老年人年龄标准偏小(≥60 岁),故两组病人损伤严重程度、死亡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我院创伤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创伤病人(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的救治结果。方法对201例严重创伤病人应用TRISS法,计算其生存概率(Ps),以M和Z检验与严重创伤结局(MTOS)组进行比较评估。采用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编制的计算机创伤评分软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201例中预测存活187例,实际存活180例,Z=-3.1566,M=0.618,其中钝性伤年龄<55岁的106例预测存活101例,实际存活95例;≥55岁51例预测存活47例,实际存活44例。结论本组严重创伤病人救治水平与MTOS组相当。但同时应考虑到:(1)MTOS组资料来源较分散,创伤严重度不等,而本组资料均来自ICU,ISS≥16;(2)MTOS组>65岁者占7.9%,而本组占10.6%。因此,说明本组严重创伤病人救治水平较高,值得进一步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左室重量指数与血管负荷过重指数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血管负荷过重指数(VOI)与高血压病心血管状况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101例心血管病患者中53例合并高血压病为观察组,48例未合并高血压病为对照组,48例未合并高血压病为对照组。用电脑超声诊断仪测量患者心内结构,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血压计算血管负荷过重指数(VOI)。结果:两组之间LVMI及VOI值相差显著(P<0.05),各组LVMI与VOI值呈直线相关(r1=0.6390,r2=0.7411),但两组回归系数(b1,b2)无显著性差异(P>0.5),两条回归直线斜率基本相同,即两条回归直线中LVMI对VOI的影响规律一致。结论:对高血压病用超声心动图测量LVMI结合临床测VOI值可更为客观反映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状况  相似文献   

9.
高海拔1500m与2400m严重创伤后诱发急性肺损伤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梯度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LI/ARDS发病特征和早期诊治。方法:按AIS-ISS记分标准将院内记分在20分或以上多发伤病例分为1500m(兰州)梯度组A组和2260~2400m(西宁和玉门)梯度组B组,观察两组自受伤~院内救护至发生ALI/ARDS的时间、发病特点、血气变化。结果:在伤情相近,原发伤处理相近的条件下,B组ARDS临床过程、发病机率及其监测指标显著早于、重于、多于A组,P〈0.01或P〈0.05,但死亡率两组相近。结论:高海拔区创伤性ALI/ARDS可能具有缺氧/创伤双重打击因素和高压性/高渗性混合性水肿双重病生性质。诊断标准应异于平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研究高压氧暴露对机体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本实验观察了高比氧间断暴露及氧惊厥条件下,大鼠红细胞、肺和肝组织中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力及作为脂质过氧化物(LPO)指标的丙二醛(MDA)的含量的变化。方法:3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为:常压空气对照组(n=12);0.3MPaN_2-O_2(PO_2=21kPa)组(n=6)与0.3MPaO_2组(n=12),暴露时间均为每天30分钟,连续10天;氧惊厥组(n=8)为0.6MPaO_2暴露15分钟1次。结果:0.3MPaO_2,及0.3MPaN_20O_2两组组织中SOD、GSHpx、CAT的活力及MDA含量没有显著变化;0.6MPaO_2氧惊厥组,红细胞中GSHpx活力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P<0.05),而红细胞及肝组织中的MDA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但SOD及CAT活力无明显变化。结论:本实验中高压氧间断暴露方式对机体没有明显损害作用;氧中毒时GSHpx活力易受抑制为抗氧化酶防御系统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